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与雷锋同行”征文 >> 正文

村里来了个“傻教授”(陈东有)

//m.zimplifyit.com 2013年01月07日09:50 来源:人民日报 陈东有

  陈教授是真正的大教授,福建厦门人,今年78岁了。1958年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来江西从事科学研究好多年。研究什么?他是我国著名的农业考古专家,也是茶文化专家,如今在上晓起村又成了菊花茶专家。

  陈教授大名陈文华。但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上晓起村,乡亲们都称呼他“我们村的傻教授”。

  陈教授来这儿有好几年了,做了不少大家看来是傻的事:这个村只有几十户人家,他在这儿成立了根本没什么级别的“晓起(村)皇菊研究所”;村里原来有一个破旧的水驱动小型制茶厂,大家正想把它拆了的时候,他来了,自己出钱把它买下来,修旧如旧,吸引了不少的人来参观;他还出钱在村里办起了一个幼儿园,请了他的经过专业教育的女学生来当老师,幼儿园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山村从此有了孩子们欢快的歌声和清脆的笑声。傻教授还建起了村级“农民文化宫”,让他的学生和朋友送来不少的好书,给村民和上学的孩子们读;他引导村民们办起“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吃住服务,在这里叫做“茶客栈”,村民们开始通过旅游业挣钱了。这些事,他不仅赚不到一分钱,还要赔钱出去,傻吧。

  清澈的溪水从村子中间流过,下游两三里地是下晓起村。下晓起村修了公路,现在是旅游的热点,常常人山人海,已经不像一个村,而是一个旅游场了。上晓起村民看得心里有点痒,巴不得自己的村子也能来好多好多的游客,赚好多好多的钱。他们向陈教授提出,能不能把穿村而过的石板路给拆了,铺上水泥,让汽车进来。陈教授坚决不同意,他说:“咱们村的这条石板路是古驿道,好几百年了,这青石板上都压上了车辙印,是咱们村的宝贝,不能毁了!汽车不能让它进来,车进来了,咱们村就不是古村了。”硬是不同意改道。村民们说他傻,他只是笑笑。现今,下晓起村还是一片喧哗,上晓起村依旧是一片宁静。但有不少游客进了上晓起村,在茶客栈吃住,恍然大悟说:“这才是我们想游的优美乡村呐!”

  村民们认为陈教授做的最大傻事是带领大家生产菊花茶。开始时,他是来村里租了几十亩地种白菊花,由于多是山浆水田,白菊花长得并不怎么好,一下亏了好几万。他又试着种黄菊花,这年老天帮了他的忙,黄菊花长得真好。他采用了新式烘焙方法,黄菊花不仅清香金黄,而且被水泡开后竟能如原花一样绽放在茶杯里,极具欣赏性。这种菊花茶,经过这两三年的经营,优质的一朵能卖50块钱。而商家把它带到北京去,最贵竟然可以卖到360多块钱一朵。按道理,陈教授可以大赚一笔,结果并非如此。他用高薪请烘焙师,又组织村里留守的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闲时也发40块钱一天的工资,忙时发到60甚至80块钱一天。村里的残疾人也可以在他这里找到工作挣工资。村民们真不知道他这么大的一把年纪到山村里干什么来了,亏的钱也好,赚的钱也好,都跑到村民们的口袋里去了。

  陈教授安排的东西多哩。溪水上有小桥,水边有村民聊天的亭子;一棵遮天大樟树,树下安放了石桌石凳,取名露天饮茶场。还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游客来了,摆上菊花茶。真可谓:一杯清茶,数朵菊花;溪水送凉,饭香农家;好友三五位,话题全天下。隔溪村妇槌衣伴笑语,桥头老农点烟话桑麻。

  上晓起宁静,白天,你可以听到溪水潺潺有声;到了晚上睡觉,屋内静悄悄的,屋外传来的都是自然界的声响:春笋剥节、夏蝉嘶闹、秋虫鸣叫。宁静真好,宁静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晓起,晓起,拂晓即起,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的山村,在雄鸡的啼鸣声中已经拉开了新一天的序幕。应该是凌晨下了一阵雨,早上的空气特别好,潮湿中带有一丝丝的清甜;远处大山间飘动着一片片白白的雾纱,青黛色的山体更具有立体层次感,“远近高低各不同”;溪水比昨天满了一些,依然清澈。几位农妇或洗衣,或洗菜,洗衣的棒槌声和着节奏,与山林里传来的鸟鸣一唱一和。

  陈教授是上晓起村起得最早的人之一,不知他转到哪里去了,只远远地看见他从田园走回来,上了桥,被一老农拦住,聊起天来。小桥平直,桥下流水弯弯,桥上的两人与桥身一起倒映在溪水里,弯弯的流水把他们也弯成了波浪体,衬着青山,衬着田园,就像一首田园诗,宛若一幅乡村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