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雷锋同行”征文颁奖会在京举行

由人民日报社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与雷锋同行”征文颁奖仪式3月22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俊宏、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出席并讲话。关仁山、喻季欣等获奖作家,以及文学界、新闻界共120人参加了颁奖仪式。颁奖仪式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主持,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刘玉琴介绍了征文活动情况。

颁奖会图集

颁奖会现场

颁奖会现场

颁奖会主席台

颁奖会主席台

颁奖会由白庚胜主持

颁奖会由白庚胜主持

廖奔在会上发言

廖奔在会上发言

陈俊宏在会上发言

陈俊宏在会上发言

刘玉琴在会上发言

刘玉琴在会上发言

孙德全宣读获奖者名单

孙德全宣读获奖者名单

关仁山获奖感言

关仁山获奖感言

获奖者喻季欣发言

获奖者喻季欣发言

获奖者郭严隶

获奖者郭严隶

获奖者焦祖尧

获奖者焦祖尧

获奖者李春雷

获奖者李春雷

获奖者王钢

获奖者王钢

获奖者武歆

获奖者武歆

获奖者杨明方

获奖者杨明方

获奖者曾凡华

获奖者曾凡华

廖奔为获奖作家颁奖

廖奔为获奖作家颁奖

颁奖会上获奖者与嘉宾合影

颁奖会上获奖者与嘉宾合影

“与雷锋同行”征文评奖揭晓 更多>>

“与雷锋同行”征文评奖揭晓

由人民日报社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与雷锋同行”征文活动获奖作品于日前评选揭晓,从发表作品中共评选出获奖作品10篇,颁奖仪式将于3月22日举行。获奖篇目按发表时间顺序公布如下:
     致雷锋            2012.4.23       曾凡华
     爱心小院纪事         2012.5.2        关仁山
     同行的弟兄          2012.5.7        雷抒雁
     李文祥老人的夏天       2012.6.2        朱夏炎 王 钢
     一个叫乌宁朝格图的兵     2012.7.14       武 歆
     牡丹之歌           2012.8.15       焦祖尧
     塔中花开入云端        2012.9.3        郭严隶
     爱,穿越戈壁高原       2012.9.24       喻季欣
     京城好人           2013.1.5        杨明方
     我的中国梦          2013.1.9        李春雷
                                 中国作家协会
                                 人民日报社
                                 2013年3月20日

《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与雷锋同行”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更多>>

《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与雷锋同行”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与雷锋同行”征文活动今天(2013年1月19日)圆满结束了。
  这次征文活动自2012年3月开始,持续了近10个月,收到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1500多篇,副刊选发了近80篇,这些作品源自生活,鲜活生动,对宣传雷锋精神,倡导将学雷锋活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征文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宣传雷锋精神。感谢全国各地和社会各界作者、读者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作协“与雷锋同行”采访团纪行

2012年7月 更多>>


寻访闪光的青春
——中国作协“与雷锋同行”采访团纪行

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时代的英雄;雷锋精神,以其巨大的感召力,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日,中国作协组织10多位作家赴辽宁雷锋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参观采访,认识雷锋、学习雷锋,用文学的形式实践雷锋精神。采访团由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王巨才任团长,团员包括贾宏图、韩石山、马新朝、田禾、周洪成、徐虹、张和平、郑小琼等。辽宁省作协主席王秀杰,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庆昌,副主席邵永胜等陪同参观采访。
   详细>>

作家感言

  • 贾宏图:雷锋,你是谁
  • 雷锋,你是谁?是饱经人生苦难的阳光男孩,是热情奔放的建设者,是积极向上尽职尽责的战士,是关心别人的好人、善人、真人,是好照相、爱穿戴的时尚青年,是喜欢读书和写作的文学爱好者。
       雷锋,你是谁?你是我们追寻的主义的人格化身,你是中华民族千年美德的典范,你是耸立在人类文化道德高山上的丹柯,在用你的心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越来越自私和贪婪的人类正在走向黑暗。
       雷锋是平凡,平凡的时刻都在我们身边;雷锋是伟大的,整个中国、整个世界的好人都把他当成榜样。有人想活二百年,结果遗臭万年,他只活了二十二年,其芬芳传万代。
       我紧紧跟着雷锋的脚步,生怕落后,只是想让后人说:“他还是个人!”
  • 韩石山:雷锋是个单纯赤诚的好人
  • 上个月下旬吧,我与老伴在北京儿子家小住,接到中国作协创联部一个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去沈阳,参加一个叫“与雷锋同行”的采访活动。当时不是没有犹豫,觉得自己这么大年纪了,沈阳去过多次,用得着走一趟吗?复念,创联部里,孙德全、荣杰、邢春,都是好人,中国作协待我不薄,还是该去的,当即就答应了。
       去了才知道,确实该来的。学雷锋活动,早在1963年,我还是个高中二年级学生时,就参与了。记得当年,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去运城郊区农村,帮农民架电线,我自己还去乡下帮农民挑粪。对学雷锋,还是有感情的。只是当年觉得,对雷锋有那么高的评价,极有可能是雷锋去世后的一种拔高。这次参观了抚顺的纪念馆,辽阳的纪念馆,鞍山的纪念馆,方知在世时,雷锋就是一个出色的劳动模范,出色的军人,曾数十次获得各种表彰,21岁时,已当选为抚顺市的人大代表。这个年龄纪录,至今仍无人突破。雷锋的可贵,不在于他写了那么多日记,也不在于他获得过多少荣誉,而在于,这是一个真心热爱新社会,真心要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好人,一个单纯的好人,一个赤诚的好人。
       这才是我们现在最为缺失的,这才是我们应当勉力学习的。
  • 马新朝:雷锋身上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光芒
  • 雷锋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每一个中国人,他的内心深处应该说都有一种雷锋情结,只是这种情结时隐时现,并常常被忽略,但它存在着。因此,在当下,如何认识雷锋,如何评价雷锋,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中国作协组织的“与雷锋同行,”活动,这个标题很有意味,它即是我们这群作家重新回到了雷锋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是雷锋来到了我们当下的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和雷锋相遇,在他生活过的工厂,部队,乡村,与雷锋一同走过,并生活着,呼吸着。感受到了雷锋身上那种强大的精神之光,这种久违了的精神之光,又一次照彻我们的身心,并缓缓地成我们笔下作品的亮色。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后的写作以及人生道路。
  • 田禾:
  • 这次参加中国作家“与雷锋同行”的采风活动,收获很大。让我更多地了解了雷锋以前不为人知的事迹和故事,有许多鲜活而生动的故事,我还是在这次采风过程中听说的,深深感染了我。再一点,更加深了我对雷锋精神内涵的认知。雷锋的一生当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一生,除了平凡还是平凡。他背小同学过桥,为丢车票的妇女买票,冒雨送带孩子的妇女回家,为受灾群众捐款等等。从雷锋这些平凡的小事当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道德与操守的力量,也让我认识到弘扬雷锋精神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受金钱和拜金主义观念的影响,很多人的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淡化,甚至出现了人格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现象和问题,越来越需要呼唤雷锋精神。
  • 张和平:
  • 长城,以强健的臂膀,支撑起一个民族不屈的欲念;雷锋,用一个22岁的平凡人生,大写出一个民族的骄傲。阅读长城,你会感受到一个民族伟力的存在,阅读雷锋,你会感受到中华民族无穷的张力。你是一面帆,一面用忠诚与智能凝固的帆;你是一面旗,一面鲜血和汗水染成的旗。你以高昂的头颅,集合起群山大地,集合起中华民族的智慧,列出绿色的方阵,去接受时代的检阅,让世人去评说。
  • 徐虹:提供灵魂的答案
  • 我以为但凡社会转型阶段,必然经历一段精神的兵慌马乱、信仰的分崩离析、道德的无所适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文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涂炭、道德的蹂躏、信仰的毁灭,其破坏性是颠覆性的。而改革开放30年的超速发展,那些被束缚的筋骨得以舒展,也使得中国的都市文明在自我重构和外来影响中消化不良、变形和夹生——旧的价值体系不复存在,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健全,在一个道德空气稀薄的状态中的人们难免迷失而东突西奔。现在的都市,正像一只在瞬间膨胀起来的气球,它的心儿只有指甲盖那么一点点。或者它根本就没有心儿,有的只是被催情的草莓、机器养出来的冷冻鸡、注水的西瓜,还有那些裁减得体的空心人。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都是这个时代的矛盾体:时髦,孤独,躁动,忘记自己心灵的来路,忘记了那些遥远的温暖的存在,越是在热闹里,越是一个人。如果社会的大发展是以心灵的丢失为代价的话,真可谓买椟还珠。
       7月16日-21日随“中国作协雷锋访问团”一行行走且访问了抚顺、辽阳、鞍山的雷锋纪念馆,以及进行了城市采风、雷锋班战士座谈、向雷锋墓敬献花篮等。一共几十个小时却提供了另一种真切的心灵经验。即,我们除了感动还有理性的沉淀——雷锋这个名字确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安全与温暖,道德与友善,信仰与信任,理性与崇高,坚韧和恒久,还有许多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美好而正向的经验(尤其在我们听多了太多的负面新闻之后)。雷锋为我们提供了灵魂的答案。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热爱生活,青春四溢,愿意做好事帮助他人,并且这些付出全是生存利益之外,没有功利计算也没有患德患失,并且他始终坚持着这些德行与操守。他的内心如此快乐、纯净和满足。50年后,我们仍然感觉到,这是一个高尚的人,我们当前的社会尤其需要这样的人。
  • 郑小琼:
  • 很小的时候,对雷锋精神的了解来源于教科书中,来源于一本本有关于雷锋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作品中。这次走访了雷锋同志生前工作与生活的地方,亲身了解了雷锋的一个个具体事迹。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具体形象的雷锋的人生故事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更在意的是雷锋精神的内涵,比如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俭节约……它其实更多象征中国的传统与人性美好的一面。在这个人性冷漠的年代,我觉得它更彰显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人性良善的向往,比如钉子精神,在我看来是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一种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作为那个年代的拖拉机手与推土机手的雷锋,作为汽车驾驶员的雷锋等,从他那些具体而真实的生活事迹中,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甚至有点时尚青年味道。雷锋在我的感觉中不再是那呆板且模糊的“形象”,而是一个真实可触的中国青年。

“与雷锋同行”采访团图集 摄影:孟英杰

采访团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

采访团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

向雷锋墓敬献花篮

向雷锋墓敬献花篮

向雷锋同志鞠躬

向雷锋同志鞠躬

看雷锋生平介绍

看雷锋生平介绍

参观抚顺雷锋墓

参观抚顺雷锋墓

向抚顺雷锋纪念馆赠书

向抚顺雷锋纪念馆赠书

向抚顺雷锋纪念馆赠书

向抚顺雷锋纪念馆赠书

采访团在雷锋团雷锋纪念馆参观

采访团在雷锋团雷锋纪念馆参观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

采访团在雷锋团的雷锋班参观采访

采访团在雷锋团的雷锋班参观采访

与雷锋团官兵座谈

与雷锋团官兵座谈

同雷锋团官兵座谈

同雷锋团官兵座谈

采访团向雷锋团雷锋班赠书

采访团向雷锋团雷锋班赠书

采访团与雷锋团官兵合影

采访团与雷锋团官兵合影

在弓长岭交流

在弓长岭交流

与鞍钢职工座谈

与鞍钢职工座谈

在鞍钢参观

在鞍钢参观

在鞍钢车间参观

在鞍钢车间参观

“与雷锋同行”征文启事


“与雷锋同行”征文启事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要求,人民日报社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与雷锋同行”征文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唤、文明进步的坚实阶梯。征文以文学作品的形式,热情讴歌雷锋精神;大力颂扬各行各业学雷锋活动中涌现的先进模范、道德楷模,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鞭挞各种违反社会公德、背离传统美德、破坏社会风尚的消极现象,激励人们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共同建设我们时代的精神家园。

一、征文细则

1.作品以光明、昂扬、激奋为基调,注重文学品位,内容健康,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有独特的视角和个体的体验。

2.作品文体以散文、杂文、随笔、诗歌及短篇报告文学为主。

3.来稿均为未公开出版和发表的作品,字数在2000字以内为宜,诗歌在40行以内。

4.征文时间为2012年3月底至12月底,应征作品除择优在人民日报副刊“与雷锋同行”征文专栏刊发外,人民网、中国作家网同时开辟专栏刊发优秀作品。

二、评选及奖励

征文活动结束后,由评论家、作家和资深编辑组成评选委员会,按照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评选优秀作品,并对获奖者颁发奖金和证书。获奖作品及部分应征作品将结集出版。

三、投稿地址

1.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与雷锋同行”征文组,邮编:100733,电子信箱:FK@people.cn。

2.北京市东土城路25号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与雷锋同行”征文组,邮编:100013,电子信箱:lfzhengwen@163.com。

人民日报社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3月22日

“与雷锋同行”征文作品 更多>>

新书集锦

雷锋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