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汇”是中国作家网重点关注线上、线下等形式举办的文学研讨会、文学论坛等活动的栏目,集活动新闻、研讨发言、作品扫描、创作心路等多方面内容,与读者共同展开赏析与探讨,力求以专业、详实的角度全面呈现研讨信息与文学魅力。2022年4月总第一期,十余位专家、作家研讨王彬的散文,在领略充溢着情感温度的文字的同时,感受其背后浓郁的人文情怀和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良知。(本期主持人:李菁)
本书为作者王彬多年以来最为心仪的散文作品之合集,多为咏古怀今之作。作者的脚步追随远近中国史上的文化名人和历史名人,甚至是小说中的人物,造访其故居或其吟哦过的名山大川,探寻他们曾经的爱与哀愁,曾经的辉煌与没落……[详细]
【创作心路】散文的六个叙事特征中国现代文学范畴包括小说、戏剧、诗歌与散文,从而将散文纳入文学范畴。本文以中国现代散文概念为依归,对散文的叙事方法进行梳理,进而探讨散文的叙事特征。[详细]
王彬先生的散文是中国散文界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予以研讨与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王彬散文的特质与贡献,对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王彬散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袒露在金陵》是王彬先生的一部新著,读来亲切可感,受益颇多。书中屡现作者的智性与慧光,充分带有着独特的感知与感念,不受其他思想左右,不被任何观念羁绊,只管自说自话,让人觉出那股子胆气与仙气来。王彬说他一生最喜欢杜甫和陶渊明,也就是最喜欢他们的风骨,喜欢他们的质朴,他们的自然,他们白描似的心境。[详细]
关于文章的风神和笔法,《旧时明月》给我强烈的感觉是,这是一部让人流连驻足的书,读它会让人感到时光渐渐慢下来,这决定了它的质地和分量。虽然,论字数它只有区区十几万字,薄薄的一本,但这容量却抵得上卷帙浩繁的一摞,它经得起细读、细品,须要凝神养气,在灯下打坐,或泡一杯茶,慢慢地展读。[详细]
王彬先生有两个身份,一是学者,一是散文家。作为学者,他的学养深厚而研究独到,总能在扎实、严谨、精细之中独辟蹊径,选取一个独特的充满智慧的角度,去挖掘一口学术的深井,平心静气地打探开掘。[详细]
王彬先生著述颇丰,他的学术研究横跨多个维度,在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微观地理、中国叙事学与古典文学研究之间自由穿越。同时,他又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出版了《沉船集》《旧时明月》《三峡书简》与《袒露在金陵》等多部散文集。[详细]
王彬的散文,对中国当下的散文具有示范意义。一是他的散文语言,深得中国传统叙事语言的精髓,简约而唯美,浸润而精妙,读之给人以无比愉悦的阅读体验;二是他的散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属性,无论是书写的对象,还是书写的过程,都能看出他知识积累的丰厚。[详细]
王彬先生是知名学者,也是笔耕不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大抵可以归入学者散文或者文人散文一类。其特质与风格靠近周作人的冲淡美文派。同时,我们也看到王彬先生散文对学者散文甚至整个散文写作的某种突围努力。[详细]
王彬先生的散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思辨的文字解构岁月厚重而绵长的回声,特别是作品中的历史观、生命观和浓郁的人文意识,使他的散文拥有了追索古今、反思社会的高地与疆界。他对世相和事物的观察角度,则让文本显得宏阔与幽微兼蓄,无论仰视、平视还是俯视,均直抵生活万象的斑驳与本相。[详细]
《袒露在金陵》是一部堪称教科书的文化散文。历史人文掌故纷繁而饶有趣味,构成每一篇、整本书充满张力的“文化场域”;作者王彬在历史与山水、与自然、与文化、与风物、与人性接合处、在历史、审美、人性的多重维度间频闪灵光,细腻、新颖、独特,兼具广度、深度、厚度和宝贵的温度;行文舒徐自在,收放不拘,看似散漫淡泊,实则源于一颗知识分子自主、自由、开放、活跃的灵魂的自在徜徉——闲步俯仰于开阔天地,却时常于无心处意外寻宝探幽。[详细]
王彬先生的散文集《三峡书简》,通过写植物、动物、人物,完成了“相”的架构:左边的木是植物的,右边的目是动物的,合为相,人的本相不一样,那么本性也就不一样。作者从写绿植及动物逐渐过渡到写人,抒发了他潜隐在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无限依恋情感和对生命的最为独特的理解。[详细]
王彬先生散文中的文韵观、史情怀所形成的动人的独特魅力,源自他倾心注入自我生命灵性的文字烛照,极为可贵的是他在历史文化的审视之中,将抒情引向了对生命个体的不能忘怀与关爱,经由这些辞章庄严与翰墨雅美的篇章,以微入无垠地为我们返观历史存在本身,提供了诸多文学性的启示,而成为当代散文的重要收获。[详细]
王彬的散文里有“三变”:一是古今观念之变;二是现代/当代自身小传统之变;三是写作手法之变。作者对现代性的切身体验、对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汲取,共同催发了此“三变”。这种变化带动了汉语散文文体的转型,或也预示了下一个阶段的散文走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