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学院 >> 我的鲁院 >> 正文

春天断想

//m.zimplifyit.com 2016年04月08日13:46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七八子

  玉  兰

  春天的鲁院,玉兰花事,盛大。一朵朵,或纯白,或粉嫩,或紫红的端庄。

  无论是打着骨朵儿还是怒放枝头的,所有花瓣都溢满一种,缤纷的笑。那种缤纷,不太喧闹,也不至激昂,美好却是独特。

  我喜欢站在树下,看所有玉兰,前赴后继地开,欢天喜地地俏,最后义无反顾地零落成泥又护花。那过程,总让我想起一个画面:那么多热血沸腾的文艺 青年,一拨拨,挨挨挤挤,来到先生屋子。文稿在此间流转,思想在此间碰撞。横眉冷对敌人的先生,面对他们,满腔尽是温和慈爱。青年们,来了去,去了来,来 来去去。

  一个人窝在房间,发现抽屉里有本笔记本。笔记本以王维的《袁安卧雪图》作封面,压若干古朴纸张,手工制作而成。是前任室友不小心遗落的?心中好 奇,翻开,扉页书“继承、创新、担当、超越”八个大字,落款为“411记忆”。里头记录的,全是411室历届室友离别鲁院时,寄语下一届学子的话语。各种 形象呼之欲出。多么别出心裁的一份惊喜。

  合上记忆,一个人走在开满玉兰花的小道上。花影绰绰,似乎缀满了学长们执笔书写盛大春天的模样。很奇妙的感觉,我不孤单。

  礼  物

  入校至今,陆续领到好多礼物。宁夏枸杞、海南芒果、山西红枣、瑞金红薯片、湖南铜官窑……礼物摆在房间,进进出出总能感受班上同学天南地北的各种情意。

  一条周长约四五百米的环形水泥小道是一根凝神聚气的绳,将鲁院及鲁院的小伙伴团结得紧紧的。

  一个人去文学馆,工作人员很内行地告诉我,这有啥,那是啥,还让我一定记下近期即将在馆内举办的各种讲座,多像一位诲人不倦的师长。那么多珍贵 的手稿、图片和书籍,全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可触摸的宝藏。且不论成就,也不读文章,你只看一看,五四那批文学青年,用毛笔书写的一撇一捺,中国人的风骨气韵 顿时具象化。

  离开时,工作人员招呼我拍照留念。他说,要相信他选点的眼光和捕捉美的能耐。

  讲  座

  讲座是一种原材料,一种能帮班上54名学员构建精神大厦的原材料。

  不过,如果有同学说讲座是涵养作家文学能力的营养品,我也同意。

  政治、时政、文化、文学专业4个版块的教学中,鲁院请来的都是当前国内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

  都说幸福要克制。讲座内容的表述自然也得克制。老师说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一场特殊的文化启蒙。老师还说,文学人类学,打开了大小传统新视野……这些话语都记忆犹新。

  活  动

  班会、联欢会、小组讨论、文学研讨、基层采风、学员作品研讨、北京地理文化一日游、辅导老师见面会……鲁院这些极富独创性的活动,我个人倾向把 它归纳为一种叫“亲”的教学模式。开展之后,让同学与同学亲,老师与学生亲,作者与作品亲,作家与文学亲,文学与生活亲、与历史亲、与传统亲、与现实亲。

  水到渠成,我们每一个人,在未来,会与巍然屹立的民族精神亲密无间。

  除了学院组织,学员也自行开展活动。创作之余,时常有同学在群里吆喝一声,几个人凑凑,在院子里打球、跑步、散步。有时也辗转校外,或听高校讲座,或参加文学名刊的活动,或逛逛老北京胡同。回院,时间若早,相聚在某个同学房间,喝茶聊天,顺带唱几首家乡的歌。

  时光欢愉,有青春的葱茏。

  隐  痛

  中午,一根细小的鱼刺留恋我的喉咙。我对“如鲠在喉”有了切肤之感。呕吐、吞咽、灌醋……我对它用尽全部招数,奈何,这小鱼刺始终不曾有一丝挪移迹象。

  淡忘是最好的拯救。我忽略异物之痛。一小时过去,鱼刺许是被不动声色的我所激怒。它愤愤侧身的一瞬,我竟能神奇地捕捉到,终于取出来了。放在指腹,鱼刺如此纤细,我很有些怀疑,之前密集的痛是一场梦。

  是否,所有庞大的痛从来都来自细微触动?好比,某天夕阳西下,我一个人独自等公交车回鲁院。蓝天辽阔,车流穿梭,路上行人匆匆。无意间四顾,我撞见一朵花的剪影,心头大恸。那一瞬间,刻骨的忧伤将我狠狠击中。我觉得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

  事实上,因为我的离开,我的孩子此刻也饱尝着离别母亲的隐痛。

  可完整的人生总是要系着两头的。此岸是生活,彼岸是理想。在还算年轻的日子里,为理想截取4个月时光,我的离开,理直气壮。转身之后,拉长的是孩子依恋又敬仰的目光。“加油,妈妈!”

  惊蛰已过,春分正好。

  假  园

  假园不是一座园,是今日美术馆的一个展示主题。

  展厅中央,摆放一组由细钢丝与活性炭编结而成的作品。古筝、屏风、暗几和门,古色古香的表象背后,是古典即将被钢筋水泥侵蚀的哀歌。

  廓道上是几株盆栽。棵棵绿树长在件件骷髅上,取名《胜利》。是揭示生的胜利永远来自死的代价吗?

  夹墙两边,悬挂两幅帆布作品。白帆布上以同心涟漪形式排列着大小相同的小黑点,远看像两个巨大的靶,有些不起眼。我漫不经心走近,看作品名称。极为简洁,是时间。时间,我念叨着时间,心头猛然一震,是要表达“瞬间与永恒”?

  艺术家在他标志的那段时间里,心无旁骛地,绕着靶心密集打点,每点都是一样的。点点时间接力,隔裂看,是无聊,是平庸,是琐碎,是一秒复一秒, 一日复一日,毫无波澜起伏,也不见壮阔。但是,假以时间,持续努力过后,呈现的却是星云般永恒美丽的存在。艺术如此、生活如此、理想亦如此。

  逃离密集,还是回到主题。其实我想说的是,在鲁院的这个春天,注定难忘。

  (作者为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九届高研班学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