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艺谭

箕引裘随 炉火纯青

——评田连元《隋唐演义》艺术特色

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

□耿 柳

近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辽宁卷·隋唐演义分卷(一、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230回,150余万字,填补了田连元先生长篇大书《隋唐演义》没有文字版本的空白。

田连元先生原名田长庚,其祖父田锡贵是著名沧州木板书艺人,其父田庆瑞是著名西河大鼓艺人。1950年,9岁的田连元在天津拜王起胜为师,王起胜的父亲王文海为其起了艺名“连元”,意为“连中三元”。天津说书艺人刘起林擅说《大隋唐》(即《隋唐演义》),尤其把好汉秦琼塑造得栩栩如生,有“活秦琼”之誉。1956年,刘起林把自己的“书梁子”交给了15岁的田连元。田连元博采众家之长,很快掌握了《大隋唐》的说表本领,1959年,在天津杨柳青某茶社说此书,大获成功。1960年,田连元初到本溪,矿区有个彩屯茶社,由于路远,不通公交车,晚场没人愿去。田连元请缨前往,一部《大隋唐》,天天客满。

这部《大隋唐》,经过田连元多年演出,不断推敲,在20世纪90年代电台录音时已经炉火纯青,其主要艺术特色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考证详细、情节合理。田连元十分注重情节的合理性。如说到“四平山之战”,田先生说:“史上有没有这个四平山呢?现在好像从地图上查找不到。那么隋唐演义里边儿原文说在四明山,四明山倒是有这个山,但是这个山在浙江,就是杨广在运河里边儿坐龙舟下扬州怎么走他也走不到四明山去,所以就说这个四平山可能当时是一个不太起眼的一个小山,但是这个位置很重要。”再比如:“染面涂须诈登州”一段书,田先生说:“其实在隋朝的时候,登州这个地方呀,还不叫登州,隋朝登州就是牟平县一带,整个那个地带呢,叫东莱郡,包括济南府,也不叫济南府,叫齐郡。到唐朝的时候,这沿海才有登州。可是人们习惯于称呼登州,称呼济南,所以我们在这书里边儿呢,就沿用了这个地名,也叫登州。”如“秦琼卖马”一段书,其他版本是说单雄信大哥单达被李渊误杀,单雄信在发送大哥时,买了秦琼的马。田本是单雄信在买了秦琼的马之后,王伯当到单府与单雄信理论,众人说明情况四处寻找秦琼之际,闻听单达死讯。家有丧事时,一般是没有心情买宝马的,田本的情节就设计得更符合情理。

民间性强、诙谐幽默。田本的《隋唐演义》语言生动俏皮,歇后语运用恰如其分,如:“洗脸盆扎猛子——不知道深浅、天亮了下雪——一明二白、元宝出汗——财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砂锅子捣蒜——一锤子买卖”等,俏皮话儿十分丰富。一些情节里精心设计了包袱,如“九战文通”一段书,阻挡潼关帅魏文通追赶秦琼,第一伙人用柴火挡住去路,魏文通一问挑柴火的,是个哑巴,半天问不出个理儿来;第二伙人用棺材挡住去路,魏文通一问抬棺材的,是个磕巴:“我,我我,我我我凭,凭,凭啊,凭啥?给,给你闪闪闪闪闪闪道?”情节妙趣横生。再如:“黑如龙一看我这个阵叫陷坑阵,结果我这陷坑是一吭都没吭。”“谐音梗”直接、现成、巧妙。书中说到李元霸见皇上,他傻乎乎记不住“陛下”二字,柴绍告诉他,“你就记,鼻子底下——陛下。”这傻小子见了杨广,“我管他叫什么?啊……嘿嘿嘿,诶,我说,嘴呀!”他想起鼻子底下是嘴来了!让人忍俊不禁。另外秦琼在沿海登州酒楼上碰到吹牛的哥儿俩,“一个牛见愁,为什么叫牛见愁啊?吹牛有本事,牛看见他都害怕;那个姓崔,叫崔粗腿儿,专门能说大话。”这哥儿俩一家出殡,一家娶媳妇的对话,整个就是一段单口相声。这些包袱的设计,符合人物性格,符合书情书理,让人开怀大笑。

千人千面、引经据典。书中的主要人物几十人,每位出场的“开脸”都各具特色,人物性格拿捏到位,善于声音化妆,侯君集的小高音儿、罗士信的鸟歌、程咬金的粗犷,苏州王沈法兴的江浙口音,包括女性角色的温婉,都惟妙惟肖。打斗场面的描述,语言干净利索,马上战将落马而亡的描述在其他作品中多有雷同,在这部《隋唐演义》中,几十位战将的死,都各有不同,这是很难做到的。田先生在故事中,还插入一些知识典故。比如书中说秦琼被称作“交朋友似孟尝,孝母赛专诸”,田先生解释:“交朋友似孟尝,孟尝君好交朋友,门下有三千食客,就在他们家经常吃闲饭的朋友有三千,轮流来,好交朋友到这份儿那就顶了天了;孝母赛专诸,专诸是专业刺客,伍子胥曾经让他去刺杀王僚,但是专诸说老母在堂,我得尽孝,我不能去。专诸的母亲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悬梁自尽,成全自己儿子的大业,这专诸才去,所以专诸是有名的孝子。”另如书中罗成说丁彦平寿比彭祖,田先生解释:“这彭祖,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人,彭祖寿活八百岁。”再如“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来历,秦琼“染面涂须诈登州”的路上,有一个“两肋庄”,田先生说:“秦叔宝就在两肋庄那个地方,他走了岔道了。本应该到那边儿去办案,他结果到登州去投案去了,这是为朋友讲义气的一个行动。到后来传来传去,把这个两肋庄就简化了,说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岔道。再传来传去就传讹了,说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为朋友两肋插刀干吗呀?就是动刑的话,也没有听说在肋条上插两把刀的。其实就是两肋庄走岔道,给传讹了。”这种跳出情节外的“评”,足见演员的功力。再如,柳树为什么叫垂杨柳?田先生在书中说:“杨广说这个柳树好啊,这个柳树一垂,拿风一吹,很像女人的头发在那儿披散着……告诉手下人,就在河的两岸一律给我栽上垂柳。当时栽种柳树的人发了一笔小财,很多人给这个柳树起了个名字叫杨柳,就是杨广喜欢的这种柳树。要不后来为什么一说垂杨柳呢?它不是杨树,为什么加一杨字呢?它不是杨树的杨,而是杨广的杨。”这些典故,用语不多,画龙点睛。

善于抒情、表演生动。田连元先生的《隋唐演义》写情丝丝入扣,书中描写的靠山王杨林与义子、仇人、对手——好汉秦琼的复杂感情,刻画得极为细致,以至于最后,杨林在跳湖之前仅仅说了普通两句话:“秦琼,孤王今日和你相见的缘分已满。叔宝,好自为之,你我来生再见。”这种看似无缘无故,却又饱含深情的描述,让人潸然泪下。说到姜婉娘和罗艺陈述四十年分别之苦:“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我始终没有忘了你,罗艺!我天天在想着你,天天在盼着你呀!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回清泪偷弹,没有见着你的音讯。我盼你,我盼呐,我盼呐,盼白了我的青丝,盼枯了我的泪眼呐!仍然没有你的消息。”这一大段道白,极具感染力,闻其声,如见其景。

把一个故事说好,难;把评论有机地结合到故事中,更难;引经据典饶有趣味,难上加难。但是对于表演艺术家田连元来说,家族中几代人的传承,自己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早已驾轻就熟。隋唐故事流传近200年,经过几代说书家不断润色,加上田连元先生个人的艺术处理,使得本书结构情节合理、人物特色鲜明,语言通俗生动,绘人状物细腻,典故引用恰当,紧张处扣人心弦,轻松处令人莞尔,田连元把这部书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情动人,以奇惊人,以巧引人,以理服人,以趣娱人,感染了千万听众。

(作者系辽宁省曲协副主席,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说唱”组专家)

2023-11-27 ——评田连元《隋唐演义》艺术特色 1 1 文艺报 content72584.html 1 箕引裘随 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