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m.zimplifyit.com 2009年06月12日18:40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7月—1966年6月)   1949年7月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简称全国文协)在北平成立,选举91位文学界著名人士组成全国委员会,主席茅盾、 副主席丁玲、柯仲平。丁玲为文协党组组长,冯雪峰为副组长。协会设职能部门5个,并相继创办《文艺报》、《人民文学》、《新观察》等报刊,建立中央文学研 究所、创作委员会等机构。到1953年7月,定编245名,所属单位15个。此间,冯雪峰、邵荃麟为文协党组书记,舒群、陈企霞、严文井先后任文协秘书 长。

  1953年9月,全国文协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88人组成理事会,茅盾任主席,周扬、丁玲、巴金、柯仲平、老舍、冯雪峰、邵荃麟任副主 席。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以自己的创作活动和批评活动积极地参加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中国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愿组织。”同年10 月,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周扬为作协党组书记,邵荃麟为副书记。1955年4月增补刘白羽为党组副书记。陈白尘任作协秘书长。为加强统战工作,作 协还成立了民盟支部,陈白尘任支部书记。

  1955年10月,中国作协成立9人临时工作委员会,为理事会闭幕期间的执行机构。1956年3月,在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正式成立作 协书记处,原临时工作委员会撤销。书记处11人,刘白羽任第一书记,同年12月,书记处经中央批准进行改组,茅盾任第一书记。郭小川担任作协秘书长。

  在肃反中,作协成立5人领导小组,刘白羽任组长。1956年12月,任命邵荃麟为作协党组书记,刘白羽、郭小川为副书记。1958年,任命严文井任党组副书记,免去刘白羽党组副书记职务。1958年反右后期,丁玲、冯雪峰的作协副主席职务被解除。

  在此期间,根据工作需要,作协机构屡有增减,1956年所属单位19个,编制482名。至1960年,所属单位减为14个,编制400余名。

  1960年7月,作协召开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经这次会议增补后的理事会理事共118名,并增选刘白羽为副主席,秘书长由张僖担任。此 间,恢复刘白羽的党组副书记职务,免去严文井、郭小川党组副书记职务。1960年,作协按照国家要求对机构做了大幅度削减,一些报刊、出版社相继停办。 1962年至“文革”前仅剩《文艺报》、《人民文学》两个报刊和5个部室,编制152名。1965年8月,刘白羽为作协党组书记,副书记严文井、张光年。 1966年5月,许翰如为作协秘书长。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6月—1976年10月)

  1966年6月,江青、张春桥炮制的中发66号文件批转全国,对文艺界实行“犁庭扫院”、“彻底清洗”。一大批著名作家被揪斗和批判,当时在作 协主持工作的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刘白羽、副书记严文井、张光年和一大批中层干部亦受到批斗。作协及所属报刊的工作全部陷于瘫痪。   1966年6月15日,中宣部派工作组进驻作协。6月30日,作协成立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许翰如任主任,荣正一、郭庆云任副主任。7月14日, 中宣部工作组撤回,文化部工作组进驻,队长郭新友、作协划归文化部领导。

  1966年8月12日,经群众选举成立作协革委会,同时经文化部党组批准建立作协新的革命委员会,许翰如任革委会主任、荣正一和刘剑青任革委会副主任。

  1967年初,原革委会取消,造反团控制了作协党、政领导权和机要室等部门。1969年1月8日,中央派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作 协。9月重新成立革委会,主任张僖(军代表),副主任李季,革委会下设政工组、办事组,由11人组成。   1970年年底,全国开展整党,作协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并成立支部,李季任书记。

  1973年初,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成立了文化部、文联、作协干部安置办公室,由吴庆彤(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兼主任,王敏(文化部人事局长)、张僖任副主任。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1995年5月)

  为充分发挥文学艺术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978年1月10日,成立恢复文联、作协筹备领导小组。张光年任组长、李季、冯牧任副组长。 同年5月作协正式恢复工作。7月,成立作协临时党组,张光年为临时党组书记,李季、冯牧为副书记。8月张僖任作协秘书长。《人民文学》、《诗刊》、《文艺 报》相继复刊。1979年3月,陈荒煤代理作协临时党组书记,李季、冯牧、张僖为副书记。   1979年11月,作协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文革”后新的领导机构,即第三届理事会142名。主席茅盾、第一副主席巴金、副主席丁玲、冯 至、冯牧、艾青、刘白羽、沙汀、李季、张光年、陈荒煤、欧阳山、贺敬之、铁衣甫江,推举出10名组成书记处,冯牧、李季为常务书记,张僖为秘书长。 1981年10月,在第三届理事会主席团第五次会议上,讨论调整和加强作协书记处问题,推举出14名组成书记处,朱子奇、孔罗荪、延泽民、葛洛为常务书 记。1982年,延泽民调离作协。同年6月,主席团三届九次会议决定增选冯牧为书记处常务书记。

  1982年5月26日,中央书记处批准,恢复中国作协原体制,确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一个全国性的专业团体,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 联、全国文联是同级单位。根据中央关于机构改革、配备领导班子的指示精神,同年11月16日,任命张光年为作协党组书记,冯牧为第一副书记,朱子奇、唐达 成为副书记。

  到1984年,原作协下设单位相继恢复工作,作协创作研究室、中国现代文学馆、《小说选刊》、《民族文学》、《中国作家》、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等 也相继创建和创刊。1984年9月,中央直属机关编制委员会同意作协定编475名(其中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279名,企业编制80名)。

  1984年12月,中国作协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的专业团体。”“本 会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代表由各地会员分别选举产生。”1985年1月,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共236名。巴金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王蒙任常务 副主席。其他副主席有:丁玲、冯至、冯牧、艾青、刘宾雁(1987年被撤职)、沙汀、陆文夫、张光年、陈荒煤、铁衣甫江。理事会推举9名组成书记处,唐达 成、鲍昌任常务书记,杨子敏任秘书长。1985年3月,作协新一届党组成立,书记唐达成、副书记王蒙(1986年3月20日到文化部任职)、冯牧。到 1986年底,经中央直属机关编制委员会和中宣部批准,中国作协此阶段先后设置局级机构19个(1985年9月创办作协服务中心,1986年6月成立中华 文学基金会),定编588名(其中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294名、企业编制178名)。

  1989年12月,马烽为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玛拉沁夫任党组副书记(1990年1月增补马烽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玛拉沁夫为作协书记处常务书 记)。此阶段减少局级机构3个(《新观察》、《小说选刊》、中外文化出版公司)。机构为16个,定编716名(其中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374名, 企业编制226名),机关内设职能部门5个,下设事业单位9个,企业单位2个。

  1994年9月,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翟泰丰兼作协党组书记。1995年3月,中国作协第四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在上海召开,增补张锲为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并增补4位书记处书记。1995年7月,陈昌本、王巨才任作协党组副书记 。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