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17)举行了终评活动。15部初评阶段入围的本年度优秀长篇小说,在历时半个月的读者网络投票之后,由专家评委团现场进行终评投票,最终决出了本年度5部金榜作品。孙惠芬的《寻找张展》、张翎的《劳燕》、李佩甫的《平原客》、关仁山的《金谷银山》、红柯的《太阳深处的火焰》五部作品(以单行本出版时间为序)榜上有名。其中,《太阳深处的火焰》荣获金榜领衔作品。榜单揭晓后,2017年长篇小说高峰论坛随即举行,评委们结合金榜榜单,对今年中国长篇小说的整体创作成果与态势进行了回顾、梳理与总结。
2017年,《长篇小说选刊》共刊发17部优秀长篇力作,推介了12部长篇佳作,所选篇目基本涵盖了本次金榜的全部入选作品……[详细]
文学应在现实中有所发现行将过去的一年,我国长篇小说依旧保持着较高的产量与水准,大家认为,在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指引下,广大作家积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各自的艺术探索抒写新的时代风貌和普通个体的喜怒哀乐……[详细]
初到新疆,我还是一身书生气,大学毕业留校一年远走新疆,还是当想大学老师,比如伊犁州师范学院,伊犁教育学院。当时伊犁州劳人局的刘斌局长一定要我去新建不久的伊犁州技工学校。刘局长是当年跟王震将军进疆的老革命,很会做思想工作,先跟我拉老乡关系,他山西人,我陕西人,他不管这些,陕西山西不就隔一条黄河嘛……[详细]
那天我并没有找到答案。后来也没有。我只是惊诧七十年堆积的厚实尘土,刨下去的第一个缺口竟然不是关于硝烟战场和死亡,而是关于一个年轻女子的。我想起了多年前一部电影的名字:“战争让女人走开。”其实,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让女人走开。灾难不能,病痛不能,战争也不能,因为女人是住在男人心里的……[详细]
乡土小说要力争写出转型时代的农民之魂,塑造出最后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英雄。这个英雄应该有极大的个人魅力,他有对农民和土地超常的爱,但是他农民式的从商理念和商品世界灵活的游戏规则格格不入,这是他遭受失败的深层原因。但是,就在痛苦的阵痛中,在失败中他站立起来,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转型……[详细]
是啊,社会生活单一的年代,我们渴望多元;在多元化时期,我们又怀念纯粹。但社会生活单一了,必然导致纯粹,可纯粹又容易导致极端;社会生活多元了,多元导致丰富,但又容易陷入混沌或变乱。这是一个悖论。总之,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所谓的永恒,就是一个字:变……[详细]
长篇完成不久,朋友又打来电话,说她非常感兴趣我说的“救赎”主题,还是希望我能写。我依然是坚决拒绝,朋友也依然表示理解,然而又过两个月,在我身心难得放松时,朋友又打来电话,说她已经用我的名字报了选题。这次我有些急了,怎么会这样?没答应为什么要报选题?不好意思发火,只有说报了选题也不写……[详细]
今年的长篇小说也体现了非常好的艺术品质,整体水平保持得非常好,一些作家个人在艺术还有突破。比如,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既保持了他一贯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品质,又有诗性、个人抒情的元素以及对文明和自然的思考。在当代关注现实题材的作家中像红柯这种类型的确实比较稀有,从开始到现在他就一直保持一种充满激情的文学状态,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且,我看红柯的小说,觉得有一种难得的天真的童真,就像我们刚才说老贺一样,老贺是批评家里面有童真天真的一个……[详细]
在入围作品包括以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广大青年作家,无论是“70后”“80后”,甚至是“90后”,都表现出了旺盛的创作活力,强化了个体对生活的体验和思索,叙事技巧、人生阅历和艺术功力进步了很多,能够传达出比较丰富驳杂的城市经验和人生经验。我觉得作家们的世界正在突破年代界限划分的局限,在不断地扩大和融会贯通,奉献出了不少具有丰厚内涵的作品。中心仍然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表达丰富驳杂的现实经验,如何探索当代国人的灵魂,这一切继续成为作家们不得不面对和书写的一个宏大的精神主题和叙事的前提……[详细]
长篇创作的这种新进展,一个是作家的个人突破。个人突破比较明显的一个是孙惠芬,一个是红柯。孙惠芬之前写的作品,给人感觉生活故事扎实,接地性很强,但好像总觉得缺点什么。《寻找张展》从故事层面看比较单薄,人物不很多,故事也不大,但能让人感到一种精神的内力在暗中运行,使得单薄的故事越来越负载了丰厚的精神内容,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是她的一个小小的突破。还有就是红柯,红柯写作的辨识度,就是浪漫主义的风格和情怀,但是这次他在作品中融进了许多文化的元素,人文的内涵,以及精神的拷问。这部作品跟他过去的作品相比,内容更丰富了,意蕴更丰厚了……[详细]
什么是主旋律?我们要确定下来并重新阐释它。过去我们讲只有红色历史和当代英雄才是主旋律,这是不对的,我觉得主旋律应该是对人类基本价值尺度有一个维护的最低承诺的都应该是主旋律。友谊善良真善美和爱都应该是主旋律。你把主旋律理解狭隘就会出现问题。主旋律的要求和人民诉求之间的矛盾,这是老贺的话,这个话讲得不错。但是我觉得能不能把这个东西扩展一点,这就又回到了赵树理,赵树理在主旋律要求和人民诉求之间一直在徘徊、游移、彷徨,所以这里面就涉及到创作。我觉得确实要鼓励作家敢于去书写当下的生活,当下生活的处理对写作的难度实在太大:没有距离感,没有给我们一个长时间观察的可能性。好处是什么呢?这个生活都是热乎的。坏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当下所有的局限都会在小说里面表达出来……[详细]
结合我这一年来阅读长篇小说的感受,我觉得,今年长篇小说的创作还是很令人欣慰的,真的出了不少好作品,入榜的作品都不错,从我们评选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各个门类各种写法各种类型的作家都有,刚才也有好几位都谈到了,没有入榜的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作品,的确是这样。这次评选结果和入榜的15部作品相比有一个遗憾,刚才白烨也提到,就是“70后”的话题,这15部中有7部是“70后”作家的作品,包括任晓雯的《好人宋没用》、梁鸿的《梁光正的光》、马笑泉的《迷城》、海飞的《惊蛰》、李宏伟的《国王与抒情诗》、乔叶的《藏珠记》、石一枫的《心灵外史》。可以看出,“70后”作为一个作家群体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从这7位作家的作品来看,他们的艺术视野非常广阔,每部作品都能看到他们从不同的艺术视野进入到创作中去,这种丰富性还是很值得关注的。“70后”这个群体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群体,他们的艺术成长恰好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我把它看成是社会转型的一个交替期,所以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好像是过渡的一代,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详细]
今天的论坛主题应该叫“文学与我们的时代”。大家都讲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现实说到底就是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这次入围的15部作品中大多在书写我们的当下,虽然有的作品是在回望历史,但书写历史也是从当下出发,任何对历史的回望都带有着作者所处时代的印记,写历史不过是从现在出发到历史再回到现在,是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我们现在所获得的一切去观察历史、书写历史。创作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在一些作品里面看到的都是一些熟悉的新闻事件,好多作家跟在新闻事件后面追赶社会热点,好一点的是将新闻事件展开,以文学的方式去挖掘人物心灵的成长过程,表现人性的冲突与撕裂,以此来靠近和展现所处的时代,而有的只是罗列事件,成为时代表层肤浅的记录者,这也凸显了面对精彩纷呈的传奇时代文学的无力。文学对于现实本应具有穿透力,要能够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背后的本质性的东西,文学要有这样的能力和预见性,对所处时代的走向应该具有预言的功能[详细]
我觉得这次金榜的评选是在一个新的文学节点上做的评选,和第一届略有不同,用一个词,“承前启后”我觉得也不为过。评选是一种评估方式,今年无论入围的15部作品还是很多没有入围的作品,都显示出了非常高的质量和有品位的文学追求,这可以作为对当下长篇小说评估的一个重要参照,也体现了我们《长篇小说选刊》的眼光和水准。 在这些作家的创作谈里,有人提到巴尔扎克,我们知道这是19世纪的文学符号。19世纪文学经过鲁迅、巴金几代作家的传统过渡到现在,可以说它已经既是世界文学资源也是中国的文学资源了,文学意义上中国化了。19世纪文学的命题是什么?就是现实主义、人道主义。虽然我们现在要为它赋予新的元素新的解释或者其它新的东西,但这个新时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传统,我觉得现在还是应该承传的,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对劳苦大众、对底层人民的无限关爱……[详细]
终评现场投票
长篇小说高峰论坛
吴义勤开场发言
评论家雷达
评论家白烨
评论家孟繁华
评论家贺绍俊
评论家韩春燕
评论家李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