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机遇 打造文学强省 全力推进陕西文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m.zimplifyit.com 2013年05月07日13:34 蒋惠莉

把握历史机遇 打造文学强省 全力推进陕西文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13年5月7日 审议稿)

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蒋恵莉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作协和省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任务与战略部署;回顾总结第五次作代会以来我省文学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规划今后五年我省文学事业发展的思路与方略;修改《陕西省作家协会章程》;选举产生省作协第六届领导机构;动员全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为推进我省文学事业发展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刚才,省委书记赵正永同志和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赵正永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语重心长、鼓舞人心。讲话全面分析了我省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陕西梦”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了文学陕军和我省文学事业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特别是他以亲身感受阐述了路遥精神的深刻内涵,对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及省作协今后工作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鞭策。廖奔副主席的讲话热情洋溢,对我省文学事业的发展和作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期望。两个讲话精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现在,我受省作协第五届主席团和理事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五年来的回顾

  (一)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文学创作成果丰硕

  作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党赋予作协的使命和职责决定了作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创作方向。陕西省作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多时间中,省作协党组和主席团积极组织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学创作,深刻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文学创作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过程中所起的时代号角和思想灯塔的作用与影响。五年来,我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承传陕西文学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与人民同行,积极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着力反映时代风貌,创作出大量既弘扬民族精神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伟大时代精神又关注个体心灵世界的优秀作品,全省文学创作呈现出活跃繁荣的全新气象。

  精品佳作产生重大影响。五年来,省作协积极实施文学精品战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注重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密切关注时代变化,潜心生活体验和艺术探索,创作出大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陕西作家出版各类文学专著千余部,其中近百部(篇)在国家级、省级文学评奖活动中荣获大奖,13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34部作品列入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首届陕西文艺大奖、第四届华语传媒文学奖及“红楼梦·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高兴》荣获新中国建国60周年征文大奖和陕西省文艺大奖,《古炉》先后荣获“施耐庵文学奖”、“中国十大文学好书奖”等12项大奖。今年初,贾平凹又获“法国文学艺术金棕榈骑士勋章”;陈忠实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荣获《小说选刊》首届小说双年奖;雷涛、陈孝英荣获俄罗斯城市作家协会颁发的“契诃夫文学奖”和“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勋章;白阿莹的剧本《米脂婆姨绥德汉》获国家文华大奖和曹禺文学剧本奖;高建群的长篇小说《大平原》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叶广芩的长篇小说《青木川》荣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红柯的长篇小说《乌尔禾》《生命树》连续进入当年小说排行榜,并入围第七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届陕西文艺大奖;吴克敬的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商子雍的《不能还原历史真实是文明之耻》获“全国第二届鲁迅杂文大赛特等奖”;孙皓辉的长篇小说《大秦帝国》入选2008年中国小说排行榜,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先后有20多位作家分别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等。

  原创热潮席卷三秦大地。2009年,由省作协创意策划,省委宣传部立项扶持,联合省新闻出版局、省出版集团及太白文艺出版社,启动了百部原创作品出版项目“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原创作品出版”活动,先后推出高建群的长篇小说《统万城》、莫伸的纪实文学《一号文件》、冷梦的长篇小说《西榴城》、冯积岐的长篇小说《逃离》等一大批能够展示我省文学创作水平的优秀作品,截至目前,“西风烈”项目已出版作品60多部,形成了我省作家新一轮的创作热潮,大大提升了“文学陕军”品牌影响力。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最要求原创的文体,五年来,耿翔、阎安、伊沙、秦巴子、第广龙、李小洛、成路等一大批陕西中青年实力诗人,始终活跃于国内诗歌创作的前沿,作品及其创作活动持续受到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诗歌研讨与交流活动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中我省老、中、青、少几代诗人共计出版诗集168部,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累计发表原创诗歌12700余首。诗歌创作的空前繁荣,彰显了文学陕军强大的原创意识和深层次活力。

  签约作家酝酿待发之势。自2007年首批签约作家14人签约后,2010年,省作协改变单一签约小说作者的做法,将诗歌、散文两种文体融入签约之中,第二届签约作家扩充为56人。五年来,省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勤奋学习,努力创作,出版发表了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乘的作品。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首批签约作家共出版长篇和专集22部,完成影视剧本5部,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长篇小说7部、中短篇小说80部、诗歌151首、散文207篇、评论63篇,获全国奖3人,省级奖14人。第二届签约作家2011-2012年两年间共出版作品46部、完成影视剧创作8部、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长篇小说7部、中短篇小说76部、诗歌792首、散文261篇、评论45篇、小小说25篇,获全国奖12人,省级奖35人。

  (二)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学活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不断创新深入生活的形式,作家深入生活常态化。深入生活,贴近现实,在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中汲取营养,热切关注时代,反映人民心声,是陕西文学的优良传统。五年来,省作协加大力度,跟踪管理,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积极探索作家深入生活的新形式,精心组织各种文学活动,为广大作家深入生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一是实施作家挂职制度。协同上级组织精心筛选,安排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如高建群、冷梦、冯积岐、吴克敬、方英文、张艳茜、姚逸仙、杨莹等人分别在西安、宝鸡、榆林、安康及高新区、浐灞生态产业区、文化产业基地和高校挂职深入生活,以挂职为契机,量身定做大体量的文学作品。二是实施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制度。先后安排一批作家分别到岐山县、神木县、西藏等地体验生活。三是定期组织作家到各地、各行业及经济建设前沿采风。五年来,先后组织了22次重大主题采风活动。与省文联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抒写西部文艺采风——金秋洛川果乡行”和“第三届抒写西部文艺采风——走进关中、天水经济区”活动,组织数百位作家深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感受和解读陕西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重大实践,反映陕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绚丽多彩的新风貌;配合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举办“走近红色岁月”、“走近新陕西”采风活动。联系省交通、电力、煤业等大型产业系统和汉中、安康、商洛及汉阴、略阳、彬县、长武、合阳、永寿、旬邑、杨凌、黄陵等单位和市县区,举办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文化特色的采风活动。五年来,我省作家采风活动足迹遍布陕西十一地市,形成了近二百万字采风成果,出版了采风专著5部,文学专刊7期。

  积极推动文学思想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健康发展。与创作繁荣景象相呼应,我省文学批评及文学思想理论研究,在思想学术研究层面和对当下最新文学实践的解读方面同步推进,表现得异常活跃与繁荣。五年来,我省老一辈批评家群体秉持文学良知,以严肃的学术品格,包容的学术胸襟,圆融的学术眼光,继续担纲我省理论批评知识生产和思想建设的坚强后盾。一大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艺术判断力的中青年文学评论家,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多元的学养涵汇,前沿的学术视野,对我省重要作家作品及新人新作跟踪研究、及时评论,营造了陕西文学健康、和谐、向上和充满生机的特殊氛围。五年来,省作协大力倡导、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理论研讨活动,十分重视通过理论研讨提升作家创作。2008年,为推动文学批评理论建设和长篇小说创作,联合多所知名高校举办了“首届全国当代文学批评期刊建设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全国30多位学术期刊主编参加了此次会议;组织了陕西首届女作家作品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对陕西女作家创作进行点评和梳理;召开了陕西青年作家创作研讨会,请贾平凹、李星等在内的20余名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对遴选出的10名青年作家,采取“二对一”方式面对面把脉会诊、评论剖析。五年来,先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举办了陈忠实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陕西文学30年研讨会、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古炉》研讨会,叶广芩长篇小说《青木川》研讨会,榆林青年作家创作研讨会,安康诗歌创作研讨会,渭南合阳农民诗人创作研讨会等。五年中,先后为全省100余名作家和业余作者召开了作品研讨会,营造了陕西文学创作与批评双翼齐飞的可喜局面。

  精心组织文学评奖活动,激发和挖掘创作的深层次活力。充分发挥省作协引导创作的主导性、主流性作用,健全完善奖励激励机制,精心组织开展文学评奖活动,营造出人人争出作品的良性文学生态格局。先后组织实施了总共三届“柳青文学奖”评奖颁奖活动,评出优秀长篇小说奖13部、优秀中篇小说奖4部、优秀短篇小说奖5部、优秀散文奖10部、优秀诗歌奖7部、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6个、荣誉奖11个、文学新人奖19个。省作协所属的11个文学专业委员会也面向全省作家组织实施了各门类文学评奖活动,有效地激励了创作。省作协文学院为鼓励签约作家创作,改革“津贴制”为“奖励制”,制定了《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作品奖励办法》,根据作品发表和获奖情况实行对应奖励的办法,大大激发了签约作家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大力加强文学队伍建设,文学陕军实力阵容不断壮大

  文学陕军队伍不断壮大。一是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冯积岐、莫伸、王蓬、李康美等为代表的主力军团新作不断、实力坚固,以贺抒玉、杨韦昕、文兰、赵熙等为代表的老作家群体仍坚持创作,为文学事业奉献余热。二是女作家创作群体渐成气候,除叶广芩、冷梦、张虹等成熟女作家仍在勤奋创作外,张艳茜、刘亚丽、唐卡、辛娟、杨则纬等一大批中青年实力派女作家的创作渐次崛起,引发关注。三是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异军突起。据省作协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统计,我省目前有网络文学作者3000多人,为发挥这支队伍的创作优势,省作协与西部网联合举办了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评选出十佳网络文学作家,并出版了相关丛书。联合中国散文网,出版了“紫香槐”系列网络文学丛书。四是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省省市两级作协会员约6000余人,其中省级会员已达2766人,中国作协会员达271人,以会员为骨干,文学陕军正在形成实力强大、接力均匀、梯队分明、结构合理的壮观格局。

  文学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重视文学组织建设,是壮大作家队伍、推动创作发展的机制性保证,是省作协的重点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创作力量、创作群体和创作样态,为了及时跟进,摸清全省文学组织和文学队伍现状,省作协于2008年上半年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陕西省首次文学大普查活动,以此为契机加强文学组织建设。一是在省作协下设了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影视)、青年文学、儿童文学、网络文学、文学评论、文学翻译在内的11个文学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举办了一系列研讨会、笔会、采风、征文等活动,为全省文学创作注入新活力。二是切实加强了市县两级文学协会建设,积极协调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促成市、县作协组织的设立,目前已有11个市和70多个县成立了作协机构,为省作协联络全省基层作家及其文学创作构建了基础性平台。三是努力发展行业作协,先后成立了陕西交通、职工、公安、电力等行业作家协会以及西部报告文学学会、陕西散文学会、陕西杂文学会等写作组织。同时,倾情关注弱势作家群体。2010年,组织召开了陕西省残疾人优秀作家表彰暨座谈会。在此基础上,2012年成立了陕西省残疾人作家协会,使残疾人作家队伍成为“文学陕军”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文学新人培养成效明显。采取切实措施,挖掘推出新人,夯实文学陕军的队伍根基。一方面主抓提高,针对陕西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制定了青年作家培训计划,定期举办作家读书班;先后选送了15名青年作家到鲁迅文学院深造学习。另一方面,面向全省文学青年和文学爱好者,组织了26位著名作家和评论家赴全省十地市和高校举办文学讲习班13场,约8000名基层作家和文学青年听取了报告;成立了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和陕西省少儿文学院,坚持开展春季“文学进校园公益讲座活动”及举办暑期青年文学培训班等活动;坚持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征文大赛,先后有10000余人参赛,通过组织实施参赛评优活动,发现新人,培养新人。

  (四)实施文学“走出去”战略,多渠道拓展外向型文学交流活动

  巩固提升文学阵地,扩大陕西文学的全国影响力。省作协主办的大型文学刊物《延河》和文学理论期刊《小说评论》,是我省享誉全国的重要的品牌文学阵地。五年来,《延河》和《小说评论》两刊克服重重困难,探索市场化背景下文学、理论期刊办刊新路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延河》始终坚守稳健高尚的文学格调,遵循艺术规律、与时俱进革新办刊理念,扶持中青年作家、培养文学新人,拓展办刊机制,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其作品转载率平均达到40%左右,在全国省级文学期刊中名列前茅。《小说评论》坚持严肃、高雅、前沿的办刊定位,及时关注当下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力作和文学新人,以鲜明的实践性、当代性、兼容性特色深得文学批评界、文学理论界好评,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在全国核心期刊排名榜中,位次逐年提升。

  实施slot计划,文学“走出去”的规模及影响逐步扩大。五年来,省作协积极搭建对外文学交流平台,努力践行文学“走出去”战略,逐步扩大文学“走出去”的规模与影响。2009年,联合省翻译家协会,制定陕西文学海外翻译推介计划(简称SLOT计划),编译出版了缅怀中俄友谊的汉俄对照大型纪念文集《情系俄罗斯》,获得了省委宣传部颁发的“2009年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2010年至2011年,选定20位陕西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编译成英文版《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由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列入“中国对外图书推广计划”,于2011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全国第一部以省为单位的作家集体外译作品集。在五洲传播出版社组织的2012中国当代作家及文学作品国际出版(西班牙语地区)研讨会上,来自西班牙、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的翻译家、出版商均对该书表示了较大兴趣,该书作为首批签约转让版权的作品之一,将被译成西文,向全世界西班牙语地区出版发行。此外,叶广芩的《青木川》英文版已出版发行,杜文娟的《阿里阿里》刚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确定为2013年英文出版项目。slot计划的实施,正在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宣传陕西,推介我省优秀作家及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文化途径。

  拓展交流渠道,全国及国际区域间文学合作日益增多。五年来,先后有近百位陕西作家参加了国际间文学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了与德国、俄罗斯、古巴、墨西哥等国的文学交流活动;先后接待了亚、非、欧及我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代表团;先后与广东、四川、内蒙、山东、湖南、河北等兄弟省市作家采风团进行了广泛的文学交流;组织陕西作家赴西藏、新疆、甘肃、江苏、上海、江西、东北三省等地考察采风,开展文学交流活动。2010年,因对外文学交流成果显著,省委宣传部再次授予省作协“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

  (五)践行“开门开放开拓办作协”理念,转型性大文学格局逐步形成

  “联络、协调、服务”是作协的基本职能,面对新形势下庞大、多元的作家队伍,省作协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出了开门开放开拓办作协,用全新的工作理念和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服务作家与创作,催生了一系列转型性新实践。

  拓展横向合作,启动行业优势功能服务文学创作。一是广泛团结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文学爱好者,与各相关部门单位合作,注重在各行业发展会员, 加强了与公安、电力、石油、煤炭、邮政、铁路、工会等行业文学组织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和调动行业优势组织开展文学活动;二是顺应传媒新时代和中国影视产业的崛起,加大对影视文学剧本创作的扶持,与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陕西上百家影视公司形成常态化供求协调机制;参与完成了八集大型纪录片《路遥》的摄制,先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签订了影视剧合作战略框架协议;与曲江国家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建立了影视剧文学脚本创作合作机制;与陕西广播电视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人社厅联合开展柳青创业奖评选活动;与省社科联、陕西日报社、文化艺术报社共同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陕西人新形象”征文活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在省上主要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省作协《延河》杂志与我省大型国企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签订了文化共建战略合作协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正式加盟主办《延河》,引发了全国文学、文化界的广泛热议和高度赞赏。通过开放的思维拓展横向合作,把文学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学和共办文学的新风气、新风尚。

  加强纵向延伸,催生基层文学组织百花齐放。省作协不断加强与全省11个地市作协、70个县级作协和30所高校文学社团的联系。与高陵县联合召开了高陵文学现象研讨会暨陕西文学之乡授牌仪式;与清涧县联合召开了“纪念路遥逝世20周年座谈会”;与神木县联合举办了“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成立大会暨陕西诗会”等活动。此外,西安工业大学建立了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西安思源学院建立了白鹿书院陈忠实文学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立了贾平凹文学馆,华西大学建立了路遥文学院,延安大学和清涧县分别建立了路遥文学纪念馆,宝鸡文理学院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建立了“陕西文学研究所”等机构。纵向延伸、百花齐放的基层文学组织,夯实了陕西文学大厦的基础,为陕西文学的大格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汇集社会力量,文学基金助推文学繁荣。当下中国,文学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创作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作家,创作变得更加普及,创作队伍呈现 出多阶层、多梯次、多元化态势,但是广大基层作家,特别是青少年作家、农民作家、残疾人作家普遍存在着创作难、出书难、推荐难的状况,高端化精神创作也存在日益边缘化的状况,社会化、市场化推广举步维艰。为了解决经费瓶颈,汇集社会力量资助优秀作家和贫困作家创作,省作协经过积极筹备,在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民政厅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12月25日成立了陕西文学基金会,为陕西作家提供创作、出版、培训、交流、定点体验生活、维权等各项服务。目前,除省财政资助1000万元,省委宣传部资助100万元外,基金会通过公募大会等形式,募集到社会企业捐赠460万元,文学基金总量已达到1560万元。2012年12月,经陕西文学基金会与有关部门协调,由陕西省慈善协会、陕西残联、陕西文学基金会、陕西新闻出版局四家共同筹建,天朗集团孙茵董事长捐助5000万元,设立了“天朗教育文化出版基金”,基金将专门用于优秀作家、残疾人作家和贫困作家出书。

  五年来,省作协还加强了机关党建与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办实事、讲实效的工作环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鼓励职工干部学先进,讲奉献;重视职业行规教育和文学意识养成,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以“创作之家、作家之家”为目标办作协,以让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对作协有归属感、自豪感为追求,努力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各位代表,在对省作协过去五年工作的共同回顾中,我们尽量想做到全面、客观、实在,但难免挂一漏万。对各市、区、县作协和多个行业作协在过去五年的文学工作与创造性经验,表达概括尤其不够,敬请谅解!借此机会,我代表省作协第五届理事会、主席团,对我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及所有关注我省文学事业发展的机关团体和个人,表示最诚挚、最深情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也特别提请各位代表,对五次作代会以来先后去世的王愚、京夫、王观胜等同志,对他们为陕西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寄予一份最深切的怀念!

  二、五年来的经验与体会

  回顾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我省文学事业发展繁荣的实践,我们感慨颇多,最主要的经验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陕西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为我省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省作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舞台。因为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我们才能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形式,才能实现“抓创作、抓创收、出作品、出人才”的齐头并进。因为有全省人民建设西部强省的壮阔进程和探索奋斗的大环境、大背景和大实践,我们的作家才有了与伟大时代的新题材、新素材邂逅机遇的机会,是这个变革的时代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热情,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无尽源泉和动力。

  (二)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省作协工作的关怀重视,社会各界在转型时期对文学事业的责任担当和有力支持,是我省文学事业繁荣兴旺、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和坚实基础。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对文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抓导向的同时更注重制定倾斜政策加以扶持,要求人才精品的同时不忘资金项目的大力投入,构成了我省文学事业长足进展的异常可靠的政治背景和组织基础。中国作家协会长期以来对文学陕军厚爱有加,在文艺政策、重大项目、业务指导方面对陕西文学工作鼎力倾斜,保证了陕西文学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陕西社会各界对文学事业的热情关注、倾力支持和责任担当,化解了文学转型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大量难题和危机,充当着文学陕军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三)民族文化传统和延安革命文艺传统的深厚土壤,当代陕西文学特有的价值执守和美学追求,是我省文学事业繁荣兴旺、持续发展的血脉根基。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文明发源和繁盛的代表性地域,延安革命文艺的精神及方向,一直是陕西老、中、青三代作家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背景,也是陕西文学得天独厚、用之不竭的营养源。当代陕西文学之所以呈现出以现实主义方向为主流的创作追求,以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变革、关注历史进步和民族命运为主调的价值持守,得益于陕西这块深涵博纳的民族文化沃土和革命文化热土的双重滋养,这是我们离整个民族的血脉根基近距离相处相融的优势,是陕西文学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断辉煌的特有秘诀。

  (四)文学陕军和广大文学工作者对文学神圣信念的执着坚守、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是我省文学事业繁荣兴旺、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不管时代如何变幻,文学陕军都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坚定的操守和艺术良知,坚守文学神圣的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高品位的艺术创造。大多数的陕西作家从业专一,勤奋好学,广泛涉猎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不断加深艺术体验,不断提高艺术创造品位,情趣不降格,理想不动摇。大多数作家都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去,不舍昼夜,精益求精。文学是事关民族精神和灵魂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更是艰苦卓绝的个体化创造性劳动。是文学陕军的文学信仰和执业信念,从根本上助推了文学陕军不断扩大和提升的影响力。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省文学事业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在引导创作和催生精品的政策措施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高扬主旋律,深刻描写改革开放时代,热情讴歌新一代创造者精神风貌,有思想深度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还不够多;在题材多样化方面,城市题材、科技题材、儿童文学题材创作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文学批评的导向性、权威性、科学性有待提高;文学评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文学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作家培训工作还不能充分满足要求;对外交流联络工作相对薄弱,文学“走出去”任重道远;作家权益保护仍需加大力度。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克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创文学工作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陕西作家面前的新课题。

  三、今后工作的思路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都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至关重要的目标任务。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为文学发展创造的优越环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把握我省文学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机遇,积极投身我省文学发展的黄金期,勤奋耕耘,努力创作,奋力开创我省文学事业新局面,全面推进我省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全面部署了当今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建设中“文化强”的重要地位,确定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用上述重要精神统领我省文学事业发展,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牢牢把握我省文学发展黄金期,奠定加快文学发展思想基础,明确作协工作方针,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文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价值导向,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文学的力量来为“中国梦·陕西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正能量。

  (二)继续实施文学精品战略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最终要看精品、看代表作。营造有利于多出精品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推出符合时代水准的优秀作品,是作家协会的天职和要务。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广大作家的思想引导,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坚持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抒写的创作理想,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在创作多样化上下足功夫,强力推进农村题材、城市题材、科技题材、儿童题材、历史题材、革命题材的创作,推出一大批具有中国气派、富有陕西特色、人民群众喜好的文学精品;要积极拓展作家培训工作新领域,引导广大作家不断提升创作水平,坚持把多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作为不懈追求;要切实加强舆论引导,适时开展文学精品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和社会舆论;要举办好“陕西作家有好书”活动,不断推出名人新作和新人佳作。作协各专业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引导创作、催生精品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各门类文学创作繁荣。文学基金会要不断创新基金筹集方式优化资助项目,把有限的基金管好用好,为促进陕西文学事业发展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三)切实加强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

  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要努力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要着重研究陕西文学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关注创作较为活跃的作家和引起广泛关注的重点作品,以研究和研讨促进创作;要注重在基层召开研讨会,以活跃基层文学氛围;要筹划举办一系列大型的探讨文学现象、分析文学思潮等综合性、全局性的理论研讨活动;要大胆鼓励文学创新,为文学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对文学创作重大问题的研究和评论;要充分发挥《小说评论》等文学批评阵地的作用,和高校等科研机构联合联动,加大对文学理论批评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省内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文学理论批评队伍。

  (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文学作品的产生,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积累和认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情感,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中汲取灵感,才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才能使文学焕发出蓬勃生机。我们要大力倡导全省作家深入了解和体验我省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巨变,认识和把握时代本质和社会变革趋势。要深入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深入到对陕西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高新科技、军工企业、交通能源、重化工等各个领域,努力反映这些领域里的新事物、新人物、新面貌;要努力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创作具有思想力度、艺术深度的好作品;继续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制度和作家基层挂职锻炼制度;继续开展好各类大中型采风活动,帮助作家开阔视野、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五)扎实推进文学人才队伍建设

  事业大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针对目前我省文学人才队伍实际,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学人才队伍,已刻不容缓。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培养造就出更多如陈忠实、贾平凹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学领军人物;要重视发现和培养适应文学“走出去”需要的复合型国际人才;要继续抓好陕西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队伍建设,推荐和扶持优秀作家作品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要积极拓宽思路,对那些具有创作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年轻作家,要不拘一格将其吸纳到作家队伍之中;要注意发现青少年作家,培养文学萌芽,储备文学人才;要不断加强基层文学创作队伍建设,为文学人才队伍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六)逐步加大对外文学推介和文学交流力度

  陕西文学“走出去”,不仅符合我省文学事业发展需要,而且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积极拓展对外文学交往面,加强与外国作家组织和其他文化机构的联系,执行“走出去、请进来”方针,组织更多作家出访国外,邀请更多国外作家回访;要继续实施“陕西作家作品外介翻译(SLOT)计划”,加强与国内外文学机构、单位、团体的交流与协作,加大对陕西作家作品的宣传推介力度;要加强与省内各机关单位、团体、高校的交流和互动,及时传递我省文学创作基本情况,扩大重要作家作品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真正形成国内外、省内外开放互动的陕西文学新格局。

  (七)建设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的文学品牌阵地

  文学期刊是展示作家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学水准、文学实力和文学地位的标杆。《延河》和《小说评论》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面向时代,着力提高办刊质量,努力推进品牌建设;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保持文学品格和艺术追求的同时,拓宽思路、开辟途径,扩大发行,跨界运作,多元对接,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要继续保持刊物在全国和省内的品牌影响力及权威地位,保持刊发作品在重点文学选刊的转载率,争取刊发作品在省级和全国性文学大奖评奖中获奖;要着力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加强刊物交流与沟通,不断整合力量,形成大刊物、强团队、大运作格局。各市、县、区和行业文学刊物也应在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方面做出新的努力,办出本市、本县、本区、本行业的特色。

  (八)努力构建团结鼓劲宽松务实的和谐机关

  作协机关要不断深化改革,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学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机关工作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创出亮点、用好政策、有效推进;要继续抓好省作协领导班子建设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要落实党建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积极探索为作家服务、为文学创作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新举措,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把为作家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作协工作着眼点和出发点;要做好会员管理工作,努力形成省作协与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关系和谐的良好局面,营造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构建团结、鼓劲、宽松、务实的作协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文学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文学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省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理论界中的领军人物和翘楚中坚。代表的身份,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希望大家能珍惜荣誉,牢记使命,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努力为全面建设“三强一富一美”的西部强省贡献文学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和“陕西梦”的实现,插上文学的翅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作家协会和省委宣传部的密切指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共铸陕西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