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东方卓别林”吕班:新中国讽刺喜剧片的拓荒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李博   2016年11月16日11:33

小成本喜剧电影《驴得水》日前在全国公映,这部展现人性坍塌过程的影片因为对知识分子、民国当权者及草根农民的辛辣讽刺,收获了颇佳的口碑与理想的票房。很多观众在赞赏《驴得水》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在近60年前,中国影坛也曾诞生过几部出色的讽刺喜剧—— 《新局长到来之前》 《不拘小节的人》 《没有完成的喜剧》 ,这些影片拥有同一个导演,他名叫吕班。

11月10日,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当代电影》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等主办的“专题片《吕班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王兴东、王浙滨、李道新、陈墨、张锦等电影业界专家及吕班的子女共同追忆了这位新中国喜剧电影先驱者的人生历程和历史功绩。

一九三七年,年轻的吕班(左)与赵丹主演了经典影片《十字街头》

从上海大明星到革命文艺战士

1913年,吕班出生于山西。1930年,他考入北京联华电影演员速成班学习表演、化妆和导演艺术,毕业后留在联华北京分厂导演部门工作,参加拍摄了电影《故宫新怨》 。1931年,他调入上海联华电影公司,先后参与《大雷雨》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目的演出。1932年,吕班参与发起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积极从事左翼戏剧运动。稍晚,他与左翼电影戏剧界同仁赴太原创办西北影业公司,担任演员训练班主任和讲师。“七七事变”爆发后,西北影业公司部分人员转赴延安,成立了延安电影团。1937年,吕班在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摄制的经典影片《十字街头》中饰演大学生阿唐,从此蜚声影坛,获得“东方卓别林”称号。期间,吕班还演出了《我们的故乡》 《放下你的鞭子》等爱国剧目,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掩护共产党员及进步青年。

1938年,吕班与多名党内外文艺界人士一起从武汉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战争,并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四期学习,后服从组织安排任“抗大”总校文工团艺术指导员,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期间还参与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排演工作。1939年,吕班随“抗大”总校挺进敌后抗日前线。1941年,他调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先后任野政实验话剧团团长、野政文工团团长。1943年后,他组建太行联合剧团并担任团长,创作编导了军事题材话剧《前线》 ,长期在太行山巡回演出,成为晋冀鲁豫根据地文艺事业的一大壮举。1945年,吕班任晋冀鲁豫大军区文工团团长兼政治部文艺科科长,后与张光年创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任学院书记。

1948年后,吕班全面参与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草创,专心从事电影创作。他主演了新中国首部故事片《桥》 ,并担任首部公安题材故事片《无形的战线》的编、导、演、摄、制工作,开创了特殊战线和反特电影的新题材。之后他导演《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 ,拓展了抗日游击战争电影的样式和风格;导演《六号门》 《英雄司机》 ,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工人阶级的生活。而他执导的最后三部电影《新局长到来之前》 《不拘小节的人》 《没有完成的喜剧》 ,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喜剧片经典。

“讽刺喜剧三部曲”铸就一代巨匠

在电影《十字街头》里,初出茅庐的吕班饰演的阿唐是个不知忧愁的乐天派,他义气至上,自得其乐,是朋友们的开心果。吕班运用夸张的戏剧式表演来演绎极富真实感的生活细节,这种表演方式不仅增添了喜剧色彩,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冲破残酷现实生活走向光明的象征。这部成名之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吕班的喜剧天赋,也预示着日后他必将成为中国喜剧电影的一代巨匠。

如今追忆吕班,不可绕过的自然是他的“讽刺喜剧三部曲” 。北京大学教授、吕班电影研究专家李道新认为,这三部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引导下,为了响应电影局提出的“三自一中心(即自由选材、自由组合、自负盈亏与以导演为中心) ”的主张,突破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生产、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而创作的影片,最为集中地体现了吕班的艺术成就。

1955年4月,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的吕班向时任电影局副局长陈荒煤汇报开办喜剧电影创作小组的想法,陈荒煤立刻同意并批准了部分经费。1955年5月,以吕班与天津曲艺作家何迟为核心的喜剧电影创作小组正式成立,并被命名为“春天喜剧社” 。仅半个月时间,创作力旺盛的吕班与何迟就酝酿出《不拘小节的人》 《送子娘娘》和《谁是病人》三个剧本的轮廓。“在那个大多数电影创作者都束手束脚的年代,没有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对喜剧的无限热爱,吕班是不会有勇气成立‘春天喜剧社’的。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认为,吕班对于电影艺术的执著追求,值得今人尊敬。

在打磨三个剧本的过程中,吕班率先拍摄出了一部名叫《新局长到来之前》的喜剧电影,这部改编自独幕话剧的影片,辛辣地讽刺了官僚主义与官场文化,堪称“官场现形记” 。“讽刺讽刺,既要‘讽’又要‘刺’ ,有刺就要扎人,被扎的人一定会疼。乱刺一通叫做‘无的放矢’ ,刺得不准叫做‘盲人摸象’ ,刺得过大叫做‘小题大做’ ,刺得不够叫做‘隔靴搔痒’ 。说穿了就是怕,怕弄巧成拙,怕弄得低级庸俗,怕讽刺的尺寸不适当,怕把讽刺变成污蔑,最怕的是一些听起来蛮有道理的清规戒律。 ”在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吕班曾如是道出自己的创作观念。

1956年8月, 《新局长到来之前》全国公映,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评论界的认可。备受肯定的吕班干劲十足,准备大展一番手脚。就在这时,著名文艺评论家钟惦棐找到了吕班,建议他先拍摄一部轻喜剧。吕班听从钟惦棐的建议,先将《不拘小节的人》拍摄完成。影片将讽刺的矛头转向知识分子,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喜剧创作中长期存在的如何创造肯定性喜剧形象这个老大难问题。影片在1957年初公映后同样好评如潮,被评论界认为“构思新颖”“颇具深度”并有着“强烈的剧场效果”。

电影《新局长到来之前》开创了新中国讽刺喜剧电影的先河

“没有完成的喜剧”映照60年后现实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吕班这位性格开朗幽默、拥有多种艺术才能且正值壮年的电影人,却在后来的政治生活中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扼杀了正勃发的艺术生命。1957年6月,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吕班正在制作后期的荒诞喜剧《没有完成的喜剧》被打成“大毒草” ,他本人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最终被下放至车间烧锅炉。“文革”期间,吕班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彻底失去了拍摄电影的机会。他对喜剧电影的无比热爱与大胆尝试,最终酿成了自己的命运悲剧。1976年10月,吕班含冤病逝,享年63岁。吕班阴差阳错地将自己的最后一部电影定名为“没有完成的喜剧” ,随后便用惨痛的余生验证了这是一部永远无法完成的喜剧。

在李道新看来,讽刺喜剧是一条曲折而又艰难的道路。“近60年后的今天,喜剧仍未完成,当下的中国电影创作依旧面临着现实题材喜剧缺失的困境。为什么要让观众笑,如何让观众发笑,笑完之后又给观众留下些什么,是吕班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同样横亘在当代喜剧电影创作者面前。 ”李道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