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90年的“国美”风采
来源:北京晚报 | 钱晓鸣 2018年03月29日15:52
“烽火艺程”之《沅陵会合》 雕塑 主创:杨奇瑞、刘元捷、赵彦龙、周增强
《国美春秋-清明》 油画 许江、孙景刚、邬大勇
《国美之路大典》
3月25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展”布满了中国美术馆10个展厅。
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于1928年诞生于杭州西子湖畔。从建校伊始仅30多名教职员、56名注册学生的国立艺术院,发展到如今逾万名师生,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四大校区的中国美术学院。90个春秋、四万五千师生的追求与成就,被浓缩进10个展厅和一部16卷39册的《国美之路大典》之中——那里有清晰可见的学脉,那里有无数扣人心弦的故事……
同时聘请吴昌硕齐白石做教授
一个国家屹立在东方,一门学问移风易俗再造东方审美高峰,一个学院穿越90年风雨精神抖擞雄姿英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用激越的声音说出这三个层次、一生修炼: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皇皇39册大型文献《国美之路大典》和在中国美术馆以10个展厅的规模举办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展”,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理论家张晓凌一言以蔽之:有国家气象!
进入中国美术馆的中央圆厅,四幅3米高、9米长的巨幅油画格外醒目,伫立在其中那幅《国美春秋-中秋》前,观众与建院时代的前辈先师们深邃而殷切的目光对接。作品描绘了1928年春国立艺术院建院伊始的图景。这是以蔡元培先生、林风眠先生为首的建院一代人的写照,其中也包括最早的学生代表李可染、张眺、艾青等。
时光倒流。齐白石第一次进高校当教授,是1926年被时任国立北京艺专校长林风眠聘请的。林风眠1928年出任国立艺术院(杭州国立艺专)校长时,也请齐白石先生到杭州任教,齐白石因年事已高,不能亲往,派出了弟子李英,就是后来的李苦禅,携他的作品代他赴杭州任教。当时,林风眠还请了上海的吴昌硕,吴昌硕请门人诸闻韵代他赴约。诸闻韵来不了,又推荐潘天寿先生来杭任教。“南吴北齐”就这样联袂开启了国美辉煌的中国画教学序幕。
历史重现。李可染先生是1928年国美第一批西画研究生。在该院的教授中有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象征派诗人李金发,文学家郁达夫;学生中有著名诗人艾青,雕塑家和音乐家、曾和冼星海相约回国创办音乐学院的曾竹韶,著名美学家、第一个创作毛泽东浮雕像的雕塑家王朝闻。毕业于该校的吴冠中先生在晚年深情回忆:我的母校是教授美的……
中国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看到《国美之路大典》这部中国美术学院的巨型文献集,兴奋地说:这让人想起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原名(文献大成))。从15世纪初的国之大典,到21世纪初的学院大典,6个世纪的相望,是一颗文心,一腔家国情怀。
走出美景象牙塔历经烽火淘沙
“中国美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杭州国立艺专,选址于风景卓绝、人文荟萃的西子湖畔,那就是传说中的象牙塔。当年奉蔡元培先生之命前来杭州考察遴选校址的是油画家林风眠、国画家潘天寿和后来的雕塑家刘开渠。这三位先后成为该校校长。”
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述,人们步入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六件高2.55米、总长45米的“烽火艺程”主题浮雕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震撼——它所表现的正是1937年至1946年中华民族浴血抗战艰苦卓绝的岁月。正是这一段与整个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举校西迁的“烽火艺程”,艺专师生由此浴火重生,成就了国美的校魂。
“皇皇者中华,五千年伟大的文明,亘古照耀齐日星。制作宏伟,河山信美,充实光辉在我辈……”这首由中国美术学院历史上第二任校长滕固作词的校歌,创作于抗战时期国立艺专师生西迁途中,反映了艺专师生把艺术和生命献给抗战的心愿。从1937年辞别西湖到1946年复员杭州,九载征途,颠沛六省,学院十迁其址,五易校长,辗转约六千公里。浮雕《沅陵会合》(见题图)便记录了这一历史。沅陵地处湖南怀化地区,在这里,举校西迁的杭州国立艺专和部分南迁的北平国立艺专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命合并为“国立艺专”,开始了“国立艺专”艰苦卓绝的抗战之旅。随着日寇侵略的加剧,沅陵也成为抗战前线,国立艺专被迫再次转移到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在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大哥帮助下,用沈家的房屋做教室。在一路撤退途中,师生们自发地画起了沿途民众、民居,开启了为普通民众写生的视野;国立艺专转移到大后方后,雕塑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烽火艺程”这组雕塑的主创者、国美雕塑和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教授说,我们从一开始就设定了,必须把主旋律的昂扬正气和艺术品感人动情的艺术性相结合,真正打动观众。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邵大箴先生说,这组雕塑是很好的,在当代雕塑界也是上乘之作。
与画中的自己欢聚
中国美院开启了油画、中国画、雕塑、版画、书法、设计等几乎所有美术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历史,九十年来名师辈出,汇聚了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刘开渠、吴大羽、傅抱石、庞薰琹、关良、常书鸿等一大批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成就的艺术人才;培养了李可染、董希文、王式廓、王朝闻、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方增先等几代艺术大师;造就了一大批代表中国美术界最高水平的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摇篮”。
值得一提的是,四联大型历史油画《国美春秋》,分别为1928年春国立艺术院创立《清明》、反映在西迁的抗战烽火中《芒种》、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端阳》、1988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中秋》。《中秋》所描写的是建校60周年校庆,一群走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大家名师,其中有老一辈艺术家莫朴、陆维钊、陆俨少、沙孟海、陆抑非、王伯敏、朱金楼、史岩、邓白等;有中国画浙派五老李震坚、周昌谷、顾生岳、方增先、宋忠元;有油画家王德威、蔡亮、肖峰、全山石、金冶;有享誉国际的油画大家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万曼;有版画家赵延年、赵宗藻;有雕塑家沈文强、王卓予;也有相对年轻的刘文西、潘公凯、吴山明、童中焘、刘国辉、冯远、范景中、王冬龄等,他们构成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坚力量的一部分。3月25日,画展开幕后,画中人物肖峰、全山石、赵宗藻、冯远、吴山明、潘公凯、王冬龄等来到了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与画中的“自己”欢聚一堂——
在中国画展厅,尉晓榕《暖冬》、林皖《景行行止——蔡元培、林风眠在杭州》分别表现了国美新中国人物画创新浙派五老和1928年开源时代两位学校的缔造者蔡元培和林风眠这两代高峰。
国美中国画学院院长尉晓榕是中国美院在职教授中为数不多的和浙派创始人五老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顾生岳都对话过有过交往的后学一代。在作品中,尉晓榕从每一位老先生个性特点入手,深入刻画了他们最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瞬间。中国美院校友、五老的学生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何加林看到作品后说,这是一幅有高度、有温度的高峰之作!我看画时仿佛回到了和老师们朝夕与共的日子,我的眼眶是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