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 12/24
分享
《行走瓯越》 连载

第七章 西雁,蕴藏着千年纸乡的秘密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

上周末,相约几位文友,开车去西雁采风踏青,并探寻泽雅民间造纸工艺的源产地,解读和领悟那历史悠久的造纸文化的奥秘。

温州南雁和北雁都是顶呱呱的风景名胜。在我眼里,西雁的确比不上北雁的磅礴,也比不上南雁的秀逸。然而,世界上许多事物是没有可比性的,也不要去比!因而,西雁有她自己的优势,譬如说西雁的民间传统造纸术,就是温州地区的一大文化特色。她至今仍保持着的原汁原味的造纸工艺及程序,其文史价值是其他现代工业都无法代替和复制的。

造纸是西雁农家民间传统工艺,一直以来这里的山农祖祖辈辈靠造纸谋生。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好多山民放弃了传统的谋生之道,或去外地经商创业,或进城务工办厂,各谋致富发展之路。只有少部分人愿意留下坚守故土,操守这份清贫而又辛劳的旧业,图谋生计。谨于此,当地政府出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大局考虑,将西雁现有不多的造纸作坊保存并修葺一新,供游客参观、学者调研……这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

西雁的造纸作坊,大多建在半山坡上,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尤其是捣竹的作坊——水碓,它充分利用山地溪水资源,用原始的水动力装置——一个庞大的轱辘像电机设备一样运行工作。水碓旁边有大大小小的浸泡竹子的石灰水槽,还有成堆如山的烂竹片……据说造一张纸,从竹子砍下山算起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可惜我不是西雁人,对造纸工艺自然是陌生的,且一无所知。

在西雁村前山嘴上的一座冲捣竹片的水碓作坊里,那只庞大的轱辘在溪水源源不断的冲击下不停地转动着,轱辘上的把手随着自身的滚动拨动石锤而有节凑地鼓捣着石碓中腐竹,一位中年农妇神情淡定地坐在一旁从容地翻着碎竹。岁月蹉跎,那轱辘因天长日久的溪水洗刷上面长着一层淡绿色的青苔。这种原生态的作坊,不得不令人惊叹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记得童年老家东山脚下就有这种水碓屋,是用来碾稻谷的。后来村里有了碾米机,这种原始的水碓就渐渐消失了。从喧嚣的都市突然站在这四周是青翠的山峦和一片宁静的山岗上,望着这些古老的石屋作坊,还有那溪水流动下不停转动着的轱辘,以及轱辘转动时发出的低沉的节奏均匀的巨大声响,让人仿佛有种穿越时空之感……

走访了西雁的造纸作坊,再去观西雁的溪流瀑布。长长的小溪峡谷,曲径通幽,飞瀑走石,令人不胜感慨。记得前年深秋,我曾带吾家康儿来这里游玩过一次,回去之后写了篇随笔《清泉石上流》,发表在温州当地一家报纸副刊上。

呵呵,从南雁到北雁,再到西雁,皆山清水秀风光无限。我和家人也都有幸行走过这些美丽的地方,一睹瓯越山水之风采。去年春节回老家,途径黄山时,不知为何,我满脑子闪现的却是游历温州山山水水的许多记忆片段……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