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朴素自然中内蕴情感的厚度

来源:文艺报  | 刘晓彬  2017年06月07日11:32

翻开白杨的诗集《从细雨到风景》,你立即会产生一个印象,他的诗歌作品的主要特色是:浅显易懂、简约整齐、朴素自然。很多作品正如他的诗集名一样,如细雨般从他的心底流出来,阅读起来总感觉那么舒畅。

“白杨,曾经的钢铁产业工人,现在干什么还离不开钢铁。”不难想象,他的诗歌创作题材大部分与钢铁有关,但是能把这些冰冷的硬邦邦的题材和沉闷的意象写得富有温情并非易事。我想,这与诗人与生俱来的丰富的内在情感是分不开的,也凸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信。

诗集中的《首钢·超越时空的思索》这一辑收录诗作21首,读起来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原因在于这些作品中的意象虽然是生硬的,但强烈的情感与意象融在一起构成撼人的交响音画和精美诗篇,就像雄浑的江河滔滔之水不停向前奔流。最重要的是,它是诗人用心在注入情感,因而才具有了诗歌的感人魅力。诗人虽然只是叙述他曾亲历的首钢大调整、大搬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巨大成果和历史变迁,但诗歌打动人的是深层的诗歌艺术所建构起来的一种内在情感:“所有追梦人的梦 都需要阳光/水和空气 都竞相长出叶片/装点这一座美丽的花园”。

诗人不满一岁的时候就随父母支边到青海,在青海长大后到东北求学,对于这段难忘的岁月,他在作品中并没有简单地叙述,而是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思考,用写作抒发对故土亲人以及学生时代生活过的地方的眷恋。作品打动人的依然是朴素自然的艺术魅力。比如《不惜豪奢,以及家的感觉》细腻地抒发了诗人28年后重返故地的热烈情感,激动的心情溢于诗行:“不要这样豪奢吧 即使我来了/即使你的孩子异乡漂泊二十八年/你也不该把这样浓烈的色彩/铺天盖地让我无法呼吸 睁不开眼”、“门源 你加重了青海的荒芜 抑或繁复/你点亮了这片土地的神性和光芒/我虽然无从丈量你的色彩和芬芳/其实我只想在你的怀抱度过剩余的时光”。

从诗集中收录的作品也可以看出,白杨的艺术情感及其表现的张力是有厚度的,这些都主要体现在他对社会观察的深度中。比如《东大街的老房子》《空巢》等诗作,从社会的角度在思考着现实的悲剧,也许层次不太深,但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思考进行了不断的发现,而且诗歌作品中存在着生活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和互相转换。《东大街的老房子》这首诗作,诗人从文化的角度表现了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悲剧:“最先破败的不是瓦 老房子/躲在岁月深处的苔藓/那些瓦片 安详 整齐 光鲜/令人垂怜 为什么 为什么/人们非得拆除那些苔藓/苔藓是城市的廯吗/漫长文化和好风水 无数优秀灵魂/滋养出的老房子啊”。诗行中透溢出诗人心头交织着的失去有文化价值的梦魇,现实与记忆传达出了诗人对已经失落的一些美好事物的怀念。文明与野蛮,理智与愚昧,交织在看似外表光鲜的现实世界。而《空巢》这首诗作,则从农村的角度表现了当前社会的某些无奈和凄凉:“当寒风再次帮树脱去外衣 门楼/颓圮 围墙坍塌 照壁/不翼而飞 牡丹花开满记忆/那条鲤鱼终于从水面逃离/跟着孩子们去城里打工了 破败的/农家让视线豁然打开/因为不受阻挡而倍感酸楚”。在这里,作品凝聚了诗人纷繁复杂的情感经验,诗歌中所表现的已不同于一般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它唤醒了我们的灵魂。当然,白杨的诗歌除了这些大我情感的抒写之外,还有一些抒发小我情感的作品。比如《父母行》《奶奶仙逝记》《米蛾》等诗作。

白杨写诗有近30年了,诗路是曲折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泄气,一路走下来,有辛酸也有欢乐,他说:“前路也许曲折陡峭,坑坑洼洼,但我不能停止上坡的步伐。”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的坚持会使得他的诗歌更深沉、更有力度和深度。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