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剧作家活动日”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剧作家活动日”欢迎仪式,并向参加活动的剧作家颁发“入会纪念牌”。 [详细]
今天,剧作家以文学的名义相聚“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剧作家活动日”是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倾听剧作家心声、了解剧作家创作情况的创新举措。 [详细]
“剧作家”——一个值得尊重又令人敬仰的称谓,一群长于用故事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洞察人性的人。4月的北京,草木竞发、生机勃勃。承载着中国百余年文学发展史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迎来了31位戏剧影视领域的知名剧作家。他们虽然耕耘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都在持续不断地艰辛付出中,用智慧、才华、心血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广为人知、广获赞誉的精品力作,创造了戏剧影视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详细]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剧作家活动日”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19日下午,“文学与剧作:百年修得同船渡——中国作家协会剧作家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吴义勤、陈彦,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与会,同参加会议的剧作家们和部分影视传媒机构负责人座谈交流。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主持。 [详细]
“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中国作家协会剧作家活动日”期间,来自影视界的多位剧作家从文学与剧作共荣共生的角度,就上述话题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验、艺术心得。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全勇先加入中国作协已20余年,著有多部长短篇小说、诗集的他是电影《悬崖之上》等的编剧。全勇先说,剧本创作有文学做底色才能保持独特的精神品质,“文学与剧本并不冲突,是两种艺术形式的转换,不同阶段有不同创作需求,很难说更喜欢哪个。”[详细]
“这些手稿、光盘、剧本是新世纪文学的新形态。”李敬泽表示,它们全部出自这个时代优秀的剧作家之手,曾经通过无数大大小小的荧幕进入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家庭,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文学馆将把这些手稿与老舍、曹禺等老一辈剧作家的手稿藏于一所,与一百年来中国作家的书写与创造共同构成璀璨、浩瀚而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馆优秀剧作典藏计划是一个面向剧作家和影视公司,征集、典藏与展示剧作的长期计划,期待更多优秀的剧作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让中国现代文学馆也成为影视文学、戏剧文学的博物馆。[详细]
今天观照自己走过的职业道路,我有很多感慨。最感慨的是常说的一个比喻:人生就是一个剧本,从出生、成长到壮年、暮年,这个剧本才最终完成。我之所以从事作家这个职业,最重要的是因为对写作的热爱。作为一个已进入老年阶段的创作者,我越来越认识到,我们所有的写作,我们剧本里所描绘的内容和融入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其实都是对我们自己人生和所处现实的一种隐喻。因此,人生的剧本和我们用文字塑造的剧本是相互融合、相互衬托,而且可以相互诠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是我们生命的墓志铭,是人生辛苦劳作的纪念碑,让我们感到无上的光荣。但无论取得多少成绩,我们都是渺小的,我们所有的贡献和智慧在人类整体智慧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时又是这整体的一部分,都是中华民族积累的整个精神财富的一部分,这足以让我们有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当然,编剧又是一个拼体力和智力的职业,衰老会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所以我看到在座有很多“70后”“80后”的编剧时,还有着深深的期待,期待他们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上创造新的辉煌、新的成就,我也决心在这个老年阶段里向年轻人学习,最主要的还是不断在职业中、在编剧这条道路上继续进取,以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对得起这个时代以及我们共同的价值观。 [详细]
14535天,作为此次“回家”的剧作家中加入中国作协时间最长的会员,我成为作家与很早就加入了中国作协有很大关系。1983年,我刚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作协就给我写了一封信,寄了一张表,发展我入会。后来我又收到了作协会员证,编号777号。从那之后才下定决心当了作家,因此我对作协充满了感激之情。我深深感到,作协就是我们的家。这些年来我游走在文学和影视之间,深感文学作品向影视剧的转化并不容易。今天我们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和世界经典作品相比,我们的不少影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作为一个剧作家,我想首先应检讨自己。长期以来我们看到,只要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都会在荧屏上反复播出,这些作品都充满着丰厚的文学韵味,富有艺术性和思想性。促进文学向影视的转化,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它的效果可能会在三五年后显现出来。大的战略确定之后,下面大量的工作就是要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去打,并且要打好,战术性的问题由编剧、导演去解决。因此我们要把在座的各位,包括全国优秀的剧作家都动员起来。在这一点上中国作协做了一件大好事,推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作品,广大剧作家责无旁贷。 [详细]
作为这次参会年龄最大的剧作家,我想谈谈保护编剧著作权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电影能做什么?建设电影强国我们要靠什么?我认为还要靠电影剧本的强大,而剧本的强大又源于文学原创的强大,其背后又需要文学编剧地位的提高。中国电影要想与世界电影较量,第一轮面对的就是剧本的竞争。我加入中国作协已12000多天了。作为编剧我深深感到,在影视剧创作中,编剧是发现,导演是再现,演员是体现,摄影是呈现,美术是表现,制片人是实现,放映是展现,展现编剧最初的发现。因此在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20年间,一直呼吁国家对编剧权益的保护。著作权法规定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编剧的这些权益不容侵犯。今天我们要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意识,继续鼓励原创,要让更多人意识到“吃水不忘打井人”的道理。为此我建议:一、电影海报和电影推介过程中要鼓励原创、宣扬原创;二、鲁迅文学奖也能设立电影剧本奖和电视剧本奖,这是我们中国电影文学学会老编剧们的心愿;三、希望鲁迅文学院能设立编剧培训班。最后我想对年轻作者说,你们还要向前辈剧作家学习,要深入生活,没有细节就没有人物,没有细节就没有电影。 [详细]
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年近70岁时我加入中国作协,感到十分高兴。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受益匪浅。今年是我从事电视剧创作40周年。1983年,我写了人生第一部电视剧《荒岛上的琴声》,那时就感受到了从文字转化到视觉的特殊性和难度,并不是小说家想写电视剧、电影剧本就能写。当年我在报刊上提出这个观点后,曾听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然而事实证明了一切。40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电视剧从弱小发展到今天比较繁荣的景象。我还记得当年《荒岛上的琴声》播出后母亲对我的告诫,40年来,她的话一直提醒着我老老实实创作,把观众当作神圣的审美对象。在我看来,文学和剧作最根本的差异是,文学更个体化,而剧作更大众化,好的小说家不一定是好的剧作家,好的剧作家也不一定会写小说。因此,二者要兼收并蓄,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在当下这个时代,剧作家还要注重与网络交朋友,近来我和爱奇艺合作了电视剧《南来北往》,通过与年轻朋友的交往,我突然觉得自己没那么“固化”了,我们可以共同面对着强大的市场,不断调整自己,坚持与时代同行。 [详细]
我本身是研究党史的,半路出家开始从事编剧 写作。写的作品不多,但都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编剧工作中挑战性最大最难的一个类别。我觉得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几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一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是“史”还是“剧”?我认为是剧,是剧就要有“戏”,就需要给编剧一定的创作空间,允许其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加工。对重大事件、重大人物,在细节上也必须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这样才能在剧中展现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命运的沉浮。二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能不能写虚构的人物、虚构的剧情?我认为可以,写戏的一个基本要点是“典型化”,虚构的典型人物可以帮助剧中真实历史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展开,使剧本写得更好。现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说明新时代需要越来越多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精品,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大家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共同为艺术创作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氛围。 [详细]
很快,为拍摄而写作的电影脚本,被前苏联的艺术家们赋予了一个崭新的名字:电影文学剧本。它的意义是,一部影片的最初想象是用文学的方法完成的。电影文学剧本肩负着两种使命,一是可以被拍摄,一是可以被阅读,它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学文体。如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有多少人是在《世界电影》杂志上最先看到了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剧本,最先看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罗伯格里耶的剧本,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通过电影文学剧本建构起来的叙事和影像想象,分享了影片的情感跟哲学。大量原创的电影文学剧本印证了电影就像历史悠久的文学一样具有艺术的创造力、社会的洞察力、哲学的思考力。电影文学剧本同样可以像大江健三郎说的那样,成为这个世界的“报信人”。电影文学不再单单是转译文学为影像,而是自身具有了原创性。电影文学不再单单是转译文学为影像,而是自身具有了原创性。回顾电影史,《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等剧本与电影,既是电影的高峰,也是文学的高峰。这些剧本对时代氛围的精准捕捉、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哲学思考的悠远揭示,无不证明着中国电影的文学质量。[详细]
中国作协举办“剧作家活动日”,张开怀抱召唤漂泊在外的“文学游子”回家,让我们备感温暖。这一行动无异于为当代中国文学一度缺失一角的文学天空补上了一块美丽的五彩石。纵观古今中外,戏剧文学都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段时期以来,戏剧文学似乎被排除在文学之外。在我看来,缺少戏剧文学特别是民族戏曲文学的中国文学是不完整的,文学生态是不均衡的。从古至今,戏剧与文学相互成就、相得益彰,文学给戏剧提供滋养,同时戏剧也让文学得到更持久更有效的传播。因此今天我想提三点建议:一、建议中国作协成立戏剧专业委员会,以便联系更多剧作家;二、建议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中加入戏剧文学特别是戏曲文学的类别;三、建议文学刊物留出一些版面刊发戏剧文学作品,让更多读者能充分感受戏剧文学的魅力。相信文学和戏剧的深度融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必将开创中国文学新的境界。 [详细]
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从本质来讲是两种材质不同、形式各异的艺术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它们之间就是互相滋养的关系。当下不少电影在创作思路和拍摄手法上都显得重复,偶尔遇到的某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恰恰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由此可见,小说家进入某个题材的思路和方式与电影人是不一样的,文学给电影的滋养是很多电影人难以企及的。当然,电影有电影独特的表达,电影的类型也有很多种,就像文学也有很多类型,但它们一定会在某个交叉点上相遇,并且各自从中有所收获,我想这是文学对于电影或电影对于文学的意义。现在不只国外作家,很多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也有非常好的作品在影响着影视创作,对他们而言,文学与电影在发挥着各自有价值的地方。这是与传统意义上的题材改编非常不一样的一种文学的创作方法,认识到这一点而非仅仅讨论二者如何进行改编转化,或许是举办此次活动更有价值、意义之处。 [详细]
目前电影剧本创作中有一个困境,就是“创作”越来越熟练也越来越“套路”,而且这种套路已经让观众感到“适应”和“疲劳”。今年以来,好莱坞电影在国内的票房都不太好,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价值观本身有点走偏,另一方面这些极其老套甚至成熟的故事好像已经无法打动现在的青年观众。长久以来行之有效的好莱坞“三段式”的创作方法,已无法表现好我们的中国故事。剧作家应向纯文学借鉴如何表现人性的深度,开掘更多关于人性的主题和精神资源,在叙事和题材上则可以向网络文学借鉴,以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视野和故事扩展自己略显僵化的创作思路。如果戏剧文学、纯文学和网络文学三者之间能够融会贯通,不断互相汲取营养,再经过改编转化,必将产生更加巨大广泛的影响力。 [详细]
中国作协邀请剧作家“回家”,是对剧作家文学意识的唤醒。1989年,全国首届“南京小剧场戏剧节”举办时,陈白尘先生在会议上发问,编剧这个职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以前都叫作者、作家、剧作家。当编剧成为一种“手艺”,创作就不是从生活中感悟而来的了。那一次发问对我影响很大,不能因为戏剧需要高度的技巧性,我们就开始把自己变为“匠人”,我们要保持作家的文学意识,所以今天的会是一个转折。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戏曲作家在元明清三朝的成就代表着当时中国文学的高峰。随着白话文小说、诗歌的兴起,戏曲文学落后了,它已经不再如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那样关注时代、关注人性了,戏曲作家逐渐成为替名角儿打本子的工匠。剧作家在现当代文学史中也渐渐消失了身影。回到作协,回归文学,也意味着当代剧作家尤其是戏曲作家重新致敬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传统,重新感悟时代的精神和更加真诚地重视民众的心声。 [详细]
在法国人看来,电影史上真正伟大的电影剧作家是刘别谦。刘别谦的剧作很怪,既不是从文学上来,也不是从话剧上来,好像只属于电影技巧,但是很多人学不会,好莱坞也学不会,只有他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徒弟能学会。刘别谦早年是讲脱口秀的,因此他的技巧中包括对时间压迫的应对,在10分钟里他必须控制好叙事节奏,有人着急要走,必须甩一个包袱把观众稳住。西方人做剧本时可能对此存在盲点,他们还是从传统文学、传统戏剧的角度来写剧本,因而会忽略,剧作还是时间的艺术,我们同样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故事讲顺、抓住人。此外,好莱坞电影的叙述层次相对简单化,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设置悬念的方法。好莱坞电影改编思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消除文学性、消除地域文化特征,在作品中用阴谋取代人情世故,尽可能让全世界观众都能看懂。现在很多影视文学编辑和电影策划人缺乏实践经验,仅靠知识拼凑剧本是远远不够的。 [详细]
近几年在我的影视作品中,除了担任编剧以外,前提就是一定要当制片人。所以从《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包括最近的电影,我都是制片人,跟投资人签协议时一定有一条:我有一票否决权。小说和剧本创作有很大不同,因此剧作家深入的生活不能仅仅是现实生活,而是一定要深入剧作现场。如果是写影视剧本,就要多去片场了解摄影机位角度、演员表演调度,把握整体节奏,还要亲身参与后期制作过程。对一个合格的剧作家而言,这种专业场域的深入绝非是在案头就能完成的。此外,由于今天网络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语言表述时期,可能传统上我们说的文学性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提高作品的文学性。希望作协多邀请文学造诣精深的作家、评论家为剧作家们授课,不断提高大家的文学修养。 [详细]
我常给学习编剧的年轻朋友推荐《百年孤独》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他们都会被这两本书所折服。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可以教会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世界。电影和电视剧可能需要不断争夺年轻观众,而文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为自己的审美而写,文学和影视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目的有不同之处,但文学的滋养也需要编剧不断吸取。近年来影视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类型化创作,但无论写什么类型,属于文学的那些最古典最传统的力量始终要在我们心中。我认为影视文学改编是有基础的也是有前景的。面对今天短视频、剧本杀、ChatGPT等带来的挑战,作家、剧作家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作,无疑需要认真思考。 [详细]
作为文学晚辈,参加此次“剧作家活动日”让我感受到作协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呵护和传承的力量。文学基于创作者的个体体验,是有个性、有风格,甚至是有瑕疵的,而不是刻板且只求通顺的同一个套路。这种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才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也是作家的灵魂所在。父亲对我说过,创作的上限是你的眼界,也就是审美和思索,创作的下限是你的写作技巧,中间是你的生活,尽管我年龄也不算太大,却越写越心虚。这个心虚来自思索和审美的不足,也来自生活的匮乏,所以我想接下来更多充实自己的生活。作为一个创作者,从自己根植的生活去伸出枝蔓,写自己所在的时代、所过的生活可能更加容易。希望自己今后能不畏惧表达,在创作中输出更多文学和哲学的思索。 [详细]
文学与影视虽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相互依赖、交融共生,是成就中国新时代文化繁荣和文艺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文学能助力影视作品高质量发展,以优秀文学作品为基础改编的影视作品正是对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这一指示精神的践行。电影也能够助力文学作品的持续传播和深耕。影视本身的通俗性和娱乐性缩短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的广泛传播,不仅拓展了文学作品的接受群体,也提高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关注度,可以说影视也赋予了文学作品更广泛的传播力。文学如果与影视形成合力,将会大大助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希望文学与影视领域的同仁们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推进新时代中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融合发展,创造一个承载更大能量的文艺空间,从而推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详细]
湖南广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拥抱文学这一集聚生机的文化力量,推出一系列双效统一的优秀作品。文学滋养影视,影视扎根文学,深耕细作,双向合流,使一批优质的文学影视化作品受到观众喜爱。同时,湖南广电与中国作协在多方面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模式,实现了文学和影视的双向赋能,并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作为青年文化的引领者,湖南广电将不断思考新时代文学与影视多样化的可能性。在任何时候,创作的“精”和作品的“好”都是文学与影视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希望影视带动文学的传播,创造更多双效统一的精品力作,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详细]
十三年前我筹备创立爱奇艺时正值视频内容的爆发性增长,这也是我开始进入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初衷。我是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出品人,一方面又是平台身份,当大量作品汇集到我们这儿之后会发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太多,而有独特性、艺术性、思考性的作品却很难找到。没有好剧本,影视创作犹如无源之水。剧作家肩负着强烈的历史使命与行业使命。我发自内心尊重我们的剧作家,他们不只是简单的文字工作者,更需要有广阔的知识面、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充满智慧的思考,需要兼具激情和逻辑性,同时也能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希望我们携起手来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一起努力。 [详细]
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它们是影视改编的金矿,是我们创作的沃土,文学与影视是一种互相启发、共同成就的关系。文学作品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再度丰满的过程,文学和影视呈现尺度不同,读者和观众对两者表达疆域、接纳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不同的类型作品改编中会有不一样的改编方法,这里我讲三点我们的改编方法。第一,在严肃文学改编上,剧作要最大程度保留原著灵魂,在选角和制作上贴合原著气质;第二,在都市情感剧的改编中要抽取现实典型,拿捏改编尺度,做到有舍有得;第三,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改编要打好地基,充实情节,还原原著世界观和名场面,注重细节的设置。在文学作品影视改编过程中,无论是何种题材、何种形式,都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提升正能量,讴歌真善美,让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携手一起走进广大观众心中,孕育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详细]
4月19日,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剧作家活动日”致辞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主持“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剧作家活动日”欢迎仪式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主持“文学与剧作:百年修得同船渡——中国作家协会剧作家座谈会”
“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剧作家活动日”欢迎仪式
“文学与剧作:百年修得同船渡——中国作家协会剧作家座谈会”会场
“中国现代文学馆优秀剧作典藏计划”捐赠仪式
剧作家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
剧作家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
剧作家参观现代作家书房展
剧作家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
剧作家参观文学名家手稿
剧作家代表刘和平发言
剧作家高满堂签名留念
剧作家全勇先签名留念
剧作家袁子弹签名留念
剧作家毓钺签名留念
剧作家收到“入会纪念牌”
与会剧作家与中国作协领导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