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雅洁的头像

郭雅洁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 04/03
分享
《东周演义》 连载

第六十五章 尉缭献计灭六国 武安君李牧败秦

话说秦王嬴政读了李斯的《谏逐客书》,顿时醒悟,马上废除逐客令,派人驱车去追赶李斯,一直追到骊山脚下才找到他。李斯重回咸阳,秦王嬴政便让他官复原职,一如既往地信任他。

李斯对秦王嬴政说:“当年秦穆公兴图霸业时,君主还很多,周朝气势尚未衰减,因此不可能施行兼并战略。自秦孝公以来,周朝王室已衰微,诸侯相吞并,也只剩下六国。如今,周已灭,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来扫荡诸国,就好像拂去灶上的灰尘一样容易。如果不能利用现在的形势去完成霸业,坐待各诸侯重新强盛和联合起来,悔之不及。”秦王嬴政说:“寡人早想吞并六国,应当采用什么战略呢?”李斯说:“继续奉行远交近攻的计策。韩国离秦国近,而且国力很弱,另外韩国已经向秦国称臣,却与楚、魏、赵、燕等国合纵抗秦。我们应当先吞并韩国,威慑其他国家。”秦王嬴政听从其计。

这时韩桓惠王已死,太子安即位。有个贵族公子韩非,很有才华,精通刑名法律,他虽不善言辞,但善于著书立说。见韩国内政不修,外有强邻,日渐削弱,韩非多次上谏韩王安,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变法图强,富国强兵,但韩王安都置若罔闻,终未采纳。韩非只好将自己的见解著之于书,写有《孤愤》《五蠧》《内外储》《说林》《说雅》,共十余万字,流传颇广,影响深远。

前233年,韩王安听说秦军欲进攻韩国,朝中群臣无策,他惊惧万分。正好公子韩非来请求韩王安派他为使者,出使秦国求和,做秦属国,去说服秦王嬴政息兵。韩王安没有别的办法对付秦军,就同意了。

公子韩非与李斯是同学,都师从荀子。李斯才华不如韩非,一直嫉妒他。这次韩非赴秦,没有先去见李斯,而是直接去拜见秦王嬴政。见到秦王嬴政,公子韩非说,韩王愿贡献土地,成为秦国东边的藩篱。秦王嬴政非常高兴,问他说:“听说先生专门研究法家思想,不知君王如何才会有权势?”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王赢政又问如何强国富民,韩非说:“君王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把奴隶改为平民,迁居到新获的土地上。”秦王赢政又问奴隶转为平民后,如何去治理,韩非说:“荀子说‘性本恶’,民众本性是‘恶劳而好逸’,所以要用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禁奸于萌芽之时。”公子韩非又对秦王嬴政说:“臣能破坏天下“合纵”之约,使秦国实现兼并的愿望。大王采纳我的办法,如果赵国不投降,韩国不灭亡,楚国、魏国不向秦国称臣,齐国、燕国不成为秦国的属国,大王可将我斩首,作为对不忠之臣的惩戒。”说着把自己所有著作都献给秦王嬴政。秦王嬴政读后赞不绝口,想任用韩非做客卿,和他商量国事。

李斯担心韩非如果留在秦国,秦王嬴政不再宠信自己,于是他私下对秦王嬴政进谗说:“各国公子都忠于自己的国家,怎愿为外国做事?现在秦国进攻韩国,韩王急忙派公子韩非来秦国,怎知这其中不是像苏秦那样的反间计呢?所以公子韩非是不能任用的。”秦王嬴政说:“那将他赶走吗?”李斯说:“过去齐国孟尝君田完、赵国平原君赵胜都曾经留在秦国,秦国没有任用,放他们回本国,最后成为秦患。韩非有才,不如将他杀掉,好剪除韩国的羽翼。”秦王嬴政觉得有理,于是把韩非囚禁在云阳,准备杀他。

韩非悲叹道:“我犯了何罪?为何要这样对我?”狱吏说:“一山不容二虎。现在的世道,对有才能的人要么重用,要么杀掉,何必一定要有什么罪名?”韩非想到自己满腹才学,但英雄无用武之地,万念俱灰,落泪道:“道私者乱,道法者治。”这晚,韩非用冠缨勒喉自尽了。

韩王安听说公子韩非死了,更加害怕,忙向秦国求和,继续称臣,并献韩国南阳一带给秦国。秦军撤走,秦王嬴政派内史腾去接受韩国所献之地,任命他为南阳郡守。内史腾在南阳发布文告,抚定百姓,严防不法行为,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秦王嬴政本无心杀死韩非,听说韩非自尽,尤感惋惜。一日和李斯议事,夸赞韩非才华,叹息他就这样走了,担心没了韩非是否还能一统天下。李斯说:“臣举荐一人,姓尉名缭,大梁人,擅长谋略,精通兵法,研究《鬼谷子》,同时还杂取法、儒、墨、道诸家思想,堪称杂家。他的才能胜过公子韩非十倍。”秦王说:“这个人在哪里?”李斯说:“此人现居咸阳,但他自负清高,常以孙武自诩,不能用对臣子的礼节来屈待他。”秦王于是以对待贵宾的礼节召尉缭进宫。

尉缭进见秦王,只长揖而不跪拜。秦王答礼后,把他请到上座,称他为先生。尉缭对秦王嬴政说:“谁拥有九鼎谁就为天子。现在八鼎早已迁到秦国,大王已是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天下诸侯对于强大的秦国来说,就如同秦国的郡县,它们分散就容易兼并,它们联合就很难战胜,我们所担心的正是诸侯合纵。历史上,三晋(韩、魏、赵)联合而使智瑶灭亡,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合而令东帝(齐闵王)出走,这些都是大王不能不考虑的。”秦王嬴政说:“先生有何办法使诸侯国分散而不再联合吗?”尉缭回答说:“张仪的连横之策,范雎的远交近攻之计,都为秦统一天下取得了实效。今天,臣向大王讲一个分化离间的谋略,请大王看是否可行。国家的谋划,取决于权臣,而这些大臣并非都那么高尚,殚精竭虑为国为民,有的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追求物欲享受。大王何不用国库中的金银财宝,去贿赂各国权臣,让他们为秦国服务,离间各国君侯与该国忠臣良将的关系。那时,再出兵攻打各国,就马到功成了。”秦王嬴政听了连连称赞。

一天晚上,尉缭突然不辞而别。秦王嬴政闻听,大惊,急忙派人四处寻找,颇费周章才把他给寻回。秦王嬴政怕尉缭不愿为他效力,以后还出走,就信誓旦旦地对尉缭承诺,永不伤害他,拜他做太尉,掌管全国兵马,他的弟子也都封为大夫。接着从国库中拿出大笔金钱,分派使者到各国奔走,重金贿赂各国权臣,并探听各国情况。

秦王嬴政又去向尉缭请教兼并各国之事,他问:“上次先生说到收买各国权臣,为秦所用。不知买通这些人后,该怎样用兵呢?”尉缭说:“韩国比较软弱易攻,应当先兼并韩国。其次就该轮到赵国、魏国。这三国灭亡之后,再举兵攻打楚国。楚亡,燕国、齐国还能跑掉吗?”“说得对,只是韩国已经向秦国称臣,寡人又刚在咸阳宫里置酒款待赵悼襄王,现在出兵无由,怎么办?”尉缭说:“赵国地大兵强,又有韩国、魏国相帮,不会一举灭掉。韩国已经附属秦国,赵国就失去了一半的帮助。大王如果担心出师赵国无名,可以先攻魏国。赵悼襄王有一个宠臣叫郭开,贪得无厌。请大王派臣的弟子王敖先去魏国,让他贿赂郭开去向赵悼襄王求救,赵国一定会出兵援助魏国,我们就以此作为赵国的罪名,移兵进攻赵国。”秦王嬴政说:“太好了。”秦王嬴政派长安君赢成蛟与将军樊於期带十万人马出了函谷关,声称要进攻魏国;又派大夫王敖去魏国,交给他黄金千镒,任他使用。

王敖到了魏国,以魏国平民的身份对魏景闵王说:“‘三晋’之所以能抵抗秦国,就在于唇齿相依、互相帮助。可是现在韩国已经臣服秦国,为秦属国;赵悼襄王也与秦王嬴政有一番盟约。韩、赵两国接连依附秦国,现在秦兵进攻魏国,魏国太危险了。大王何不把邺城割让给赵国,向赵国求援?如果赵国派兵来守卫邺城,那就是赵国代替魏国来防守邺城了。”魏景闵王采纳了王敖的建议,把邺郡三城的地图和国书都交给了王敖,派他到赵国求援。

王敖先用黄金百镒和郭开结交为友,然后向他讲了割让邺郡三城的事。郭开收了魏国的黄金后,对赵悼襄王奏道说:“秦国进攻魏国是想吞并魏国,魏国灭亡了,秦国就会来进攻赵国。现在魏国割让邺郡三城来求赵国援助,这是赵国之福,大王应当答应。”赵悼襄王听信其言,派扈辄率领五万人马,去接受魏国割让的邺郡三城。

秦王于是命令桓齮乘胜追赶占领邺城后,又接连占领了九座城。扈辄率兵在宜安死守,派人向赵悼襄王告急。赵悼襄王召来群臣商议,众人都说:“过去只有廉颇能抵抗秦兵,庞煖、乐乘、乐闲也可称为良将。现在庞煖、乐乘、乐闲都不在世了,只剩下廉颇还在魏国,为何不把他召回来?”郭开和廉颇有仇,不愿看到廉颇重新受到赵悼襄王任用,就对赵悼襄王奏道:“廉颇将近七十岁了,体力精力已衰,况且之前为乐乘的事有过裂痕,如果召来不能任用,更增加他对大王的怨气。大王不妨先派人去看望他,如果他身子骨还硬朗,再把他召来也不晚。”赵悼襄王听了,担心地道:“廉颇老矣,不知饭量还好吗?”众臣奏道:“大王可以先派人去看望他,如果他还不显老,就把他召来。”赵悼襄王同意,就派内侍唐玖携带贵重的盔甲一副、好马四匹去看望廉颇。

这天晚上,郭开偷偷地把唐玖请到自己家里,摆酒为他饯行。郭开拿出黄金二十镒相赠。唐玖觉得礼太重了,不敢收。郭开说:“我有一事相求,你一定要收下这金子,我才敢对你说。”唐玖这才收下,问道:“郭大夫有何见教?”郭开说:“廉颇将军和我一向不能友好相处。你这次去魏国,如果廉颇将军真的年老体弱就不必说了。如果他还很强壮,只求你回来多讲几句话,对大王说他已经老迈不堪了,这样大王就不会再召他回来,这就是你对我的深情厚谊了。”唐玖点头说好,领命到了魏国。见到廉颇,唐玖讲是赵悼襄王派自己前来探望的。廉颇问道:“秦军是不是进攻赵国了?”唐玖说:“廉将军是怎么知道的?”廉颇说:“我在魏国几年了,赵悼襄王没有给我写过一个字,今天忽然送给我名甲好马,一定是要用我,所以我猜想是秦国侵犯赵国了。”唐玖说:“将军不恨赵悼襄王吗?”廉颇说:“我日夜思念着赵国,哪敢怨恨赵悼襄王呢?”

廉颇留唐玖和自己一块儿吃饭。他为了在唐玖面前显示自己身体好、饭量大,就狼吞虎咽地吃了一斗米和十余斤肉。吃罢饭,披上赵悼襄王赠送的盔甲,一跃跳到了马上,疾驰如飞,又把长戟来回舞动了几回,才跳下马来对唐玖说:“我是不是和年轻的时候一样?请你回报赵悼襄王,就说我希望余生报效赵国。”

唐玖明明看见廉颇身强体壮,精神抖擞,因受了郭开的贿赂,回到邯郸,他故意诋毁廉颇,向赵悼襄王奏道:“廉颇虽然老了,但仍很能吃,饭量不小,可是他肠胃不太好,和我在一起只一会儿工夫就解了三次大便。”赵悼襄王失望地叹息道:“这样还怎能打仗?”于是便不再召还廉颇,只是增派一些人马去援助扈辄。其后,楚王听说廉颇在魏国,派人召他。廉颇去楚国做了大将,但楚军不及赵军,廉颇终于因郁郁不得志而死。

这时王敖还在赵国,他与郭开很要好,无话不说。这日,他对郭开说:“你不担心赵国被灭亡吗?为何不劝赵悼襄王召回廉颇呢?”郭开说:“赵国的存亡是整个国家的事,但廉颇是我一个人的仇敌,我怎么能让他再回到赵国呢?”王敖知道他不会忠心为国,便又试探他说:“万一赵国灭亡了,你到哪里去呢?”郭开说:“我会在齐国或楚国之间选择一个托身。”王敖说:“秦国有吞并天下的力量,齐国、楚国也难免被覆灭。我为你着想,不如托身于秦国。秦王嬴政礼贤下士,一定不会亏待你。”郭开说:“你是魏国人,怎么对秦王嬴政了解得这么深呢?”王敖说:“我师傅尉缭现在是秦国太尉,我也在秦国被任用为大夫。秦王嬴政知道你掌握赵国权力,因此命令我来和你结交。给你的黄金,实际上就是秦王嬴政的馈赠。如果赵国灭亡了,请你一定来秦国,会授给你上卿的爵位,和大片封邑。”郭开低声郑重地说道:“如果你真的肯向秦王嬴政举荐我,那么只要你提出要求,我一定照办。”王敖又送给郭开黄金五百镒,对他说:“秦王嬴政把大批黄金托付给你,为的是要结交赵国的将相。现在我全交给你了,以后有事,我就来找你去做。”郭开高兴地说:“我接受了秦王嬴政这么丰厚的馈赠,如果不尽力报答,就不算是人了。”王敖辞别郭开回到秦国,把剩下的黄金交还秦王嬴政,然后奏道:“臣已用黄金笼住了郭开,不久将用一个郭开结束了赵国。”秦王嬴政知道赵悼襄王不再任用廉颇,便催促赢成蛟与樊於期速速进兵。

赵悼襄王又忧又怕,不久病薨。赵悼襄王生前宠爱一个妓女,也爱其子迁,于是废掉嫡子嘉,改立庶子迁为太子,命郭开做太傅。太子迁平时不爱学习,郭开常教他一些声色犬马的事情,二人相处得很好。赵悼襄王薨后,郭开就挟立太子迁为君王,封给嘉三百户的领地,留在国内。郭开被任用为丞相。

桓齮趁赵国为赵悼襄王发丧的时候,攻破了宜安,将扈辄斩首,屠杀了十万余兵卒、市民。进逼到邯郸。

赵王迁做太子时曾听说代郡(在山西省东北部和河北省蔚县附近)太守李牧很有才能,就派人带着将印去召李牧回邯郸。李牧在代城有战车一千五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精兵五万余人。他留下三百辆战车、三千匹马、一万名士兵守卫代城,其余兵马都带到邯郸。李牧将人马驻扎在邯郸城外,独自进城去谒见赵王。

赵王问他抗秦的办法,李牧奏道:“秦兵接连取胜,声势浩大,士气正盛,不易被挫败。如果大王相信我,要我挂帅,就得按我的计划行事,不加干预,我才敢受命。”赵王答应了。赵王又问他:“代城的军队够用吗?”李牧说:“出战不足,防守还行。”赵王说:“还有十万人马,寡人派赵葱、颜聚各带五万,听将军指挥。”

李牧领命出来,在宜安前往邯郸的必经之地肥累(在山西省昔阳县东)扎好营寨,筑起壁垒,只命坚守,不许出战。无论桓齮怎样挑战,他都无动于衷;秦军要冲营,他就叫将士以乱箭压住阵脚,把阵营守得稳如泰山。李牧在营中每日杀牛宰羊慰劳军士,让他们分队比武射箭。军士们因为每天受到赏赐,纷纷要求出战,但李牧始终不许。

且说秦军出了宜安城,却被李牧所率的赵军阻挡。樊於期对赢成蛟说:“过去廉颇用坚壁固守的办法来抵抗王龁,现在李牧也采取了这种办法。我们不能这样耗下去,得另寻路子。”秦帅桓齮见李牧坚守不战,便心生一计:兵分为二,一支人马在这里继续围困赵军,他则亲率另一支兵马去攻打附近的甘泉,借此调动李牧去救甘泉,到时在半路设伏袭击他;如果李牧不救甘泉,那就假戏真做,一举攻取甘泉,回头再围攻赵营。

赵葱得到消息,对李牧说:“秦军分兵攻打甘泉,我们快出兵去救吧!稍迟,甘泉定守不住,要落入秦人手中了。”李牧说:“秦军此举的真正目的不在甘泉,而在借此调动我们出营作战。如果我们去援甘泉,那就正好中桓齮之计了。不过,桓齮自以为我们不敢与他对抗,居然分兵两处,却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今晚我们就去偷袭秦营。待桓齮回兵时,再一举歼灭他!”他当即召集将领,作出部署:亲自率中军,赵葱和颜聚各率一军在两翼,张开两翼等待秦军。等秦国兵马一到,中军奋勇当先,与秦军厮杀在一起。双方交战正激烈时,赵军左右两翼并进,成钳形,一齐向秦军杀来。秦军将士万万没想到,赵军竟然会乘夜来偷袭大营。秦军被打个措手不及,大败而逃。

桓齮正在攻打甘泉,忽然接到逃兵的报告,又惊又怒,当即率领全军回师与李牧决战。两军交战,有备而来的李牧率先领中军冲上去截住桓齮厮杀,两军随即展开混战。激战中,李牧突然下令挥动号旗,只见赵葱、颜聚两路大军从两翼杀出,秦军大乱,死伤惨重。桓齮见败局已定,慌忙带着残兵败将领逃回秦国。

李牧率军返回,赵王迁出城迎接,高兴地对群臣说:“李牧是寡人的白起啊!”也封李牧为武安君,赐封邑万户。

秦王嬴政见桓齮兵败,非常恼怒,将桓齮贬为平民。又派王翦为帅,杨端和为副帅,各带人马分两路进攻赵国。

赵王迁再令李牧领兵抗秦。赵国武安君李牧,命依山形布下连营,全军将士坚守不战,任由秦军叫骂挑战,都不予理睬,待机而战。秦国的两路人马都不敢轻易前进。

王翦见李牧难以攻打,急派人报告秦王。秦王嬴政即召王敖商量。王敖说:“李牧以廉颇当年守长平的战略来对付我们,我们也以当年长平的经验来对付他。待我立即到赵国去找郭开,叫他唆摆赵王换将。”

王敖来到秦军大营,对王翦说:“赵国李牧是北方名将,要战胜他的确不易。他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曾灭了襜褴,打败东胡,收服林胡,歼灭匈奴十几万人,轰走了单于(匈奴王),此后十余年,匈奴都不敢进犯赵国边界。咱们要是与李牧硬拼,很难取胜。元帅不如暂且与他沟通,就说要与他讲和,但不要定下撤兵盟约,拖延时间,我自有计策对付他。”王翦于是立即派人去赵营“讲和”。不知李牧是否中计,请听下回分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