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汇”是中国作家网重点关注线上、线下等形式举办的文学研讨会、文学论坛等活动的栏目,集活动新闻、研讨发言、作品扫描、创作心路等多方面内容,与读者共同展开赏析与探讨,力求以专业、详实的角度全面呈现研讨信息与文学魅力。2022年5月总第二期,关注新作《独龙春风》,这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精神品质的作品,全书以宏阔的视野,全景式地描写了一个世居祖国西南边陲、人口只有数千的少数民族——独龙族命运的两次跨越。(本期主持人:周茉)
《独龙春风》兼具丰厚的文献性和独特的文学性。这部作品既注重历史考据又结合现实调查,既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中,用文字扎实的形象记录独龙族……[详细]
新作推介:《独龙春风》这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精神品质的作品,全书以宏阔的视野,全景式地描写了一个世居祖国西南边陲、人口只有数千的少数民族——独龙族命运的两次跨越。次跨越,独龙族从原始社会……[详细]
作家潘灵、段爱松深入地处怒江峡谷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历时3年,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写出了《独龙春风》这部45万多字、厚重且鲜活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与会作家、评论家表示,作品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减贫史的高度,全方位讲述了独龙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实现两次跨越,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故事……[详细]
独龙族,一个生活在云南边陲深山峡谷里的少数民族,却书写了“一步跨千年”的传奇。2月20日,由作家潘灵、段爱松历时三年创作,全景展现独龙族两次历史大跨越的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在昆明首发。1950年8月,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西南团)抵达云南,访问各少数民族地区,开启了民族工作的新纪元。彼时,独龙族还没有自己的族名,常年散居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独龙江地区,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生活。而在之后的70多年里……[详细]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孟新明流泪说的一段话,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在我们独龙族历史上,仅有两个人读过小学(孔志清和黎明义),独龙江贫穷落后的根子就在于没有文化,不懂科学。我们的祖先住岩洞、吃草根,靠刻木结绳记事,刀耕火种生产,过够了半原始的生活。如今,毛主席、共产党把我们独龙族人民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拯救出来,开办了学校,千方百计帮助我们摆脱落后,走向光明。我们不走回头路,我们要读书……[详细]
《独龙春风》还是一部讲述云南独龙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由历史到当今,由经济到文化,由群体到个人,由家国到民族,对于独龙族的生活发展,幸福生活的来历,文学叙事扎实而生动,特别是选取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刻画,选取了表现独龙族艰难发展历程的大事件,人民日常生活,中央民族访问团的重要活动,接触独龙族时所思所想……[详细]
该书是一部独龙人旧社会的苦难史,也是独龙族在新中国、新世纪、新时代的跨越发展史,更是一部共产党人的精神奋斗史,其所呈现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独龙江地区的发展变化,是中国民族地区山乡巨变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为摆脱贫困励精图治、不懈奋斗的发展实践的准确表达和书写,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有着别具一格的意义……[详细]
《独龙春风》的创作者潘灵、段爱松心怀“国之大者”,跨越历史着力开掘,真实全面地讲述了独龙族的发展史、文明史,以及云南边疆的新山乡巨变,具有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重意义。读者从中深切体味到边疆少数民族,同为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族”的独龙族挺起胸脯,一步步进入小康,走向未来的骄傲和尊严,体味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共鸣……[详细]
报告文学更重要的价值是其时代性。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即是时代性的鲜明体现。报告文学的报告,更为本质的定义是“时代的报告”。《独龙春风》对历史的关注,意在通过与历史的比较,彰显独龙族当代的进步和新时代风貌。独龙族的先天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获得空前的发扬光大。作品在叙写独龙族和独龙江乡时代新貌的同时,还写了独龙族的时代新人。比如独龙族第一位到北京献唱并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歌手马秀珍……[详细]
作品还用许多笔墨,书写了党和政府及其社会各界对于独龙族的热情关怀与大力帮扶。从周恩来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惦记着独龙族的现状,不断过问独龙族的发展。还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不同领域里的关键人物,都对独龙族给予了重要的帮助与扶持。如党的干部王连芳、杨世荣,科学家侯方岳、洪俊,社会学家费孝通,文学家冯牧、曾哲等……[详细]
《独龙春风》在写法上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为了表现独龙族的整体进步,提到了在各领域创造“第一”的独龙族人,显示出独龙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成长,并涌现出有所作为的杰出人才。在讲述脱贫攻坚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精于选择,其中有一个篇章写几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集中写他们工作的艰巨性和危险性……[详细]
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等多个层面,准确、详备而整饬地记录、描述和探讨了生活在云南边疆的独龙族的来龙去脉,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云南边疆包括生产生活在内的整个社会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说,这是一部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生活的“史记”,也是一部生动出色的当代文学作品,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收获。它具有历史担当,秉持史志写作的原则,坚持文字所记“俱有来历,直而能婉”……[详细]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写独龙史,后半部分写变迁史,五分之二写独龙历史,后面写独龙族的变化发展。按说写历史,一般会按照编年史来写,但作者没有这样做,而是精心设计,巧妙再现了在丽江召开的各民族代表大会上,出现两位冻得发抖的代表,引出两位独龙人。这就像小说开篇,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紧接着写1895年10月,一支法国探险队进入独龙江,结合探险队日记……[详细]
潘灵和段爱松做了一件大事,写了一部独龙族史诗,这部著作首要价值是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的价值,尽管相关书籍也有一些,但是这部书还是最珍贵,最全面,最详尽的。两位作者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体力、精力上的代价,独龙族居住的环境是非常独特的,在写这部著作当中,只写历史不写环境也不行,所以文学在这里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详细]
独龙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依然处于贫困之中。如何帮助包括独龙族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摆脱贫困,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历史重任。从新中国成立起到如今,党和政府始终高度关心独龙同胞,带领独龙族同胞开始了脱贫致富的新的长征。下篇“春风二度”,作者笔调一转,直接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独龙族的第一次跨越……[详细]
《独龙春风》着重描绘的是,如何在几十年不断的春风吹拂下,独龙族逐渐地改变了落后的环境面貌和生活命运。作者很会利用文学叙述的特点,不是纯学究般地抄资料,而是选择不少人物的经历故事作为讲述内容。这样就将人与历史、与生活、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使作品的内容立体鲜活起来。作品对令狐安、冯牧等人物的经历……[详细]
《独龙春风》用宏阔的视野将独龙族的当代转折定位为两度春风,第一次是以1950年9月的独龙江四区区公所的成立为标志,独龙人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公民权,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命运中翻身当家作自己的主人,这也意味着他们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次是2018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提前实现了整族的脱贫,并且稳步迈向乡村振兴……[详细]
本书对历史细节的真实挖掘也非常到位,这一点,作为报告文学写作十分考验人。比如,书中记录有一位独龙族人巴国新的入党誓词,我觉得可能会按照现在的入党誓词摘录下来,要知道在不同时期,入党誓词是有好几个版本,如果入党是在1969年,那个版本和现在的版本就不一样。所以,我特意查看了一下,书中写的果然是不一样,这就证实了作者在这些细节处理上的准确度与责任心……[详细]
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纪实文学,一系列相差悬殊的数字和一系列关于生存状况的描述对比,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材料。但是纪实文学作者不能做会计师、照相师,仅仅用静态的事实来说话,必须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增加现场感,加重说服力,所以讲故事是纪实文学有效的表述方式,讲好故事才能让纪实作品保持活跃的文学性……[详细]
除了这两点,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上述主线中暗含的一个“边地书”的文本。什么是边地书?这是中国这种多民族国家特有的一种文化地理,在古代是朝与野、庙堂与江湖、中央与蛮夷、治下与边塞,在现代是内地与边地、中心与边疆。而边疆稳固对于国家安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边地书”便包含了中心与边缘……[详细]
《独龙春风》以敏锐的视角,在大历史的雄浑铺垫下,直接切入一个仅有几千人的少数民族——独龙族的命运变迁,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神秘而新奇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场景、文化风俗,以及大量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其题材本身已跨界而生。虚构与非虚构的藩篱,在大量生动有趣的生产生活事件中,在人物命运呈现的复杂多样性中,逐步消解……[详细]
这部作品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第一,独龙族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无名”状态,这是一种被排斥在文明谱系之外的表现,这是一个受尽了侮辱和压迫的少数族裔。在新中国成立前,最多不过是作为人类学家观察的“例外”样本,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一少数民族获得了独龙族的命名,这意味着他们获得了新的主体性。第二,独龙族的发展历史……[详细]
这本书选择表达的对象是中国人口较少的独龙族。那么,在《独龙春风》这本书的写作当中,实际上也是在建构新的国家想象。这种国家想象,在之前的汉语文学中,是没有被完全建构起来的。并且,这样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无形中也参与建构着一个多民族文学共同体。所以,《独龙春风》在书写独龙族的同时,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边界,甚至拓展了整个中国文学的边界……[详细]
《独龙春风》书写了一个少数民族的历史,“窥一斑而见全豹,从独龙族的两次大跨越中,也看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类似的发展与进步”,这何尝不是在书写全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尤其当下,在地球村的某些地方还炮火不断的时候,我们能够安然地书写、安然地阅读,能够圆满家人的生活,能够规划自己的未来……难道,这还不算是关于“幸福”的定义吗?就像回响在耳畔的那首歌……[详细]
作品生动描写了独龙族人民用几十年的努力,把“摆脱贫困”思想化为改变自身命运的生动实践,从而表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精神。作品抓住这个思想之魂,把独龙族人民的精神,放到全国脱贫攻坚大格局,放到世界反贫困斗争大格局中来表现,彰显了独龙族艰苦奋斗的意义,也揭示了“摆脱贫困”思想深刻、深远的意义……[详细]
《独龙春风》全境式的描写,还表现在作品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作品穿插描写了独龙族从遥远的东方迁徙到化外的边地,成为西南边地极为弱小的族群,千百年来守护着祖国的边疆。他们几乎被历代统治者遗忘,英法的探险家却带着殖民主义的眼光,深入这片神奇艰险而又蕴藏丰富的宝地。历史上也曾经有几位有识之士对这个极度弱小的民族给予帮助,如晚清官员夏瑚曾深入独龙江这一奇幻之境,提出颇有见地的建议……[详细]
第四,人文“景深”和文化“景深”。从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人文和文化的视野重要性,所以,书中写教育这方面用墨非常多。生存其间的独龙族,不仅要认识山、认识山里的生活,还得认识外面的事物、外面的生活,以及整个中国的状态。如何打开眼界、提升境界,教育是根本问题……[详细]
研讨会现场
《独龙春风》书籍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
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包宏烈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
《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李炳银
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
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王国平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陈涛
《人民文学》编辑李兰玉
青年诗人杨碧薇
作者之一段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