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欧阳奋强:我致敬的是红楼精神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赵凤兰  2017年07月26日10:18

“红楼精神”是一代人的创作精神,归纳起来就是8个字:团结、友爱、奉献、责任。——欧阳奋强

八七版《红楼梦》剧照

近日,在“宝玉”欧阳奋强的牵头筹备下, 87版《红楼梦》剧组成功实现“史上最全的演职人员大聚首” 。为一部电视剧著书立说、举办百余人的聚会,并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盛大的专场音乐会,这恐怕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绝无仅有。在整场活动中,已人到中年的“宝哥哥”欧阳奋强再次显示了他作为导演的才华。

上世纪80年代, 《红楼梦》剧组的一次全国海选,让在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坐冷板凳的欧阳奋强脱颖而出。他的端正贵气、洒脱俊朗、风流倜傥可谓尽在眉梢、悉堆眼角,尤其是眼神里那抹纯净无瑕的天真和眉宇间暗藏的那股英气简直活脱脱一个宝玉投胎转世,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王扶林选角的眼力。

时光荏苒,一晃30年过去了,我眼前的欧阳奋强已人至中年,体态微福、鬓角泛白、不修边幅,很随性地穿着一件圆领衫。尽管宝玉成就了欧阳奋强,但成名后的欧阳奋强不愿笼罩在“宝哥哥”的光环里度过下半生,于是选择转型做导演。如今,他调侃地称自己是“一流的演员、三流的导演” 。

赵凤兰:您当初被王扶林导演相中,扮演贾宝玉,继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迎来演艺事业的高峰。能讲讲与王扶林导演邂逅的经历吗?

欧阳奋强:当年《红楼梦》剧组已经在黄山开拍了,但贾宝玉的人选还没有产生。演员张玉屏(史湘云最初人选,后考上铁路文工团离开了剧组)向王扶林导演推荐了我,刚好王导要到四川的峨眉山、青城山选景,于是带着邓婕、周岭到了成都。邓婕到我家来找我,见我不在就留了张纸条,说《红楼梦》导演想见见我,希望我到宾馆去一趟。我当时没太在意,心想这么好的事儿不会落到我的头上,我爸劝我说:“就当去见识一下嘛! ”于是我穿上大裤衩,蹬着一辆破自行车,去了王导所在的锦江宾馆。见面后,王导询问了一些情况,要我坐飞机去北京试戏。一听说坐飞机我顿时兴奋起来,心想即便选不上也值得去看看,因为我既没坐过飞机,也没去过北京。

当我到北京“红楼”剧组时,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个宝玉候选人在等待试镜,轮到我试镜时,我和张玉屏合作演出了“宝黛读西厢”片段。试完戏,剧组又给我买了回成都的机票,要我回去等通知。回到成都十多天后有记者找到我,说我被选中扮演贾宝玉。紧接着,新华社、 《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媒体开始陆续报道此事,并在《人民日报》整版发布了剧组主要演员的照片,这在那个年代是件非常轰动的事。当时中国电视剧的产量很少,中央电视台只有一套节目,地方个别主要省份才有电视台,且信号只能覆盖到本省。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 ,可以说还没开拍就万人瞩目。

八七版《红楼梦》剧照

赵凤兰:扮演宝玉对您的人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宝玉带给您的光环是否一直笼罩着您的生活?您为何在大红大紫的时候转型到幕后做导演了呢?

欧阳奋强:转型也是因为娃娃脸,戏路不宽,这是基本想法。当年的《红楼梦》的确火得一塌糊涂,所有的演员都成了明星,这些光环和荣耀足以让人迷醉。 《红楼梦》拍完后那几年,我确实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我没想到它能产生那么大的社会影响,更没想过它的影响能延续几十年。但转念一想,它终归只是一部剧而已,虽然口碑不错,可长江总是后浪推前浪,观众早晚都会淡忘。我们的时代会过去,所以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今,作为一名幕后的电视工作者,我很开心,我愿意做个自由自在的普通人,跟大家一样上街买菜。很多人说我不会利用宝玉的光环往上爬,或者包装自己。可我就是一个不太喜欢包装自己的人,我性格粗糙、性情急躁,常常在拍摄现场六亲不认把很多人骂哭,但大家仍然愿意跟我一起工作,因为只要有我在,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得到解决,大家觉得跟我一起干活儿精神上有靠山。

现在想来,我很欣慰自己没有倚在《红楼梦》这棵大树下乘凉,也没有靠宝玉的光环来经营自己。想当年从峨影厂调到电视台,我放弃了跟演员有关的所有实惠,包括评职称、分房什么的,在电视台从零开始,每年创作新的影视剧作品,还获得了飞天奖、骏马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许多国家级大奖,一步步从初级导演做到一级导演,这一切都是靠我自己的力量。

赵凤兰:转入幕后这30年,您拍了很多影视作品,您最近的一部悬疑电影《诡眼》也刚刚上映。可您一直遗憾没能拍出一部叫得响的影视作品,您认为原因何在?

欧阳奋强:我觉得跟我运气有关。过去我做演员,碰到了很好的导演、很好的时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正所谓一剧一命,能否遇到好的时代、好的创作团队,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成败。

赵凤兰:您在博客中写道, 87版《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再也不会有。这是否是你们纪念这部经典作品的意义之所在?

欧阳奋强:前后加起来用五年多的时间专心做一部戏,现在看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曾自问:身为一个导演,还能用五年多的时间去做一部戏吗?回答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想我的很多同行也做不到。回想当年,王扶林导演往剧组一扎,仅凭借他的凝聚力和个人魅力,所有的人就跟吃了定心丸一样聚拢在他的周围,忘我地投入。电视剧《红楼梦》的成功,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它是一滴滴水汇聚而成的一条河,从中折射出一种精神。我们今天去怀念它、致敬它,实际上致敬的是一种精神,我姑且叫它“红楼精神” 。“红楼精神”是一代人的创作精神,归纳起来就是8个字:团结、友爱、奉献、责任。

八七版《红楼梦》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