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柳的头像

红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1/06
分享
《皇龙渡》连载

第一十六章 兴奋

第二天一早,苏正河骑着偏斗三轮摩托,载着许大匡和路成顺来到了国营滨海农场。很顺利,他们找到了许大匡的大学同学,现任滨海农场农技员的韩振才。

韩振才热情地欢迎他们,亲自带着他们参观。正值春耕大忙,农场里到处一派忙碌景色。

与农村不同,滨海农场是建国后农业部直属设立的国营农场。整个农场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几千公顷农田,被布局成方方正正的地块,每块大田几百亩,纵横连在一起,一眼望不到边。

春风吹跑了去冬的残雪,大片返青的麦苗打着哈欠,忙着伸个懒腰。农场的规划极为科学,地块之间都建有整齐连通的水渠和条沟。水渠高于地块,便于灌溉。条沟则低于地平面,目的是控碱和排涝。

水渠边,条沟旁,成排的杨树、柳树、槐树排成行,既绿化了环境,又防风固土。滨海农场种植以小麦、棉花和玉米为主。另外还有苹果园、养猪场、鱼塘等,分散在农场职工住宅区的四周。韩振才一边领着他们参观,一边回答他们的提问。

来到住宅区,苏正河、路成顺看到农场职工们的砖瓦房,坐北朝南东西成排整齐地排列着,一派生机盎然。

住宅区的南边,有几处大水塘,直接和干渠相连。韩振才告诉他们,水塘里面养了鱼,种了藕,水塘还可以储水和防旱,多种用途集与一体。每年春节前,农场里都会组织人捕捞大鱼,挖藕,分给职工们。开春了再投放小鱼苗,循环养殖。

接下来,大家一起参观了农场的养猪场。农场还有自己的面粉加工厂,种植的小麦晒干后,直接可以加工成面粉。加工后的麸皮就用来养猪,猪长大后被卖到大城市,收益归农场统一支配。就连猪粪都被晒干,当做肥料,施放到农田里。这样就形成了循环的产业链,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收入。

来到苹果园,他们看到大片苹果树已经长得比房子还高了。韩振才介绍,这里种了几个不同的苹果品种,有国光,有红帅,都是适宜本地生长的。苹果树多年生长,长成后可以连年收获。

眼尖的路成顺发现果树林里有几排半人高的小木屋,好奇地问韩振才,那是干啥用的。韩振才领着他们走近,一看,原来是蜂房。蜜蜂们在果树园里采蜜,酿蜜,帮着传递花粉,酿好的蜂蜜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来源呢。

最后,韩振才领着他们参观了农场的机务队。农场早就实现了机械化,从最早苏联老大哥支援的斯大林80拖拉机,更新到现在国产的大型东方红拖拉机,大片农田里干活主力,耕、种、收割都靠拖拉机了。这样既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拖拉机,一天就能耕一百多亩地呢。

围着农场转了一大圈,临近中午,韩振才领着他们来到农场的食堂。韩振才要了好几个菜,拿来两瓶酒热情招待来访的客人们。

苏正河和路成顺大开眼界。过去只听说滨海农场经营得很红火,一直没有机会亲自来看看。这次经过了实地参观,两人感触都很大。一样是农业,你看人家农场这么多花样,有技术,有机械,收益也相当可观。

中午的饭桌上,苏正河、路成顺非常虚心地向韩技术员请教了不少农副业种植以及机械化操作的知识。韩技术员人很豪爽,一边细细讲解,一边表示自己可以协调农场给农民兄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种子啊,技术啊,机械啊,都可以支持。

“对了,还有一件事,我想苏乡长能帮忙呢。我们农场啊,人手少,计划招些年轻人,来农场当机械手,苏乡长可以帮着推荐不?”

“太好啦!乡里正有不少年轻人,想着找出路呢,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苏正河高兴地端起酒杯,和韩振才狠狠地碰了一杯,“我先谢谢你,如果有时间,欢迎你去南河乡,帮着给我们多多指导指导。”

韩振才很客气,“哪跟哪啊,指导谈不上,互相学习,互相学习,来,干了。”一仰脖,把酒一饮而尽。路成顺也很高兴,和韩振才一连多碰了好几杯。

回来后,乡里村里先后召开了几次大小会议。一场围绕分地和发展副业的大讨论,很快成了从南河乡到皇龙渡村街谈巷议的重点,成了这个春天最让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

路志鹏在桥梁排过得很愉快。排长和战友们都很友好。特别是睡在志鹏下铺的班长罗洪涛,广东人,小个子,很机灵。关于架桥、修路、修隧道等很多专业知识,他都热心地教给志鹏

志鹏常常在夜里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学习,他要追赶上班里的学习进度,不能因为自己而导致全班掉队。罗班长特意关照志鹏,还帮着买了好多电池,志鹏这小子太能学了,手电用得快着呢。

而苏明波在运输连一排,似乎并不如意。

苏明波头脑灵活,学习驾驶技术得心应手,很快就学会了开大卡车,随之就能跟着车队出车作业了。运输连经常执行很多外出输送任务,隔三差五就要出发。苏明波刚到运输排,哪哪都新鲜,劲头特别足,但时间飞箭,很快就品尝到了运输连的辛苦。

从小舒适的生活条件,娇惯的家境,养成了苏明波好逸恶劳的性格,使他缺少吃苦耐劳的韧劲儿。所以,外出执行任务时一路上的颠簸,吃饭不能按时按点,装车卸车的劳累,超越了他随车看景致的闲适,都让他吃不消。

原来在家乡时,乡政府大院里,公子哥多么安逸啊,与此时部队中的劳累形成了巨大落差。工程兵部队与自己想象中英勇的战斗部队有诸多不同,也使他很失望。

春天的喧闹没有唤醒他的锐气,拈轻怕重的小毛病很快让他在班里感到了孤立。这一天,苏明波跟随车队出车回来,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筋疲力尽地捱到宿舍。谁知一进门,二叔苏正川,正笑意盈盈地看着他。

苏正川是苏正河的弟弟,在南河乡所属的河东县供销社担任副主任,经常出差,为全县采购各种物资。这次正巧路过苏明波部队驻地,就趁机来看看明波。

苏正川给明波带来了明波妈妈捎带的一个大包,另外还给明波的排里带来了几箱苹果和几条烟,正和排长在聊着天呢。

苏明波回来了,看到二叔,自然喜出望外。

“二叔,你咋来了?”

“我正好出差路过,顺路来看看你。”

排长给苏明波三个小时的假,让他带二叔在部队好好转转看看,并通知食堂给安排了午饭。苏正川连声说排长太客气了。

苏明波带着二叔苏正川在部队大院里边看边聊。半年不见,苏正川明显感觉到明波成熟了很多,连连感慨还是部队锻炼人啊。

“二叔,我已经学会了开车,还经常随连队出差呢。”

“不错,你小子,进步很快啊。家里你爷爷奶奶,还有你妈妈都担心你呢,我这次出差,他们一个劲地叮嘱我来看看你。”

“谢谢二叔,我在部队过得挺好的。”

“哈哈,和你二叔还打官腔啊。说实话,部队是不是很苦很累?看你,比原来瘦了很多呢。”

“嗯,工程兵部队嘛,和战斗部队不太一样。这儿,跟车出任务,到处瞎跑,有时也挺累的。”

“当兵可不比你在家啊。在家都娇惯着你,到了部队就说明你长大了,应该自己学着独立了。自己的路要自己学着去走。”

“嗯,这个我懂。就是有时候吧,感觉在运输连开车挺枯燥的,累死人也没什么前途。”

“你小子,有啥想法,和二叔说说。”

“如果能换个轻松点的兵种,不用天天累死累活地出车就好了,唉。”明波叹了口气。

“你们运输排里啥兵种轻松啊,后勤?炊事班?哈哈,你不会是想去炊事班吧……?”

“炊事班也比运输班好啊,二叔,你是不知道,跑运输,还要跟着自己装卸,真快把我累垮了。”

苏正川自己有两个女儿,重男轻女的他从小就喜欢这个侄子。他很欣喜地看到明波到了部队后的成长,但是作为家长,看到明波的小身板还是那么瘦弱,更加心疼侄子了。

经常跑南跑北,洞察人情世故的苏正川心里明白,自己应该为侄儿做些什么。吃过午饭,明波送二叔走后,回到宿舍。他打开妈妈给他捎带的大包,里面装满了糕点啊,糖块啊,面包啊啥的,都是明波喜欢吃的零食。

苏明波主动把这些好吃的分给班里的战友,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点上,苏明波很大方。从小的衣食无忧,让他没有吝惜的习惯,这让大家对他多了点亲切。

苏明波不知道,二叔苏正川悄悄进了连部,找到一连长。苏正川以支援部队建设为借口,为连队捐助了一百个搪瓷脸盆,三百块毛巾。他还偷偷地塞给一连长一百元钱和两条烟……

当然,这些物资都是从苏明川采购的物资里出的,他回去只要改一下账目,就无人知晓了。他才不会傻到自己出钱呢。不过,送礼这件事,苏正川没有让苏明波知道,他也没有告诉大哥苏正河。

不久,苏明波被抽调到炊事班帮忙……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