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由中国鲁迅文学院、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北京智美利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安昌河《我将不朽》作品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举行。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巴金文学院院务副主任马平,绵阳市文联党组书记马培松,绵阳市文联秘书长杨荣宏,沙汀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雨田;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胡平,《文艺报》总编辑、著名评论家阎晶明,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胡殷红,《光明日报》“文艺观察”主编、著名评论家朱晖,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白烨,《北京日报》编审、著名评论家解玺璋,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主编刘琼,《中华读书报》《家园》版主编舒晋瑜以及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副院长施战军,教学部副主任、青年评论家郭艳,教学部教师、青年学者陈涛等……
这个书很有特点,会议的宗旨也特别好,智美利达能够支持这样一部探索性的作品确实很难得。这本书及作者的创作是具有探索性的,在当前这样一种商业大潮当中显得尤为可贵。
我觉得这个小说第一个直觉的印象就是他在自己所追求的创作方式或者是追求的格局里面,他已经达到了自身相当完整和成熟的程度,所以如果切开来说这个地方好那个地方好未必能说出来。
我为什么说安昌河是一个上升的作家? 第一,安昌河有量。我们先说年轻的作家,郭敬明、韩寒创作了很多作品,网络作家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这个量是一个声音的表示,也是一个人创造的表示。虽然把这个量拿出来衡量一个作家很可笑。但是到了新世纪我发现活跃在文坛上的人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看他的小说我觉得让我最惊讶的一点就是,安昌河作为年轻一代的作家,我觉得他的语言风格、文字功底跟他同代人不一样,甚至和他们兄长那一辈的作家不一样。
安昌河与智美利达的合作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合作,目前出版社走商业走市场也无可厚非,但是比较稀缺的是这样一种不大考虑市场、不大考虑功利的这种做法。我觉得这对安昌河和公司来讲都是很冒险的,他们很有勇气,当然更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和相互支持。我表示敬意。
胡殷红:我觉得他的特点就是他把每个家族的特征,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谋生手段都按姓氏排列起来了,就像好多小珠子穿在一起。我觉得这部作品不魔幻也不现实,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我是很认真的读完这本书,但是并不是很畅快的读完,起码有几次,不是读不下去,而是读得很难受。这本书像我当年看莫言的《檀香刑》的时候的感觉,太尖锐,太残酷。
第一,安昌河的小说是一个民间传说,是一个寓言,但同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对我的震撼非常强。
《我将不朽》乡土魔幻的写实风格我觉得还谈不上主义,乡土魔幻的写实风格是有来历的,他有拉美的,包括中国当代作家的一些影响,甚至于一些网络玄幻作品的影响,同时还有伦理中国的气息……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我将不朽》,并且印在厚厚的牛皮纸上感觉非常美妙。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不朽是你的希望。但是我更倾向于你把不朽理解为对作品的自信,在我们鲁院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低调,不张扬。安昌河同学也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读者,我觉得这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比较成熟,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非常大气的东西,他在技术上进行了一些探索,而且探索得也比较成功。
到鲁院最早阅读的文学作品就是安昌河的,读得最多的也是安昌河的。不敢说这部作品已经达到了怎样高的一个位置,但是就我有限的阅读经验来说,这是一部特立独行的书,是一部很少雷同于其他文本的书,是一部很难被淹没的书。
在这里我只是安昌河的同学和读者的身份来谈一点粗浅的感受。 第一点,我觉得他的叙事想象是这本小说一个很大的特点,比如说有个细节,蓝家娃,因为遭遗弃被人发现的时候他准备奔跑的样子,这样的句子会引发人无数的想象。
读安昌河的《我将不朽》,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因为我对庞大的叙事有一种敬畏,我觉得一个人的脑子里怎么可以装那么多东西。但是读了《我将不朽》以后我感到非常惊讶,他从容的找到了线索,用他自己的方式把异常庞杂的故事纷纷扬扬叙述出来……
小说除了有娱乐功能,还有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先说认识功能,安昌河这部小说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认识,让我认识到安昌河构建的这样一个小说世界使我们既陌生又熟悉,充满了想象力,也充满了表现力。
他的小说大多取材于那条河流和那条河流流经的土地,他和那块土地之间有太多的碰撞、纠结和不舍。他对那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有太多的了解,无论是《鼠人》《鸟人》《爱城往事》《我将不朽》,还是他的短篇小说《租妻七十二小时》莫不如是。
今天各位老师和同学针对我小说和创作所做出的点评让我明白了该坚持什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坚持。
今天这个研讨会的价值在哪呢?研讨会的目的肯定有推广的成分,但是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推广,而是研讨,对一个作品进行怎么样的认识,它的长处在哪里,它的缺点在哪里,它的可能性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这个研讨会基本上就达到了这样一个目的。
鼠人
鸟人
秦村往事
爱城往事
X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