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久前,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11月19日,中宣部召开主题实践活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刘奇葆同志强调,作家艺术家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踏踏实实走进群众、深入生活。
  12月19日,中国作协在京召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会议。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讲话。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陈崎嵘、李敬泽,书记处书记白庚胜、阎晶明,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孟祥林出席会议。[详细]

李冰在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论,向广大作家艺术家发出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号召。11月18日,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11月19日,中宣部召开主题实践活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刘奇葆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进行动员,提出要求。我们今天召开工作会议,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刘奇葆同志和中宣部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文学界和作协工作的实际,采取得力举措,认真抓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会议发言 更多>>

蒋惠莉:精心组织作家深入生活 努力推动文学繁荣发展
  陕西作协成立以来就有指导、安排作家挂职深入生活的优良传统,陕西作家的创作题材也都围绕着古老的秦地文明、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作家本人的生活体验。柳青曾深入长安区皇甫村14年,创作出《创业史》这一反映广阔时代背景的力作。路遥曾赴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体验生活,和矿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不仅生动再现了孙少平在矿区工作的场景,还塑造出“王世才”“惠英嫂”“安锁子”等一批栩栩如生的劳动者形象。此外,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等作家都十分重视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他们的作品《保卫延安》《风雪之夜》《柴达木手记》《白鹿原》《秦腔》《老县城》等也都是反映生活实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陕西文学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详细]
马文运:深入改革开放最前沿 为人民书写时代华章
  最近,上海文学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中宣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刘奇葆同志讲话中关于“采”“创”“送”“种”四字的要求进行部署,设立创作基地、加大扶持力度,把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一、提高认识,发扬传统,夯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思想基础
  (一)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纪念巴金活动为契机,弘扬巴金精神,帮助作家打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思想根基。结合纪念巴金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对巴老精神遗产中关于文学与时代关系、与人民关系的精辟论述作了梳理……[详细]
邵丽: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
  关于作家深入生活,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我个人的切身感受。
  我于2005年初到2007年底,受省委组织部委派,到河南省汝南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两年多的时间虽然不是太长,可对我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挂职时间不久,我的写作风格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我开始创作反映基层生活的作品,后来的“挂职系列”小说基本上都是这次挂职所取得的成果,从《人民政府爱人民》《村北的王庭柱》《老革命周春江》《挂职笔记》到《刘万福案件》《第四十圈》。尤其是《刘万福案件》和《第四十圈》,先后获得了《人民文学》杂志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被几十家刊物年鉴和网站转载……[详细]
曹启文:创新服务 引导网络作家走出书斋接地气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网络作家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大胆创新网络文学正确引导、科学管理、健康发展的“浙江模式”,以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期望,2014年1月,浙江省成立全国第一家省级网络作家协会,建立全国唯一的省、市、县三级网络作协工作系统,积极实施“网络文学引导工程”。网络作家体验营就是“网络文学引导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网络作家创作特点和生活实际量身定制的一项体验活动,以更好地引导网络作家走出书斋接地气,到基层一线采风,帮助他们汲取生活素材,提升对现实和历史的使命感、责任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详细]
李骏虎:人民是文学的生命力
  山西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是由来已久、代代相传的,最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赵树理。早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前,深受新文学运动影响而成长于太行山区农村的赵树理,就提出了做个“文摊儿”作家、为农民写作的创作理念。《讲话》明确提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之后,赵树理创作发表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一系列实践作品。在《讲话》的指导下,在赵树理作品的影响下,后来被称作山西文坛“五战友”的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创作出了一批同样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形成了独到的创作方向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山药蛋派”。从奠基人赵树理到张平,这个流派横跨两个世纪,历时近百年,在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详细]
胡冬林:真正的生态作品来自山林
  我不讲理论,讲一个亲身经历的山林故事:深入生活的精彩与野生世界的神奇全在故事里。
  2010年11月25日晚,我与9个山里人喝酒。刚要开喝,有人接了一个电话,是林场的陈石头打来的。“今儿早晨看见一行200来斤母熊的新足印从和平林场下来,穿过东方红林场往二道江走去。”
  这是我深入长白山以来听到的最惊心动魄的电话!
  电话传递了以下信息:①端起头一杯酒的盗猎者老付头放下酒杯,意味着他明天要早起上山猎熊。②打电话者能从足迹上看出公母,说明他至少打死过15头以上的熊,才有此眼力。他有很多猎熊故事可以采访。③母熊怀孕了,而且是双胞胎。因为熊头胎只生一个,因为缺乏经验常使幼熊夭折……[详细]
undefined
范稳:大地是我的另一间书房
  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一间书房,书架上陈列着先贤大师们的鸿篇巨著或者自己喜爱的书籍,人们坐拥在这由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生活类的图书构成的氛围里,就像拥有了一个世界。享有这样一间书房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会经常获得人类文明的滋养。就像人需要洁净的水和空气,禾苗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阳光,一个有品位的人总是需要一间书房来作为自己精神食粮的“仓库”。而对我这样的作家来说,这样的一间书房是必须的,但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另一间大得多的书房,一间在大地上的书房。这间巨大得没有边际的书房一边陈列的是丰厚灿烂的各民族文明与文化、鲜活质朴的人间烟火和众生百态,另一边则是瑰丽雄伟的雪山峡谷、大江大河、阡陌纵横的原野和村庄……[详细]

专题内搜索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