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2013·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 >> 正文
11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2013•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北京、新疆、内蒙古、云南、海南、辽宁、广东、广西、湖北、贵州、宁夏、甘肃等省区的全国4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期间,各位作家、评论家、学者分别以主题发言、大会发言、小组发言等多种形式在论坛上分享了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论坛嘉宾们在“‘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的主题下,集中围绕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国家、民族、社会责任,少数民族文学与全球视野,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意识与生命气象,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追寻,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精神坚守与形式创新等六个议题展开论述。他们将在会后提交相关论文以供结集成册。
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是中国作协 “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作协在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2013年全面开展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为方兴未艾中的少数民族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少数民族文学人才培训、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翻译出版扶持项目等项目依次启动。本次论坛是该工程在理论批评建设上的重要着力点,旨在研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规律性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提升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自觉。
本次论坛由中国作协创联部承办。为使论坛能够实现少数民族当代文学领域的高端对话,创联部在筹备期间向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民族文学》杂志征询意见,对论坛论题及与会作家、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和筛选。最后确定出席论坛的作家、专家覆盖汉、蒙古、回、维吾尔、藏、苗、彝、壮、朝鲜、满、侗、白、土家、哈萨克、纳西、柯尔克孜、鄂温克、裕固等18个民族。他们均在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创作领域深耕多年、颇有造诣,且近年来表现活跃,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和影响力。
11月11日上午,论坛在现代文学馆多功能厅举行开幕式。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包明德主持开幕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致辞。白庚胜在致辞中简要阐释了本次论坛的指导思想、主旨和意义。他认为,本次论坛直击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的前沿话语、突出现象,深入探讨催生方家大师与精品力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对实现“中国梦”的政治、经济、文化、美学价值及其意义,致力于梳理少数民族创作与批评的导向,唤醒理论自觉,促进艺术创新,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进步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作有益的文学积累。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丹增,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国家民委民宣司副局长任乌晶等嘉宾分别进行主题发言。
丹增提出,现在许多理论评论不痛不痒、歌功颂德。长此以往,理论评论将失去方向,文学界应提高对理论评论的重视;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论和评论的发展能够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繁荣、促进民族交流、促进民族文学质量提升,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同繁荣。
梁鸿鹰从文学应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阐释中国梦的主题。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是文学创作的共同使命。少数民族文学在风格、题材、艺术表达上有其独特魅力,在讲述中国故事方面具有优势;讲好中国故事有赖于理论评论的总结和引导,目前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存在单向言说、单向阐释、单向书写的问题。少数民族文学应扩大理论评论实践范围,非少数民族作家、评论家也需要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汲取经验。双方应增进互动和交流,使理论评论和文学发展取得更好成果。
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发言围绕文化走出去展开。他指出,我国有33个跨境民族,少数民族文学在与周边国家交往中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他认为文学不能简单为政治服务,但必须为国家利益服务,当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应当展现各民族美好形象,为文化走出去战略服务。
汤晓青提出,少数民族作家应有文学担当和文化自觉,少数民族作家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独特的精神系统。这种与民族文化的血缘关系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应为少数民族作家所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培养民族作家是希望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书面文学创作者,所以少数民族作家应深入生活,为本民族作代言。
任乌晶介绍了国家民委在民族文学发展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呼吁少数民族作家关注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和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反映本民族生活的剧本。
李鲁平、尹虎彬、刘大先、马季、叶多多、石一宁、吴道毅等嘉宾分别从民族文学创作、批评与文化传统,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立场和理论命题,少数民族文学与网络传播,民族文字文学期刊的意义等角度进行了精彩的大会发言。
11月12日,论坛由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乌热尔图主持,两个小组组长分别对本组讨论中的主要议题和重要观点进行总结。在随后的大会发言阶段,黄玲、阿拉提·阿斯木、李骞、李晓峰、蔡晓龄、宋生贵、赛娜·艾孜别克、杨玉梅等嘉宾分别围绕民族文化自觉、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意识与生命气象、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学、跨境民族母语文学翻译与国家文化安全、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共同体发展格局、少数民族文学与全球视野等主题作了精彩的理论阐释。
最后,《民族文学》主编叶梅对历时一天半的论坛进行总结。她认为嘉宾们的发言为少数民族文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少数民族文学在未来发展中应着眼于加强文化自觉与担当、强化文学创作的哲学与宗教意义、建构创作的开放与经典的重构、关注和强调跨境民族的文化传播与安全、重视少数民族的母语创作与翻译等方向。她认为,本次论坛上不仅有少数民族理论家、作家、编辑,也有关注少数民族创作的汉族理论家,作了多种角色成功互动。她希望随着少数民族文学不断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队伍不断壮大,力争在出现新的话题、新的境界时再次召开这样的论坛,使思想成果伴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入。同时,她也希望更多的理论家、热心人来关注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并投入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