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专题,将对计划入选作品逐一展示、阅读、评论、探讨,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2024年7月总第二十六期,让我们一道走进贾平凹的《河山传》。(本期主持人:周茉 贺嘉钰)
《河山传》时间跨度为一九七八年到二〇二〇年,交织记述了洗河等农村青年到西安奋斗的历程,和罗山等企业家起落的经历。洗河从秦岭下的农村到西安谋生……[详细]
《收获》首发贾平凹新长篇《河山传》:大世界中的小人物《河山传》讲述了陕北农民洗河来到西安打工,辗转漂泊中邂逅了民营老板罗山,从此演绎出一段段小人物与大世界之间发人深省的故事。作品承袭了世情小说……[详细]
《河山传》依然是现时的故事,我写不了过去和未来。故事里写到了西安,那只是一个标签,我的老家有个叫孝义的镇子柿饼有名,十里八乡的柿饼都以“孝义”贴牌。我出门背着一个篓,捡柴禾,采花摘果,归来,不知了花果是哪棵树上的,柴禾又来自哪个山头。藏污纳垢的土地上,鸡往后刨,猪往前攻,一切生命,经过后,都是垃圾,文学使现实进入了历史,它更真实而有了意义……[详细]
《河山传》的故事跨度有几十年,里边涉及的事情很多,为了不出现硬伤,就得查阅好多资料。我写每一部作品,尤其是长篇,一旦心里有个种籽,就会发动生意,不断地汇聚材料,反复列提纲,这几乎需要多半年的时间。开始动笔了,那是相当快的,但先前的提纲又常常只能用到三分之一。《河山传》的材料丰富,写作时结构变了几次,写了七八万字了,又作废重写……[详细]
《河山传》这部小说,是贾平凹老师的突破之作。在这部新作里,贾平凹老师将时间切面拉长,以一桩桩事件为驱动,从1978年写到2020年,以洗河为代表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以罗山为代表的商人群体为主要对象,书写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社会和人的巨大变化,展现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众多,题材在贾平凹老师的所有小说里独树一帜。在《河山传》里,贾平凹老师初次将小说背景直接放在现实的西安城,体现了其为时代、为所生活的城市立传的宏大目标……[详细]
从城乡视角看,《河山传》用洗河及其乡亲在大城市西安的具体命运与乡村知识分子文丑良的理性思考,探讨乡村不足以供养农民的社会现实下,出走者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生活,嵌入变动不居的城市体系。从上世纪80年代《小月前本》《浮躁》等作品开始,贾平凹便非常关注农村大地发生的震荡和变革,到了《河山传》,他又化身为乡村教师文丑良,表达了自己对农民工问题的思考。文丑良第一次发表议论是1994年,在村子里对村民们说的,他表达了对“农耕文明将急剧衰微”的担忧,指出农村真正摆脱贫困“至少得牺牲两代三代农民的利益”。到了2006年,他又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新一代农民工的现状思考》,用10位崖底村青年在城市的故事,表达了对新一代农民工无法立足城市的担忧。尤其是欲望的增长与本领的匮乏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让这些离乡的年轻人留不下又回不去……[详细]
我认为这种行文结构能支撑起小说内部更多空间的可能性,在空间意义上,贾平凹选取的视角比之前的《废都》和《秦腔》要更宽,《河山传》写秦岭和关中,从崖底村到西安城再到双鼓坳的别墅花房子,范围看似从宽到窄,但层次纵深愈加复杂。贾平凹对“花房子”的塑造及对它的隐喻设置是个很有解读空间的话题。对此,我想使用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其内涵可分置为二——异托邦有权力将几个相互间不能并存的空间和场地并置为一个真实的地方;异托邦总是预设了一个开放与关闭的系统,这个系统既将异托邦独自隔离开,又使异托邦变得可以渗入……[详细]
对当下世风世情的描摹,是贾平凹小说一贯的特点,甚至可以说,就这方面的成就而言,大概还没有超越贾平凹的。比如洗河的经历,几乎都是和小人物打交道,各色人等五行八作,小人物和市井社会才集中地体现了世风世情和世道人心。洗河误打了隔壁小区人家的鸽子,不承认,被搜身,却被人偷了二百元钱;涯底村老乡成四娃到西安卖邮票《祖国山河一片红》,结果却是井底之蛙之见;罗山住院是因为脑血管狭窄,按摩师石圣给按了三次就好了。罗山高薪将其留在公司,哪个领导或家属病了便带石圣前去治疗。任何人都是有用的,都是打通关节的资源。熊启盘是市里第一批企业家,五十岁后,低调奢华。说他好的是春风化雨,说他坏的是老奸巨猾。老板们见面喊他盘哥,背地里叫他算盘……[详细]
这多元生命图景中,自然不仅有人情、世情,亦有家国、天地。故而此类作品笔墨虽集中于饾饤琐屑之日常生活繁简、起落,背后仍有阔大境界和高远情怀。[7]就全书大结构论,洗河、罗山身份的“互换”为基本框架。故事源发于此,亦落脚于此。文章基本作法,也类乎《水浒传》,先从不同人物单独起笔,因缘流转,再彼此纠葛交错。如他先写洗河1978至1996这十余年间的生活事项,皆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看似随意点染,内里却尽有分数。如洗河样自乡入城者所可能面对之诸般际遇,皆约略可见。洗河如一条河,源自山间,初不甚大,愈流愈远,携泥带沙,渐成规模。再写罗山1996至1998年逐渐“发迹”的过程,也是择其大要,约略勾画,如是人物的“发迹变泰”及其与世情人情关系之细密纹理亦不难察知。罗山极富心机,也得时运,事业风生水起,生意蒸蒸日上……[详细]
《河山传》是具有深广的象征性意蕴和时代隐喻的作品,如此前《废都》《秦腔》《古炉》《山本》,甚或《秦岭记》。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作家在叙事中选择两位最重要的核心人物“河山”——洗河和罗山作为“传记”的传主,其叙事意图似乎已经很明显:通过两个小人物的命运、人性状写大历史,并采取对生活和现实的民间化、俗世化处理,将世相和人性的真实样貌呈现出来,我想,这或许就是贾平凹叙事的题中要义。也就是说,小说的整体结构和基本框架是以“河山”为共同的“经纬”,展开耐人寻味的叙述……[详细]
《河山传》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语言,它的写法。这部有点编年体意味的长篇小说,以时间为经,以人事为纬,如孟繁华所说,它在写法上类似古代中国的史书,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是一部亦古亦今的现代小说,承袭了世情小说、笔记小说和志人小说的传统。同时,它也有一种现代意识,写出了对人的命运的忧思。它在写法上更像《高兴》《带灯》,与《秦腔》《古炉》不同。《秦腔》《古炉》也许借鉴了福克纳的写作技法,乱中有数,如李文俊形容福克纳的小说,“在开初时显得杂乱无章,但读完后能给人留下一个超感官的、异常鲜明的印象”[1]。技法上还有《尤利西斯》的影响,所以叙事常用进行时态、散点透视,生活像卷轴,不断展开,完全是动态的,里面又有一个个独立的横断面,这样的写法,贾平凹在《高兴》后记中说,像陕北一面山坡上一个挨一个层层叠叠的窑洞,或是一个山洼里成千上万的野菊铺成的花阵,没有耐心的读者容易迷失其中……[详细]
与中国作协其他推动出优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是直接面向作家的,而是与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以及中图公司达成合作,为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助推精品力作。客观地说,作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的事情,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艺生产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知,有没有质量意识、能不能切实做到“十年磨一剑”,一方面固然同作家自身的信念和修为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社会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当我们回顾新时期文学的成就的时候,恐怕不能否认,老一辈编辑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怎么能够从体制机制上培养和鼓励像章仲锷、崔道怡这样的编辑家?或者说,我们怎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调整和发展出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使得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详细]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一:各方联动推精品 形成合力攀高峰] 新时代新征程,为中国文学提高作品质量、攀登文艺高峰设定了新语境、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二:彰显新时代文学价值与尊严的重大文学行动] 一部文学史,就是文学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突飞猛进,文艺体制机制不断变化……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三:多方联合搭建 文学精品的传播平台] 今天的媒介环境正在不断更新迭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文学生产,全方位介入着我们的文学生活……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一:让新时代文学的沃野结出累累硕果] 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文学精品的产生赋能,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和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二:对长篇小说创作的扶持正当其时
] 原创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力作的推出,需要作家和出版者共同经过漫长的艰苦努力,“攀登”一词很精准……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三:整合优势资源 助推精品力作
] 攀登计划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受到文学界、出版界的热忱欢迎……
[文学界出版界持续关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大家表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全过程扶持优秀作品的成长,为文学精品的产生加压赋能,力推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是中国作协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挑战、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的重大文学举措。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新鲜题材,也为文学出版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文学界、出版界要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勇于面对挑战,不负读者期待。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
] 7月31日,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在湖南益阳启动。活动现场,铁凝、张宏森、杨浩东、彭玻、瞿海与32家共同发起单位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李敬泽与发起单位签署合作议定书,发布第一批入选项目名单。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同志向第一批项目入选单位代表颁发出版标志。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在益阳举行] 7月31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讲话。会议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副主任李朝全,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中国作协各报刊社网负责人参加会议。
[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出版人与期刊主编出谋划策!] 在现代传播格局中,文学真的没有竞争力了吗?作家资源和编辑人才如何培养与寻找?文学面临全新定位,行业生态是否遭遇洗牌?针对这些话题,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建言献策,在依据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新时代文学攀登的方向与现实意义,同时表达希冀与展望,为新时代文化版图耕耘文学的辽阔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