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青岛街巷里院传奇》(25)

//m.zimplifyit.com 2013年05月06日14: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向阳

  导游姑娘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的保健知识,譬如:“用洋葱泡进葡萄酒中,可以治疗高血脂,糖尿病,前列腺炎等好多疾病,”这个我深有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血脂偏高,实验后效果很好,我将继续实验下去,因为这个办法比吃药好多了,值得推广。

  参观结束,我们了解到。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创建于2009年。是国内第一座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地下博物馆。一个星级旅游景点。它的外部景观采用了欧式古堡建筑特点,这次打造将打破原有建筑立面,融合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非等多国建筑风格, 博物馆占地总面积8000平方米。在这个洞内192米长的主通道部分分五个区域主要讲述了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基础知识、新旧世界葡萄酒的发展历史以及葡萄酒的文化知识等内容。开馆以来,共接待中外宾客百万多人次,逐渐成为了青岛这个传统旅游城市的不可或缺的新景点。

  我深深的为我们青岛市有这样的葡萄酒博物馆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的青岛延安一路葡萄酒特色街而自豪,我深信:葡萄酒的激情浪花一定会和青岛啤酒的浪花一样在全市开花奔放!

  青岛的登州路啤酒一条街

  青岛有了啤酒街,使青岛这个啤酒城更恰如其分了,我和朋友们多次去啤酒街,那里的建筑,那里的气氛,那里的啤酒,还有那里的激情天天都在散发着芬芳,我们总是喝着那醇香的原浆啤酒,海阔天空的谈论着生活,学习,家庭,孩子等,到夜深才留恋往返。

  德国殖民者占领青岛后,1899年在登州路建立了Moltek兵营,开办了服务于德国殖民者的酒吧,1913年8月,英德酿造业公司日耳曼投资44万在Moltek兵营西侧建立了一间日耳曼啤酒厂,这就是青岛啤酒厂的前身,青岛啤酒开始诞生。登州路的酒吧开始销售青岛啤酒厂酿造的青岛啤酒。

  从那时起,青岛啤酒将近百年的历史了,现在,登州路的老啤酒厂已经成了青岛啤酒博物馆,老厂区的设备,雕塑,老照片都在诉说着百年来青岛啤酒的发展历史,登州路两侧到处是啤酒屋,青岛啤酒在散发着芳香欢迎着人们的到来。

  我在1967年曾经在青岛啤酒厂当过临时工,那时上早班、中班、夜班,每天都要步行登州路赶到厂里,那醇香的啤酒经常让我们忍不住带几瓶刚出锅的啤酒解搀。那时,大街上的小铺里用罐头瓶子装的是生啤酒,每罐头瓶要两角钱,我的父母经常让我下班时候在小铺给他们捎一罐回家。看到父母喝完啤酒那高兴的样子,好象青岛啤酒是世界上最美的饮料,喝青岛啤酒是最幸福的时刻,我恨不得会变杂技,给他们变出一大缸啤酒,幸亏在厂里的工人每月可以发10瓶内销啤酒,我带回家看到两位老人高兴的样子,我也特别开心。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我们临时工被迫离开啤酒厂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教育好回到城里就业,却恰恰分到青岛饮食服务公司的企业,那时,我们老知青都分到了饮食服务的各个企业,无论到了那个饭店都会碰到有老知青在那里工作,老知青相见,免不了喝几杯,不知不觉,就沉醉在那啤酒的花香泡沫中。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年龄已经到了当年父母的年龄,现在父母早已经离开了我们,他们没有等到到啤酒街逛逛哪天、去享受一下到啤酒街饮酒的福气。

  走在啤酒街上,脚踏着人行道上的绿、红、白、米黄等颜色的马牙石,啤酒街东端高大的景观拱门雕塑,啤酒瓶、酒杯、泡沫成为街景节目的主题,看到马路上采用自然生态的绿色基调铺设了环保彩色沥青车行道,看到在LED流水灯光柱的照射下, “啤酒”源源不断地喷向对面的酒杯,如此逼真效果,令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

  在流淌着欢乐的音乐中,找一个古香古色的啤酒小屋,要上盘蛤蜊,拌八带、海肠,海螺,烤鱼等小菜,那气氛,那情调真是不醉也得醉。

  马路上,许多光着膀子的大汉提着装满啤酒的塑料袋,看来是回家喝的,我想起了外地人形容青岛的一句话:“青岛有一大怪,啤酒装进塑料袋”,在我们青岛,喝啤酒就是如此潇洒、痛快。

  在登州路中段原老啤酒厂区的办公楼,老蒸锅出锅车间,已经改造成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展出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分为三个参观游览区域,第一部分以文字、图象和电子影象为主,可以了解青岛啤酒的起源、啤酒厂的百年历史和啤酒文化、青岛啤酒厂获得的荣誉、青岛国际啤酒节、国内外重要人物来青岛啤酒厂参观访问的情况。那些其祖辈曾在啤酒厂工作过的德国和日本人捐献的文物史料,是博物馆展出的最宝贵资料。

  第二部分以啤酒车间环境和生产流程为主,我们游走于啤酒厂的老建筑物、老设备之间,亲眼目睹啤酒生产场景,了解青岛啤酒的生产流程、精湛工艺及历史沿革。我看到了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装瓶刷瓶子流水线的老机械,睹景生情,我想起了我们的车间主任庄师傅,毛师傅,还有那和我一个车的严师傅,他们可能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对青岛啤酒厂的热爱和感情却永远影响着我,鞭策我前进的一生。

  第三部分是品酒和多功能区,我们每位参观者在此可以免费品尝一杯啤酒,对于酒量大的显然是不过瘾的。据了解,近一段时间以来,青啤博物馆的热度也日益升温,很多外地、台湾甚至外国游客也慕名前来,其中一天里他们接待了1700多人,创下了日接待人数的新高,啤酒街让更多的人开始走近青啤文化和历史。

  参观结束,参观者可以获得一瓶贴着自己肖像标签的啤酒,很有创意的做法,既宣传了啤酒厂,还让我们的参观获得了永久的纪念,当我们参观后拿着那镶嵌自己肖像商标的啤酒,确实感到新奇,高兴。

  我喜欢啤酒街,喜欢那些带有欧式风格的的建筑,喜欢登州路啤酒街60多处的酒店、饭店、酒吧,它们成了青岛市民聚会的场所,外地游客来青岛旅游的首选之地,成了岛城“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百年的青岛啤酒,酿造了激情,酿造了文化,酿造了历史,酿造了青岛人的自尊和自豪,酿造了青岛的啤酒城。

  历史悠久的市场三路

  市场三路属于历史上的大鲍岛村,俗称大窑沟。市场三路原是大鲍岛东山下的山沟,路南到沧口路陡坡处曾是一片树林,又是德占初期建窑烧砖瓦厂所在地,所以地势低洼,比较平坦, “大窑沟”也因此而得名,这里又靠近小港码头,渔民靠岸卸货、购买物品的比较多,所以这里是德国殖民者最早开办的商埠之一,是一个热闹的民间贸易集散地。1923年4月17日日占时期改称市场三路,沿用至今。

  市场三路解放前就是一条繁华的马路,最早在西面是东洋人设计建造的市场楼,一楼卖蔬菜水产品,楼上是百货家电。由于市场楼有电梯,在那个年代可真是稀罕事情,许多人为了体验一下电梯也的到大窑沟的市场楼购物,所以,市场楼在民间又称:“老婆孩子商店”。

  三十年代,聊城路,陵县路是日本人居住的街道,俗称:“日本街,”所以日本商人光顾市场三路做买卖的比较多。

  市场三路的东面,早在1919年时,日本军曹三浦爱三(又名三浦林藏)在市场町三丁目东头开设了一家电影院——电气馆(东风电影院)。电气馆前身曾是个木场大院,后归三浦爱三所有,建成一层平地式电影院。“七七”事变后,随着日本人在青岛的增加,把影院改建成二层楼房,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影院观众厅内设座席600个,于1920年开始营业。院内设备比较豪华,主要供日本人用,票房收入可观。1945年日本投降后,电气馆被南京国民政府接收,改名为“重光电影院”;1946年改名为“神州电影院”,1948年改名为“电化教育馆”;青岛解放后,该院由胶东军区文工团接管,1950年,该院一直属中苏友好馆领导,改名为“友协电影院”,属市军管会文教部领导,1955年9月归属文化局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东风电影院”。

  解放初期,市场三路是青岛市水产品市场最丰富的地方,渔民们从小港码头卸货,鱼贩子就把半尺长的物美价廉的海捕大对虾、渔民们兜售的刚刚捕获的新鲜大鲅鱼,各种海鲜,很便宜的销售,只为得换钱购买日常用品好再去出海,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70年代,还有渔民挑着网兜,网兜里装着几条大鱼外卖,记得我送朋友,晚上曾经买到过2条大鲅鱼,每条5斤多重,一共花了5元钱,不过,那时我们的工资每月也只有34元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