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专题,将对计划入选作品逐一展示、阅读、评论、探讨,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2024年9月总第二十七期,让我们一道走进颜歌的《平乐县志》。(本期主持人:邓洁舲、贺嘉钰)
颜歌以游刃于市井情态与民间伦理的写实功力,逼真复现日常生活的鲜活纹理,写出一部关乎地方历史、女性成长、人情世故、道德教义以及浮生若梦的人间世。[详细]
“我写《平乐县志》,就跟个疯子一样。”在与颜歌的对话中,她直言不讳。起笔时,她已远离家乡多年,8000多公里的距离,让她“身边没有任何中文的声音”。她需要自己搭建一个隔绝周遭的空间,把自己扔进去,在文学中回到家乡,续写平乐镇的故事。于是,房间外是属于英文世界的“世界文学之都”诺里奇,房间内是不停地用四川话冲自己嚷嚷的颜歌,她以此让自己魂魄跨越山海来到平乐镇上空。她说:“出了这个门,我就是一个说英语的人,朋友只是叫我Yan,没有人知道我叫戴月行(颜歌真名),也没有人知道郫县。”[详细]
一开始是因为我想要写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消亡——也就是说一开始我所想的就是这个故事的终点。而在八年里缓慢地去接近这个终点的过程中,太多其他的事情参杂了进来,小说故事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我自己的人生和人生的变化,对文学看法的改变,而这八年的经历——虚构世界中的和真实世界中的——最后都被揉杂到了这部长篇里,或者说是进入到我写这部长篇的过程里,对我来说,这段旅途是无法用其他的方式来抽象,提炼和概括的,唯一表达的方式就是这几百页的字句、段落和图景。[详细]
今天向大家推荐发表在《收获长篇小说2023夏卷》上的长篇小说——颜歌的《平乐县志》,在我们首发之后,理想国也推出了这部小说的单行本,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很多奖项,也得到了非常多读者的认可。我个人认为这部小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它的产生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出生于八零年代的当初曾经备受瞩目以青春文学和幻想文学出了一代小说家,他们的成熟已经到了何种程度。[详细]
写完《平乐县志》,颜歌十余年来的“平乐县系列”创作暂时划下句号,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她的“出平乐县记”阶段性完成。川西平乐县,小镇官场的世相起落与青年男女的成长离合在这里上演:人人都各具心事,欲求圆满而不得。颜歌以说书人般的腔调在地方性与叙事性之间,演绎她的情感立场和文化理念。如她所说,“我是一个对人性中幽微不可言说的部分感兴趣的人。我并不是为了批判,而是充满兴趣地解剖和再现。”“短长书”第9期,批评家刘小波、徐勇读《平乐县记》,看这个不断被重构的精神坐标里如何展现“复杂的深刻”。[详细]
小说短暂时间中的激烈是平乐县作为一个现代性城镇化样本的整体激荡。短短一年亦是三十年甚至更长历史的缩影。如果将颜歌的出道视为世纪初青春文学一脉,那么《平乐县志》以世情小儿女可悲可叹的人生故事打开了中国“县城系”书写。不同于《倾城之恋》中的城池陷落带来成全,或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世界系”少年间的救赎,《平乐县志》里个人爱欲的残破被簇拥在时代狂飙之下,那些失去爱和生命的个体,似乎都在寻求借助另一条路去拥抱世界,再获得补偿。[详细]
这部小说与她以前小说的最大不同,就是给人一种写法上的“往后大撒退”,从头到尾都给读者一种“三言二拍”的感觉,呈现出一副明代话本小说的叙事腔调。或“诸位看官”,或“说句公道话”,不时布列文中,好多诗词曲、打油诗、俗语、古语,以及对仗工整的警句等频繁插入,天道人心式的各种“道德劝诫”似乎对小说中的当代人当下的生活做着分析和判断。这种在现代小说中虚构和设计的说书人为听众讲故事的“模拟语境”,不仅是一种“对面对面讲述的模仿”,而且也是一种“面对面接受的模仿”,但是,它能否使小说从一方传达至另一方,使作者与读者达成愉快接受的默契?[详细]
除了说书,颜歌要用小说戏仿的另一种重要文体就是地方志了。小说拥有一个板着面孔的名字《平乐县志》,却偏偏是以“翻案”笔法介入正面题材,演绎了一出对志书文体的玩世戏笔。浦安迪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有论证,这“翻案”的反讽性修辞本领,正是明清奇书文体的拿手好戏。我们知道方志编纂的原则是准确客观,要用“史笔”,讲求的是从实而书、寓理于事,“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但在叙事中,正如前文所言,颜歌偏偏用说书人口吻,对人物心理与戏剧性细节夸大渲染,旁征博引,出足了文学性的风头。[详细]
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型中,出现了一个过渡地带——小镇、城乡接合部。小镇有着特殊的空间形态,它介于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农民与市民、坚守与抛弃之间,是一个“中间物”,也是中国各种复杂矛盾的基本载体[1],不同文明在小镇发生激烈碰撞。这个过渡地带成为“70后”作家热衷表现的对象,这种中间状态也被他们用来比附人性的“灰色地带”。[详细]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
] 7月31日,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在湖南益阳启动。活动现场,铁凝、张宏森、杨浩东、彭玻、瞿海与32家共同发起单位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李敬泽与发起单位签署合作议定书,发布第一批入选项目名单。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同志向第一批项目入选单位代表颁发出版标志。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在益阳举行] 7月31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讲话。会议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副主任李朝全,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中国作协各报刊社网负责人参加会议。
[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出版人与期刊主编出谋划策!] 在现代传播格局中,文学真的没有竞争力了吗?作家资源和编辑人才如何培养与寻找?文学面临全新定位,行业生态是否遭遇洗牌?针对这些话题,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建言献策,在依据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新时代文学攀登的方向与现实意义,同时表达希冀与展望,为新时代文化版图耕耘文学的辽阔沃野。
与中国作协其他推动出优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是直接面向作家的,而是与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以及中图公司达成合作,为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助推精品力作。客观地说,作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的事情,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艺生产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知,有没有质量意识、能不能切实做到“十年磨一剑”,一方面固然同作家自身的信念和修为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社会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当我们回顾新时期文学的成就的时候,恐怕不能否认,老一辈编辑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怎么能够从体制机制上培养和鼓励像章仲锷、崔道怡这样的编辑家?或者说,我们怎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调整和发展出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使得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一:各方联动推精品 形成合力攀高峰] 新时代新征程,为中国文学提高作品质量、攀登文艺高峰设定了新语境、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二:彰显新时代文学价值与尊严的重大文学行动] 一部文学史,就是文学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突飞猛进,文艺体制机制不断变化……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三:多方联合搭建 文学精品的传播平台] 今天的媒介环境正在不断更新迭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文学生产,全方位介入着我们的文学生活……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一:让新时代文学的沃野结出累累硕果] 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文学精品的产生赋能,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和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二:对长篇小说创作的扶持正当其时
] 原创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力作的推出,需要作家和出版者共同经过漫长的艰苦努力,“攀登”一词很精准……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三:整合优势资源 助推精品力作
] 攀登计划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受到文学界、出版界的热忱欢迎……
[文学界出版界持续关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大家表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全过程扶持优秀作品的成长,为文学精品的产生加压赋能,力推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是中国作协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挑战、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的重大文学举措。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新鲜题材,也为文学出版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文学界、出版界要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勇于面对挑战,不负读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