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专题,将对计划入选作品逐一展示、阅读、评论、探讨,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2023年5月总第十期,让我们随作家魏微一起共读《烟霞里》。(本期主持人:陈泽宇 王清辉)
《烟霞里》是魏微积蕴十余年的创作,以时间为经线,以主人公田庄的经历为纬线,用编年体的方式,逐年检视和回顾了一位女性繁茂又寂静的一生。作为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主人公田庄走过的人生之路,与整个国家在这四十多年中的发展变迁同步。这一段生活,曾经并且依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详细]
《烟霞里》,三千里山河故园 时代中国与文化故乡的编年史我这些年读年谱,一个基本感受是,青少年时代新鲜昂扬;中年繁复热闹、人来人往,像一场盛宴;老年归于苍凉,太息而已。当然童年最重要,人生的底色,从牙牙学语开始,尔后倏忽几十年,一个人就没了。然而惟因他生长、盛开、衰老、凋零,中间他哭过、笑过、爱过、恨过,且人人各异,色色不同,人生才值得去探讨、去记述。生死是文学永恒的母题,生必须置于死的前提下,才变得有意义,值得珍惜。 [详细]
舒晋瑜:你在沉默中爆发的点是什么?
魏 微:写《烟霞里》时,字词突然不存在了,它们汇成了语言,带着我一路飞奔,所以说,这不是常态的写作。一边被语言席卷,完全丧失了自我,一边还要努力找回自我,要压着,要克制,怕自己成为话痨,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很难,越挣扎,越幸福。写作的终级意义,我想就是为了等来这一刻,等语言、等情绪,写作真是等来的,得有耐心。 [详细]
“田庄生前,她的专著就无人问津,默默无闻地躲在角落里,不卑不亢地占着自己的位置,她挺害羞,觉得自己不配。她这不是自卑,而是谦卑,以笔者的眼力,不配上书架的人多了去……” [详细]
“一家人赶到汽车站的时候,天色已大亮。广场上熙熙攘攘,像在赶集。小丫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人,由不得要抬眼四看。候车室门楣上贴着“庆祝元旦”,一边一个大红灯笼,煞是好看。” [详细]
“叔叔婶婶正是在这个节点上来到李庄的。夫妇俩都惊讶于李庄的安静,像没那回事似的。父亲说:“也庆祝的。县城热闹一些,大家聊得起劲。” [详细]
“这个概念,大抵只有小丫这个年纪才能体会,一则她是小大人,忽而灵光,忽而迷糊——倘若全然长大,则彻底迷糊,这个概念就不易得。另则她是生于李庄,又不受李庄的桎梏……” [详细]
“她理应生气,却生不起气来;她现在是高高在上,起点就不一样,被人骂两句也正常。她本来就不爱跟女生玩儿,心细,嘴碎,充满恶意,是非多得要命,从今以后,少跟她们啰嗦,直接玩失踪。” [详细]
关于《烟霞里》的评论已经很多,大家都普遍认为作品以个人视角揭示时代,是一种对时代的独特透视。我也认同这种看法,但我对作品更深的感受,是其中的人文关怀。换言之,我以为,《烟霞里》虽然具有将人和时代融合的特点,但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不是对社会的揭示,而是对人和生命的深切关怀。《烟霞里》对人和生命关切的特点,如果结合魏微的创作整体看,可以看作是她创作个性的延续和深化。《烟霞里》是魏微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当然更是当代中国文学一部很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 [详细]
《烟霞里》面世近半年,关注甚多,评论不少。关于“编年体”结构或有不同看法,但对《烟霞里》语言的称许,是有共识的。魏微语言好,此前文学界已有共识。魏微也极看重语言。访谈中她称,李洱为《烟霞里》提意见,改动了某个句子。斟酌再三,她还是把句子改回原来的样子。不是说改得不好,而是,改后的语调是李洱的语调,而非魏微的语调。这看出魏微的执拗,也看出语言问题的复杂性。作家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不易,一旦形成之后要改变甚难,照搬别人的语言同样行不通。 [详细]
《烟霞里》的出现,推进了70后作家在小说叙事美学上的进一步变化。70后作家大多从普实克所说的抒情写作开始,偏重书写作家本人或其笔下人物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具有鲜明的个人性和主观色彩。其后,有的由抒情走向反讽,或是置身于抒情与反讽的争执之中;有的则在保留抒情性的同时,纷纷朝着史诗的方向去变化,加强对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全景式的再现。抒情与史诗,在不同的作家作品中也有着不同的融汇,有着不同的实现方式。《烟霞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抒情的外壳和史诗的内里,也有对时代和人心的丰沛体察。 [详细]
作为“改开年代”的同时代人,魏微的写作总是和时代的幽微变迁“同辐共辏”,这尤其体现在这部以“编年体”形式写就的《烟霞里》。在《人生》和《红楼梦》之间,《烟霞里》明显倾向于后者,上面引述的一番关于“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谈话,成了这部小说价值观的隐秘投射。“盛世”和“衰落”是《烟霞里》故事的两大潜流,魏微用看似超脱、实则悲悯的姿态潜到了河流的底部,打捞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也勾勒一个家族和时代的起伏跌宕。因此,我们确乎可以说,《烟霞里》是一部在21世纪回溯“改开四十年”、接续《红楼梦》传统的“时代之书”。 [详细]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
] 7月31日,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在湖南益阳启动。活动现场,铁凝、张宏森、杨浩东、彭玻、瞿海与32家共同发起单位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李敬泽与发起单位签署合作议定书,发布第一批入选项目名单。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同志向第一批项目入选单位代表颁发出版标志。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在益阳举行] 7月31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讲话。会议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副主任李朝全,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中国作协各报刊社网负责人参加会议。
[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出版人与期刊主编出谋划策!] 在现代传播格局中,文学真的没有竞争力了吗?作家资源和编辑人才如何培养与寻找?文学面临全新定位,行业生态是否遭遇洗牌?针对这些话题,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建言献策,在依据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新时代文学攀登的方向与现实意义,同时表达希冀与展望,为新时代文化版图耕耘文学的辽阔沃野。
与中国作协其他推动出优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是直接面向作家的,而是与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以及中图公司达成合作,为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助推精品力作。客观地说,作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的事情,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艺生产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知,有没有质量意识、能不能切实做到“十年磨一剑”,一方面固然同作家自身的信念和修为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社会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当我们回顾新时期文学的成就的时候,恐怕不能否认,老一辈编辑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怎么能够从体制机制上培养和鼓励像章仲锷、崔道怡这样的编辑家?或者说,我们怎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调整和发展出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使得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详细]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一:各方联动推精品 形成合力攀高峰] 新时代新征程,为中国文学提高作品质量、攀登文艺高峰设定了新语境、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二:彰显新时代文学价值与尊严的重大文学行动] 一部文学史,就是文学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突飞猛进,文艺体制机制不断变化……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三:多方联合搭建 文学精品的传播平台] 今天的媒介环境正在不断更新迭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文学生产,全方位介入着我们的文学生活……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一:让新时代文学的沃野结出累累硕果] 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文学精品的产生赋能,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和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二:对长篇小说创作的扶持正当其时
] 原创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力作的推出,需要作家和出版者共同经过漫长的艰苦努力,“攀登”一词很精准……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三:整合优势资源 助推精品力作
] 攀登计划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受到文学界、出版界的热忱欢迎……
[文学界出版界持续关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大家表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全过程扶持优秀作品的成长,为文学精品的产生加压赋能,力推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是中国作协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挑战、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的重大文学举措。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新鲜题材,也为文学出版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文学界、出版界要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勇于面对挑战,不负读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