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与雷锋同行”征文 >> 正文

报告文学:京城好人(杨明方)

//m.zimplifyit.com 2013年01月05日09:30 来源:人民日报 杨明方
图为刘学军与部分受他资助的孩子们在一起。图为刘学军与部分受他资助的孩子们在一起。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一口京腔,为人直爽。

  他是一个情动京城的好人,集很多传奇色彩于一身:

  23岁时,他从部队复员。因为救火负伤,做了开颅手术,被告知只能活两三年。然而,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如今已安然度过30年;

  31岁时,他办了病退手续,给自己找了一份“没有工资的工作”,一门心思帮别人。如今,他到底做了多少好事?没有人能数得清。

  他做好事不图回报不留名,但被他帮助过的人从未忘记过他,甚至在多年后找到了他。

  他叫刘学军,54岁,熟悉的人称呼他“京城好人”、“雷锋式的好公民”。

  刘学军家里的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伟大战士雷锋”像,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年印刷的,定价0.15元。这张雷锋像已陪伴他47年。那是他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听老师讲了雷锋叔叔的事迹,跑到书店买的。后来,不管家搬到哪儿,“雷锋”就跟着他走到哪儿。从那时起,“雷锋精神”就像一粒种子,在他心里发芽、生长……

  尘封的往事

  您还记得那20万元巨款吗?

  2011年12月初,人民日报刊发通讯《一辈子像雷锋那样——“京城好人”刘学军》,报道吸引了河北承德读者海燕的目光。北京知春路一带,姓刘的好人……看着报纸,一个念头在海燕姑娘的脑海里闪过:他会不会就是父亲生前多次念叨的那个北京好心人呢?

  上网搜索,打114询问……几经周折,她打听到刘学军的电话。电话接通了,像对暗号一样,海燕姑娘确信:他就是4年前那个拾金不昧的好人!

  “刘叔叔,您还记得那20万元巨款吗?”

  海燕姑娘的话让刘学军的记忆回到4年前,2007年底那个寒冷刺骨的上午。

  从承德老家带着十几个同乡在北京完成了一个小工程的于师傅,高高兴兴结了20万元工程款,准备回家过年。一不小心,却把装钱的塑料袋弄丢了!那可是十几个工人一年的辛苦钱啊!银行,卖煎饼果子的三轮车,公交车……来回找了大半天,寒风刮过京城的树梢,在于师傅的心里结成冰。

  正当于师傅焦急万分时,一个热腾腾的电话打了过来。一个中年男人乐呵呵的声音,问他有没有丢什么东西。

  打来电话的正是刘学军。当时,他去银行取医保卡的钱。因为有点饿,就去排队买煎饼。过了一会儿,城管来了,卖煎饼的推起三轮车就跑,人都散了。他回头一看,发现地上有个破旧的塑料编织袋,就捡了起来。打开一看,他吓了一跳:是两捆现钞,百元一沓,十沓一捆,足足20万元。

  “太大意了!”刘学军有点吃惊有点生气。塑料袋里有个身份证和小本本,还记着3个电话号码。其中一个电话与身份证上的名字能对上,他就照着号码拨了过去,电话就通了!

  当刘学军拎着20万元出现在于师傅面前时,于师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抽出一沓钱,塞到刘学军手上,刘学军坚决不要。那天,他跟热情的承德弟兄喝了几瓶“二锅头”,喝得大伙儿身上热气腾腾!

  这件事,他从没跟人提起。

  2012年1月10日上午,天很冷。海燕姑娘拎了两瓶酒,专程到北京刘学军家里登门致谢。她放下东西,朝着这个高个儿、平头、戴眼镜、穿军裤的中年人,弯腰行下一个大礼:“刘叔叔,我代表父亲和全家人来看您了!”

  海燕姑娘说,那年春节父亲回家过年后查出肝硬化,2009年过世了,“生前他多次提起这件事,让我一定要找到您,当面表达谢意。”

  30年前那场大火

  扑救,一个年轻的生命浴火重生

  每年12月18日,刘学军都会以适当方式纪念一下。对刘学军来说,这一天很特别:这天是伟大战士雷锋的生日,也是刘学军浴火重生的日子。

  那是个北风呼啸的隆冬。1981年12月18日上午,时任北京市汽运七场招待所所长的刘学军正在办公,突然门外传来嘈杂声,只听有人喊“着火了”。他出来一看,是油库旁边的库房着火,浓烟滚滚,离招待所六七百米远。

  当时风很大,烟雾弥漫。他知道,着火的地方附近有汽车,有油库,旁边就是西三旗村,有几千户人家、上万居民,如果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刘学军抄起灭火器就往着火的库房里冲。他奋力把里面的机油桶向外滚。突然,觉得什么东西塌了下来,他就没了知觉。

  头部一阵剧痛,他的意识像是从幽暗的隧道归来!

  “醒了,醒了!”耳边响起欢呼声。等他吃力地睁开眼,隐约看见周围都是白色,模糊地想起了那一场熊熊大火。

  后来,别人告诉他:火场的房子塌了,把他压在下面,他被救出来,送到医院抢救,做了开颅手术,昏迷七天七夜。

  经过常人难以忍受的电击治疗和康复训练,慢慢地他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医生说,因为他吸入一氧化碳过多,导致脑萎缩,最多能活两三年。

  刚醒来时,他濒临崩溃。到出院时,听说自己还有两三年的命,反而坦然了。他暗暗下定决心,要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给身边的人和社会留下美好的记忆。

  从那时起,刘学军就决定终生学雷锋、当雷锋,“一辈子做像雷锋那样的战士”。他自找了一份没有工资、永不退休的工作——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他买了辆摩托车,每天骑着到公园、河边、公交车站转悠。他随身带个公文包,里面装着外伤急救包、血压计、速效救心丸、雨伞等。看见河里有人游野泳,他会去劝阻;看见有人落水或轻生,他会跳到水里去救人。

  学雷锋、当雷锋,这颗种子其实在刘学军孩童时期就埋下了。

  1958年,刘学军出生在京郊一个部队大院里。全国上下开始“学习雷锋好榜样”时,他刚4岁多,看见院子里的解放军叔叔“学雷锋、做好事”,他也小大人儿似的扛起扫把,神气活现地跟在队伍后头。他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人还没有扫把高,一副认真样儿逗得大人们笑弯了腰。

  1965年,刘学军到清河二小读书。上小学时,他已是闻名校园的“小雷锋”。

  1981年,在内蒙古当了4年兵的刘学军从部队复员,被安排到西三旗附近的汽运七场担任招待所所长。这次救火,改变了刘学军的人生轨迹。1989年,刘学军31岁那年,他因救火负伤落下病根,被鉴定为“三级残疾”,无奈领了退休证。

  感人的相见

  救人不留名,26年的追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一个早晨。从四川来京务工的涂会琼随手打开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画面上一位奥运环保志愿者正向小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就是他呀!”涂会琼惊喜异常,这不正是6年前跳进河里,把自己和孩子救上岸的恩人吗?

  “恩人”正是刘学军。

  2002年7月的一个傍晚,涂会琼带着两岁的儿子在圆明园东路昆玉河边散步。习习晚风中,儿子开心地跑来跑去,一不小心,从堤岸滚落到河里。涂会琼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她不会游泳,河水大口大口地灌进她的口里,她不顾一切地呼喊着。孩子挣扎的小手在水中时隐时现。

  在她绝望的时刻,身后“扑通”一声,有人也跳入水中。她只觉有一股力量在向她和孩子游来。“有救了!”昏沉挣扎中的涂会琼心头掠过巨大的惊喜。很快,那人先把孩子托出水面,接着又把她推向岸边。上岸后,她问对方姓名,那人抹一把额头上的血迹,喘了口气说:“我是谁不重要,快带孩子到医院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