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 正文
记者:您的中短篇小说在国内享有盛誉,也获得过很多大小奖项。这次您能够以长篇小说《黄雀记》获得茅盾文学奖,这对您来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苏童: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我的第一感受肯定是高兴。大家都知道,茅盾文学奖的分量高于很多奖项,对每一个中国作家来说,这个奖项的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一方面,我自己是很盼望《黄雀记》能够得到茅盾文学奖的,另一方面,在得知这部作品获奖之后,我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应该选择怎样的创作方式,实际上这个问题比得奖之后的高兴更重要。高兴只是一两天的事,而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记者:从上世纪末开始,您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作品,在所有的这些创作中,《黄雀记》有什么特别的地位和意义?
苏童:就我个人而言,最近几年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河岸》和《黄雀记》是我比较喜欢的。《黄雀记》这次获得茅奖让我觉得终于对自己有了个交代,对我而言也是很开心的收获。香椿树街的故事我写了很多年,围绕这个地方我也写过一些不是很成熟的长篇作品,《黄雀记》是香椿树街系列中最成熟、最完整的一部长篇小说,我个人认为,它也是我的香椿树街写作的一个重要标签。
记者:从开始写作到现在,您曾探索过多种文学形式和类型,比如先锋小说、女性主义小说、寻根文学、历史主义小说等等。与早期作品相比,近年来,您的作品风格变得越来越沉重,沉重的原因主要是作品中的反思和自省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黄雀记》对于历史和当代现实的反思,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您写作风格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苏童:我觉得这种转变是自然而然的,对于写作者来说,很多时候在创作时自己并没有感受到这种转变,也就是说,我在创作中并不是主观要变得严肃,这样的转变应该说是自己心态变化的一种体现。我认为,写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作家自己的呼吸、血液的再现方式,一个人到中年的中国男人,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在个人的呼吸和血液中必然融入了不一样的体会,这种体会通过写作体现出来,可以说,写作是一种自然的挥发。
记者:您曾经说过,香椿树街的故事要写一辈子。刚才您也提到,得奖之后的路怎么走是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您是否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步的写作了?
苏童:的确,我还想要继续写有关香椿树街的故事。最近我也一直在构思和写作新的长篇小说,但我写东西很慢,目前这部作品还在不断地推倒重来,一次次地写了改、改了写,我现在还不太确定这部作品未来会以什么形式出现,目前还在持续的思考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