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作家“走下去、出精品”
天津作协力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落到实处
日前,天津作协以“重塑批评精神”为主题召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研讨会。近年来,天津作协在注重文学创作的同时也一 直在加强青年评论家队伍的培养,希望为评论家们提供更多展现的机会,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应是广大作家、评论家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始终是天津作协工作的重中之重,天津作协采取多种举措力促该项主题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
今年1月,中国作协“京津冀作家采访团”赴天津进行采访考察,20余位作家参加活动。作家们走街串巷,参观了“劝业场书吧”、“巷肆书吧”、社 区志愿服务活动示范社区的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杨柳青“石家大院”和精武镇……作家们从当地群众热情洋溢的脸上,感受到了最真实的情感与力量。
随后,中共西青区委宣传部和天津作协合作,组织了“作家写精武”创作采访活动, 20余位作家走进精武镇,为精武镇传奇的人文历史撰文立传。4月,作家及书画爱好者近60人赴武清区采访及文化帮扶,并在那里设立了创作基地,成立了“天津市作家协会作家书画院”。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天津作协的另一创作基地,天津作家走进高新区“结对子、种文化”签约仪式,即是天津作协“放歌美丽新天津”系列活动的 开场。以天津高新区第四届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天津作协组织作家深入高新区的重点科技工程项目基层部门进行采访,以期让更多人了解高新区如今的高速发展和重 大成就。
入夏,一年一度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基层活动开始,作家们走进天津市公安局,听一线民警讲述他们的悲欢故事。大家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将搜集创作公安战线基层民警的感人故事纳入各自的文学视野和创作计划。
扶持培养文学人才拓宽作家培养途径
开拓天津文学创作的新局面,创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活跃机制,扶持培养文学人才,构建天津文学的领军群体,是天津作协拟定的扶植文学作品、拓宽作家培养途径的目标与蓝图。建立有效的作家培养模式同样是作协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另一具体表现。
为保持合同制作家队伍的相对稳定和较高的创作水平,天津作协重新拟定了《第七届合同制作家实施办法(试行)》《第四届重点扶持作品项目实施办法(试行)》。由此,产生了第七届合同制作家11人,第四届重点扶持项目作家5人,第七届合同制预备作家(网络)3人。
为了加强对作家的扶植与培养,“237号学习组”——系列文学研讨活动应运而生。“237号学习组”以天津作协办公地点命名。今年组织研讨了张楚、李子胜、刘晓珍的作品,“70后”评论家梁鸿、张莉、房伟等来此举办讲座、交流体会,引起较大反响。
章元的长篇小说《在这样的时光》获批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梦”主题专项,戴雁军的长篇小说《盟军战俘》入选“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专项;作家王道生、高林友、戴逵贤获批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加强与各地作协的交流互动
今年端午,第二届“精卫杯”中国(天津)诗歌节举行。诗人、作家、诗歌爱好者400余人参加活动。诗歌节从去年12月开始面向全国征集诗歌作 品,组委会共收到2194人的3万余首诗歌和60余部诗集。相当数量的诗作来自生产一线、基层民众,醇厚的泥土味成为该届诗歌节的亮点之一。经过初评、复 评和终评,共有18名作者获得了诗歌节奖励。
诗歌节的成功举办,是天津作协注重纯文学接地气,推动本地与天津以外的地区交流、借鉴,以促进文学繁荣的实践。五六月间,江苏作家代表团、广东 作家代表团分别赴津参观访问,作家们对当下中国文学发展态势以及天津和江苏、天津与广东之间的文学创作情况阐述了各自看法,在对比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收获多多。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硕果累累
天津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王松的长篇小说《燃烧的月亮》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重点选题目录。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在台湾日据时代的一个真实事件。为了确保资料中素材的真实性,2014年初夏,王松专程前往台湾 中部采访,见到了小说中摩达头目的原型莫那·鲁道的后人,走访了余生纪念馆。
今年5月,岩波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风雨毛乌素》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作者深入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地区,与治沙英雄石光银共同生活了两个多 月,写出了真实反映治沙工人艰苦生活的文学作品。同月,作家们还赴蓟县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参加了《蓟州生态之旅》一书的首发式,并在九龙山成立天津作协创 作基地。《蓟州生态之旅》这部反映蓟县生态文化巨变的文学作品,是近三年间,40多位作家深入到蓟县林业局基层单位,近距离贴近一线林业工人,与他们同吃 同住,感同身受的成果。
开创天津文学创作新局面,扶植新人才,天津作协深知作为展示窗口和培育阵地——天津作协机关刊物《天津文学》的责任与使命。纯文学期刊《天津文 学》的前身是《新港》,今年以来,办刊人秉承传统,坚持高品质的选稿标准,发表了一系列有深度的抒写时代、反映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积极努力邀约国内知名 作家的稿件,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一些作品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选载,产生了一定影响,推动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在广大读者 中的影响。 (崔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