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透过“海滩人”看世界(王刚)

//m.zimplifyit.com 2016年06月23日11:30 来源:人民日报 王 刚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代世界文坛上极具独创性的作家,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常会出现具备同样特点的人物形象——“海滩人”。莫迪亚诺在其代表作《暗店街》中首先提到“海滩人”:“他在海滩上和游泳池边度过了四十个春秋,嘻嘻哈哈地同避暑者和无所事事的富翁们聊大天。在成千张假日照片的角落或背景上,总可以看到他穿着游泳衣,混杂在欢乐的人群中,但是没有人能说出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呆在那里。因而当他有一天从这些照片上消失了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于特就反复说过,我们实际上都是些‘海滩人’,而且用他的话说,‘沙子把我们的脚印只能保留几秒钟’。”

  这类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海滩人”,大多没有国籍、不知自己的身份、居无定所、流浪漂浮、昙花一现等等,为了生存和探寻自己的身份,他们只能到处流浪、寻找立足点,他们身份卑微、顽强奋斗,然而很快消逝……“海滩人”并不是在莫迪亚诺的作品中独有,在其他著名作家如奈保尔、略萨、莫言、阿列克谢耶维奇等的笔下,也有类似或者相近的人物形象。

  比如,奈保尔的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也是一位典型的“海滩人”。他生来就是六个手指,后来成为文明世界的流浪汉,终生无所归依,终生处于对自己身份以及自我价值的追求中。他不顾一切寻求他认为能保护自己的最坚实的堡垒——一所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正如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毕司沃斯先生,这位当代的反英雄,注定要在异国他乡漂游而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成为社会的旁观者、被边缘化的人。没有人谈及毕司沃斯先生的离开或者他的回来。在人们的眼里,毕司沃斯“是一个惹麻烦的人,而且不忠诚,因此不值得他们信任。他软弱可欺并因此而受到鄙薄”。毕司沃斯毕生努力所拥有的房子也成为昙花一现,“一阵怒号席卷了他们。当房子被击中之后,窗户被猛烈地撞开,油灯立刻熄灭了,雨像鞭子一样抽打进来,闪电点亮了屋子和对面的世界,当闪电过后,屋子陷入一片黑暗的虚空中。”毕司沃斯先生的一生正是在这种面对虚空而又充满希冀的心境中度过的。

  还有莫言。他的长篇《生死疲劳》刻画了蓝脸这一典型的“海滩人”形象。蓝脸是极少数坚守自己的信念与选择的农民,为此,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终其一生,他只与土地、牛不离不弃,“我想起为牛时听他说过的一句话:牛啊,太阳是他们的,月亮是我们的。”他的离世也很好地体现出“海滩人”的特征,“我们向那块土地走去,月亮已经低低地悬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等我们终于抵达了那一亩六分、犹如黄金铸成的土地时,月亮已经改变了颜色。它先是变成茄花般的浅紫色,又慢慢地变成了蔚蓝。此时,在我们上下左右,月光如同蔚蓝的海水与浩瀚的天空连成一体,而我们,则是这海底的小小生物。”这里写出了命运的宏阔与个人的渺小,人物的逝去有如蝼蚁,这也是“海滩人”的一个特点。

  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时间,“海滩人”都存在着,并且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海滩人”不管就其内容和性质来说,都具有了全球性的特点,也就变成了全球性的“海滩人”。“海滩人”的困境是一种几千年来就存在着的人类的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原因可能是战争、灾荒、瘟疫等不可抵抗的外力,也可能是一个家庭或者个人的主动选择。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海滩人”,它都是文学作品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一种观察世界的独特的文学眼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