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评奖和颁奖正值全国各族人民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详细]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说文无第一,对于作品优劣的评判见仁见智,但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不变的标准。希望通过严谨的评审给社会和广大读者推荐优秀的、可靠的文学作品。[详细]
长篇小说的繁荣与外部因素的变化密切。进入新世纪以来,《收获》《十月》《当代》等著名文学名刊纷纷推出长篇小说专号或连载长篇小说,《长篇小说选刊》等大型文学期刊创刊,各大出版社致力于推出长篇力作,长篇小说有了更加广阔的发表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不断发展,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影视改编如火如荼。[详细]
《主角》——这部第10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作品之一,作者为陕西作家陈彦。7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主角》展开一幅复杂世相的宏阔画卷,陈彦以其扎实的写实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人物塑造、绵密的叙事风格,赋予其小说独特的风格。[详细]
但笔者认为,《北上》这部作品的确是因为它的好,茅盾文学奖的认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事情。徐则臣的写作是凭着自己的脚力和文学天赋走出来的。很多人的写作是一种磨砺,磨到一定的程度上文字会干净整洁。徐则臣不是这样的,他是个天才的作家。[详细]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梁晓声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核心作家之一,也是知青文学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一直秉持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情怀,使他的作品有极高的辨识度,从而在文学界和读者那里有深远且广泛的影响。他的《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小说,应该是这40年来文学的核心读物的一部分。[详细]
依照这样一种特别的文学标准来衡量,获奖的五部长篇小说,应该说还是名符其实,都取得了相对突出的思想艺术成就。《人世间》共由三大卷组成,上卷的时间背景是1970年代,中卷的时间背景是1980年代,到了下卷,时间背景就变成了进入21世纪以来。[详细]
阅读讨论中,评委们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泛,从长篇小说的题材选择到主题指向,从结构形式到情节铺设,从人物形象塑造到语言修辞表达,从题材处理的难度、深度到故事的缝合与完成,从写作的当下意义到对未来文学走向的引领,可以说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人发表意见。真的是一次认真严谨的评审活动。[详细]
长篇小说是文学整体高度的标志。纵观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宏阔的、长河式的长篇小说仍占多数,力图对时代图画做全景式描绘、对历史进程作总体把握仍然是许多作家的追求,这个追求底下是绵延的现实主义传统和现实主义精神。[详细]
在黄平看来,《应物兄》既不晦涩也不“奇特”,它不是徒具符号意义的作品,而是如托马斯·曼的《魔山》那样,兼具符号意义和文本意义的直指当下的作品。更为难能的是,《应物兄》以卓越的艺术探索,显示出中国当代文学并没有偏守于“艺术”之一隅,而是依然有能力介入到思想史之中,把握当代世界的复杂性,“是最令人振奋的”。[详细]
62位评委精选再精选,要把那些思想健康、有正能量、艺术上有创新的作品挑选出来。老话说,文无第一,对于作品优劣的评判见仁见智,但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不变的标准。希望通过严谨的评审给社会和广大读者推荐优秀的、可靠的文学作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