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2014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 >> 正文

王炳根:“闽派”的界定与研究

//m.zimplifyit.com 2014年11月03日16:48 来源:王炳根

  在谈到福建闽派批评文艺的时候,我们都提到《当代文艺探索》这个刊物,今天我们有三位,林焱、王欣还有我,我看到王欣啊,胡子都白了,我也是满头白发,我立即感觉“遗老遗少”这四个字,好像这个时代很遥远了,刊物实际上只存在三年多的时间,但是在停刊20多年以后,还不断的有人想到这个刊物,可见这个刊物在闽派文艺批评中的作用和地位。

  主编魏世英在创办这个刊物的时候,考虑得很长远,他有很多的构想,请了很多编委,曾经将这个编委和《文学评论》的编委做过一个比较,发现《当代文艺探索》的编委不比《文学评论》的编委弱到哪里去,阵容很大。我们想做很多事情,所以我在这个时候被魏世英给“挖”过来了,当时我在军队穿军装,搞军旅文学研究的。他和我说,我年纪大了,你来接替我,所以他考虑得很长远。为了让我顺利地接这个班,孙绍振、林兴宅把我带到北京、带到刘再复的家,,隆重的举荐。说王炳根这个人不错,以后很多事情由他操办。记得还在那儿吃了一顿晚餐。这个刊物后来不多久就停了,不是因为经济的问题,不是因为没有钱。停刊之前,我被召到省委大院,当时有一栋小楼(现在这个楼已经拆了),叫我把所有的刊物从创刊号都带过去,当然不单是我一家,还有其他家的,叫审读,让你自己编排一下,你这个刊物三年的时间发表了哪一些类型的文章。我自己编排了,方法论的多少篇,作品评论的发了几篇,新思潮的发了几篇,文学史研究发了几篇,一项一项地列下来。实际上,这个刊物停刊上头已经确定了,但以什么原因来停呢?必须有一个原因的,让你自己找。我当时当然是列下来,但不是以我这个为准,他们有一个分类,说,你看一下,文学理论的刊物,这几类的刊物这几类的文章你们发了多少篇,我一看傻眼了,马列文论的探索发了几篇,毛泽东思想文艺研究发了几篇,本省的作家研究发了多少,对现代作家的研究发了多少,后来根据这个分类重新填一下,就出现有的栏目数量很少,有的栏目是空白,比如“清污”、“反自由化”,有的栏目数量就比较多,比如新思潮、新方法、新观点的比较多。当时我读了三天,其实我不要读三天的,文章我都看过了,我们刊物停刊跟兰州的《当代文艺思潮》是一个性质。我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有的栏目便是空的,这个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刊物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停了。所谓闽派批评家与理论家,跟这个刊物是有很大关系的。从这里面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重新办一个刊物,作为一个刊物来说,和一个作家一个评论家写文章是有区别的,有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到方方面面的东西,不然就容易被人“击倒”。这是我讲的第一个。

  第二个我要讲的是我研究冰心的时候,她的先生叫吴文藻,吴文藻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生,是费孝通的老师,他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开山人,是社会学“燕京学派”的创始人,从他这里我想讲到的问题是闽派文艺批评家这么一个概念问题。这个概念是很有意思的,我觉得吴先生他对所有的问题进行论述的时候,首先就要确定它的概念和形成,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是概念已经先确定了,其实这个概念里面还有很多的东西是可以探讨的,它是对我们闽派的文艺批评的一个派别的形成,而不仅仅是一个新闻的抢眼的字眼?我觉得我们对于一个派别的研究、认定,首先要研究它的思想的源头,我们思想的来源在哪里?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源头?或者说有哪些思想的源头?你的观念是怎么来的,从天上掉下来了吗?要研究这些东西。就思想的来源现在不是很清楚。这个派别的形成,他的背景是比较清楚的,大家都谈到了这个时代关系,然后评论必然有一个阵地,就谈到《当代文艺探索》的这个问题。还有这个派别和那个派别之间的关系,这次讨论的时候也有谈到,京派、海派、还有那些学派,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派别概念还涉及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批评对象,就是说我们研究的对象,这个研究的对象包括我们闽派的文艺批评家理论家,在这里面他们的组成,如何排列的方阵,所以说,这个闽派的概念,值得花功夫去做的,如果下一次要讨论,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我谈到的研究对象,闽派是以创新以建立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为特点的。但是闽派的批评,我们既是面对着理论体系的创新,也是面对全国的文学创作,可能我们就要考虑面临本省的现代当代作家、艺术家的研究。福建在现代作家的地位上,很重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冰心、林语堂、黄庐隐、郑振铎、胡也频、林徽因等等,之前我们的研究在这方面忽略了,所以今后应该引起关注。

(王炳根 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冰心文学馆原馆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