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记得在1973年的夏天,我在沧口海水浴场夜间值班,就在晚上6点就要下班的时候,来了8位姑娘要进更衣室,她们自述是山东建设兵团的战士,因为驻地在李村离这里比较远,想晚上在海上洗澡,因为都是知青,我答应了她们进室内更衣和存放衣服的请求,她们象燕子一样飞向了大海,但是,当我吃过饭回来的时候,她们还没有从海上回来,我急忙找了当时在海水浴场的领导派救护队员去寻找:“大海茫茫,这些姑娘只穿着游泳衣能去哪里呢?该不会有问题吧?”终于,救护队员找回了她们,原来她们看到停在沙滩上救护队的小船很好玩,竟然把船推进了大海,上了小船。由于船上没有浆,她们越飘越远,竟然回不来了,幸亏我及时报告海上救护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多少年过去了,再也没有见到那些姑娘,只记得她们是山东建设兵团李村六连的战士!
看这大海,能感觉自已与那些遥远的往事气息相伴相息,与那旷远持久的寂寞时光相伴,即便是既远且近的无限惆怅。看那碧波荡漾的云水,心中升起无限愁思。平静到内敛的海涛声,再到秀丽的山水,情绪随着涛声跌宕起伏。寥落的声音里,透着无望的期盼,唯有把一腔激情交给大海,潮起潮落,才能返璞归真。
看海,是一份情结,一种高雅的欲望和需求。我们论坛的许多朋友都以大海为媒起网明,而海风,海虹,海礁,海砾子,而骑马看海的名字更是表明了赤子之心对大海的渴望。大海就是知音,在海边只可敞开心扉,即可获得意外的欣喜。看海,让心情得到洗涤,于是,脑海中就有了颜色,有了画面。想象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那些出没于山水的画面替代了无法消弥的快乐和离愁,此时,您就会感谢大海,对大海高唱,和大海一起合唱。让大海走进您的心弦!
月亮抒怀
多年来的忙碌,养成一个喜欢夜晚,喜欢寂寞,喜欢孤独的习惯。尤其是喜欢在月夜里独自漫步田野,漫步海滩,漫步山间小路。漫步在小草舞蹈,虫鸣鸟啼的旷野,仰望茫茫太空,寻找蓝色的月亮,这也许是当年在我的青春时代,插队知青在农村,不愿意独自在屋内面对那燃烧跳动的煤油灯,总想走到场院,河边去和月亮对话养成的浪漫。我喜欢星光满天的璀璨,喜欢银色月光的高雅,至今,几十年过去,仍然怀念的是那农村阔野的月亮,迷恋于农村老人讲述的蓝月亮的故事与传说。
浩瀚天空的闪闪银河,蓝月亮的冰轮圆满,清辉一片,仰望之,孤月高天,清爽无比。在旷野里赏月,可以清楚的看到月亮上的许多神话故事。那时:我经常对着蓝蓝的,圆圆的月亮遐想,是不是月亮上真的有嫦娥?是不是月亮上真有捣药的玉兔和辛勤砍树的吴刚?
转眼间,我离开小村,离开小河,离开那些热情的老乡将近四十年了,几十年对青春伙伴和许多老乡的思念伴随着淡淡的月光,象一条流淌着银色月光的小河,象一首承载着希望的晶莹小诗在我心中不断流淌,当我弹起吉他那铮铮乐曲就是我在呤吟诉说当年的故事,当我放开歌喉那抒情的歌声是我在用命运交响曲歌唱月亮。许多难忘的梦境在这时已经进入茫茫大海。看白云在天空漂浮,我的故事和蓝月亮一起在白云中穿行游荡。昨天的孤独,额头的白发,青春那无数值得回忆的往事都已经远离而去,只有那痛苦的刻痕,在记忆中留存。只有那蓝色月亮,还在天空,洒下温柔的淡淡的光芒,陪伴我的身旁!
记忆中孤独的每一天,都有蓝月亮和我做伴,反思那遇到的挫折的时刻,都有蓝月亮帮我疗伤。在荒野,在高坡,在场院,在小河旁,在风雪中,只有蓝蓝的月亮,让我挺起腰板,抛弃彷徨,度过漫漫长夜,迎接曙光。
记得我在青春时代就有一个愿望,有一天会有人陪我看月亮,虽然这个愿望期待了许多年,但是至今没有实现,因为没有人和我一样喜欢凄美,喜欢孤独,喜欢蓝月亮。
我经常孤独地漫步在山间小路,路边的野草向我摇头舞蹈,松涛呼啸。那蓝蓝的思念,随着蓝月亮的光泽,轻轻地,一声不吭的向我走来,给了我一片温存的洁情。我轻轻地和月亮对话,呼吸着夜风中丝丝清凉而新鲜的空气,心中空静的像一片幽谷,我仰头张望,蓝月亮从白云中探出头,淡淡微笑,是赞许,是期待,还是给我新的希望。
这时:我还会常常会想起我青春时代的许多好友,许多故事,蓝色的大海,金色的麦子,小河边的琴声,和那场院里的欢笑,歌声在那蓝月亮的爱抚下,曾经给我带来多少温存,幸福。可是,在欢笑与幸福的背后,我却透过明亮的镜子伤感地看见了额头的皱纹,两鬓的白发。心中油然生成一种无法扑捉却又挥之不去的惆怅。淡淡的思念,冷冷的清辉,洒在了归途上,明天会怎样?
蓝月亮,我心中的蓝月亮,在您纯洁的光辉里,我还要继续展开翅膀,在蓝天,在白云中穿行,飞翔!
村头的小河
转眼间,从知青插队农村到回城就工已经三十八年了,岁月荏苒,三十八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一幕幕的繁华徐徐上演,又一幕幕谢去,而村头那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却在我的心中始终奔流不息。多少年曾热切地盼望着能再次去亲近它,去抚摸它,去它的石板桥上洗衣服,唱歌,然而,这小小的愿望呵,竟也变成了奢望,只能任凭我的思念流淌成河,1968年我从十八岁插队农村,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锄地,收割,积肥,耕地,什么活都学会做,许许多多的往事值得回忆,许许多多的故事都想叙述。村头的场院,南崖的砖窑,西坡的小庙都有好多值得描写的地方,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村头的这条小河。小河在村头的西面,两岸垂柳轻扬,草地青青,许多小羊在河边吃草。河面上游动着许多欢快的鸭子。就是这条小河承载了我插队时候许多的回忆。夏天,在我劳动一天回村庄的时候,它又洗涤我一身的污垢。在我孤独的时候,它给了我快乐,在我忧愁的时候,它给我唱起欢乐的歌。
清晨,我们跟着老队长抗着锄头去西坡锄地的时候,经过小河,大家总要用随身携带的水壶灌满水,因为小河的水很甜很甜。在劳动休息的时候喝上一口,哪个美呢,就甜到心窝里了,我们村里的菜园就是因为用这条小河的水浇灌,种出的萝卜也又甜又脆,真正的潍县萝卜就是指的我们村那块地出的,而且就是村西头那块地的,不知从那朝那代,到了罗卜收获的时候,京城就来了官差来收萝卜,那普通的商贩根本就靠不上边,萝卜收上来,几个小姑娘用泉水洗净擦干,再用雪白的薄薄的纸包装好,然后装箱,直接运往北京。所以,我们全村都喝小河的水,许多外村的老乡来串亲戚也总带一个大桶,装满水带回去!
每当到冬天来临,小河表面结冰,我们在晚上约几个青年,带上手电,带上镐头,在小桥旁边把冰面敲一个洞,用手电一照,只见黑压压的鲇鱼向洞口涌来,我们就下手捞,装进小桶,回来用大锅加开水煮,鲜美的鱼汤,肥美的鱼肉是我们终生难忘的美食!
春天三月,是小麦灌溉的时节,俗话说:麦收8、10、3、三场雨,三月灌溉对于拔节的小麦是最为重要的,潍河大平原的小麦和我们青岛地区的不一样,青岛地区多是丘陵地带,土地薄,小麦矮小,产量也低,但是潍河大平原土地肥沃,加上水质好,那里的小麦
顶着沉甸甸的大穗子足有一米多高。在五月割麦子的时候,满地金黄,老百姓哪个乐啊!亩产过黄河,跨长江是我们当年大丰收的豪言壮语。
所以,我们春天用小河的流水灌溉,也是小麦丰收的保证,记得又一次队长安排我去灌溉,水泵突然不响了,估计是水草堵塞了吸水管口,我赤脚就下到过膝的水中,那水真是冰冷刺骨啊,挖出水草,两腿已经冻麻了,无法上岸了,只有大喊,远处锄地的老队长急忙跑来,把我扶上岸,用腰中藏着的白酒用力搓我的双腿,一会儿,腿变红了,双脚恢复了知觉。
小河里的故事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的。在夏天,每当傍晚回家,小河就喧闹起来了。喊小羊回栏的,赶鸭子回家的,在河沿小桥边的石板洗衣服的,还有一群小男孩****裸的光着屁股奔着跳着扑进小河里,调皮地打着扑通向洗衣服的妇女身上泼水,直到太阳下山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河边,回到家。当我吃过饭以后,几个村里的小伙,如:陈喜之,陈明海等带着二胡来到河边,开始了我们的演奏会,我也放开了歌喉,我喜欢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等苏联歌曲,那时属于禁歌,但是在我们村的小河边的旷野上是没有人问津的,因为在六十年代,老乡从来没有听过,只是感到好听。但是我们唱的最多的歌还是:“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后来,村革委会给了我一个任务:每天晚上去大队场院教村民唱三首歌,当时的中央文革规定的三首:“东方红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时的劳动虽然很累,生活很艰苦,但是有小河、有老乡们和我一起唱歌,我就忘记了疲劳,把青春和热血投入到那艰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