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跃峰的头像

李跃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 01/10
分享
《沙苑子传奇》 连载

第五章 土地神上山会神仙 仙兄妹高山勤劳做

王鹏举专门雇了一位农妇在自家麦场里的草房里为修路的人做饭。今天的晚饭是干捞面和豆腐菜。

天黑了,修路的人收拾了家具,准备吃饭。

修路的人光着膀子,或蹲在地上,或蹲在门外的碌碡上,说着粗鲁的笑话满头大汗地吃着。

看着大家吃得很香,王鹏举也让农妇给自己捞了一碗干面,上面浇了一勺豆腐菜,调上油汪汪的红辣椒,也蹲在门口,借着朦胧的月光吃了起来。面条很劲道,臊子很香,吃得王鹏举大呼过瘾。

吃完饭,王鹏举站起身,对着大家道:“晚上早早休息,明天早早上工。咱们争取十天内把路修完。”

王鹏举家的长工老李道:“大家听着,明早鸡叫头遍的时候都要赶到这里。早早吃了饭,早早出工。马上要下淫雨了,再不加紧修,就修不完了。”

一位壮汉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道:“没问题。东家出了钱为大家办好事,我们不出钱总要好好出点力吧。东家,你放心地回去吧,明早我们一定会早早来的。”

王鹏举这才放下碗,放心地回了家。以往只要他回到家,王若愚都会跑出来接他的,可今天怎么了?就是不见王若愚的身影。

王鹏举走进王若愚的房子,只见王若愚静静地站在地上,满脸的委屈和泪水,就关心地道:“若愚,怎么了?你娘罚你站了?”

王若愚委屈地道:“恩。她嫌我去了前面爷爷房子。”

王鹏举一把揽住王若愚,把他抱进怀里,道:“你娘也真是的。这又有什么不对的?好了,去睡觉吧,明早早早起来上学。”

王若愚犹豫地道:“我不敢。我娘不让我睡觉。”

王鹏举道:“没事,有爹哩。你睡去吧。”王若愚这才爬上了炕,睡了觉。

在东王寨,每个人都知道秀才娘子痴爱儿子。她从来没有高声训斥过儿子,还不用说打骂了。这次她罚儿子站也是迫不得已的。在她眼里,儿子越来越像他父亲了。她非常害怕儿子长大后成了他父亲那样的人。老实,愚笨,不会挣钱,老让人家欺负,还老被人骗。她本来也是一个害羞的女人,但自从嫁到王家后,她就不得不出头,不得不和人吵架辩理,久而久之,她就成了现在这样的别人眼里的母老虎。她也不想这样啊,但她要为了这个家庭的生活,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得不抛头露面啊。自从她罚儿子站之后,她就没有安心地在织机上呆过一刻钟。她每投一次梭子,就要停一下,静静地听一听儿子的反应。当听了十五次之后她就决定去儿子房子看看,让儿子去睡觉了。可就在这时,王鹏举回来了,她就又坐回了织机,无心地搬动着织机,专心地聆听丈夫和儿子的对话。当她知道儿子答应睡觉了,心里的一块石头就落了地。但她听到王鹏举赞同儿子去乞丐房间里的行为后,就又有一股无名火从心底窜了上来。她下了织机,冲到了门口。但立马又收住了脚,她怕自己的冲动吓坏了儿子,使刚刚睡了的儿子又被惊醒。她只好又回到了织机旁,坐在织机上生闷气。

王鹏举看着儿子睡了,就硬着头皮进了织机房。

秀才娘子抬眼一看,脸上顿时涂满了严霜,把织机搬踏得震天响。

王鹏举硬着头皮走近娘子,道:“娘子,你听我说。你知道我为啥要给老者看病?为啥要把老者接回来住在家里?”

娘子怒道:“我不听你说。我一看见你就满肚子的气。你最好离我远远的。”

王鹏举噗通一声跪了下去。继续道:“娘子,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听,我今天都要把我的理由说给你听。”

男儿膝下有黄金。看到丈夫给自己跪了下来,秀才娘子就再也不好说什么了。就停住织机,赌气听着王鹏举的解说。

王鹏举尽量放缓了语气,真诚地道:“娘子,我先给你赔罪。我不该不经你同意就给老者看病,并把老者请到家里来住。但你想过没想过?他是被咱家的狗咬的。如果咱们不给他看病,他因此出了事咱们的良心能安吗?看病时,李真人说了,要静养七天。咱们能忍心看着他到处乞讨吗?饥一顿饱一顿的,那伤能好吗?”

娘子道:“我没有不让你给他看病,也没有反对你把他请到家里来住。我是担心儿子。”

王鹏举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怕儿子心软心善,将来被人欺负。可你想过没有?难道心恶心毒就能不被人欺负,不被人骗了?”

娘子道:“最起码,他能够自己保护自己。”

王鹏举摇了摇头,道:“咱们村外的沙梁上,有许多百年以上的枣树,你见过那个人去砍伐他了?”

娘子摇了摇头。

王鹏举继续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娘子又摇了摇头。

王鹏举道:“这是因为枣树善良的胸怀和作为啊。”

娘子静心听着。

王鹏举继续道:“枣树每年都要为乡亲无偿奉献许多香甜的大枣。乡亲们唯恐他有什么意外,还要经常为他施肥,为他除虫,保护他,好叫他长命千岁万岁的。可是,那些田间地头带刺的枸杞、荆棘,乡亲们一发现就要铲除,唯恐他长大长壮了。这是因为他们不仅对大家没有好处,还有害处的缘故啊。树木庄稼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古话说得好,好人有好报。叫我看,咱们若若的未来不仅不会被人欺负,还会得到大家的尊敬的,会生活得更好的。”

秀才娘子平和了许多。道:“我知道我说不过你。可我就是怕儿子将来和你现在一样,一事无成。”秀才娘子低声道。

王鹏举看见娘子的语气缓和多了,就站了起来,道:“走吧,不要再杞人忧天了。儿子自有儿子的福。天也不早了,咱们睡觉吧。”

秀才娘子这才羞怯地下了织机,和王鹏举相伴着出了织机房去了卧室。

七天后,乞丐的伤口好了,人也较之前整洁白皙多了。

第八天早上,王鹏举像往常一样去了沙梁上,望着南方的秦岭净化着自己的心灵。当他浑身轻松地回到家里的时候,女儿霞荷慌慌张张地迎着他道:“爹,爷爷走了。”

王鹏举赶紧进了乞丐住过的房子。只见里面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床上。碗筷也收拾地干干净净地摆放在一旁的桌子上。房子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的灰尘。

“爹,你看。”

王鹏举顺着霞荷的手指看去。碗下面压着一张纸。

霞荷从碗下面抽出那张纸,递给王鹏举。

王鹏举仔细一看,原来是乞丐留给他的信。上面只有四句偈语:“种善得善种恶得恶,善恶因果周流不断。可笑世人只认现果,唯喜汝家福因多多。”

王鹏举看后非常高兴,这才知道和自己共处了七天的人并不是一般的乞丐,而是一个隐藏在人间的真佛。他忙把写有偈语的纸条放在床上,非常虔诚地对着纸条磕了三个头。心里默默念诵着:“祈愿佛菩萨,祈愿各路大仙保佑我和我的家人世世代代都能享受到无上的幸福和快乐。”磕完头,就兴奋地拿着纸条去了娘子的机房。

秀才娘子正在整理织好的布匹。

王鹏举把乞丐留下的纸条让娘子看。

娘子道:“我正忙着呢。你没看见吗?”

王鹏举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下来,但他还是把乞丐留下来的偈语给娘子说了。

娘子听后,道:“那有什么?怕是接受不了我们的恩德,自己跑了。没有办法感谢咱们,就故弄玄虚,留下了这个纸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王鹏举彻底无语了。他悻悻地来到书房,把纸条小心地藏进老子的《道德经》中,去了修路工地。

其实,土地爷变的乞丐晚上就没有在王鹏举家住宿过。在王鹏举全家都进入梦乡的时候,土地爷都要变回本身回到土地庙办公的。早晨,当鸡叫头遍的时候,土地爷就利用神通清洁了王鹏举家的卫生,并给王鹏举留了一封信,预示了王鹏举家的未来。这次在王鹏举家生活了七天,他充分感知了王鹏举尤其是王若愚的善良和纯真。他把王鹏举、王若愚的事迹认真总结了一遍,并以此为据写了一封举荐信,准备在去天庭开例会的时候交给玉皇大帝,为王若愚父子确定一个美好的未来。封好举荐信,土地爷突然想到了他的邻居——神仙兄妹。好久没有见他们了。刚好完成了对王若愚父子的考察,有的是时间。他决定去看望看望神仙兄妹,好好和他们聊聊,并品品炮制的神茶。想到做到。土地爷马上就把举荐信揣到怀里,背着他的药葫芦出了门。

每当王鹏举站在村子东面的沙梁上遥望南面阳光下反射着明亮的阳光的秦岭时,他的心里都会默诵小时候奶奶在他耳边念诵的民谣。“这山看着那山高,那山有棵小樱桃。哥哥担水妹妹浇。浇的樱桃熟透了,卖了樱桃娶嫂嫂。娶娶得嫂嫂手儿巧,脚儿小。西瓜皮能纳袄,南瓜花钉扣扣。……”这民谣里说的山就是秦岭。里面的哥哥妹妹就是土地爷要找的神仙兄弟。

这次土地爷没有动用神通,而是变化成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戴了一顶发黄了的已经开线的用麦秸秆编织的草帽,穿着破旧但却整洁的粗布衣裤,腰里束了一根黑色的粗布腰带,脚蹬一双裂了口子的布鞋。他把药葫芦和旱烟插在后背上的腰带间,背了双手悠哉悠哉地向秦岭方向走去。

东王寨距离秦岭脚下的直线距离有五十余里。

土地爷很喜欢和自己辖区的人民在一起。他放弃使用神通选择步行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最大限度地接触自己辖区的群众,并最大限度地了解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并以此为据,好想尽一切办法为辖区的一切生灵服好务。他是这么想的,也向来是这么做的。在他主政东王寨的五百多年里,东王寨年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因而,他也得到了众神的尊敬,得到了天庭的信任和奖励。

出了东王寨城门,继续向南走百米远就是绵延的沙漠。沙漠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沙梁组成。沙梁上长满了枣树、苦楝、沙柳等茂盛的树木,沙蒿、沙苑子、三棱、把地龙等碧绿茂密的草。形成了幽深浓郁的阴凉,覆盖着整个沙漠。各种鸟雀、知了在树林里高声唱和着,美丽而寂静。沙梁中间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湖泊,淡绿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漾着细细的波纹。湖水外围是浓密的马蔺和芦苇,不时有水鸟从马蔺和芦苇林中间扑棱棱地飞起,向着另外一片湖水飞去;或者去寻找爱情,或者去会亲访友,或者去赴丰盛的宴席。偶尔有一位渔夫静坐在沙湖边,静盯着水面上鱼线的浮子,等待着鱼儿上钩,如同一尊古朴而富含哲理的雕像,任凭太阳怎么毒辣,也不能改变他的姿势。也许此时,湖的另一边被风吹倒的马蔺或者芦苇的茎上,正静静地站着一对高洁的白鹤,正弯着一条腿,曲着修长的脖颈,深情地对视着,交流着内心深处满满的爱恋。湖泊和沙梁中间,或者湖泊和湖泊中间,是一块块藕田。大伞一样的荷叶迎风摇曳,美丽的荷花在其间若隐若现。一个个或者一堆堆蜻蜓飞翔在荷叶之间。

土地爷平静地望着这一切,脸上浮现出会心的微笑。

穿过一个个沙梁和湖泊,就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渭河滩了。渭河滩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几个村庄。村庄周围就是丰铙平整的土地。土地上正生长着茂盛的花生、摇曳的玉米、密密匝匝的大豆、乌黑整齐的萱草(针金菜)、还有盛开了雪白的花絮的棉花田。勤劳的人们正顶着烈日在田里劳作着。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摘拾棉花,还有的正赶着牛,用水车车着水。清澈香甜的水被密密的小小的木斗带到地面,哗哗哗地倾泻在旁边的木槽里,流进了水渠,流进了丰铙的土地。那位赶牛车车水的男子坐在水车旁的石条上陶醉地吼着秦腔。“时运来未娶妻先得儿子,难得他性乖巧才智有余,儿说媒父娶妻也算奇事,有好儿娶娇妻心满意足。杜公子他待你恩深义广,又谁知尔竟是豺狼心肠,负情义背人恩攀附,全不怕到后来天理昭彰。”声音高亢,满含着幸福和满足。

庄稼地旁边的田地是官家的土地,满是一人高低的葳蕤的芳草,有的开着淡蓝的花朵,有的开着粉红的细小的花朵,在微风中如彩浪一般翻滚着。突然,一群俊美高大的马匹在养马人的驱赶下,慢慢地涌了过来。骏马不时地仰首嘶鸣起来,一个带着一个,一个学着一个,形成了美丽高亢的和音,汇成了意志和刚健的洪流,回旋在沙苑的上空,提升着行人的精神和意志,那些已经疲惫的行人在不知不觉间加快了脚步。

过了滩地就是河滩。一望无际的芦苇和马蔺形成了一堵柔软的墙,挡在了渭河旁边。在芦苇和马蔺林中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土地爷随着稀稀拉拉的人流穿过芦苇马蔺林,来到了渭河渡口。渡口旁是一座五亩大小的被杨树、柳树遮蔽了的方形的院子。这就是渡口人的家。一条宽大的木船在渭河上来回横渡着,载着两岸的群众来往于此岸和彼岸。土地爷和此岸的人没有等多久,船就靠岸了。他们上了船,去了彼岸。

过了河,土地爷隐了身,化作一缕清风瞬间就来到了秦岭脚下。他在一个谷口现出真身,欣赏着山间的美景悠然而行。

秦岭被郁郁葱葱的各类树木覆盖着,层层叠叠地直插云霄。从谷口流出了一条三米余阔的溪水,顺着地势蜿蜒而出。溪流旁就是各种稀疏的树木和密密匝匝茂盛的野草。野草地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蜜蜂和蝴蝶翩翩而飞。有的盘旋在空中,有的悬停在花朵鲜嫩的花瓣上。各种鸟雀在草地里、树木上、空中或啄食,或静养,或依依相向,或盘旋高飞,或互相呼唤交流,逾显山涧的幽静。

进了山谷再往前走二十余里,就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地方。里面芳草萋萋,仙鹤漫游,河流潺潺,美若仙境。在弯曲的河流西面靠山的地方,建有一排草庐。草庐前是几株柔美的姿态各异的柳树和一株高大茂盛的松树。松树下摆着用天然巨石做成的桌子和六个用石块做成的凳子。石桌石凳上洒落着几片落叶。一位道童爬在靠在松树上的梯子上采摘着新鲜的松针。缕缕如纱的白云缓缓地从头顶蔚蓝的天空滑过,似乎还嫌明净的天空不更蓝不更静,还要再抹上一抹。土地爷尽情享受着这舒心怡人的美景,不急不忙地踩着摆在溪流里的石块跨过溪流,向草庐走去。

“哎!请问山泉先生在吗?”土地爷走到松树下,仰首问着道童。

道童回首一看,是土地爷,忙提着布袋下了梯子,道:“先生和仙姑去樱桃沟了,一会儿就回来。土地爷先坐,我给你沏茶。”

土地爷随意坐在了石凳子上,尽情享受着山谷的幽静和清新。

道童拿了陶罐,走到茅庐后面的山泉那里提了一罐泉水。回到茅庐前,把陶罐架在一个用石块架起来的灶台上。吹亮火摺,点燃枯枝,塞进灶膛。然后拿了一个蒲扇,慢慢地左右煽动起来。

不一会儿,火焰就冲破黑烟冒了出来。

不到一刻钟,水就开了。

道童放下蒲扇,走进茅屋,拿出了茶具。茶具也是粗陶烧制的,一点都不精美,但却很古朴。道童把茶具摆放在石桌上,从一个陶罐里拿出一颗用松针和沙苑子配制的茶丸,投放到茶壶里。这才提来滚开的陶罐,把沸水注入茶壶。不一会儿,一股淡淡的清香边飘满了草庐的四周。道童随即用开水烫了茶杯。这才把泡好的碧绿的茶汤注入茶杯,双手恭敬地递给土地爷。

土地爷接过茶杯,把鼻子凑向茶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很享受的样子。良久,才小小地啜了一口,尽情地享受着茶水的清香,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正在土地爷品啜第三杯茶得时候,神仙兄妹回来了。神仙兄妹穿着沙苑普通农民的服装,戴着草帽,从山湾后面转了出来。神仙兄挑着一副木桶。神仙妹妹挎着一个竹篮,提着一个葫芦做成的瓢。两人边走边聊着。如果不是他们步履的轻盈和衣装的整洁以及浑身上下洋溢的仙风道骨,一般人还真的会把他们当成普通农民的。很快,他们就回到了草庐前。

神仙妹妹山菊放下竹篮,把葫芦瓢放进竹篮里,笑着道:“老土地,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神仙兄山泉不卑不亢,放下木桶,把扁担稳靠在松树上,过来坐在了土地对面的石凳上。

道童赶紧给神仙兄斟了一杯茶,又给土地爷把水续上。

土地爷品了一口茶,望着神仙妹笑着道:“这段时间很忙,没有能喝上仙兄仙妹制的仙茶,肚子里的茶虫一个劲催促,我就来了。”

神仙妹妹自己给自己斟了一杯茶,端着茶杯坐在了山泉的旁边,笑着道:“我就说么,老土地哪有好心来看我们兄妹?原来是想我们的茶了。蛐蛐(道童名),再去烧罐沸水,让老土地一次喝个够。省得以后让老土地经常跑。”

道童忙提了陶罐烧水去了。

土地爷听后哈哈大笑。笑声响彻山谷,惊得附近的大大小小的鸟雀都一飞而散。

神仙兄憨厚地笑笑,没有说话,只顾喝着自己的茶。

喝够了茶,土地爷向着神仙兄道:“山泉老弟,你挑桶干什么?”

神仙兄道:“浇樱桃树啊。今年天有点旱,如果不浇的话,树会死的。”

土地爷道:“你是神仙,有神通啊。为什么不用神通浇地啊?一会儿就完了,不用太劳累。”

神仙兄道:“为什么我们会成为神仙?那是因为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符合天地的大道啊。如果用了神通浇地,那就违背了天地的大道,是会得到上天的惩罚的。”

土地爷道:“神通也是对天地大道的利用啊,符合大道的根本的。”

神仙兄道:“可是,神通用得久了,人就懒了,贪婪了。一贪婪一懒,就远离大道了。”

土地爷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道童已经烧好了水,给他们重新沏好了茶。土地爷忙端起茶杯,用心地品起了茶。

神仙妹品着茶,微笑地望着哥哥和土地爷谈论大道。对哥哥满心的崇敬溢满了面容。她看到土地爷有些尴尬,就道:“你们先聊着。我去给咱们准备饭菜。”说着,就站起来去了厨房。

土地爷喝了口水,道:“山泉老弟,我们东王寨出了一个王若愚,他和你的性格非常相似。可你知道,人间的价值观和我们仙界是不一样的。他现在只有他父亲和他帮助过的人能够理解他,支持他。其他人,都嘲笑他。就连他娘也为他的愚忧心重重啊。为了他,还经常和她丈夫王鹏举吵吵闹闹的。要不是王鹏举深谙圣学之道,恐怕他们早都打起来了。我前几天专门化成乞丐考察了王若愚,还写了一封举荐信,想让天庭封他一个官位,让世人看看,为世人树立一个榜样,净化净化东王寨甚至沙苑区域人们的灵魂。我怕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还想让老弟签个名,不知道老弟意下如何?”

神仙兄放下茶杯,道:“可以。不过,我得考验考验他。考验了之后,我找你签字。不知道行不行?”

土地爷高兴地道:“很好。很好。不过要越快越好啊。”说完,就把举荐信从内衣里掏出来,递给神仙兄过目。

神仙兄认真地看了一遍,凝神想了一会儿,道:“他是文曲星下凡,前程无量啊。”说完,就把举荐信还给了土地爷。

土地爷把举荐信装进了内衣里。

就在土地爷和神仙兄说话的时候,神仙妹妹已经做好了饭菜。她和道童分几次把饭菜端了出来。

饭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些野菜。什么苦曲、蒲公英、野芹菜、灰灰菜、麻孜菜等等。饭是用香茅籽和松子熬的,馒头是用全麦粉做的。吃到嘴里,特别美味。把个土地爷吃得非常欢喜。

土地爷不由得问神仙妹妹道:“山菊妹妹,这菜和饭都是普通的材料,可你为什么就做得这么好吃?我吃了多次,没有一次不是香喷喷的。”

神仙妹妹笑着道:“这是因为我是用心做的。把菜、火、调料恰到好处地调和到一起的缘故。”

土地爷点了点头。道:“是啊。一般人做菜的时候,人在厨房,可心却跑到了儿女身上,跑到了金钱身上,甚至跑到了其他恩恩怨怨上去了。于是,火不是大了就是小了,菜不是嫩了就是老了,调料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完全没有恰到好处的时候。肯定不好吃。”

神仙兄接口道:“是啊。大道至简。可世人却把一切事情都人为地弄复杂了。一复杂,就远离了道,就什么都不是了。”

土地爷接口道:“是啊。不仅什么都不是了,而且离福会越来越远,离祸却越来越近了。可世人就是看不见,还把自己的愚蠢当聪明呢。”

吃完了饭,再喝了一壶茶,土地爷就告辞出了山。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