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荒门》(51)

//m.zimplifyit.com 2013年07月04日15: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刚

  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

  市也婆娑。

  谷旦于逝,

  越以奏近,

  视尔如荍,

  贻我握菽。

  《诗经》在先秦时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删定后被尊为经典名《诗经》。考虑到一首诗或歌谣从形成之初,到不断丰满渐趋完善的流传过程,我们有理由认为《诗经》中诗的发生时间应该更早,更早。

  从原始语音到“华”、“啊”等汉语的第一叹词,到《诗经》中的诗,华夏民族的语言已经堪称精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读本,这是一个民族注重和追求心灵与精神生活的伟大咏叹。

  宛丘陈风啊,尽情地吹吧。

  新的道路已经开启,这个民族如此深远、厚重的文化积淀,将要面对各种曲折与灾难,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必将会龙腾显赫的民族!

  大哉伏羲

  一个时代结束了。

  当这个时代行将结束时,华夏大地已经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了。

  因为没有信史可据,神话和传说又是如此吊诡,这是一个注定要被后人反复考证、争论的时代。这个分分秒秒都在被当今之世加速远离的时代,却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中最有魅力、最具有原创性的时代,这个与新石器时期早、中期相当的时代,就是华夏民族的伏羲时代。

  假如伏羲不是一个开天辟地造福众生的人物,口耳相传的传说怎么会绵延上万年?即便在进入物欲横流的21世纪之后,仍然有思者发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先祖是谁?这样的与终极思考相关的话题,永远不会从人类的思维中消失。同时又因为它和一片地域、一个族群的起源血肉相关,这样的思考便有了神秘性、神圣性。深入其中,我们会感到正是这一些不断隐退的话题,才是我们充满激情和想象的渊源,只有当思想触摸人类文明的起源时,我们才有可能借着考古文化的实证,走进那个如此遥远而又如此美好的伏羲时代。也正是因为这一切,使我们既喜不自胜而又不胜惶恐。

  亲爱的朋友,现在,请允许我把这一部书稿的行将结束,当作是再一次颂扬太昊伏羲的开始。

  中华民族追溯自己的人文初祖时,总是离不了开天辟地的“三皇五帝”,在“三皇”之前先有“二皇”,《淮南子》说:“泰古二皇”,“二皇,伏羲、神农也。”又说:“故不言之令、不视之见,此伏羲神农之所以为师也。”同时《淮南子》,还有另一说:“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以后世。”

  《史记·秦始皇本纪》以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河图》、《三五历纪》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风俗通义》谓:“伏羲、女娲、神农,三皇也。”《白虎通》、《通鉴外记》的三皇之属分别是:伏羲、神农、祝融;伏羲、神农、共工。《尚书·序》、《帝王世纪》则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也有个别典籍的三皇次序为:燧人、伏羲、神农。《绎史》引《三坟》称:伏羲为天皇,神农为人皇,轩辕氏为地皇。

  无论二皇、三皇,伏羲始终居于古籍所载的中国古代帝王之首位,即冠诸王而为三皇之先也。

  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系辞》,以决断的毫无神话传说意味的口气说:“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殁,神农氏作……神农氏殁,黄帝、尧、舜氏作……”

  在《易经》中,伏羲不仅仰观俯察,而且尚象制器,位在炎、黄之前。这是《系辞》的作者在对历史及百家之言广泛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符合历史的结论,此后史学家大都从《系辞》之说。

  《左传》又称为“编年体史传文学”,记述春秋时期的各种重要的史实,并引用了一部分西周以前的历史与传说,因而又有《左传春秋》之称。《昭公·十七年》载:“秋,郯子来朝,昭子问焉,曰:‘少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吾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曰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以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以水师而水名。太皋氏以龙纪,故以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业,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郯子先言黄帝,上及太皋即太昊伏羲,共工、炎帝、黄帝相继之世一目了然。《战国策》中赵武灵王谓:“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宓戏(即伏羲,笔者注)、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一般认为《战国策》较《周易》晚,比《史记》早。

  深入典籍,进而在传说的迷云中寻寻觅觅追根逆源时,有多少不解之惑的答疑,总是会不约而同地指向伏羲及其所处的时代。

  《孔子家语》是孔子弟子集孔子之言的记录,“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为五帝?’孔子曰:‘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是以太皋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昊配金,颛顼配水。’康子曰:‘太皋始于木,何也?’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也,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孔子在这里又把太昊伏羲列五帝之首,皋、昊同义,以五行相配而木德王天下。

  三皇五帝,伏羲为首,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的地位,纵观历史,舍伏羲而其谁?

  《汉书》在“古今人表”中,伏羲为古今人物第一人,且被冠以“上上圣人”之称。班固之胆识,无人可及,他告诉我们虽千万人、亿万人,追根寻古第一人,却是伏羲。没有伏羲,哪有后来人?《汉书·艺文志》写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孟康注道:“《易·系辞》曰:‘《易》之兴,其于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东汉刘歆说太昊帝,“《易》曰:‘包牺氏王天下也。’言庖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于木,故曰太昊。”刘歆对远古帝王的排序是:太昊伏羲氏、共工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帝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这一为后代史家公认的排序,标志着中华民族宗祖谱系的诞生。所谓“文起羲炎”,“稽古羲黄”,由起始之“起”到寻古之“古”,都是源头之意,根在伏羲是也。上述种种均记载在典籍文献之中,而楚帛书出土自长沙子弹库战国墓葬,由盗墓者掘得于1942年,几经易手后1946年由美国人考克斯豪夺至美国,现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帛书有图画有文字,记录了楚国的风俗、日历,也记有开辟之初的神话传说,文字是真正的楚国当时的语言,如同天书。特录何新先生译解的帛书部分:“传说:古时有大能(龙)名(庖牺、伏羲)生于雷泽,居于睢水(淮水),其族号(有虞氏)。那时天地日夜不分,到处昏昏暗暗,看不见光明,唯有海水乱流,风雨大作……”帛书后来记的是伏羲化生,管理天地日月云云。那是留给子孙关于伏羲传说的最原始记载。

  当我感叹“大哉伏羲”的时候,也从未忘记过女娲及其功绩,如同他们之间的交尾像所隐喻的,这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人。兄妹、夫妻,上古之世化生万物者,屈原在《天问》中有“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的困惑,《山海经》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出栗广之野”。此则神话与“抟土造人”均与生生不息相关。《淮南子·览冥训》所记女娲较为详细:“昔者皇帝治天下……然犹未及虑戏氏之道也。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履,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固,冀州平……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栌。”

  神话之中也往往会吐露某些真实的信息,《淮南子》所记告诉我们,当时之世,正是地质史上冰期结束后的气候炎热、洪水泛滥之际,女娲炼石补天、积灰止水,功在天地之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