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与雷锋同行”征文 >> 正文

一张笑脸,永如明灯(谭小平)

//m.zimplifyit.com 2012年12月17日09:51 来源:人民日报 谭小平

  岁月如河静静流淌。多少记忆、多少青春随着岁月流逝,但永远萦绕心头的,总有雷锋那张年轻的面庞,灿烂的笑容——

  一张笑脸,永如明灯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楷模常态化。本报与中国作协联合主办的“与雷锋同行”征文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读者、作者的热情支持。

  今天,本版向读者奉献一组来自雷锋故乡湖南望城的作品,让我们在对过去的回溯、对现在的抒写、对未来的憧憬中,更深入地领会雷锋所代表的时代精神。

  ——编者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由此掀起了全国学雷锋的持久热潮。那一年,我正好出生。孩提时代,我和伙伴们经常哼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帮孤寡老人插田打谷,给特困户送米送柴,为村里义务修路修渠,人人争当“小雷锋”。心灵里种着一颗芬芳的种子,我和许多人一样,有着一个单纯的念头:要像雷锋一样爱国家、爱人民,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好人。

  青年时代,捧一本《雷锋日记》静静阅读,是最让人安静又沸腾的时刻。那铿锵的话语,“为了人民的事业,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为了党和国家利益,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曾多少次激荡我的心灵、燃烧我的激情。我真希望自己踏在养育英雄的热土上,跨越时空,触摸英雄的足迹,感受英雄的呼吸。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从湖南湘乡调到长沙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到望城雷锋纪念馆参观。在长沙市委政研室工作期间,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研究雷锋读本,和同事们探讨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上世纪90年代初,学雷锋活动一度处于低潮,当时我在长沙团市委工作,就邀请雕塑大师雷宜锌,在长沙市青少年宫内竖起一座雷锋雕像,如今依然屹立。

  后来我又调任望城县委工作。今年3月5日,市委组织部宣布我任望城区委书记。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的日子里被任命为雷锋家乡的书记,我认为这是机缘,更是使命。幸运地成为雷锋家乡的扛旗人,我告诉自己,要为这里的父老乡亲奉献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在望城六年,我深深地眷恋上了这片历史丰厚之地,人文灿烂之乡,山水纯美之城,把它当成第二故乡。正是这六年,我充分领略到望城人工作上“霸得蛮、吃得苦”的精神,生活中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的品质。我相信,正是望城可以言表与难以言表的气质,培育出雷锋这样的青年。

  雷锋从小失去父母,是在乡亲们的关爱呵护下成长、入学、工作。乡长彭德茂视他如子,县委书记张兴玉送给他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保尔”精神深深扎根在他心里。在雷锋22年短暂的生命历程里,在家乡度过的这18年,正是他思想品格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是这片土地和家乡父老的感染,雷锋懂得了人活着要学会爱,要勇于担当。正是这方水土培育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爱情怀,激励着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个大写的“人”,还是美好的“人”,是一个把“大爱”与“担当”发扬到崇高境界的人。

  跨越光阴几十年,站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我心中潮涌。望城是个好地方,在这里,雷锋是永远的标杆。49年来,这里涌现各类学雷锋英模人物400多个,其中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的就有36人。他们当中有为抢救落水儿童献出如花生命的赵汝萍、赵雅萍小姐妹,有为抢救他人财产而在烈火中遇难的青年冯石奇,有为抗击洪水而献身的农民侯德云,有在冰灾中挽救全车人生命的周泽良……从雷锋到这不断涌现的英模人物,始终感动激励着53万望城人民。望城大地上,雷锋精神的“星星之火”已燃烧成“燎原之火”。怎能不爱这片土地和这土地上可敬可爱的人们?!

  因为热爱,所以担当。去年6月,望城撤县设区,成为省会长沙的新城区。壮美画卷待绘,崭新征程将启。发展望城,造福望城人民,这是今天我们的承担。

  ——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