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综述

11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2013·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北京、新疆、内蒙古、云南、海南、辽宁、广东、广西、湖北、贵州、宁夏、甘肃等省区的全国4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期间,各位作家、评论家、学者分别以主题发言、大会发言、小组发言等多种形式在论坛上分享了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论坛嘉宾们在“‘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的主题下,集中围绕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国家、民族、社会责任,少数民族文学与全球视野,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意识与生命气象,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追寻,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精神坚守与形式创新等六个议题展开论述。他们将在会后提交相关论文以供结集成册。[详细]

2013·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在京举行

今年以来,中国作协正式启动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少数民族文学人才培训、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翻译出版等一系列项目相继实施,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作为这项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11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和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2013·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丹增,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包明德、叶梅、乌热尔图,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阿扎提·苏里坦,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主任孙德全、副主任尹汉胤,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梁鸿鹰,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巡视员任乌晶,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尹虎彬等出席论坛。

白庚胜在大会上致辞
白庚胜在大会上致辞:这次盛会是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的开山之作,将以“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为主题,聚焦“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家、民族、社会承担”、“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意识与生命气象”、“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追寻”、“少数民族文学创造的精神坚守与形式创新”等话题,采取著名作家、学者高端对话的形式,直击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的前沿话语、突出现象,深入探讨催生方家大师与精品力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阐释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对实现“中国梦”的政治、经济、文化、美学价值及其意义,致力于引领少数民族创作与批评的导向,以及理论自觉、艺术创新,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进步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作有益的文学积累。[详细]
丹增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我借这个机会,说这么一个意思。第一,我们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是去年成立的,现在已经是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围绕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了一些工作,这些工作有的比较实,比如办班,由鲁迅文学院牵头现在已经分别在内蒙、新疆、西藏、云南等省份办了七期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每期都是22天,每次都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作家来授课,每期学员大致在40人左右。今年最后一期班在云南办,我前两天在云南参加了开幕式,还讲了一课。  [详细]
梁鸿鹰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在少数民族书写中国梦的过程中,应注重展示中国新力量、塑造中国各族人民新形象,深入挖掘新人的品格,把他们身上蕴藏的实现变革的可能的动人之处揭示出来,将那些有改变现实的行动能力、心灵向往美好的人们作为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实践表明,时时发生在自己面前的,在自己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那些正直的人们,永远是作品持久站立的根本原因,这些人不断融入改变自己生存状况、改变自己命运的生活追求中,通过改变自己的家乡、改变生存状况,进而完善人生,他们是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最鲜明的人物形象。[详细]
艾克拜尔·米吉提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现在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写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就包括56个民族的文学。每一个民族的作家我觉得应该把每一个民族最美好的人物形象写出来,而不是去找短,展示丑陋,这个理念应该转变过来。80年代、90年代有一部分作品都是在写各民族的短和丑,那种丑和短是不需要展示的,需要展示的是美。我觉得写好各民族美好的形象,这样才能为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服务。我个人认为文学不能简单的为政治服务,但是文学必须为国家利益服务。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少数民族作家兄弟姐妹坐在一起,在研讨的时候应该有这个理念。[详细]
汤晓青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了繁荣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学、文化事业,党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的政策,并建立了完善的培养机制,为各民族作家队伍的建设、作家的成长,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保证。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加速度的状态,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表征性的差异逐渐弱化,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在逐渐改善。现代传播方式拉近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区、不同人群彼此之间的距离。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大,民族文学日现繁荣,作家的队伍壮大,…… [详细]
任乌晶在会上发言
任乌晶在会上发言:非常忐忑,你们都是作家,我们国家民委,民族文学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这块儿跟中国作家协会长期以来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工作关系……  [详细]
李鲁平在会上发言
李鲁平在会上发言:民族作家由于独特的地域和本民族文化思想资源不同,对生态、自然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禀赋,其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氛围和鲜明的生态意识。在民族作家的作品中,生态元素往往占据重要的位置。 [详细]
尹虎彬在会上发言
尹虎彬在会上发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事件。新中国的建立为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谱写了新的篇章。党的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详细]
刘大先在会上发言
刘大先在会上发言:乌热尔图的小说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猎人”和“森林”的独特意象,又具有超越于生态文学或寻根文学的意义。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他的代言式叙述彰显了听觉文化的平等观念…… [详细]
马季在会上发言
马季在会上发言:网络出现之后,各地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整体上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为造就文学新人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在某种程度上,少数民族地区反而成为这次传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  [详细]
叶多多在会上发言
叶多多在会上发言:谢谢这次论坛让我有机会以一个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站在这里,分享故乡的山水大地以及民族兄弟姐妹们给我带来的启示。一、少数民族文学应该表达生生不息、蓬勃丰沛的生命气象  [详细]
石一宁在会上发言
石一宁在会上发言:《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首先具有跨界的意义。它不仅包含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以汉文书写的少数民族文学所具有的政治功能和意义,而且还更大地拓展了这一功能和意义空间。  [详细]
吴道毅在会上发言
吴道毅在会上发言:综观新时期30多年间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叙事,其关注与思考的焦点,便是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其至关重要的创作指向,便是严肃地审视现代性诉求带来的负面效应。 [详细]
黄玲在会上发言
黄玲在会上发言:中国梦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包含56个民族的发展进步,民族文学对此负有重要的责任和表现义务。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自觉,其指向一是通过文学展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进步[详细]
阿拉提·阿斯木在会上发言
阿拉提·阿斯木在会上发言:当代维吾尔族文学主要是母语创作,建国以来,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为推动新疆多民族文学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详细]
李骞在会上发言
李骞在会上发言:我的研究主要是以云南的少数民族诗群为主,云南少数民族诗歌的繁荣是以诗群的出现作为递进的,比如通常说的彝族的诗群,哈尼族的诗群。这些人大部分写作都是开始于80年代初期,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 [详细]
李晓峰在会上发言
李晓峰在会上发言:在我们国家的跨界民族当中,我们国家的民族问题,国家的现实问题,和我们国家统一稳定事关全局的大的问题相关联的这些跨界民族,我觉得从我们文学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更需要我们关注的应该是……  [详细]
蔡晓龄在会上发言
蔡晓龄在会上发言:帕斯卡尔.卡萨诺瓦曾经指出世界文学空间的特征在于其不平等性和不可见性。但我们应该允许对文学躯体的合理想象,中国文学的发展现实逼迫我们对多民族文学互动交融发展的事实作出及时反应,……  [详细]
宋生贵在会上发言
宋生贵在会上发言:如今,我们讨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其发展前景方面的问题,包括体现“‘中国梦’的多民族书写”,需要特别指出,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尤其需要倡导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前提下…… [详细]
赛娜·艾孜别克在会上发言
赛娜·艾孜别克在会上发言:全球化是当下的现实,多元主义文化,回归文化传统、寻求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成为不可遏止的潮流。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我们拿什么对外交流?发扬我们自身的什么优势? [详细]
杨玉梅在会上发言
杨玉梅在会上发言: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在一些民族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使得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作家,结束了一些少数民族没书面文学和作家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学实现了从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的转型。[详细]
尹虎彬介绍小组讨论情况
尹虎彬介绍小组讨论情况:大致上有两个讨论的话题,第一个主要是比较略带学术性的就是借助语文学文本诠释民族历史和心理认同这个话题,第二、当代民族文学创作的功能,包括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工作者的对话……  [详细]
尹汉胤介绍小组讨论情况
尹汉胤介绍小组讨论情况:在讨论过程中,大家观点、思路都比较开放,尤其针对近年来少数民族创作和评论的关系,大家都有备而来,提出了自己身处各地区,还有各个民族,从各个角度就这个话题谈了许多具体意见……  [详细]
叶梅做大会总结
叶梅做大会总结:本次论坛围绕“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展开主题讨论,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国家民族社会责任;少数民族文学与全球视野;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意识与生命气象;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追寻;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精神坚守与形式创新等话题,与会专家纷纷发表真知灼见,在同与不同之中探求,面对当下的中国民族文学发展达成一些共识,同时也对一些问题各抒己见,将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引向了深入。大家一致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少数民族文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书面文学的作家,出现了不仅在中国文学甚至在世界文学行列里产生影响的代表性作家及作品;出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多个青年作家群,他们朝气蓬勃富有活力,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少数民族的母语创作及翻译进一步得到重视,并产生了老中青杰出的跨越性的作家。 [详细]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