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赵瑜的长篇报告文学《篮球的秘密》近日由《中国作家》杂志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同时推出。这是赵瑜继《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问世13年后重新聚焦体育题材、历时三年创作的又一力作。
  赵瑜虽然以篮球为切入点、以东莞为坐标,说的是篮球,但涉及和思考的却是中国体育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他延续了对现实的犀利批判锋芒和独到思考,强烈地呼唤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在这本20余万字的书中,作者指出中国体育体制存在明显弊端,必须要尽快向体育民间化和社会化转变,体育必须要与教育紧密结合。赵瑜以大量生动翔实的事实揭示了体育的本质在于人民大众的需要,健康比金牌更重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著名评论家雷鸣、原中国篮球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元伟等诸多文学界、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元伟表示,从历史、文化、社会的角度写篮球的书以前在国内没有,赵瑜在此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层面问题,探索了中国体育体制和职业化改革之路,他认为非常有价值。著名体育界学者卢元镇说:“赵瑜出版了体育三部曲后曾说,写体育的事太难了,以后改写其他了。我当时说,一个时刻关照社会进程的现代作家,不关照体育的是是非非是匪夷所思的。今天,赵瑜果然捧出了这本《篮球的秘密》。我认为这部作品想说的是:只有当体育回归它的文化本原,追回其游戏本质,才会返璞归真。如果说,赵瑜前三部体育题材作品是批判性极强的外科手术,这部就是配合手术的深度理疗。”

作者简介

  赵瑜,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写过《中国的要害》、《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第二国策》、《革命百里洲》等作品,参与和推进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尤以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影响深远。作品先后获得当代文学奖、中国潮百家期刊奖、全国首届环境文学奖、两届赵树理文学奖、两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2005年由《中国作家》评选为“二十年最有影响作家”之一,2006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影视作品有《内陆九三》、《赵树理》、《大三峡》等60余部集,获全国首届纪录片学术奖、最佳撰稿奖;作品《强国梦》、音乐电视《庄稼汉》分别入选全国大学教材。

长篇报告文学《篮球的秘密》研讨会发言纪要

  李炳银(著名评论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赵瑜这本书叫做《篮球的秘密》,我从中学就一直打篮球,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限制,没有打出名堂,我是我们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篮球队员,对于对篮球是从很小就热爱的。比起在座的各位来,我可能只是喜好,许多人对于篮球的理解,对于篮球的历史,对于中国篮球的状况,很难和各位比。赵瑜曾经是一位老运动员。
  雷达讲,赵瑜写这本书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对篮球的理解,他的篮球经历,和他对体育界这些年的思考,我觉得确实是非常好的人选。事实证明,赵瑜在他的写作当中,每一次都能够给人们一种惊喜,给人们一种新颖的感觉。
  《篮球的秘密》让那些热爱篮球的人包括不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士读起来会很愉快,就像口渴了喝一杯茶马上能够解渴的效果。其中包含很多深刻的东西,有关篮球历史,有关篮球跟别的运动的区别,篮球运动为什么能够在我们国家这种体制下,在别的球都不能得到很好发展的时候,却能够一枝独秀,能够具有最广泛的、普遍的群众基础。
  赵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思考,他选取了广东东莞为考察重点,对这个篮球城市的成长、发展,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一种真实的、历史的叙述,使我们大开眼界。
  这本书的价值,除了延伸我们篮球思考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赵瑜发挥了他一贯的对中国体育的忧患意识,对中国体育改革表达了迫切的、激情的诉求和愿望。
  我们国家始终围绕着奥运战略在搞体育组织工作,国家的拨款,国家的关注点,都放在能够夺取金牌上面去了,而长期忽略了体育的群众性,忽略了体育对民族素质提高这一最重要的部分。
  赵瑜再次用他的作品,用他的思考,向社会,向体育界,向有关方面发出了激烈的思辨,深情的呼喊。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体育总局又组织研究伦敦奥运会的战略,要投放多少多少钱,还是围绕着金牌,围绕着名次,围绕着荣誉,仍然把体育看成一种政治内容,看成一种功利的东西,这种东西在我们国家实在是根深蒂固。
  篮球有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由于在这种体制下得不到辅助,得不到支持,得不到培养,所以在不断消失、减弱。
  李元伟这一届的领导,吸收了国外运行的好机制,提供了一个好的框架,所以大家关注热点也很强烈。
  在我们很多体育界的领导看来,好像体育都是体育界人自己的事情,实际上体育是最广泛的群众运动,是群众关注的东西,是全民体育,但是我们恰恰忽略了。
  赵瑜这本书提供的信息,提供的思考,提供的深情呼唤,包括对体育的理解都很到位。
  我就想,是金牌重要还是人的情感重要?一个冠军,他牺牲了多少情感的东西?我们现在的体育运作完全是包装式的、塑造式的,你这个队必须今年拿多少金牌,完全给定做起来了。赵瑜这个作品必将在我们国家的体育文学写作当中,在体育改革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赵瑜每写一个题材,他都有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他能找到最适合表达、最需要表达的方式,让体育界记者去写,那就完了,很可能写成一个俱乐部简单的历史,写成哪一场征战,那就接近新闻了。
  这本书从文学方面,从体育方面,从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注来说,我认为都是很好的作品,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作家》杂志社,能够把这本书推向社会,我感到很高兴。
  

  雷达(著名评论家):出了这么好一本书,也是我们大家期盼已久的,我们终于有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能够满足球迷愿望的一本书。
  写作这个书非常不容易。这本书不是写给官僚看的,也不是写给少数精英看,是写给老百姓看的。今天,在座的几位我看到都非常高兴,像徐济成,评篮球评得很好,还有李元伟先生也来了。
  说实话我们没有一个真正写中国篮球文化来龙去脉的好书,足球这些年把我们折磨够了,足球黑哨,足球那种不争气。电视上陆俊出事之后,我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由一个英雄人物,体育精英,堕落成了一个囚犯,他是一个缩影,代表我们整个中国足球被污染,被弱化,被矮化,正气得不到弘扬这个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篮球兴起了,篮球受到广大球迷的欢迎。这说明什么?大家爱看,说明他存在,说明全社会有这个需求,和现在人们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他是一个减压阀,同时唤醒人们团结互助,篮球对人们生活提供的滋养我们还没有挖掘透,这本书出来了,它就挖掘这个东西。
  这本书体现了赵瑜在体育方面的长期关注,不是说谁有写作的积极性就能写得了的,中国能写体育的人不是很多,赵瑜是一个,他少年时代起都对体育有很多体验积累,对体育的奥妙感同身受。赵瑜对体育文化思考很多,《兵败汉城》《强国梦》《马家军调查》,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他对体育的里里外外烂熟于心,只有他能写。
  这本书我认为赵瑜写得也不轻松,不好写,东莞的新兴城市作为一个重点,世界篮球,中国篮球,体育改革,几大问题合到一块,很难写。
  但是这本书集新闻性、知识性、纪实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多方面的含义。看这个书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赵瑜是一个很讲究文体的作家,小说要怎么写,报告文学要写什么?报告文学题材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就像摄影艺术,现实存在的东西你怎么选择艺术。但是在选择的基础上,报告文学怎么下笔,怎么切入?
  赵瑜这本书在写法上也很讲究,作者采取一种开放式的、拥抱式的“圆桌”型召唤结构,用第一人称,与读者交心、对话、恳谈,一下子拉近距离,形成一个交流、解惑、解释的话语场,不是单个人感受的事情。
  篮球也有精英篮球和大众篮球两个板块,作者选择了大众篮球,这本书不是写给官员看的,也不是写给个别体育精英看的,而是写给球迷们、草根们看的书,这是一个成功点。
  我们现在报告文学有一个问题,很多作者找到一个很好的表现对象,常见的就是高举高打的大视角,大叙事,很多人选择沉稳的过程化叙述,而赵瑜这本书采取了贴近现实、贴近球迷、贴近问题的方法。
  赵瑜用其才华,给我们带来了一部新的体育力作,我相信读者、体育界都会欢迎的。

  胡守文(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篮球发展需要一个很大的环境,这个大环境就有篮协同志的努力,李元伟同志经常在屏幕上见,我们希望听听您这位专业人士对这本书的意见。

  李元伟(中国篮协原常务副主席):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这么多文学界、教育界的著名的作家、评论家、教授见面。
  作为一个篮球人,对篮球作品的问世历来是十分关注的。长期以来,除了篮球的专业书籍之外,从人文、社会学的角度写篮球并不多见,即便有,也大多是描写人物或者球队的历史,属于回忆录一类的。
  所以赵瑜的新作《篮球的秘密》,从一开始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好奇,这种兴趣和好奇不仅在于赵瑜曾经写过中国体育三部曲,都引起过很大的轰动和争议,而且还在于,这么一位篮球圈外的专业作家,他是怎样看待篮球的?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
  读过这本书以后,除去他对篮球运动颇有价值的独到认识之外,我更多地感受到赵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他对中国篮球事业的一片热心。
  但是,作者选择了一个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城市东莞,作为叙事的开始,从它的篮球环境和传统讲起,向人们全方位地介绍了东莞篮球运动开展的状况,基层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篮球运动员,以及篮球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并没有停留这个层面上就事论事,而是把东莞的篮球发展,置于中国篮球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来考察,提出并分析的问题发人深省,尤其注重从文化角度来诠释篮球的现象,乃至中国体育的现象。因而使这本书有了不同于其他篮球书籍的独特视角,具有了更高的立意,给人深刻的启示。
  从我的角度看,《篮球的秘密》诠释了篮球拥有强大生命力和源泉所在,它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间,我在2005年说过一句话,我说篮球是中国第一大体育运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时至今日一直是一个话题。从赵瑜这本书里印证了,篮球在中国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确实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影响力和生命力,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北京奥运会,中国篮球队只得到了第八名,还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在群众里面引起了反响,这就说明篮球的影响。
  《篮球的秘密》反映了篮球改革的风雨历程,我觉得意义更大,它的重要性就表明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中国篮球为什么发展缓慢?怎样看待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篮球?中国篮球会不会重蹈足球的覆辙?篮球改革为什么上冷下热?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他从篮球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呼唤着中国体育改革的话题,并且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相信他提出的问题一定会引起进一步关注,从而加快体育体制改革的步子。
  赵瑜不仅是一个职业作家,而且曾是一个基层体育工作者,这一经历给他独特的视角,面对广大篮球爱好者娓娓道来,贴近群众,所以他的讲述能够获得共鸣。
  对于东莞这个城市,我也有不同寻常的感情,在从事篮协工作八年期间,几乎每年会踏上东莞的土地,亲眼见到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崛起,看到中国篮球发展希望,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以每次来到东莞我都挺受感动,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东莞人也在努力地寻找和打造能够反映城市气质的独特的健康的精神文化,成为广东精神文化建设的符号。
  在东莞不仅有宏远、新世纪等大批职业篮球队,而且还有大批热爱篮球的企业家,还有热衷于推动篮球发展的各级领导,这里深厚的篮球氛围,使东莞成为典型的篮球城市。我曾经多次向国际友人推荐他们到东莞看看,曾经包括NBA高层的官员,我曾经对NBA的业务总裁说,你们想真正了解中国,一定要到具有篮球传统的城市和乡村去看,就可以解释很多你们对于中国篮球发展的疑问。
  对于书中所描写的众多林林总总的人物,我们都似乎在全国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乡村都能遇见。比如赵瑜笔下以袁礼松为代表的基层干部,以及由东莞日报何杰为代表的基层媒体人,我读了之后感到是那么熟悉,也很生动,他们都是中国篮球事业的推动者,他们是中国球迷的代表,可以说正是由这样一大批遍布全国的人对篮球的忠贞不渝,对篮球的坚持,才有了篮球的今天,尤其在职业化改革过程中间,正是有了热爱篮球的陈林、梁志斌等一批杰出企业家义无反顾的投入,有了媒体的持续推动,有了草根忠贞不渝的参与,才有了篮球的兴旺,这是篮球生命的所在,这一切,决不是哪股实势力可以改变的,我想这就是中国篮球的秘密。
  赵瑜先生的新作,收集了很多历史照片,使这本书成为全面反映中国篮球的力作。我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包括我们文化界的朋友,更多地关注篮球和中国体育改革,唯有如此,中国篮球、中国体育才更有希望。

  杨迎明(原中国体育报总编室助理、体育评论家):我想说的是,这本书,赵瑜写出了中国篮球的一个DNA,我特别同意书中赵瑜跟卢元镇先生的讨论,讲的是文化选择,在过去,从民国开始,一直到建国,到国内内战的时候,包括贺龙的120师,一直到解放初期的八一队,一直到老百姓。
  文革前后这一段时间里,中国老百姓选择是非常少的,或者是没有选择,为什么老百姓选择了篮球?我们看过一些片子,包括老少边穷的片子,很多仪式都是在篮球场举行,一个破木板子,再穷、再偏远的地区都有篮球,为什么老百姓选择篮球?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可以有这么多选择,为什么大家再回过来又选择篮球?所以李元伟说篮球是中国第一运动,我们为什么又在选择篮球?这就是文化选择和中国人民的性格。
  再一个为什么是广东?广东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现在是体育发展的成熟期,又是广东带头去做,最早的白云山制药厂,是第一个民营企业家支持了中国足球,中国第一个女子足球队也是从广东来的。所以《篮球的秘密》考察了广东篮球职业化的问题,我觉得这部书有标志性的意义。
  就一个体育项目,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深挖,本来应该是体育界人士来完成的事情,但是恰恰由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完成的,这很不容易,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在我们国家体育以金牌为上的战略中,我们对体育的研究、探讨,全面深入的历史性探讨,体育界已经完全放弃了!这是为什么?

  阎晶明(文艺报总编辑):昨天晚上12点半睡觉,今天早上4点钟起床,就是为了看一场球赛。我个人的看法,像我这个很中年的一个人,保持自己生命力的事情,第一个爱酒的味道,第二个就是篮球。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作家来说,还是要有创造力的,我觉得赵瑜是一个创作力很旺盛的作家,读者们对他非常熟悉。
  前几天我看到《篮球的秘密》在《中国作家》上发表了,我很诧异,赵瑜又写体育了。两个突出的印象,第一个赵瑜确实是创作力太旺盛了,第二个,他最擅长的还是体育,他写过很多题材,但体育是他最游刃有余,最擅长的品种。
  这本书的名字,封面英文翻译非常准确,叫中国篮球的秘密,包括他的《兵败汉城》《强国梦》《马家军调查》,都是很中国的体育,把中国体育放在时代条件下去思考它的历史现状和它未来的走向。
  思考中国,是赵瑜报告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我对赵瑜所有的写作有一个看法,就是他确实是有根基的写作,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包括他不管写什么都可以写到自己,写到自己成长的过程,比如这本书里写的是中国篮球,但是同样写到自己爱好篮球的起点,发生关系的过程。
  我们说篮球在中国是一个全民普及性最强的,老百姓最热爱的一项运动,包括党政领导人最喜爱的项目,但是赵瑜既不是帽子式写法,也不是只写东莞,而是全面性的从北方写到南方,从历史写到今天。
  这本书采用了多种设问,明知答案,故意来问,赵瑜要用提问的方式,回应很多人习以为常的误读,或者你不知道的东西来告诉你,他叙述的过程当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使这本书在文体上更具活跃性,这是非常好的。
  这本书,就中国篮球改革来说。即如何使CBA和全民普及更好地结合到一块,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你在做的是NBA之后很远的一个职业联赛。现在很多的NBA球星进入中国也是一个对接的开始,在今后,也许还有更大的文章来做。
  总之,我认为这本书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作品,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篮球的历史,了解中国篮球的现状,认识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是非常有启发的。

  李建军(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评论家):赵瑜写作又扎实又快,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非常有趣,充满了小说叙事的张扬,故事性。这个作家首先是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人,这是文学和体育结合的书,,只不过体育的问题是放在面上,能够看得见,而文学的问题不是那么可以直接去看的。
  作家是一个时代的良心,对当代人们的愿望、梦想都应有积极的表达,但是像这样的作家,这个时代比较少,而赵瑜就是这样一个作家。
  赵瑜所有的作品都贯穿着一个东西,就是对人的命运的关照,人在现实历史境遇中的命运。写体育我认为是从力量写出来的,是人的自由感、激情、品质、毅力,用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里面贯彻着什么?就是平等自由,在没有自由的地方是没有体育的,是生命和激情的燃烧状态,才会有体育,一个被束缚的生命它不可能体现出体育精神。
  赵瑜的体育写作都贯穿着对人的自由、内心诉求的关注,融入发现问题,必然要关注问题,所以我们在所有赵瑜的作品当中,都能看到他反对体育界和文学界非常强烈的功利性、目的性、庸俗性。
  体育官办,把各项运动变成了实现国家权力意志的工具,极其缺乏人文性,赵瑜说我们的兵败汉城是必定的,甚至在短暂的体育荣耀背后,存在着反体育精神的东西,这本书里曾经分析东德和前苏联,他们背后完全是弄虚作假,用反体育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对体育精神不尊重,一种虚荣心,一种炫耀权利的目的,这么一种动机。
  一个作家在文学上的水准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作家更高的标准是人文精神,这种道德意识和境界是最高的。
  我们看一个作家是不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还要看他如何应对社会的恐惧感。我在赵瑜的作品里都看到他对我们现有形式规范的写作套式的突破、挑战、蔑视,所以它有积极的作用,勇敢的作用。
  读这本书没有你觉得特别尖锐的话语,但是里面很多地方会照亮我们的内心。书中还写到一个名教授叫容希白,他放在这里面好像是游离了,跟篮球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个精神跟篮球精神是相通的,没有自由精神就没有篮球精神。这种精神,这种人格精神,这就是体育所要拥有的精神,要维持一种公正,一种独立,它是有力量的。所以赵瑜站在人的立场,关注人文精神,关注非常博大的精神情怀,追寻一种深刻的思想,我们应该从更高的人文视角来看待赵瑜这部作品的意义。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很高兴参加赵瑜新著的研讨会。本来应该听到最后,发言更准确一些,因为下午有一些事,我就要求先发言。
  赵瑜是我们和读者比较熟悉的,以前我写的东西比较多,比较快,现在他已经超过我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刚才听到诸位的发言,刚才听了雷达老师讲的,我基本同意,但是我想补充一个角度来说,刚才雷达老师说,报告文学写什么题材好像很重要,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报告文学作家也什么都可以写出新意来,任何一个题材他都可能写好。体育是一个老题材,但是赵瑜写得非常好。
  我看了这个作品,与雷达老师感受不同的是,我恰恰认为这是可以给精英,给官员好好看看的书,跟雷先生相反,为什么呢?中国的篮球实际上,就跟中国的三农问题一样,是中国最具普遍的,最具有中国特色,最具本土特色的体育运动,打篮球我们都干过,每一个男性的中国人谁都摸过,为什么中国体育界高层却不重视呢!
  所以我看到35页这两张图我有点震撼,就是2006年的时候北京胡同当中竟然还以这种方式在打篮球,这个篮筐栓在一个树上。还有一张是2006年的在甘南的小和尚、喇嘛,在空旷的地区,安一个独木架子打篮球,这两张图说明了篮球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在中国的普遍意义。
  我为什么说这本书可以给官员和精英看呢?中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篮球很像中国农业社会走向大国过程当中的成长,这个过程赵瑜可能写得还不够,我觉得还可以写篮球与大国崛起,篮球与大国崛起的国民性以及国民的心态,我认为这样会更深刻一点,恰恰这本书可以是给精英,给领导人看的,让领导知晓13亿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它的成功与失败与篮球是相关的。
  我不太懂体育,但是我想我们在世界可能强大的不是足球,足球不具备中国的国民性,不具备中国国家的特性,所以我们永远是失败,不成功,但是篮球可以成功,姚明就是例子,一个是他天生的高度,第二个,如果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姚明是走不出国门的,第三个,如果中国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姚明在美国也树不起来,我不知道对不对。
  赵瑜这本书值得官员和精英好好的研究,研究篮球这项非常了不起的第一运动,为什么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的?今天我们国家发展到如此程度,常常忘却了国家基本的东西是一个农业国家,我们现在几乎找不到篮球场了,因为篮球场地太宝贵了,造一个房子可以卖多少钱?胡同也没有了,我们只有大马路,而马路是不让你投球的。
  这就是大国崛起当中我们官员必须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的东西能不能发扬和保留它的地位。我觉得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包括我们题材挖掘深度到不到位是值得研究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文学的启发意义。赵瑜这种写法很大胆,我不太敢用,我在思考,什么样的东西写出来好看,我认为就行,我们不一定去归类它究竟是纪实文学还是报告文学,我认为这部作品不是纯纪实文学,它是老百姓阅读的文体,这和这本书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如果用传统的写法,反而老百姓不愿意来看,现在的阅读是快速阅读,看全书标题挺有意思,包含40个问题,我未必全部都看,我可以挑着里面最精彩的看,赵瑜这个写法非常符合当代老百姓阅读的习性,具有文体创新的意义。
  从文学创作来看真是这样,一个写作者的成果如何能让读者更广泛的阅读,报告文学除了自己报告内容以外,还要给别人报告,你这个报告没有人听的话,这个报告便会失去意义,文学除了写完之外还要有传播,比如今天的小说,为什么老百姓不满意,就是缺乏传播。我们出版社最近召开了一些招聘会,北大、人大的中文系学生竟然不知道贾平凹的作品,可笑至极了。

  陈晓明(北大教授、博导、评论家):这是我们教育的缺点。

  何建明:所以我们文学给谁看?看什么?你想北大、清华文科专业的东西都不了解这个东西,都打着空白,有一个研究生,考的成绩是最差的,这个学生怎么工作啊,他学的还是现当代文学。
  我们作家写东西给谁看?怎么看?所以赵瑜这样的文体,我认为他长期探索实践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符合我们社会的发展,当然其他好的文体,是需要我们继续发扬。
  赵瑜写得非常好,东莞我也熟悉,恰恰东莞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把篮球放在东莞这个位置,然后把它衔接成为全国体育改革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结合非常好。
  这本书通过篮球来认识我们自己,认识一个民族,认识一个国家历史进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这部作品更深的意义更多的是关于篮球背后中国的发展过程当中的国民心态、人文精神和国家精神,我觉得作品这方面的意义更重要。
  可是在美国,篮球成为符合发达国家社会状态的体育运动,我认为恰恰是对的,但是中国忘记了这一点,我们中国在农业社会当中篮球还好,但是在工业化社会当中,我们把篮球放在后面,把其他项目放在第一位,这是犯了错误。

  李元伟:总是把金牌可能的项目放在第一位,包括举重、跳水、柔道。

  何建明:篮球代表什么?代表一种高度,代表一种精神,乒乓球代表不了力量和高度,我是当兵出来的,我认为篮球具有大国崛起的精神,它跟美国一样的,篮球代表高度、力量、精神,这三个东西恰恰是大国崛起应当培养的,而中国现代化过程当中,我们在引进西方文明过程当中,恰恰丢掉了最核心的东西,篮球精神。

  陈晓明(北大教授、博导、评论家):我们不重视篮球,其实就是一个官本位问题,我们考核官员就是考核政绩,既然篮球拿不到奥运会冠军你就下来吧。
  我也认为篮球应该定为国球,篮球是最符合人性的,对青少年的成长最重要,我们都有打篮球的经验,像我这样一个博导,年轻的时候也有篮球梦,我少年时候跑过全县一百米第二名,到现在也是我最自豪的事情,对运动的热爱,应该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素质,这是我们教育体制最大的败笔,也是我们经济发展中被忽略的。所以赵瑜写这本书非常及时,非常有价值。
  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前提下,应该重塑我们的体育文化,这本书作了新的可贵尝试。我读这本书有个感受,觉得赵瑜以篮球为视角,写出了中国群众体育的运动史。
  这本书把我们年轻的记忆呼唤起来,对共和国的群众体育运动史做了一个很清晰的描述,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现在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学每年高考800万人,这800万全部被拴在应试教育上,而且国家对于学校体育就一个方法,考试,中考、会考要达到什么标准,高考是一个什么标准,体育老师在中学里面地位最低的,我也多次为体育老师呼吁过,这是一个题外话,我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写过很多提案,其中就讲到社区文化概念。
  新建的社区根本没有篮球场,很多人在小旮旯里面立个篮球架,这还是条件好的小区,我们小时候可以溜进中学里打篮球,现在也进不去了,单位也没有篮球场,篮球场都变成停车场,所有体育场地都被挤占了之后,我们再次变成东亚病夫。现在是一个应试教育,一个停车场。

  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这是几个部门的壁垒问题,体育部门害怕把体育场放开,安全部门为了安全,教育部门不对外,这是中国特色,维稳第一。

  陈晓明:我们没有把篮球文化和中国的民族特性和人性,做为中国当前教育缺失的补充。今天,把篮球文化和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放在一起研讨,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有极大的意义,应该提升到这么一个高度。
  我们一说改革开放,总是说成就,金牌,奥运会拿了多少多少冠军,这是体育总局最关心的,但是研究一下基层的改革开放情况不太一样,赵瑜先生在东莞常平镇挖掘,深入剖析了这么一个小镇,从这个角度切入进去,挖掘出改革开放深层的意义,篮球的命运和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让经济的改革开放和体育的革命在一个镇里,找到了非常好的机制。
  作品写得非常生动,中国篮球界具有魄力的人物,从上到下,以点到面,分析和描述都结合得很好,这也是这部作品的特点。
  赵瑜总是以人性、人心来写,这点也是了不起的,中国在冲击世界体育强国的时候,篮球这个运动被弱化,如果写中国体育悲欢史的话,我觉得这是悲剧性的。
  你看赵瑜写到河北老队员的时候,他们举办如此简陋的婚礼,真让人痛心。我有一次看到一个消息,东北沈阳一个举重冠军,被迫当门童,我那天非常气愤发了一个很狠的帖子,说对体育人才极不重视,体制有问题,结果被删了,我又贴。
  对体育的改革,全社会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体育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梦想,它不是一群体育人的事情,是每个人的事情,我们看体育的时候其实投射了我自身的愿望,首先运动、活着是你基本的特质,所以在运动中你会体会到自己的生命,体育是对整个身心和精神的塑造。
  《篮球的秘密》呼唤人们通过体育提升我们民族的精神、性格、体能、价值,我认为是一个非常迫切的呼吁,这本书的价值观非常好。有更深层的中国体育问题,有很多的官本位批评,也写得很好,略有收敛,赵瑜还是有顾及的地方,中国的体育要下更重的猛药,应该有更激烈的批评,才能促使官本位的体制有一些松动。

  徐济成(新华社高级记者、体育评论家):我要对赵瑜表示祝贺,出了这么好的作品,要向出版社祝贺出了这么好的作品。
  我还有一个请求,我觉得这仅仅是开始,篮球改革为什么没有突破?最根本的是建国以后,体育和教育分离,就是民族素质分离,回溯到最早的西方人学三类,第一类学体育,第二类学艺术,第三类学知识,反过来说,正是六十年以来中国最缺乏的东西。美国没有国家体育,但是他的体育被世界认为办得最好,我们中国谈美国说了这么多年,其实总共有三样东西最值得中国学,其他可学不可学,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第一件就是他的科学技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科学技术,包括手机,95%都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这个东西二战时候就有,大小不一样,原理是这样的。
  第二个,美国人操纵着全世界的金融系统,美国人永远在用全世界的钱。
  第三个就是他的教育,教育理念是最先进的,如果中国能够把这三项拿过来,我们就成为强国了。
  我们的原子弹立国也是从美国拿来的,他用的好的东西我为什么不能用?我们当记者就像瞭望哨一样,看到国外那么多好东西,咱们就是不用,心里都急了。在西方的教育体制中,他认为体育人才才是人类最精华的,四肢发达,头脑一定不简单,因为四肢是靠头脑控制的,体育人才成才的几率要比一般的大学生难得多。
  另外一个就是祝贺赵瑜赶到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中国需要这样一批体育著作,所以刚才老师们都提到了这本著作的社会意义,反映社会,对社会改革指明方向,祝贺你在这个时间能够出这样一本书。
  中国篮球将有更大的突破。我记得篮球进入中国一百周年,北京大学体育部管振山老先生,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字,致国际篮联,说篮球是人类最好的运动,写得非常美,他说足球是最不可思议的运动。
  将来中国如果达到42%-70%的城镇化,最大特点就是人口密集,篮球就是最好的普及性运动。

  杨明(新华社体育部记者室主任、体育评论家):1988年汉城奥运会报道之后,我去加拿大留学,当时带着赵瑜的《强国梦》,1998年到美国常驻,到了NBA,大徐送我,他当时拿了一本《马家军调查》,被我拿走了,我出国拿的两本书恰恰都是赵瑜写的。
  赵瑜原来是运动员出身,又成了著名作家,在他身上能够特别鲜明地感觉到,我们体育媒体,新闻界,特别缺少像赵瑜这样有功力,有深度的,作家型的,写中国体育的文人,我们体育记者挺汗颜的,这本书让我想起自己也写过一本书,《足球黑哨》,我用了三十天,稀里哗啦写了一本书。而赵瑜这本书写了三年,看了之后收获特别大,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不了解的,我觉得完全可以当作备忘录、教科书。
  体育记者在这方面下工夫比较少,和赵瑜比起来,我们很不敬业,因为我知道很多体育记者写足球的书,社会上也很火,但是很少有这种真正九次下到什么地方,采访到这么多人,都是第一手资料,像这样敬业的,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是目前很少的。
  《篮球的秘密》其实也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的秘密,体育到底是什么?体育的本质跟中国体育当局制定的体育政策是完全不一样的,像国家体育总局还在搞奥运战略,金牌至上,对这个所谓的举国体制,赵瑜在书里面有很多地方是触及到的,很多批判也很深刻,可惜还能展开。体育和教育这个章节看得比较仔细,也许二十年前你对中国体育已经批判到位了。如果体教不能结合的话,按照中国这种体育至上、奥运战略的老路去走,肯定走不通的。
  去年亚运会我写了一篇《一骑绝尘引发思考》,争论非常大。五六十年的历史,举国体制,至今中国体育功能化非常强,政治定位,为国争光,金牌等同于爱国,拿了金牌就是升国旗、奏国歌,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举国体制不敢去质疑,一旦触碰,就说你质疑社会主义优越性。
  一手拿着举国体制,说是为国争光,拿金牌,这样一个神圣大帽子扣下之后,别人就不敢碰,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事情,看到很多网友,反对的声音也很强大,还是觉得体育就应该在奥运会上争第一,奏国歌、升国旗,以为这就是爱国。
  国家体育总局保金牌,一块奥运金牌大概要7亿人民币的投入,那么纳税人的钱就是这样花,大家也不知道,就花在这上面,另一方面群众体育下降非常厉害,这二十多年中国竞技体育持续辉煌,到顶峰了,同时这二十多年全民身体素质下降非常大,2亿人的超重和肥胖,城市里孩子每五个就是小胖墩,近视眼在大学和高中,占90%左右。
  所以体育到底是什么?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奥运金牌,我们不需要体育GDP,完全是一个面子工程,是一个追求政绩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体制上的老问题突破不了,我看这本书里讲到李元伟主任,当时特别无奈,北极星计划想报上层,但是又怕人家反对。奥运会前两年职业联赛,又被压缩,非常无奈,中国体育已经彻底走入误区,而且变得很深了。这种体制,我们体育内记者不能干预的话,我觉得像赵瑜这样有影响力的作家,还有社会上一些专家呼吁,能够参与到中国体育到底是什么的讨论来中来,体育是不是应该回归到全民,我特别希望这次的研讨会能够对这个问题引起关注。

  杨迎明:我想补充两点,第一,中国全民体育素质下降,全民体育的消亡是在中国重新进入了奥林匹克之后产生的,恢复奥委会之后,战略大转移,全民体育素质下降。
  第二,就是体育的教育观,原来提出过体委和教育部合并,为什么现在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拖下来了?教育部说我不承担上供金牌的任务,但是国家又需要金牌,这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可以接过来体育,但是我不上供金牌,体教结合还是干不成。

  赵勇(北师大教授、评论家):这本书我很感兴趣,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赵瑜写的,第二个原因写的是东莞,第三个是写的篮球。去年因为写文章,几乎把赵瑜的作品又复习了一遍,然后也知道他在去年之前已经在做这本书的写作工作,在这么短时间之内,今年就出版了,我感到很吃惊,因为在这期间他也不断在出报告文学作品,像《寻找巴金的黛莉》《王家岭的诉说》《火车头的震荡》,写作速度非常惊人,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写的,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是东莞,我记得赵瑜特别提到了,这个莞字,以前好多人不认识。我突然觉得东莞原来是这样一座城市,以至于对东莞发生兴趣。这次看到赵瑜的《篮球的秘密》,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东莞,在这本书里,他以东莞为主要考察对象,然后展开了他的叙述,方方面面的,让我们看到东莞对体育,对篮球这样重视,而且也确确实实让我意识到改革开放从南边开始。
  书里面写到了常平农民篮球队夺冠,引用了当年常平篮球运动员写的日记,老赵在后面评述说,这个日记写得很精彩,1984年那个年代里面,这样一支队伍是怎样打比赛?人们对这支队伍又是怎样的期待?包括很多观众在看球的时候是什么想法?我特别记得他们在郑州打比赛,在台上表演节目,常平篮球队唱歌曲,后面篮球队伍就开始伴舞,跳迪斯科,下面的观众就非常激动,在打口哨,在欢呼,它是篮球文化,但是还携带了许许多多其他的文化,这种文化从南边开始往北边移动,然后对北边文化构成冲击。
  所以我觉得挺有意思,我在这本书里面读到了我特别想读到的一些东西,让我感受到一种启发,形成某种思考。
  这本书对我们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史,包括赵瑜本人从事体育运动的小历史也有一个梳理,通过这本书,一方面是东莞这一个点,另一个是中国篮球发展的一个面,个人的小历史,还有相关的思考,在这样层面上相互对话,构成一种独特关系,我觉得很感兴趣。
  我本人也是一个篮球爱好者,年轻时候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几乎天天都打篮球,然后我儿子现在非常喜欢,他住的房间里面,密密麻麻贴的全是和篮球相关的图片,从上面到下面整个贴满了。我儿子要去打篮球,我说一块打一打,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打不动了。
  我突然想到了美国小说家的一个题目,他有篇小说叫《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当我们在谈论篮球的时候在谈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当我们步入到中年,乃至于老年,我们再回来谈论篮球,包括《篮球的秘密》,我们很可能是对已经消失的青春的缅怀,当我们步入到中老年的时候,已经丧失了这些东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比较私人化角度来讲的话,也是一部赵瑜的圆梦之书。

  杨占平(山西作协副主席、评论家):非常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作家》杂志社能给我参加这次活动的机会,赵瑜是全国著名的作家,尤其在报告文学是领军人物,这几年他写了很多被读者关心,被读者认可的作品,写作非常迅速,反响很大。赵瑜是我们山西省作家协会的作家,我首先对赵瑜《篮球的秘密》的出版祝贺,同时也祝贺这个研讨会。
  我们山西还有一些在全国很著名的作家,大家知道的张平主席已经变成张平副省长了,现在写作可能相对少一点,另外还有成一、李锐、韩石山等等,我作为一个山西文学的工作者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这些作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都已经超过60了,因为年龄的缘故,或者改变写作的方向,所以这几年他们创作的数量和影响力,相对来说没有像赵瑜这几年更引人注目。过去说一个作家能够著作等身,我觉得赵瑜已经离等身不远了。他现在创作精力非常旺盛,而且是黄金时段,期待着赵瑜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就我个人而言,这么多年一直关注着赵瑜的创作,他的作品的研讨会我也参加过,我觉得赵瑜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有历史感,有使命感的作家。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赵瑜马上去写了《晋人援蜀记》。特别是山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王家岭矿难,山西作家不应该缺席,所以我们组织一个作家小分队,第一个想到的人物当然就是赵瑜,那个时候赵瑜正在东莞采访篮球,我们一个电话就把他召回来了,他们跑到第一线,和大批煤矿工人交流,不久即写出了《王家岭的诉说》,这本书现在已经获得了很多奖,这都说明赵瑜非常有责任感,而且非常关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赵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时代热点和人生要点的记录,都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他总是揭示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焦点问题,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以分析思考为主要基调,以张扬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为价值追求,这些都是以大量现实材料为前提的,这是我对赵瑜创作的一个认识。

  王春林(山西大学教授、评论家):赵瑜出了这么多的作品,连续推出,影响很大,思想和艺术程度都很高,我一个感觉,好像赵瑜又一个创作的高潮期到来了,如果把《兵败汉城》、《强国梦》做为一个高潮期的话,这两年他又进入了创作的高潮状态。
  最近四部作品,从《寻找巴金的黛莉》、《火车头震荡》,再到《王家岭的诉说》,它表现出什么特点呢?他并不是就现象而写现象,写《篮球的秘密》,并不是仅仅写篮球,《王家岭的诉说》不仅写矿难,写那个寻找黛莉的过程也并不仅仅是就事论事,他都是在社会背景下,对现实生活背后所潜藏的深层次的东西进行挖掘和思考。
  赵瑜一直在深层次思考一个问题,表现一个问题,一个共同问题是什么?我想是中国现代化的阵痛,中国现代化整个转型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之痛,他把这个作为自己深层思考的问题,这是理性思考的方法,他用这个思考来支撑起多部报告文学的主框架,《篮球的秘密》这是一个切入点,他通过这个切入点,突破这个界限,又一次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我觉得这是赵瑜的写作最重要的一方面。

  萧立军(《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赵瑜《篮球的秘密》,我是很早知道的,而且我感谢雷达老兄,他这次推荐的人选非常非常准确,有一次我到深圳的时候,赵瑜还在东莞采访,就叫过来一起谈,现在东西出来了,效果确实很好。
  这一次,赵瑜又有一种新的形式,我觉得像是科普知识来写,就是像《十万个为什么》,他现在写了篮球的四十个为什么,但是它又不同于科普,因为全书有着题材的连贯性,他写出了一个关于中国体育亟待改革的普遍问题。
  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主要批判专业队,九十年代批判举国体制、奥运战略,这个东西什么人早都明白了,好像只有国家体育总局不明白,这是因为他们需要金牌政绩,所以他明白了也要装糊涂。
  我们在2008奥运之前,就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说,奥运之后中国体育必须改变举国体制,一定要向精英体制和草根体制两者共同发展。
  《篮球的秘密》恰巧是把这两个方面都写出来了,为什么何建明说这部书可以是给官员看的,我觉得确实是这样的,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这里。

  李师东(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赵瑜是我们中国青年出版社爱护的非常优秀的作家,我们为什么出版这部书?我很同意刚才的说法,小说写什么不重要,关键怎么写,但是报告文学写什么相反是很重要的,写的东西大家关心不关心,感不感兴趣,这是非常关键的。
  赵瑜又写了《篮球的秘密》,篮球本身有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篮球在中国百年的命运是大家关注的,所以这个话题才会牵动社会神经。
  刚才各位专家从篮球精神、体育文化,包括点和面,方方面面做了精彩的发言,我想这个书核心在哪儿?就是说让我们关注体育改革在当下中国的命运,这是一点。还有一点中国社会在转型,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什么精神?本书里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答案,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话题。
  我们同时感觉到赵瑜在他的文体写作上面又有新的突破,各位老师的评价非常到位,开放式的、拥抱式的圆桌结构,这个圆桌性的写作和今天圆桌性的研讨算是旗鼓相当,这是一种篮球的形态去写篮球。实际上赵瑜这种问答,也是一种球状的方式,他在报告文学写作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这本书我从头看到尾,从哪个问题感兴趣,从哪个问题开始谈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
  希望媒体对这本书给予更广泛的关注。

  艾克拜尔·米吉提:赵瑜近几年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我们《中国作家》纪实版发表,过去《中国作家》还没有纪实版,他的《马家军调查》等几个作品也是在《中国作家》发表的,这样赵瑜和我们《中国作家》有一种渊源,我非常感动我来接任主编的时候,他用四部作品来支持我,他多部作品都获得了鄂尔多斯大奖,我想以后究竟能不能给他评这个奖,要不然每次大奖都是他拿,怎么办?
  我们发表赵瑜的作品当然也是读者的需求,因为赵瑜自己的创作的,刚才像王春林说的,又一个创作高潮到来,这个高潮呢,在我们《中国作家》得到了充分体现,我感到非常欣慰,同时对赵瑜本人表示祝贺和感谢。
  那么期刊和图书都是互补的,我们期刊发表的时候是按照赵瑜提供的自然顺序结构发表的,图书发表的时候把前十章进行调整,这样从期刊和图书的互补角度,各自视角不同,提供了一种范本,这也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作为一个老牌社独特的市场视角,我们也值得向中国青年出版社学习。
  赵瑜的作品是以四十个设问的形式,把篮球史写出来了,中国篮球简史,写得非常全面。赵瑜的写作,一向视角非常独特,切入点非常独特,而且叙事非常宏观,我读很多报告文学作品,有些是好人好事,黑板报式的,有时候是挑起你仇恨的,但是赵瑜的作品没有这些,读他的作品会有一种智慧的启迪,会有情感的释放,会有知识的滋润,赵瑜的报告文学确实不同凡响。
  我觉得他的报告文学很像好的小说,尤其用细节推动的时候,比那些写得很烂的小说好几百倍,现在每年有三千部小说出来,像赵瑜这样实实在在的小说式报告文学,尤其有他的独特价值。所以我们《中国作家》每次拿到他的作品都是及时推出。
  赵瑜作品往往框架恢弘,2009年我们接到《寻找巴金的黛莉》,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我把它改成《寻找黛莉》了,我把压力承受完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时候,就改回《寻找巴金的黛莉》,他这种非常恢弘的框架能够让读者服气,有追求有思想的读者,高端读者也好,草根读者也好都能接受,都能获得各自的收获。雅俗共赏是一个极高的标准。
  我期待着赵瑜今后的作品继续在我们《中国作家》发表。

  胡守文:最后由本书作者赵瑜同志来做一个发言。

  赵瑜:时间不多,我首先谢谢两位主席主持了这样一个研讨会,我要谢谢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雷达先生,他又一次引导我回归到体育。今天在座诸位,大部分都是老友,应该说是我人生道路上之所以走到今天的重要支持者,无论是李元伟先生早年在长治,还是后来相处十分密切的《中国作家》杂志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还有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都在我创作当中有着非常密切关系,我重要作品大部分发表在这三个重要出版机构里面。
  其中我特别喜欢的《马家军调查》,是《中国作家》萧立军等多位编辑花了很大力气推出来的,《寻找黛莉》由艾克拜尔?米吉提主编亲自编,前前后后折腾了很长时间。我获得一次重要奖项的《革命百里洲》,是在胡守文同志主持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由黄宾堂等先生推出的。我当时写作《强国梦》的体委卧底有今天的杨迎明先生,这个时间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后来我自己认可的好的评论,大部分也出自李建军先生、雷达先生、赵勇先生,杨占平、王春林等山西老友长期支持了我的工作。他们从很早时期就开始跟踪支持,今天我又一次感到大家对我的期望,自己愿意成为李炳银先生所鼓励的一个真正的报告文学作家,我特别愿意去做。李炳银先生长期以来总是给我写评论,把他的时间占用不少。今天我在这里内心深深的感动,大家能够与我携手走到今天,我要感谢大家,一个作家能够走得更远,是离不开周围这些朋友的,谢谢大家。

  胡守文:非常感谢到会的各位嘉宾,感谢赵瑜,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希望今后还有合作的机会,我也希望艾克拜尔?米吉提主编与我们更好地合作,体育界朋友有类似的好作品,我们一样欢迎。

  艾克拜尔·米吉提:另外还要提到,体育理论家卢元镇先生和东莞作家曾小春先生为会议写来了书面发言,已经印发给大家,这里来不及宣读了,表示我们的歉意。再一次谢谢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