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春水的头像

江春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9/02
分享
《那年那月》连载

第一十二章

四十五

酒席办在宰相园的祖堂里,那天“狼狗”正在祖堂前的水泥坪上晒收上来的谷子。“狼狗”后面几年见了欧文就笑着打招呼,只是欧文不怎么搭理。但世间没有一辈子的仇人,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所以欧文客客气气地邀请了“狼狗”来喝一杯酒。

“陋鼠巴子”这几年大年初一都带着小儿子来欧文家串门拜年,所以酒席上欧文也一并邀请了他。

全宰相园的人和和气气地聚在祖堂里开怀欢饮,也算真正热闹了一阵!

“杨子荣”说:“以后要把宰相冢好好修一下,要让宰相园出真正的‘宰相’!”

这个提议引来了全体组民的热烈的掌声!

办完酒席后,儿子想去L帅故居去看看。欧文欣然同意,因为那正是朱四平的家乡,欧文好多年就想去看看这位师范里的挚友了!

两人骑摩托从樊山铜矿这边抄近路去L帅故居。一路在山区里穿行:竹林茂密,古树参天,民居古朴,乡音悦耳,真是别有洞天!

进入L帅县界,道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路面清新整洁,两边绿树成行。欧文加足了马力,摩托车就像脱缰的野马在柏油路上快速飞奔。

两个小时后到达L帅故居,朱四平已早早在那里等待。

朱四平仍然是一头浓密带卷的头发,古铜色的皮肤透出成熟男人的气质。

L帅故居是一栋青砖碧瓦,雕梁画栋的古建筑。朱四平带着欧文父子在里面走了一圈。欧文印象深刻的是里面有L帅少年家居时的练身房,里面有石锁、石杠铃,甚至有刀枪剑戟,可见以前大户人家对孩子文武全才的培养。

参观完故居,朱四平又带着父子俩参观了L帅纪念馆。纪念馆在一座山下,馆内有L帅生平事迹介绍及一些珍贵文物。L帅铜像建在山上,站在铜像前放眼望去,前面是一片广阔的田野,远处青山如黛。田野中民居群星罗棋布,人间烟火极盛。欧文想就这样一个平凡的地方却孕育了一位开国元帅,这与L帅一生的奋斗有关!

参观完后,朱四平带他们去故居旁的一个民俗饭馆去吃饭。

席间,朱四平告诉欧文他老婆原来是县氮肥厂的一名职工,氮肥厂倒闭后,现在在镇上的一个玩具厂做工;只有一个儿子,去年考在了吉林大学。

欧文说:“你儿子真优秀!”

朱四平说:“还是你好,儿女双全,幸福满满。”

欧文又问怎么跟杨丽蓉散了。

朱四平说还是自己家庭条件不好,配不上她。两人谈了两三年,那女同学的父母都是教师,家庭境况相对优越,听说朱四平几弟兄住在一栋土砖屋里,硬是逼着女儿跟朱四平断了。那女同学后来嫁给了县教育局一干事,现在升任教育局人事股股长了。

朱四平有时去县教育局开会,偶尔也会碰到杨丽蓉,但基本上无话可说了。

欧文感叹世间有情人难成眷属!

朱四平说,他母亲原来就嫁在这附近,这边他还有一个L姓的大哥,后来这边丈夫去世,改嫁他父亲,又生下三个儿子。他小学未毕业,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人操持家务,为两个哥哥张罗婚事,供他读师范。

去师范读书前,他从未坐过客车,从未去过县城!

在师范读书的几年,是他最苦的几年。有几次饿得晚上睡不着觉,都不想读书了。

饿得晚上睡不着觉?饿得不想读书了!欧文第一次听说当年有同学有这种情况!

“你不会多打点饭吃吗?”欧文问。

“那时家里没有钱,我只说学校有饭票菜票够吃!”

当年学校每月是发饭票、菜票的,但有时也扣。欧文记得有一个月只发了6元菜票,所以许多时候还是需要家里补贴的。

欧文想起实习时的那次生日,朱四平曾打一碗粉给自己吃,毕业时还欠着他一百二十元钱,真不知他是怎样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

欧文对儿子说:“这就是我们那一代的师范生活,不像你们现在要什么有什么!”

儿子红着脸说:“想不到你们那时这么苦!”

吃完饭就要告别。朱四平说他带他们从这边坐渡船过河,这样可以近许多。

待到渡口,却是烟波浩渺,一江清水齐刷刷地往下流淌,甚是浩荡。

渡船就要过来了,欧文与朱四平在江边合了个影。

朱四平握着欧文的手说:“下次带你老婆、女儿一起来玩,一定好好招待!这次怠慢了,不好意思!”

欧文说:“别客气,能见着老同学,心里就很高兴!”

于是两人挥手告别。

四十六

欧文的哥哥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大老板。他原来的老板是台湾人,其母亲已九十高寿,需要儿子陪伴在身边,于是一纸电文召回了儿子。老板在大陆的生意全部转让给了哥哥。哥哥把生意经营得顺风顺水,并涉足了电子、塑胶等行业,其身价已是过亿!

年前县在粤生意人召开商会,哥哥一举被选为会长。

七月上旬,县委书记来广东看望在粤商人并进行招商引资,哥哥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酒会。

县委书记在会上作了深情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板,女士们、先生们:

我作为县委书记来到广东,看到各位的脸上意气风发,看到各位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这说明你们都是优秀的人才、事业的成功者,是我们县的骄傲!

我们县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交通极为便利。县域内有母亲河湘江,有纵贯南北的京珠高速,有横贯东西的昆湘沪铁路。

我县总人口接近一百万,人们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

我希望各位老板能到家乡去投资、兴办企业,带动整个县域经济,促进全县人民共同富裕!

祝各位老板生意兴旺,事业蒸蒸日上!

哥哥作为商会会长也在会上作了发言:

尊敬的县委书记,尊敬的各位商界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感谢县委书记千里迢迢来粤看望我们。

我们都是从家乡走出来的农民,不管自己的事业有多成功,我们都不会忘了家乡的养育之恩。

乌鸦虽小,尚有反哺之情。我谨代表在粤商会所有成员,积极响应县委书记的号召,回乡投资,促进全县人民共同富裕!

......

哥哥听说泥土烧出来的砖达不到建筑标准,宰相园的砖厂被停办了,便想在砖厂里兴办工厂。

打电话给“杨子荣”,“杨子荣”说砖厂里已栽满了油茶树,厂址可以建在原来地母庙的旧址,再往两边拓展一点就可以了。

哥哥想想,觉得完全可以。

哥哥回到宰相园的时候,全宰相园的老老少少都欢天喜地。十年前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公司老总,这事说起来真有点神奇!

哥哥给宰相园的每一个老人送了一件上好的补品,给每个中年人送了一块价格不菲的手表,给每一个读书的少年送了一套书籍和一套学习用品。

“酒篓子”拉着哥哥说:“办什么厂,把地母庙重新砌起来,让周围八转的人又来烧香许愿,好不热闹?”

哥哥只是笑而不语。

“杨子荣”说:“砌地母庙已没有意义,兴办实业才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们生活的实举!”

关于厂址的租金的问题,组里开了一个会。

一些留守的中年人开玩笑说:“那块地闲也是闲着,只要能进厂做事,要什么租金!”

哥哥说:“那不行,以前砖厂的租金是六千,我厂房的租金每年付六万!”

组民们说:“厂房的面积比砖厂的面积少那么多,六万的租金太多了。”

哥哥说:“要好也是好咱们的宰相园,我只是为宰相园的共同富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人们都夸赞哥哥胸襟宽广,为富大义!

新厂建成后,挂牌“宰相园乐业电子厂”、“县扶贫基地”,能提供三百多个就业岗位!

哥哥还把厂下面爷爷、奶奶、母亲的墓地立了碑,修茸了一番,不知九泉之下的他们看到哥哥今天如此的成就心里会不会感到欣慰?

四十七

香菊的哥哥打电话来说堂哥跳楼了。欧文夫妻俩心中一惊:“好好的,怎么就跳楼了呢?”

两人急急忙忙去医院看望堂哥。堂哥上几牟去韩国整了容,脸上、头上疤少了许多,鼻子却隆得老高,有点吓人。

原来堂哥这一年在澳门输了五千万!

堂哥虽是有钱人,虽也好赌,但他从不去澳门。因为他知道澳门赌海无底,他怕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哪知他弟弟“团长”禁不住朋友的怂恿,带了五百万去澳门,结果没两天输了个精光,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打电话向哥哥求助。

堂哥也是心气很傲的人,他就不信澳门的赌场能够把人吃了!于是提了一千万,直奔澳门。

“团长”下榻的赌场是新葡京娱乐场。堂哥走了进去,只见大厅里灯红酒绿,一桌桌的赌客正玩得起劲,音乐里播放着《陪你到底》:“陪你去闯荡,陪你去疯狂,陪你输了我的江山,那也无妨……”

堂哥像打了鸡血,直奔赌桌。

堂哥就是堂哥,在赌桌上他都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谁的牌好,谁的牌差,他都能略知一二。

在新葡京娱乐场鏖战了一晚,堂哥带来的一千万变成了两千万!堂哥是个见好就收的人,天亮之后,他把牌一推,说:“不玩了!”

服务员恭恭敬敬地说:“老板,你到那边银行服务台交了20%的个人所得税,你就可以出局了!”

堂哥回客房打点行李回家,服务员紧跟其后,说:“老板,准备回家吗?我们有车送你!”

走出娱乐场大门,只见一台白色宾利车停在台阶下,两个身材高大、健硕,戴着墨镜的保镖站在车旁。

堂哥说:“不要送,不要送!”

服务员说:“老板,不必客气。这是我们娱乐场的规矩!”

堂哥走到车旁,一个保镖拉开后门,用手遮住门顶,堂哥很尊荣地上了车去。

堂哥回到家后,他的这次澳门之行又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他们在茶余饭后都说:“'疤佬'这次在澳门一夜赢了八百万!”那语气、那喜气,仿佛他们自己赢了八百万一样!

自从赢了钱回来后,堂哥不时就会接到澳门那边嗲声嗲气的电话:“老板,什么时候过来新葡京娱乐场吔?我们在这里等你哦!”

想起自己在澳门赢钱时的快感与尊荣,堂哥心里痒痒的……

之后堂哥去了澳门六次,不仅输掉了赢来的八百万,还输掉了自己全部存款五千万!

堂哥一下子从富佬变成了穷光蛋,从人们口中的风光无限掉落了神坛!

堂哥不知以后怎么面对跟随他左右的兄弟哥们,不知怎么面对与他过从甚密的达官贵人!

堂哥想着想着,便从楼上纵身而下……

还好,堂哥身体并无大碍,只是伤到了腿。

堂嫂一直在旁边掩面而泣:“钱没了就没了,人好好的就行了!”

欧文也劝堂哥心放宽点,人还年富力强,钱是可以赚回来的。

经此一劫,堂哥的矿洞移交了别人,自己在家里安心养伤。

春节里,欧文到堂哥家拜年时,堂哥说,他想在铜矿里承包一些工程做,但要投资一千万,堂嫂那里有五百万的私房钱,还差五百万。

欧文说:“我跟我哥哥说一下,看他能不能借给你。”

堂哥说:“那怎么好意思,又要麻烦他了!”

回到家,欧文跟哥哥说起这件事。哥哥不假思索地说:“这有什么问题,明天开一张五百万的支票给他就是。”

堂哥拿着这一千万承包下了工程,每年赚着一百万,过着小日子。他再也不眷恋那八面威风、呼风唤雨的过往时光!

四十八

欧文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开放式的。儿子上初中时喜欢去街上网吧上网,他就专门买了个笔记本电脑让他在家里上;女儿喜欢玩手机,上初一时就为她买了部手机。幸好两个子女都很自觉,上网学习两不误。

女儿小学的数学一直是欧文自己教的。当时的学籍管理还不够严格,女儿刚满5周岁就上了一年级。由于年龄偏小,大脑发育不够,思维有点跟不上,稍难的题目她都听不懂,所以欧文一般都不教她。女儿的学习态度也不是一本正经,对她说要好好读书,她会说,为什么要好好读书啊,这样不是很开心吗?

上初中后却慢慢懂事了,学习开始勤奋了。

每周把她从学校接回来时,她会坐在车里喋喋不休地说起这一周学习上的事,什么地方进步了,什么地方还不行。

初学物理时,期末打了47分,欧文还是笑着说:“考得好,再努把力就可以及格了!”

女儿总是怪欧文不给她要求,欧文说只要求你及格就行了。

初二的暑假里,女儿突然对物理感了兴趣,不停地做暑假作业,欧文也在旁边不时地指点。

到了初三,物理居然都是九十分以上了。女儿在学习上更加地勤奋,欧文怕她眼睛搞坏,时不时提醒她注意休息,对她说你一定考一中干嘛,考个县九中就可以了。

女儿嗔怪欧文不给她压力,不给她鼓励。在欧文看来,心理和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中考开榜时,女儿以总分950分的成绩如愿以偿被县一中录取。

欧文对女儿有太多的意外,也有太多的期待!

欧文少时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笔写出美好的乾坤。但岁月给了他太多的忧伤,也给了他无比的坚强!在他的知命之年里,他想写出自己的人生,虽然他的人生没有异彩纷呈,但他也有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也有对覇道之流的嫉恶如仇,也有敬老扶幼的社会担当,也有对生活不离不弃的满满深情!

现在放学回家他就潜心写作,写得累了,或是需要构思了,他就会在宰相园里走走。宰相园已经围绕祖堂修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两端连接着穿过屋场的公路。水泥路边装了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门口塘被整饬成椭圆形,边上围绕一圈不锈钢扶手。塘与水泥路之间的空地都被水泥硬化,装上了许多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有扭腰器、上肢牵引器、蹬力器、漫步机、跷跷板等。祖堂前新修了一个大广场,周围也是路灯环绕。广场正前面有一个石台,上书“幸福屋场”四字。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奶奶、大妈们就会聚集于此跳广场舞。

这些都是哥哥和“杨子荣”出资建设的!

祖堂的侧壁上书写着:“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宣传标语,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民生口号。

穿过公路来到老鸦渚。老鸦渚的水沟不再是那条土水沟,已经硬化成宽宽的水渠,流水从上游汩汩而来,显得更欢快、更清澈。

垄里的田埂都改成笔直一条,那条水渠也是硬化了的,每丘田的进水口边都有一块钢板水闸,插下去,水渠的水就堵住了,拉上来水就放走了。

垄中间还修了一条机耕道。现在种田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有耕田机,插秧有插秧机,收禾有收割机,杀虫有遥控飞机,谷子再也不用肩挑,都可以用拖拉机从机耕道上运上来。

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功绩!

村子里再也不用这么多人种田了,他们在外面都有一份职业。全宰相园的农田承包给了“酒篓子”和“狼狗”两个人种。东边的农田归“酒篓子”种,西边的这片农田归“狼狗”种。

宰相园再也没有争斗,人们都朝着自己幸福的生活跨步前进。

宰相冢也不再是荒草丛生的宰相冢。它周围用水泥砖护了上来,并用水泥粉刷好。冢的上面竖了块碑,上书“宰相冢”三字,周围种了一圈翠柏。

修葺一新的宰相冢昭示着新一代对先人文化传承,也昭示着未来宰相园的人才辈出!

肃穆、庄重的宰相冢默默地注视着宰相园,守护着宰相园的宁静......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