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结业

刘云山:弘扬民族文化
为中华民族伟大进步写史立传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来到鲁迅文学院,看望少数民族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勉励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珍惜我国民族文学事业发展面临的极好机遇,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详细]

李冰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
结业仪式上的讲话

张健在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
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高研班举行结业典礼

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开学

李冰:加强民族团结,
共谱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发展盛世华章

我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由多民族文化构成的悠久中华文化,是维系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和培养少数民族文学人才……[详细]

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
高级研讨班开学

鲁迅文学院

鲁迅文学院

鲁迅文学院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丁玲等一批从延安来的革命作家,即向中央政府呈报了《创办文学院建议书》。明确指出:“按文学艺术各部门来说,文学是一种基础艺术,但我们有戏剧、音乐、美术各学院,恰恰缺少文学院,所以有创办文学院之必要。”
  1950年,中央政府文化部即批文同意建立中央文学研究所。丁玲同志任所长,张天翼同志任副所长。
  经过半年多筹备,1950年10月,中央文学研究所在鼓楼东大街103号一座四合院里宣布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有郭沫若、茅盾、周扬、沙可夫、李伯钊、李广田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巨星。郭沫若称是一个伟大事件,“在中国历史是第一次”。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吸引下,郭沫若、胡乔木、周扬、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老舍、曹禺、吴组缃、艾青、何其芳、张天翼、田间等一批卓越诗人、作家、理论家、教育家、戏剧家走上研究所的文学讲台。
   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迅速脱颖而出。马峰、西戎、胡正、陈登科、唐达成、邓友梅、玛拉沁夫、张志民、苗得雨,以及《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红色娘子军》的作者梁信等使中国文坛变得多彩而活跃。作家梁斌,在这里边创作边工作,写完了《红旗谱》。
   1954年,中央文学研究所改名中央文学讲习所,归属中国作家协会。 [详细]

风采录

写在前面的话

  酝酿编辑“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专辑”,我们想了很多。
  毫无疑问,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从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到作家的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少数民族作家队伍逐渐形成并不断壮大,作品数量不断增长、作品质量获得了惊人的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学珍品,并与汉族文学一起,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
  在新的形势下,多民族文学共同繁荣发展问题,是我们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应当重视和解决的当务之急。从文学史的角度看,由于种种原因,毋庸置疑,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与汉民族文学的发展存在着差距,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最初通常是以汉文化视角被阐释的,其后才逐渐开始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构建,或者说少数民族文学历史经历了由“他者阐释”走向“主体阐释”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说少数民族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历史中的独立品格的建设任重道远。
  因此,尽管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在现当代曾经出现了如老舍、沈丛文、张承志、阿来等优秀作家,和《正红旗下》、《边城》、《黑骏马》、《尘埃落定》等精品力作,但检视和展览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培养发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仍然是文学期刊的重要工作。
  鲁迅文学院是中国作家的摇篮,自一九五○成立以来,为繁荣中国文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作家。至二○一○年,鲁迅文学院已经成立六十周。六十年前,郭沫若先生把鲁迅文学院的成立称之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为纪念这一值得记忆的重大事件,本刊决定系统展示鲁迅文学院成立六十年以来的累累硕果。在启动这一计划的同时,恰适鲁院文学院集中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作家,举办少数民族作家班,有鉴于此,本刊亦确定与鲁迅文学院联合编辑“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专辑”,作为庆祝鲁迅文学院成立六十周年系列作品展的第一幕。
  本专辑选发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正在成长的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提供一个可资了解的窗口。我们相信,文学界的共同努力,才是少数民族文学和中国文学繁荣发展的有效的途径。鲁迅文学院与本刊共同所做的只是这个传大事业中细微的一部分。   ——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