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 12/24
分享
《行走瓯越》 连载

第一章 让梦想照亮生活



——网络时代,亦谈大众阅读与文学情结

2013年7月20日在温州市图书馆“籀园讲坛”讲座时讲稿(节选)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中学生朋友,大家下午好!

感谢大家不辞辛劳,冒着酷暑炎热来到图书馆,让我们一起就生活与梦想的话题进行一次讨探,互动交流。有您们的支持和参与,我很感动,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习近平主席说:中国梦,就是让每一个公民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想,温州图书馆今天就给了我这个新温州人一次出彩的机会。想当年,因为生活的梦,我从皖南来温州,今天,因为文学的梦,我走进图书馆,我才感受到地位和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有梦想的人生,才是快乐充实的人生。

今天,我能够在这里以文学写作的名义发出自己的一点微弱的声音,我感到很荣幸,我相信在座的嘉宾朋友对当今的网络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独的见解,所以我担心我的言谈会不会是班门弄斧、自不量力。可是,我又非常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个人长期以来业余写作的得与失、苦与乐;我也非常愿意就当下大众阅读与文学情结,包括纯文学边缘化等现象,抛砖引玉,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湿的分析和解读,博大家一笑……


 一、网络时代:亦谈大众阅读与文学情结


 A、纯文学的阅读与写作


曾几何时,多少文学青年为文学痴迷而疯狂。

据说,《温州文学》早期刊名叫做《文学青年》,当年每月的发行量就超过20多万册。杂志社当时搞了个文学函授班,来自全国各地报名参加函授学习的汇款单像雪花一样纷纷飞进编辑部。那时我才二十出头,正在老家务农,竟然也做起了文学梦,白天跟土地庄稼打交道,晚上就“爬格子”,沉浸在我的文学梦幻里。记得一心想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也曾咬咬牙花了15块钱,报名参加了吉林省一家名为“春风”文学讲习所一年的函授学习。想当年,15块钱对于一个农民来说,简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为此,我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在我母亲看来,作家是耍笔杆子的,一个拿锄头的穷小子跟作家八杆子也打不到一块去。

上个世纪80年代,纯文学之所以火热也是有特定历史原因的。因为文革结束不久,人们的思想长期受到极左路线的禁锢,心灵世界无比的压抑和空虚,阅读纯文学作品成了当时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再一个原因是,那时科学还不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因贫困而枯燥。农村,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小山村还是点煤油灯过日子。记得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晚上在村前道坦上看一场露天电影。除此之外,社会普遍缺乏文化娱乐活动,人们精神状态如饥如渴。记得16岁那年(1978),我跟一位铜陵女知青借了一本小说,书名叫《第二次握手》,我爱不释手,竟然从头到尾阅读了两遍……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悄然掀起时,思想上的解放给长期遭受禁锢的文学思潮带来了一片崭新的生机。人们求知和阅读的欲望也出现了空前的高涨。那是一个纯文学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纯文学作家的年代。现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50后、60后作家们,几乎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就出名了。如大家熟悉的莫言、铁凝、王安忆、贾平凹、张承志、苏童、余华,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走进寻常百姓家,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崛起,纯文学不再像当年那样红火了,甚至许多所谓的纯文学作品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外国有一位学者,名叫顾彬,专门研究中国文学,曾戏说中国的当代文学是垃圾。他的意思是,中国当代文学缺乏精品,好多的小说都属于胡编乱造,如同一堆文字垃圾。我想,当代文学不管是不是垃圾,但纯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

网络时代,传统纸媒文化遭遇到了挑战,人们长期固有的阅读模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样一个科技信息异常发达的时代潮流下,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第一:纯文学作家感到困惑、郁闷,缺乏存在感,他们辛辛苦苦写了一本书,找不到市场,知音极少。莫言获奖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他那么一大笔奖金怎么办?而不是真正静下心来品读大师的作品。如今纯文学期刊发行量非常有限,有的生存都很困难,需要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来支撑。现在出版社出书之前,哪怕是名家的书都要进行一场有关营销方面的策划,比如余华的《第七日》,出版社就做作了饥饿销售。国家级的大型文学刊物,如《人民文学》《收获》《当代》等,你在书店也很难寻到踪迹。最近,有消息说,台湾一家具有30年的历史的纯文学期刊《文讯》,也面临着生存困境,要靠拍卖相关的文化产权才获得生存希望。

当我们漫步城市大街小巷时,各种商店商品应有尽有,但书店却难寻踪迹。一些学校附近虽有几家零星的书店,但大多经营文具用品和学习资料。很多的时候,我们谈论文学和阅读竟然是那么的奢侈。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加大了文化建设的力度,但,如果纯文学走向没落,其文化大繁荣的背后,就像一个“亚健康”患者,光鲜的外表下面难免显得有些浮肿。


第二:纯文学作者感到焦虑和迷茫。


在座的嘉宾都知道,我们业余坚持文学写作,前提是首先要解决好个人和家庭的生计问题;我们白天拼死拼活的工作、赚钱养家糊口,筋疲力尽,业余还要构思所谓的小说、散文、诗歌什么的,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修改,折腾到最后,稿子完成了却不知道往哪里投,或者说投了也白投,如石沉大海。纯文学越来越圈子化,精英化,将无以计数文学爱好者拒之门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当选的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麦家,曾坦言自己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解密》,就因数次投稿无门,差点胎死腹中。我在皮鞋厂推销业务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位80后文员,我将自己的散文作品集送给她,她既感兴趣又很羡慕,说她曾经也爱好文学和写作,但,走向社会以后,整天被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所累,对写作失去了激情和灵感,所谓的文学梦在她心目中早已破灭了。其实,很多文学青年的文学梦,一开始都是美好的,充满无限希望的,可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都不了了之。我想,导致这样的一个不幸的结果,跟大多数业余作者生活艰辛,写作环境艰难,投稿难,发表作品难,等等问题和原因有关。也可以这么说,导致一个作者文学梦的破碎,除了本人奈不住寂寞、或者兴趣爱好发生转变以外,往往跟这个作者的生存境遇和周边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第三:“读书节”的背后是社会阅读走向低谷的一种无奈。


在座的嘉宾都知道,每年的4月23日为“读书节”,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会举办各种各样的阅读与写作的相关活动。

事实上,中国开始进入阅读盲区。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用浏览代替阅读,用传播代替服务,用碎片代替经典的现象,造成我们的文化有断裂的危险。”

也可以这么说,阅读的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有的人有时间看书,却不爱看书;而有的人爱看书却没有时间看书。比如农民工群体,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他们生活艰辛,像一群候外鸟,看书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件很奢侈事情。我想,社会和谐,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消费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之日,也许就是全民喜爱阅读之时。


B、网络文学——快餐阅读之盛宴。


我业余喜欢上网,起点、榕树下、红袖添香等文学网站偶尔也有浏览,一些网络写手的网络文学作品,我也会匆匆刷新一下页面。

我个人觉得——

网络文学之所以成为快餐阅读之盛宴,跟它无比快捷的传播方式有关;

跟它的丰富多彩的文学表达形式有关;

跟它前卫的文学思潮有关。

过去,我们要欣赏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要么自己到邮局订阅一份相关文学期刊,要么去附近的书店书摊买一份相关的文学杂志。现在网络通顺发达,手机都可以阅读,网络文学在传播方式上就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传统文学仅仅靠纸媒传播,受众的范围遇到了局限,读者群自然也会减少。

但是,我们也应当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网络快餐阅读是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普遍属于娱乐性质。作为一名读者——尤其是业余从事写作者,如果我们的心灵需要安静,需要洗礼,需要一片栖身地,在写作上需要有所提高,依然钟情于纯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深阅读”,这种深层次的阅读会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也会有效地帮助我们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网络文学最大的好处,就是网络成就了许多文学奇才或天才。大家都知道,在网络上发表作品,远远比在纯文学期刊上容易。一个作者,辛辛苦苦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找不到出版社,或者稿件被编辑枪毙了,作者也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是好是差,折腾了一些日子,感觉自己选择文学的这条路或许是错误的,就像我前面说的,文学的梦想在他心中就破灭了,一个文学天才也许就因此而消失了。但是,网络文学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你的作品通过网络上传,网民最有发言权,是金子自然就会发光,好作品不想出名都难。比如早期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前几年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这些文学作品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后来成为了纸质畅销书,有的还改编成了电视剧。

不可否认,网络时代,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的同时,给大众阅读的趣味性,多样性,丰富性,都带来极大和引领和改变。但我想,爱好纯文学的作者、读者,骨子里对纯文学情结依然存在,这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深处,最终需要一个洗涤和安静的空间。


 二、欲望城市与心灵故乡


A:浅析博客文化与纯文学写作的微妙关系


大家知道,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时代,文化多姿,思想多元,丰富着我们的视野;网络时代,全民写作,情感交流,充实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博客的丰富性,图文并茂,与网友的互动功能,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模式。

……博客文化的兴起,也是大众文学情结的一个反映,我们许多爱好文学写作的朋友,其许多精美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长期睡在电脑文件夹里,找不到出版社出版,找不到文学期刊给予发表,辛辛苦苦创作的文学作品,不能及时让读者阅读,也就不能和读者分享创作上的苦与乐,作者因此心情很压抑,博客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表达自由情感的网络空间。

博客文化的兴起,也从侧面反映人们欲望表达的一个普遍需求,一个新的文化阵地正在成长、壮大。在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化里,有一股网络文学的支流,但,她比网络文学更直接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由于不受篇幅、文体的局限性,也不受编辑审稿的限制,作为表达人们精神家园的博客,受到广大网民们的青睐。如今,又现出了微博,让言论自由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传播空间。

我在坚持业余写作的同时,也一直关注着纯文学、网络文学、博客文化的主流蜕变的一些轨迹,我想从这三个不同的文化领域找到它们的共同点。结果我发现,尽管大众阅读受网络影响,改变了原来的阅读和欣赏方式,但我们骨子里的文学情结依然存在,中外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的文学精品,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至少会受到爱好纯文学的读者喜爱。也就是说,博客是我们普通百姓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园地,网络文学是文学奇才的自由空间,专业写手在网络驰骋沙场,在键盘上穿越千年,他们的作品想像力丰富,给富有好奇心的青少年,或喜欢言情、穿越、侦探、武侠等多种类型的网络文学的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快餐式阅读盛宴……

电子传媒下的大众阅读是当下网络时代的巨大浪潮,让我们身陷其中,欲罢不能,而文学情结是我们内心深处由来以久的精神家园。当我们在欲望城市与心灵故乡之间行走时,遭遇到了一种方向感迷乱的尴尬境地,我们常常为此而纠结。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千百万民工兄弟涌向城市,因为城市充满着诱惑,潜藏着机会;当然到处也都像凶猛饥饿的狮子一样,张扬着欲望,欲望的过度扩张,就会出现膨胀,人们在精神上就会迷失自我,个别严重的一不小心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我们的网络文学,就有点像这个欲望城市,既有她繁荣的一面,也有她肮脏的一面,但城市最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所以,我们对城市的感情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爱与恨,不是想逃避就逃避,想留驻就留驻,很多的时候,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学会适应,学会妥协。

故乡却不一样。尽管故乡很落后,但故乡是安静的,而且是越来越安静了,因为大多数人都向往城市,都涌入了城市。纯文学就是作者心灵的故乡……

大家知道,博客就是网络日志,它形式活泼、发表自由,尤其是摄影爱好者,将精美的摄影作品与网友一起分享,其直观的审美效果是传统的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

写作是欲望的表达。尽管博客写作是最真接、最便捷的表达方式之一,但它只能是博客,终久是不能圆我们的文学梦。就像新闻报道终归是新闻报道,而不能成为文学作品。这里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语言。

文学的魅力就是语言的魅力,尤其是诗歌。博客文化与文学写作的距离,说到底就在于语言上有没有突破。如果语言上寻找到了一种路径,哪怕是写博客,三言两语,读者阅读时也会享受到诗一般陶醉与快感。最好的写作状态是,通过舒畅的文字抵过思想灵魂的深处,可与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优秀的纯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关键在于它的思想深度,在于它的文学内涵,往往要比网络文学更具有震撼力。在不同的时代,优秀的纯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野,为启发和净化了读者的心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读者的人生价值取向,潜移默化树立了一个生活的标本。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常说这个作家和那个作家不一样,其实所谓的不一样,根本的区别是语言风格。


B:人生的行囊里,应该有一把文学的伞。


当下的都市生活,人们的装备是越来越强大,硬件往往离不开房子、车子、手机、电脑、银行卡(钞票),等等;软件则需要人品、文凭、社交能力、以及掌握相关技术技能……有些装备是必须的,而有些装备只是“面子工程”,可有可无。这里我就不多讲了。我要讲的是在我们人生的行囊里,应该有把文学的伞。

如今,有不少培训学校,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人在困境中的生存能力的挑战,但,这种困境是人为设置的。而我,想当年却实实在在经历了一场生存能力的大挑战。初到温州,身无分文,举目无亲,至今我仍然为当年的淡定而感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是一无所有的我,之所以对生活仍然抱有美好的希望,那是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梦,一个关于文学的梦。因为这个理由,我才勇敢而又快乐地生活下去。

伞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天睛的时候没有人会挂念它。我们出门,很多时候是不会带着雨伞的。“晴带雨伞,饱带干粮”这是古人的危机意识传给后人的警言。可惜,我们往往都在遭遇下雨天,才会记得拿把伞。

当我们的生活一帆风顺开心快乐的时候;或者当我们都在为解决温饱而拼命工作的时候;或者当我们都在为金钱醉生梦死的时候,文学的价值在我们眼里或许真的一无是处,这也是当今社会纯文学为什么越来越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一个人,只有当你情感落寞的时候,当你生活迷茫空虚的时候,当你迷失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如果你能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许你就会发现,文学就像是一把伞,为你遮风挡雨,帮助你平安地越过情感失落的地带,奔向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把文学比做一把伞,只是相对而言,只能对爱好文学和写作的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烦恼的事情,也难免会遭遇一些意料不到的灾祸,有些跟自己无关,有些我们无法逃避,我们因此而感到无奈、叹息和焦虑,如果我们的心中有文学的梦想,哪怕境况可能会很糟糕,而我们的心灵依然少一些迷惑,我们的精神依然坚强,或者就像信仰,找到某种安慰或解脱的方式。

人穷志不短,这个“志”就是梦想。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如果有一个文学的梦想,物质生活不一定能够让你因此而富有,但精神上起码可以帮助你脱贫,也可以拓展你的生命的宽度。

伟人说过,人是要在点精神的。窃以为,网络时代,当下的我们仍然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勤奋好学的精神,特别是身处逆境的时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人类生存的艰难,生活的不易,人在艰难条件下的内心焦虑及其抗争,是很多优秀作家选择的主题。与散文的轻巧以及散文所抒写的生活情致不同,一部优秀的小说,必然具备一个小说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刻观察与独到思考,其中对人类苦难生活的忧虑与怜悯则是作家启动自己写作一部有可能成为一部优秀小说的思想之核……


三、业余写作与生活的姿态


A、让梦想照亮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很多时候这梦想是潜意识的,它藏在内心深处罢了。比方说,有人爱打拼,创业是他的梦想;有人爱唱歌,音乐是他的梦想;有人爱健美,舞蹈是他的梦想;有人爱摄影,旅行是他的梦想;有人爱写作,文学是他的梦想……

我的梦,文学梦。

光阴似箭,一眨眼我在温州生活将近20年了。从开始的一边打工、一边写作,到后来的一边推销、一边写作,我收获了生活的果实,也收获了文学的喜悦,收获了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写作既圆了我的文学梦,又帮助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自我推销。这些年,我身背两个行囊,一个是生活的行囊,一个是文学的行囊,在城市寻找生存的空间,体现一个农民工的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们热爱文学写作,但那只不过是我们业余生活的一个点缀,都是人生行走过程中精神生活上的一道非主食的自助餐。

随着传统纯文学日益边缘化,随着大众阅读快餐化,有人提出一个这样的诘问:生活到底需不需要文学?

我个人认为,生活也许可以不需要文学,但文学需要生活!

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我以为可以写得不是很好,比如没有什么艺术技巧,语言也很朴素平淡,但文章一定要有生活,最好是有感人的生活。文章只有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去感动读者。写作既然是个体的精神劳动,那么一定要走自己的路,除了从名家经典作品中吸取必要的营养外,写作的路径必须从生活的本质出发,从自身最真切的感受出发,要有自己的写作姿态,也许这个姿态并不是很完美,甚至还存着某些缺相,但,这个姿态是独一无二的,是别人无法复制的。

事实上,好的作家,都有他心中的地域文化,比如莫言的东北高密乡,贾平凹的商州文化;同样好文学作品,都是创新之作,都是作者个人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和描述,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式的模仿。只有这样,写作的价值才能够被充分的体现出来。2012年,我在《文学港》发表了一个中篇小说,题目叫做《欲望快餐》,责任编辑后来在电话中告诉我说,他之所以看中我的这个小说,是因为我的小说字里行间弥漫着鲜活的生活气息,是别人不可复制的一个关于城市民工生存境遇的独特的故事。

不可自制,是我的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

真正的文学梦,应该去物质化。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物质基础,如果写作能赚点稿费当然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能获奖更是值得庆贺,现在许多网络写手,都进入作家富豪排行榜。但文学写作必须有一种去物质化的精神,否则,我们很难写出好作品,也很难坚持心中文学的理想。

前一阵子,拙作《从皖南到温州》出版了,不少朋友都好奇地问我,你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写作呢?我笑了笑说,我的时间就是在别人搓麻将,或者喝酒打牌的时候,一点点积攒下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从青年到中年,从务农到打工,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我唯一只有一个文学的梦想。这个梦想,看上去虚无飘渺,它不能给我带来物质上的财富,很多的时候,从“爬格子”到敲键盘,用熬夜透支着体力,来换取一点点铅字作品,博读者一笑,仅此而已。

但,文学的梦想,却一直照亮着我的生活,照亮着我从乡村到城市,一路奔波前行的路!


B、有良心的写作


……有人认为,写作要有思想和灵魂;有人认为,写作只须关注内心,只要抒发个人情感就可以;也有人觉得,写作就是要有冒险精神,剑走偏锋,有独立之个性,等等。我缺乏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也没有积累什么写作经验。我个人的写作体会是,一个作者,不管写什么,或者怎么写,前提是要“有良心的写作”。

一个作者,有文彩的写作其实不难,难的是有良心的写作。

比如说,在城管眼里,小贩们是很麻烦的一群人,而在小贩们眼里,城管是很可恶的,竟然不允许他们做点小生意,害得他们成天东躲西藏。如果是记者,需要写一篇关于市容市貌的报道,肯定多半是站在城管这一边,审视这个城市脏乱差的问题。但,你爱好文学,如果想写一篇有关城管和小贩的小说,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小贩也是人,城管也是人,大家生活都不容易,作为一名小说作者,就不能凭着自己主观个性简单地认为谁对谁错,也不能仅仅只从这个城市的综合环境治理方面来考虑,而应该从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境遇上思考城管和小贩对垒的问题根源。这样,文学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

最近,我们经常看到有关“临时工”的负面报道,社会乱象,不好的事情总是让“临时工”来背黑锅。作为有良心的作者,就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描写临时工无奈的生存状态,就要有是非分明的立场,用作品大胆地揭露和抨击社会的阴暗面。

再比如,生活中人们常说“无奸不商”。其实这年头,商人也活得非常不容易,不是每个商人都奸诈,他们大多数在商海里摸爬流滚打,尝遍人生的拼酸甜苦辣。我在温州打工十多年,先后跟着好几任老板谋活路,我对他们创业的种种艰辛深有体会。当下,我们几乎每天都可能从媒体上看到许多乱七八糟的道德败坏的乱象,如豆腐渣工程、垃圾食品、性侵幼女、买官卖官……特别是一些腐败官员,丧尽天良,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大超出小说家们的想像。有良心的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批判什么,就应该拿出勇气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有所表现,发出有良心的呐喊声。

有良心的写作,还体现在作者的人文情怀上。比方说,一个作家要写农民工,他有没有过农民工的经历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够真正理解和关心农民工的生存境遇?广大民工们在城市与故乡之间来回奔波,拼搏时的种种艰辛,他们的爱与恨、希望与失落以及疼痛与快乐,作家是不是真正能够理解他们?如果心中有没有大爱,那么他写的民工,就算故事编造的再好看,也很难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有良心的写作,也可称之为心怀感恩的写作。所谓良心,是正直、善良和感恩的心,而不是私心和偏心,更不是盲目和盲从之心;所谓良心,一定是建立在客观、公正的事物基础之上,舍去其中那个夹杂着个人情感的“小我”,去在作品中表现那个宽厚善良的顺应民心的“大我”。

……

最后,我想说,故乡皖南山水养育我成长,第二故乡,美丽的温州给予了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仍然背负生活与文学这两个行囊,继续勇敢地往前走。至于能走多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行走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人生活着的意义。

因此,我坚信——

文学虽然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

文学虽然不能在物质使我们变得富有,但可以提升和丰富我们精神生活的品质;

岁月可以雕刻我们的青春容颜,但,文学却使我们永远拥有一颗青春不老的心;

梦想虽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梦想可以照亮的我们的生活!


谢谢大家!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