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密哲的头像

陈密哲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 08/26
分享
《《趟过岁月长河》》 连载

第六十八章 准备开学

暑假就这么过去了,隆重登场悄然退场。其实,以后白露才会明白,哪一个暑假都是这么过来的。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那日子过的就跟打仗一样,让你焦头烂额,有时候又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虽然急得团团转,却是一无所获。

白露的同事,吴桐老师,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给她、王婷、苏茵上过几堂政治课,告诉她们这几个刚刚结婚的女孩子,结婚之后,千万别信什么晚婚晚育,赶紧生俩孩子,赶紧着养大成人。最好三十岁之前完成生育任务,否则一来自己年岁大,精力有限;二来公婆爹娘年岁大,不能帮忙带孩子。这孩子,生着容易养着难。说的也是,学校三位四十多岁的女老师,都是俩孩子的妈妈,又上着主科,那一份辛苦白露看在眼里。

“有什么办法?都是这样。不过,调到县城里会好一些,那里可以带着孩子上班。”

是啊,当时,王婷、苏茵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后来她们都各自结婚,在学校工作也比较繁忙,就很少再谈“调动”的话题了。

这个暑假又是那么漫长,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没有了“麦假”和“秋假”。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的耕作代替了传统的人力和牛耕。人们渴望的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已经不太遥远了。

比如,秋天到了,人们再也不用在玉米地里弯腰除草了,除草剂一喷,地上寸草不生。但是,白露最近胃口特别好,娘说,你嘴下留情,不然孩子在肚子里长大了,生产的时候会很受罪的。

白露的发小董洁也这么劝她。但是姥姥却是另一套理论:可着劲儿吃,吃完以后多运动,到时候照样好生。所以姥的拿手绝活煎饼、饼折、烙饼、馅饼,做上一个星期都不带重样的。白露儿时,冬天,白家村许多人家在农家柴火灶台前面,用砖垒起来一个个小凹子(中间高,四周低的铁锅),用柴火来加热,大人们会准备两种口味的糊,一种红面咸菜的,一种玉米面的,吃起来软软糯糯的,想起来就馋人。白露馋甜口,姥姥就不遗余力加白糖做,有时候吃不完得带走,理由是白露家里有冰箱。

以前每到过年的时候,娘就开始忙活起来。先是从集上买回一些小米面,加上一些玉米面发酵,加水调成稠面糊糊。柴火烧起来,文火点起来,铁鏊子架起来。文火或用干玉米轴,或用玉米皮,或用秸秆,不能太猛。娘每次摊的时候,都是极其认真的。先把油擦进鏊子内,舀适量的面糊糊从锅顶处转圈浇下,在重力作用下,面糊糊自然向下流动,刚好流满鏊子,盖上锅盖,只需要两分钟,米面饼子就熟了。揭开锅盖,把饼子焦面朝外对折,一张饼折就大功告成了。“饼折”的来历或许就是这么来的。

浓浓的米香,甜甜的口味,溢满整个厨房,院子里也能闻得到。每次,不等娘摆好盘儿,白露就像饿狼一样,流着口水,开吃起来,也不怕烫手。娘每次都笑呵呵地嗔怪,“馋猫,够你吃一个冬天的,不用抢”,却丝毫阻挡不了吃货的热情。

每个春节,娘都会摊上几大簸箩。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冰箱,但天特冷,也不怕放坏。整个春节,白露每天都可以吃到它,爱它胜过其他主食。馒头、花卷、年糕什么的,都比不过它对白露的吸引。

更重要的是饼折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外焦里嫩,软乎乎的,香甜可口。真正的“舌尖上的美味”!后来,姥姥改进版做的饼折有少许变化,就是在面料里放些果汁或水果碎末,也不错。

饼折的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味道,现在一直留在记忆最深处,那是烟火日子中的一种华北女人代代相传的技艺。可惜,白露不会做,婆婆也不会做。为了不使饼折失传,白露把它的做法详细地记了下来。唯恐这种美食找不回来了,只能在记忆里回味、盘旋。

等到生了孩子以后,歇着产假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做。白露整个暑假几乎天天瞅着姥姥现做,对于工序流程熟记在心。理论知识够用了,缺乏实际操作。所以在做饼折的步骤之后又加上了配料和两掺面的醒发时间。

在使白露增加体重的问题上,姥姥功不可没,只是,白露现在连穿袜子都很费力,光脚丫的时候多。张杰怕她穿拖鞋滑倒,把老北京布鞋前边后脚跟剪掉茶杯那么大一块儿。以致于姥姥笑话白露穿的鞋子是四不像,不过夸赞的话语没有说出来,白露知道,那是给张杰留下来的,姥姥喜欢张杰,知道张杰疼白露。现在的年轻人,会过日子。

秋风凉了,一场秋雨一层凉。

秋雨潇潇,听,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窗玻璃,点点滴滴,也敲打在心头。

看,天是阴阴的,湿漉漉的,那里都是水淋淋的。

这就是秋雨,不记得这已经是立秋以来第几场雨了,只知道风里的确是裹挟着许多的寒意了。那一丝丝寒意如入无人之境,只是入心入脾入骨。

雨一直下着。树叶却晶亮,小草草尖儿带露,一幅秋之静美的水粉画!听,悉悉簌簌,雨落在草丛里,树叶间,滋润着这世间万物。一幅流动的国画!原来潇潇秋雨还有如此意蕴!依窗听风雨,隔窗赏雨还是挺有意境的。原来,只要阴天下雨,就使劲往地里跑,要知道,现在浇地可是浇不起了。一水下来,亩地要百十来块钱,一家人分不了水头,需要几家合作,村子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多在外面打短工,很少再有人死扣地皮了,的确,跨世纪的这一年,白露身边简直就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和入基本均衡,或者入不敷出,谁?还肯在田里做死!

风风雨雨白露在白家村也二十年多了,这二十十多年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指尖年华,似沙漏一般流失,最后,连一粒沙子都会随风飘扬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那么,人,在人世间兜兜转转走这么一圈是为了什么?像爷爷一样随着故事一样飘散、像爹一样,只知道埋头劳作?像姥姥一样疯疯傻傻半个世纪?像娘一样一世无争度过一生?白露轻轻地叹口气,如此潇潇夜雨,总是带给人无限的惆怅。张杰,已经有两三个月一直在忙,原来在户籍科,现在调到刑侦科,最近又有一起入室盗窃案,张杰很气愤,说是一定要抓住如此猖獗的盗贼。白露知道他忙,也就不太去烦他。公公婆婆都上着班,诺大一座院子,有时候只有她自己,的确有些瘆人。所以白露这个暑假基本上还是在白家村时间比较长。

这天晚上张杰回来,递给白露一个红本本。

“什么宝贝?”

“自己看看吧!”

“准生证!”白露自参加工作以来,大大小小的证件很多:普通话等级证、信息技术合格证、工会会员证、准考证、监考证……大概有四十多个了。所以今天对准生证也不太热心。听市里的同学说,市里更严,怀孕要等指标,好在这荒山僻岭里,对于计划生育敬而远之,虽然她们受过严格的教育“晚婚晚育”、“一对儿夫妇只生一个好”!但是农村“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学校里比白露大十几岁的农村女老师,多数都生二胎。按照规定,公职人员若是生二胎,必须是第一胎有残疾,至于残疾成什么程度,白露不清楚,只知道必须在电视上公示,这就等于告诉全世界孩子是残疾。有些残忍,这样的话,直至孩子长大,摆脱不了“残疾”二字。以后孩子若是参加工作或者找对象,都是个问题。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交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政府的社会事业公共投入的经费,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费用。属于行政性收费,具有补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第四十一条: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张杰给她科普了一下社会抚养费这个名词。

“生孩子还这么麻烦?”

“你以为这就完事了?还有呢?”在户籍科工作过的张杰自然是懂这个的了。

“孩子出生以后还要有出生证明、防疫证明,才可以上户口,有了户口以后才可以有身份证,以后才可以办理身份证,成为一个合法的社会人。”

哦,白露知道了,以前听同学们说过“黑户口”,大概就是说没有或者无法办理户口这种情况。手写户口的年代,谬误很多,记得读高中时,有的同学户口本上的年龄、姓名和本人不相符,最后老师告诉大家都按照户口本上的来,后来白露大学毕业以后,一个人一个紫皮本,结婚那会儿,张杰笑她,一个人另立户口单过。后来,结婚以后,户口迁至大石城县城,婆婆的意思是,孩子一般随母亲的户口,就上在县城,以后上职工子弟学校比较好说。

“哎!”白露默默地叹了一口。

这就是家庭的差异。在为孩子出生做准备上,爹娘姥姥只知道孩子吃饱穿暖,而婆婆家里想的更长远,考虑的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白露想,依照自己一个人远远想不了那么多,所以家里的事情除了张杰做主,主要还是公公婆婆做主。“甩手掌柜”就算是说的自己吧!娘家一堆烂账烂事,经过一个暑假,总算是烟消云散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还出什么什么幺蛾子。

或许这个世界就是纷繁复杂的世界,不会让任何人安静下来。不是吗?

“叮铃铃……”楼下客厅的红色座机响了起来。张杰有了手机,不过他一般不会往家打电话,家里应该没有什么事情。等白露下了楼,电话已经不响了,来电显示是手机号码。

“叮铃铃……”铃声振动地电话来回摇动。

“白露,你在吗?”是苏茵。

“啊,在啊!你还好吗?”

“白露啊,你不是开学就快生了吗?记着早点请假,我听说,开学后,要有四个老师休产假,恐怕不好请假。”

“那该生孩子也要生孩子啊!总不能不让生?”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开学了恐怕你连一个月的班也不能好好上了吧!”

“我不会算预产期。”

“张婷比你晚一个月,我比张婷晚一个月。”

“好啊,好啊!”

“对了,我今天主要告诉你,你家张杰没啥姐妹吧!昨天我看到他和一个女的转超市。”

“奥,这没什么,他执行任务。”白露轻描淡写地说,但是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子。张杰去哪里从来不会告诉她,最近他好像特别忙,回家也是很少和白露交流,往往都是倒头就睡。最多的感觉是白露迷迷糊糊中感觉到他摸肚皮,而肚子里的孩子也会动,或许这就是血脉相连吧!因为怀胎七个月,所以身子比较沉,睡觉时也是难以安静睡着。怪不得有人说,怀孕就是遭罪,不在自己身上还真是体会不到的。

至于女人,这个还得真得问问张杰。

等张杰下班了,白露直接问他说苏茵看到他和女人转超市,有没有这么回事?

“什么啊!”他有些紧张,手脚都来回动。白露对他太熟悉了!

“工作需要,对不对?我替你说了!”

“不是。”没有想到他会否认。

“那是什么?”

“我同学,新疆回来的。我不是结婚前就告诉你了吗?初恋。有那么一天,你和魏峰、孙易阳见面我是不会吃醋的。我们只是在超市偶遇,大石城只有这一家超市,你知道的。”

“哼哼,别解释,越解释越解释不清。少牵扯别人,什么魏峰什么孙易阳,我早忘记他们了!。”

“叮铃铃……”这电话声对白露来说,已经刺耳了。

“好的,好的。我立刻到!”

又是单位的事情,这里还没有说清楚,单位又跟催命似的催促着。他已经找出旅行包了。以往都是白露帮他收拾,这次,不管了!

“白露,听啥闲话了?我都快当爹了,我把你和孩子放在心口里。每次执行任务,都想着你们娘俩,一定要平安。”

“咱换一个工作,不行吗?我都快要生了,你三天两头出门。说走就走。”

“我是男人,得工作。你生产的时候,我一定会请假的,这一阵频繁出差,也是为了攒假期啊!”

“女的是同学,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别瞎想!你肚子里的是咱们的孩子!”

他已经穿好制服打好领带,走到大门口,又倒回来,叮嘱白露。

“好的!你走吧!注意安全!”这是白露最近和张杰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容易胡思乱想得上抑郁症。张杰说过白露,在家里一定要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去做,不能闲着,心病身病多数情况下都是闲出来的。说的也是,学校里有个王老师,除了上课就是一天天讲婆婆,婆媳不和,婆媳大战,暑假前心脏病休了。吴桐老师,心可大了,啥事儿都能想的开,整天乐呵呵的。白露明白了,开不开心完全是自己找的。

这不是就为苏茵一句话,和张杰差点儿吵翻了。婚姻中,夫妻或许更要多一份信任。只是,这生活才刚刚开始,以后可能还会遇到自己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世界。男人和女人,会因为情感的问题看你哭看你笑。也正是由于这些坎坷和挫折,男孩和女孩,就会慢慢地长大成人,在彼此包涵中才会慢慢地把爱情变为亲情和友情。“多年的夫妻是兄妹!”此话不虚,男人和女人就是吹尽狂沙始到金被生活锤炼的结果。

第六十九章工作调整

话说一个假期就这么结束了,不想开始的开始已经开始了。

2000年的9月1日,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白露渡过的最为煎熬的假期终于结束了,秋风一凉,身体舒爽了很多,而且孕期的反应什么的也都没有了,只是感觉自己跟一个水桶似的,原来55千克的体重,已经达到75千克。据说核桃补大人补孩子,张杰特地跑到山里购买山核桃,一天最少四个,用他的话说,就当吃药,别吃什么这个素那个酸什么的就好。

不喜欢化妆的白露脸上也布满雀斑。有时候不忍心照镜子,自己都不忍心多看自己几眼。

张杰说,灰姑娘都是带雀斑的,多可爱!在他眼里,白露就是长不大的孩子。

或许从女孩到女人就是这样,男人是女人的伴侣。伴随着一个女人的长大和成长,于是这个世界就成为一半加一半的和谐世界了。

白露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有些时候,根本没有必要生气,可是情绪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不受控制,或许,多年以后,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会吸取经验教训,会把控自己的情绪,在教育自己子女方面会做的更好一些。这,或许就是记日记的作用,记些许小事,留深刻反思。也许文字的东西,会给更多人启迪和感触。白露在每每经历一件事情后,总会记下日记来,七年了,几乎没有间隔,即使无事可做,也会写下日期天气和“今日无事可记”!或许也就是因为“积累”和“坚持”,日记的强大作用在以后的日子才会得以发挥。

这么着一天天过去,终于秋叶开始片片飘落,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两三天,“八月三十日”了,当白露写下这个日期就接到通知去学校开会。张杰担任起专职司机负责接送白露,白露算了算,就是没啥事的话,最多再上一个月班也就是九月底,她必须得休息。

学校领导在开会的时候,都很无奈,生孩子这件事,谁都挡不住!何况白露他们虽然算是年轻人,但是和自己初中同学比较起来,是绝对的晚婚晚育,因为燕子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她都准备要二胎了。在农村,如果第一胎是女孩,是可以生二胎的,这个和商品粮户口是有所不同的,白露第一次感觉到商品粮也有不好的地方,原来以为端着铁饭碗吃着公家粮食比较优越。等到自己户口改变以后才发现,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利就会有弊。

现在比较起来,生育的不自由就是商品粮的缺点。那么,又是谁?把人生生分为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这户口又有什么作用?白露有些愤愤不平,张杰给她解释:1、田地分配方面。居民户口即城镇户口。也叫非农业户口从事非农业生产没有田地分配。而农村户口即是农业户口,包括渔民牧民等从事农渔牧业生产,有田地分配。2、劳动与就业方面。城市户口相比农村户口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城市有一个劳动再就业的政策,政府对于农村的投入和就业方面同城市在就业方面的投入相比会少很多。3、入学方面。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学校资源不一样,农村孩子上学需要去城镇,或住校或来回跑,而城镇户口的孩子优先入学,甚至有的学校去上学还要当地户口才办理入学。4、房屋方面。农村户口祖辈遗留下来的宅基地、新生儿分配的宅基地,有地可以自己盖房子,而城镇户口现在大都需要购买房子。5、补贴方面。城市户口有最低生活保障。事故赔偿不一样。城市户口按照城市人均收入来赔偿,农村户口则按农村人均收入赔偿。白露很快想起前一段时间学校李老师和白家村乔默默被同一辆拖拉机撞伤,俩人的赔偿金额是不一样的,当时乔默默很不服气,还来找过张杰咨询这件事。后来,张杰搬出书查看赔偿办法来,乔默默看了之后,默默地离开了。

这户口的事情,从读高中白露就曾经纠结过,结婚时候,同事们叮嘱一定要找公婆、老公是商品粮的。白露没什么意识,只是误打误撞碰上张杰,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或许就是这样一个结果。人生没有预设,它不会按照你的想象来左右。后来的后来才知道商品粮的好处在于退休之后还会有工资可领,而农民是享受不了这份福利的。就是在同里乡中上班,小学同学有结婚的,白露出份子钱也绝对是最多的,因为人们都会说,你是端着铁饭碗的,不和我们一样。白露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工资。刚刚毕业半年为实习期,工资只有282元,而同学结婚随礼的份子钱就是五十元,占了工资的六分之一,如果一个月中有六个人结婚,恐怕份子钱都随不起了,只不过白露当时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直到后来定级工资挣到342、390.5……然后到上一世纪末终于挣到900多,然后逐年按照政策有一些调整,工资随着时代的步伐逐渐上调了。

九月一日是个大晴天,秋高气爽。华北平原的青纱帐已经铺天盖地地成长起来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着不知名字的秋虫“嚯嚯”地在叫,秋风带来一股股凉爽,太阳依然炽热,天空依旧蔚蓝。同里乡中在假期里也粉刷一新了,红屋顶黄围墙,简单的简笔画,工整而有意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刷在操场边的围墙上,异常醒目。只是,白露想自己是和操场无缘了。

“老师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要盖教学楼了。”门卫报告刚刚到学校报到的老师。

“还有,咱们换校长了!”

门卫就是门卫,瘦瘦高高的老头,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眯缝着小眼睛为大家通报消息。

这老杨可是同里村脑袋瓜子转的快的人,自己在自家正屋刨了一个豁口,安了一块儿门板,做成小卖部,同里村和白家村一样,不缺小卖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但是把小卖部开在学校门口,谁都知道赚孩子的钱容易。那些年,辣条就有好多种,五毛一袋谁都买得了。既然叫辣条,那么特点也就很明显了。味道一定要辣,甭管麻辣、香辣、甜辣(酸辣暂时还没包括在内),总之一定要有辣味,否则就名不副实了;形状能最好是条状,一根一根,吃起来方便;食材最好是素的,肉的太贵,零花钱也负担不起啊。既然是80后、90后的集体童年记忆,其实辣条的历史没多长。据说是在1998年卫龙的创始人为了应对黄豆涨价,在湖南用豆制品在传统卤制工艺基础上开发了一种麻辣的长条形零食,取了辣条这个名字,后来在河南建厂大规模生产,而且在原料上也丰富了许多。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辣条迅速受到大家的追捧。其实在辣条出现之前,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就已经有了袋装的麻辣卤制品,方便携带和食用,很受当地人的喜欢,辣条这个概念火了起来之后,这些食品也就更加受到关注了。“飞燕”、“苗和记”,是白露最熟悉的品牌,只不过,她不吃,因为嗓子的缘故,辣子和酒是不沾边的,更因为怀孕的原因。

“老师们,过了一个假期,你们可知道咱们教育界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新上任的校长没有自我介绍,这就是开场白,“老师们,我们大石城一个暑假出了两个‘私立’学校,你们是否知否私立学校对公办学校的影响?”

不知道耶,白露怎么会知道,这个假期里,只姥姥的事情就倒腾了一个假期,自己怀着孩子,身子也比较沉。

“我是从文化局调过来的,当乡中校长是第一次,以后我们就是同志,我叫邢有涛。目前的形势就是这么个样子 一所学校生存的基础就是质量,就是教学质量。不出三年,我们周围会有很多私立学校的,乡中要想生存的话,必须狠抓质量。希望大家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四十多岁的邢校长个子不大,很是精干,一身黑色西服,看着挺严肃的。国字脸黑剑眉,说话声音不大但是掷地有声。

“肯定是个刻板而严肃的人。得亏歇产假,要不然还不知道这邢校长怎么折腾,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看看他这三把火怎么烧。”苏茵捅捅白露的胳膊肘。

“嘘——”张婷把低食指放在嘴上冲着白露和苏茵说。

她们两个也已经怀孕了,很是明显。

“不会不让歇产假吧!”白露有些心虚。

“说啥呢!谁能挡住生孩子。要不然就给咱们发个孩子,我还懒得生呢!”苏茵说。

“别说了!”张婷提醒他俩,因为白露看到邢校长的剑眉已经往上挑了,而且还往她俩这里扫射。

这邢校长还是很有水平的。话语班多,但是句句敲在实处,既不夸张也给人警醒。

“咱们同里乡中,紧邻大石城县城,虽然城市在东,以现在社会发展,说不准三五年咱们这里也就会发展成城中村,我们也就变成城里人了。”

所有老师都低下了头,因为相差这二三十里地儿,白露他们叫做“乡村教师”,连补助福利都比大石城一职二职少得多了去。自然人都感觉低人一等,所以大家想尽办法,挤破头地想往县城里调动。邢校长的话,直击人心窝子。白露心里想:厉害!

“不过,大家只要心齐,只要我们教学质量上来了,能拿出让老百姓信服的成绩来,学校一定会发展壮大起来的。看看各位,风华正茂年轻有为。只要肯干,我发奖金。明天开学第一课,我们要奖励上一学期成绩优秀教师。关于学校人事安排,除应该休产假的老师有调整,其他人一概不动!”

第一把火:任课安排;第二把火:奖励大会;第三把火:开学典礼。

就这么三两句全都解决了。连白露她们最为担心的工作安排就这么被一句话安排好了!这个会没有白开。看来领导就是领导,无论是讲话还是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套路。

“下次开会必须带本和笔。否则:罚!”看看都不带解释,奖罚分明!

第二天就是9月2号,学校的操场上挂了大红的标语“同里乡中2000年教学成绩优秀老师表彰大会”,长长的标语竹竿挑起,有几分滑稽,学生们是第一次见这种表彰大会,小麻雀似的“嘁嘁喳喳”地交头接耳地讨论着。教导主任王采明用大喇叭连喊三次“肃静肃静”,孩子们才平静下来。

很是俗气的戴上一朵大红花,领着一个大红包,白露知道里面装的最多的是五十元,还有三十元、二十元、十元的。是啊!四十多人的同里乡中,除了收“学杂费”再没有其他收入了,能拿出这么一笔钱已经是不小的一笔了。上一任校长走时留下三百八十元零五分。白露一合计,这笔钱用完刚刚好,最多剩下块儿八毛的。

看完全校表彰大会就是教师小会,邢校长让教导主任王采明核查一下那些老师没有带笔记本和笔,凡是有本和笔的当场发十元,要知道,这十元就是白露在同里乡中的伙食费,虽然做饭的师傅陈吉真也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做的那个手擀面一根面条比小孩子手指头还粗,做的卤,西红柿炒鸡蛋也是齁咸齁咸的,但是阴天下雨刮风飘雪天气,县城里的各个村子里住的老师,中午就不回家了,可以吃一顿大锅饭,摆一摆龙门阵。

“吉真,你能把葱花不呛糊呗!”邢校长昨天吃了一顿吉真煮面,就提了一个意见。

“嘿嘿!”吉真咧咧嘴笑出声,抓下白帽子,两只红手在白围裙上来回擦,使劲点点头。第二天第三天面条的形状依然没有变化,西红柿鸡蛋卤依然齁咸齁咸的。

白露好说,苏茵、张婷自己带电炉子做汤喝了。她俩搭伙儿,有时候煮方便面,有时候熬小米饭,反正天天有时间折腾一口饭,民以食为天。本来姥姥想回来住,说是照顾白露,可是这几天她感冒了,又不敢离白露近了,白露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告诉姥姥自己在学校食堂吃饭,让她放心。就是这么着,姥姥还找人,当然是白家村的小孩子们给她捎吃的:槽子糕、咸食、烙饼、包子、饺子,一周五天,几乎不重样。

还说让白露忌口,就她捎过来的吃食,足足够三个人吃了。所以白露、苏茵、张婷各个白白胖胖的。

白露因为很快就要休假,被安在教导处帮忙,刚开学,工作也不多,就是查查教案、查查作业什么的。

苏茵和张婷不再担任主科了,一个教生物,一个教地理。这两科不参加中考,所以没有多少作业,两人也相对说起来比较清闲。

邢校长开始入班听课了。这个校长很少说话,但是做事情却是雷厉风行。

开学时间不长,学校要做摸底了,原来白露所教66班67班学生,已经教了两年,该读初三了。白露在教导处帮忙,有便利条件,看到班里的花名册,原来66班56个人,这么一开学就剩下42人。看看班主任摸排的结果,10人辍学打工,4人转学到顺明学校,这顺明和顺德就是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私立学校。所谓私立学校,是指由私人或私立机构投资,由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批准,教育和政府的结合,解决更多侧重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学校。在大石城,私立学校比公办学校多了一个董事长。白露婆婆讲的,说私立学校公司班像公司,企业不像企业的。这顺明的老板是倒腾棉花的,顺德的老板是倒腾煤炭的,所以大石城老百姓说,教育界私立学校是黑白两道都走 黑白通吃啊!

这私立学校最明显的好处就是急老百姓所急,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一条龙服务,全住宿。把带孩子的女人解放了出来,这些年轻的妇女有的和丈夫一起打工,有的自己打工,有的自己做小老板,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工作。缺点就是私立学校老师多数报喜不报忧。以至于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家庭教育缺失导致问题学生出现。总之,任何事情都是喜忧参半的,“私立学校”这种新生事物也是如此,概莫能外!私立学生在招生上占有绝对优势。它们为招来尖子生,肯花大笔钱去奖励学生。转走的4名学生白露心里明白,都是有希望冲击重点高中的。而大石城附近的乡中,还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先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