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作者:于向阳:笔名:海歌。1949年生于青岛,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多家文学网站担任管理员和版主。
从70年代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已经出版的个人专著有:诗歌集:《于向阳诗选》《大海听歌》,散文集有:《如霜的蓝月亮》,《青岛街巷里院传奇》,主编出版并参入创作的散文合集有:《岁月》《记忆中的颜色》《山海日月情》《琴岛情韵》《海天蓝月亮》《梅花象春天开放》《月亮在大海燃烧》《冬天的记忆》《崂山风》《记忆中的市北》,《月上云稍》《爱在人间》《春天里》其中多篇作品获得省、市文学创作奖。
个人感悟: 人生,好像一首歌,各种旋律始终伴随着您的生活。时代、是人生之歌的母亲河,伴随着您,也伴随着我。我生长在大海边,酷爱大海,请听我的大海之歌。
红枫林的琴声
序 言
蕫梦知
我虽然家在北京,在北京工作, 生活了大半辈子, 可对家乡青岛的感情却丝毫未減。特别是从北京文联退休后,每年夏天都去青岛探亲度夏,捎带写点东西。当然,老友是必見的,名诗人纪宇、音乐家唐诃、作家張璋、吕铭康等老文友都要相聚,暢叙友情,谈文论艺,那真是在享受一道道精神大歺!此外,令人欣喜的是,毎年都结识一些新文友。几年前结识了于向阳先生,他是这群新文友中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勤于写作,成绩斐然,而且热情好客,待人真诚。从此我俩来往不断,我每次到青島不仅会面,还应邀参加过他组织的多次活动,頗有收获,彼此也越来越熟了。
于向阳,笔名海歌。1949年生于青岛,1968年到农村插队,教过书。后来回青岛当过工人、服务员。可不论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文学梦。在农村的土炕上、油灯下、地头上,他写下了一首首散发着泥土香味的诗歌;在工作台上,简陋的更衣室里,他构思岀一篇篇发自心灵的散文。从70年代开始,在街头诗画廊、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其中有多篇获得省、市散文创作奖。至今已出版的书集有:诗歌集:《于向阳诗选》《大海听歌》,散文集《如霜的蓝月亮》《青岛街巷里院传奇》。他从市、省一级一级走进了中国散文家协会的大门,并成为青岛作家协会会员。同时,他还是“中国散文家网青春论坛”首席版主、以及“中国文坛网现代诗歌”、“青岛新闻网”“半岛网”“青岛知青网”等多家文学网站的管理员和版主。丨
于向阳是个热心文学公益事业的人,除了在圆着自己“文学梦”外,还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他任版主的青島新闻网《蹉跎岁月》栏目,始终搞得红红火火,人气很旺。许多文学爱好者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得以发表文章。向阳每年又花费大量心血,将这些网友们的作品筛选后结集岀版。几年来,由他和李岩主编出版的散文合集有:《岁月》《记忆中的颜色》《山海日月情》《琴岛情韵》《海天蓝月亮》《梅花象春天开放》《月亮在大海燃烧》《冬天的记忆》《崂山风》《记忆中的市北》1、2集《月上云稍》《爱在人间》《春天里》《秋天的情怀》《四方民俗馆的故事》计16部,毎年我都能收到他赠我的一、两部新书。2007年,向阳曾邀我为他主编的《山海日月情》作序。所以我细读了其中的全部作品,我欣喜地发现其中不乏佳作,作者中还有许多好苗子。这不是溢美之词,我当过多年文学刊物的编辑,对人、对作品还是有些识别力的。的确,这其中的许多佼佼者,坚持写作,不弃不离,成为青岛作家协会的会员。向阳功不可没。所以在一次他组织的新书首发式上,我谈到:在当前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在物欲橫流之时,还有这么一群文学的守望者,不计功利,坚守着文学这块阵地;还有像于向阳这样的满腔热情者,为大家塔桥铺路,这是青岛文学界之幸!
今年刚开春,向阳来电话提出,让我为他即将付梓的散文集《红枫林的琴声》写篇序,随即用电子邮箱发来散文集稿件,既然是好友,自然为他的新收获感到高兴,我无法拒绝,只有从命了。打开电脑,我一篇篇的仔细阅读着这些从他心里流淌出来的,带着体温的文字。仿佛听他在和我推心置腹地傾诉着他的内心世界。
本书共分五个篇章,第一篇章:月亮抒怀,第二篇章:红枫林的琴声,第三篇章:乡情、记忆 传奇,第四篇章:随想、感悟、拾贝。第五篇章:抒情、习俗、山魂。这五篇章所选的文章,都是他在报刊上和红袖文学网站上发表过的作品。具有通俗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感人的故事。众所周知,跨进新世纪以来,散文的发展朝气蓬勃,一枝独秀,原因是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散文这种文体很适应新世纪时代的要求。我看向阳的散文恰恰与这种需要合拍。他所写的作品多是有感而发,蕴涵哲理,短小精悍,富有情趣。使人读后有所启迪,有所收益。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我读过向阳的诗集《大海听歌》,看海,听海,写海,用大海来抒发情怀是他作品的鲜明特点。本书的首篇就是《看海》,其中写道:“看那碧波荡漾的海水,心中升起无限遐想。平静到内敛的涛声,再到秀丽的云天,情绪随着涛声跌宕起伏。看着那飞溅的浪花,眼神透着无望的期盼,只有大海,才能抚慰那浮躁动荡的心灵!”可见,大海是他的精神寄托,他是在海边长大的,他对大海一往情深。
在向阳的散文中,写月亮,用月亮抒发情感是他文章的另一个鲜明特点。他在月亮抒怀中写到:“我经常孤独地漫步在山间小路,路边的野草向我摇头舞蹈,松涛呼啸。那蓝蓝的思念,随着蓝月亮的光泽,轻轻地,一声不吭的向我走来,给了我一片温存的洁情。我轻轻地和月亮对话,呼吸着夜风中丝丝清凉而新鲜的空气,心中空静的像一片幽谷,我仰头张望,蓝月亮从白云中探出头,淡淡微笑,是赞许,是期待,还是给我新的希望。”
他在回忆那农村插队的艰苦年代一文中《蓝月亮的思念》这样写道:“记忆中孤独的每一天,都有蓝月亮和我做伴,反思那遇到的挫折的时刻,都有蓝月亮帮我疗伤。在荒野,在高坡,在场院,在小河旁,在风雪中,只有蓝蓝的月亮,让我挺起腰板,抛弃彷徨,度过漫漫长夜,迎接曙光。”可见他与月亮的交融和对话是多么的痴情,我想起了他的一首诗歌:“月亮爬到了高高的天上”描写一个女知青同学的悲伤故事,确是读后让人感动。
看他用大海和月光抒情的文字也是享受:“我捧一把海浪花,轻轻付在脸上,顿时感到清爽无比,再捧一把海浪,放进口中。咸涩难咽,生活就是海水,充满各种滋味。月光下,再次请清风作和,把月辉斟满,拎一壶月光下酒,饮尽这浓烈的离愁。唱一曲老歌,让海风带给你我的心声!”
第二篇章在《红枫林的琴声》一文中,通过对青春年代一段情感的回忆,讲叙了文革前后他亲历的一段淒美的往事。他最后写道:“世界上,有一种孤独令人向往,有一种感觉总令人心伤。有一些时刻总令人感觉无奈。在接受再教育的日日夜夜,经历过许多刻骨铭心的故事和悲欢喜悦的时刻。但是,我经常在梦幻中回忆起那枫树下的琴声和那清脆悦耳的歌声!四十多年过去了,也许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也许岁月可以带走记忆,但那份情,那琴声却依旧会在内心深处燃烧着熊熊烈火”。此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可算本书的压卷之作,也是散文中的精品。此外,《我的母亲》《喝粥相伴平生宴》《童年的春节》《母亲的腊八粥》《今夜礼花满天》,都是充满着激情和向往的美文,值得一读!
当前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钱之多寡成了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准,干某一件事情,是否挣钱成为是否应干的准绳。但在第三篇章《爱的春光》中,我看到了向阳和一批无私奉献的人,为了挽救一位身患重症又无钱治病的老知青战友,通过网络向全国知青求援,得到了热烈回应,并不富裕的知青们纷纷伸岀友爱之手,共捐助十多万元,挽救了他的生命。同样用爱心对患肾衰的网友的救援,用爱心帮助嘉峪关小学建设图书馆,用爱心把自己写的书送给义卖的微尘学生,送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把爱心送给地震灾区。。。。。。我早就听说过青岛的微尘,他们就是一群黙默奉献的当代的雷锋群体处。处处都在,可又找不到他们,所以叫微尘吧?这篇文章写的事迹生动,感人至深。让我们看到微尘就在我们身边:微尘在那里,那里就有爱,爱在哪里,哪里就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