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原名刘勇。江苏丹徒人。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清华大学教授。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著有长篇《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中篇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理论专著《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散文集《格非散文》等。
《春尽江南》是格非的最新长篇力作,也是他呕心沥血十余年,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的收官之作。前两部,《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人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山河入梦》写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而这一部《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 [详细]
收入本集的作品,除了《不过是垃圾》之外,其他的小说都是十多年前的旧作。趁着春风文艺出版社重新刊印的机会,我又将这些旧作通读一遍。坦率地说,有的我已不很喜欢,有的竟也觉得尚可一读。我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仿佛是在面对另一个自已,凭吊某个早已不复存在的时代遗迹,回忆那些已经咀嚼过的记忆,触探它的余温,嗅闻它的气味,有点类似于煤屑对炉火的回望。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加深,一个写作者的观念和趣味也必然会出现某种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黑夜切入白昼那样泾渭分明,倒有点像往黑墙上刷白漆--刷上一层,白中有黑,黑 [详细]
《塞壬的歌声》是格非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收集了他最近几年写作的见解深刻、行文高雅的散文随笔文章近三十篇。在这些文章中,格非精辟入微地阐述了他作为一个先锋小说家和学者型作家,对小说写作的奥妙、细节、方向等方面的独特感悟。他对卡夫卡、托尔斯泰、福楼拜等世界著名文学大师及其代表作品的精彩解读令人耳目一新。他所写下的关于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的精美散文,则显示了一个颇有成就的先锋小说家丰富而高雅的艺术趣味和对顶尖艺术的非凡颖悟。 收在书中的《废名的意义》一文是格非的博士学位论文。文章除了见解新 [详细]
一部小说的动机往往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比喻。我在写《人面桃花》时,无意中想到了冰。在瓦釜中迅速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过去和未来。这个比喻是我的守护神,它贯穿了写作的始终,决定了语言的节奏和格调,也给我带来了慰藉和信心。那么,什么是《山河入梦》的比喻呢?我想到了阳光下无边无际的紫云英花地。假设,花地中矗立着一棵孤零零的苦楝树;假设,一片浮云的阴影遮住了它。望着这片阴影,姚佩佩在心中许了一个愿,闭上了眼睛。不管姚佩佩如何挣扎,那片阴影永远不会移走,因为它镌刻在她的心里。为什么我的内心一片黑暗,可别人的 [详细]
内容简介 褐色的鸟群扑闪着羽翅,掠过“水过”银白钢蓝色的天空,在看不到边际的棕红沙滩上布下如歌的哨音。这些褐色的候鸟天天飞来“水边”的公寓,但它们从不停留。 目 录 迷舟 褐色鸟君 青黄 紫竹院的约会 锦瑟 雨季的感觉 傻瓜的诗篇 相遇 打秋千 赝品 [详细]
“经典文库”的出版,试图们所批评的一些现象。一个常识的判断是,“现代文学”从来没有也不可能终结现代(当代)汉语写作的新可能。因此,把近二十年来多少给汉语写作提供了新和新创作称为“新经典”。我们想做的当然不仅是寻找“大师”,我们还在寻找叙述文学史的另外一种方式。选文不再是单一的批评家论作家作品思潮现象,而中始终坚持原初的创意——面面观,有选择地组织作家、批评家、编辑家(出版家)阐释和记录文学的发展进程,这样,选本构成了一个多边互动的叙述文学史的形式。 [详细]
这是作家格非积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精致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国民革命早期一个乡村女子秀米的传奇人生。在秀米的眼中,革命党人张季元就是这个神秘世界的象征,而对于张秀元来说,这个他暗中渴慕的美貌少女的存在使他对革命的信念产生了动摇。两人之间的情感于暗中滋生并迅速成长,但随着革命党的被剿灭,特别是张季元猝死而告终。秀米于出嫁途中遭遇土匪绑票,被劫至偏野小村花家舍的一处湖心小岛上。阅读张季元留下来的一本日记,使她了解了革命党人创立大同世界的真正动机。于是,秀米后来的革命蓝图中混杂了父亲对于桃花源的梦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