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2013·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 >> 正文

李骞:少数民族生命意识与生命气象

——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

//m.zimplifyit.com 2014年01月03日10: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骞
李骞在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上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委员会和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开了这么一个很好的头,让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作家和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我们“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我的标题是少数民族生命意识与生命气象,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昨天专家提出要写好中国故事,我觉得讲好本民族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的故事。写好本民族的文学,就是写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学。

  我的研究主要是以云南的少数民族诗群为主,云南少数民族诗歌的繁荣是以诗群的出现作为递进的,比如通常说的彝族的诗群,哈尼族的诗群。这些人大部分写作都是开始于80年代初期,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是没有书面文学,尤其是诗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后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这时候云南的少数民族诗人群,自改革开放到上个世纪初以后就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诗人,刚才我讲的这三个诗群,就是彝族诗人群、哈尼族诗人群和小梁山诗群,就是在这个十七中出现的。

  那么,他们的诗歌有10多个人都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证明云南少数民族的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和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新时期的诗歌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尤其是小梁山这个地方是少数民族的诗人群,它这个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它以多民族的形式出现,是以小梁山作为一个自然背景,比如有普米族的诗人,纳西族的诗人,就是它是多民族聚集的,以小梁山作为一个生态标志形成的一个诗人群。另外,像景颇族的诗人陈红等都是在云南诗坛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云南少数民族的诗人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是他们面对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生活土壤和生态资源,他们的创作材料和其他的少数民族的诗人是无法相比的。当这些诗人把这种资源用于诗歌的现代技巧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产生一种特殊的生命气息。我们为什么说他们创作的资料和他们所生活的土壤与其他少数民族有所不同呢?在座的我相信很多人都到过云南,特别是白书记在云南工作过。但是,如果让大家简单说一下云南的生态资源,恐怕是不容易说出来的。

  比如我简单举个例子,云南省是一个很特殊的省份,和沿海不一样,和西北、东北也不一样,云南省它的最低海拔,海拔最低的底部在云南的南部,这个地方海拔只有700米,可能跟北京差不多。但是,从河口往滇中走,然后到昆明,又往西北走,就是从昆明出发,到楚雄,到大理,到丽江,到丽江跨国金沙江,到了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再往前走,就到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的海拔是6500米,从700米到6500米,它的海拔的差距是6000米。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面,它产生出来的诗人很显然,他面临他的生态环境,面临他生活的家园,他们用诗歌表现自己的家园意识,表现自己特殊的生命现象的时候,他们是很显然和其他民族,包括汉族的诗人不太一样。

  所以,云南少数民族的诗人他们是优秀的,土族文化和壮丽山河的滋养是他们进入诗歌殿堂的一把天然的钥匙。而现代文明的后天培养则使他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古族,云南诗人是很自信的,云南少数民族诗人也是充满了乐观的自信的向上的力量。昨天我讲,说云南的哈尼族诗人葛布,他说文学没有中心和边缘之分,他是来自长期生活在梯田的这被一个诗人,他说地球是圆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中心,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边疆,所以他说没有边疆和中心之分,没有中心地带和边地之分,他说我是哈尼族诗人,我就是诗歌的中心,他很自信。

  由于各民族诗人所担负的责任是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用现代诗的艺术传承表述出来,因而他们的诗歌艺术是现代的。而且,我们这些云南的少数民族的诗人长期生活在本民族的村镇,对山谷、土地、河流、峡谷有特殊的感情,这些未经污染的资源恰恰成了他们诗歌的艺术品质。在云南的少数民族诗人里面,尤其很多少数民族,他的宗教就是自然存在,他们崇尚自然。

  所以,少数民族诗人有着本民族山歌民谣的本色,也有现代诗群的思维方略,两者融会贯通形成了其诗歌意义上的亲密,优美的艺术氛围。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原始的地域风俗,浓厚的风土人情在他们的诗歌描述中反射出文学的意义。云南各民族诗人怀着一种赤字般的热情讴歌生养他们的土地,因此他们的诗歌有土的民族文化的韵味,也散发出现代诗意的多层揣测。云南各民族出诗歌的成就是惊人的,也是可喜的,正是有了这些诗人的共同努力,云南的诗坛是五彩缤纷的。所以,我认为云南少数民族的诗人他们本身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他们认为他们家庭所生存的环境,就是他们生命的根,就是他们的创作源泉。所以他们的诗歌是非常特殊的,也是非常优美的,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