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柳的头像

红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3/27
分享
《皇龙渡》连载

第二十七章 种瓜

路成顺收到了志鹏的信。

拿到乡邮递员给他送来的信,看到军队专用的信封,三角形的红色专用邮戳,老炮兵的手,禁不住一抖。

二十多年前,自己在部队时写家信,就是这样的信封和邮戳!时间流转,如今自己的儿子又到了部队,家信的重量,压在手里,重在心头啊!

信中,原来是志鹏帮村小学绘制了成套的新建造图。

信中还夹着,三十元钱!

这孩子!

老路拿着志鹏寄来的小学校构造图,来到乡里,找乡长苏正河。

村小学的房子塌了快一个月了,老路都跑了好几趟乡里了,重建小学的款项一直没有到位。

乡长苏正河也很着急,但是乡里也没有钱,干着急,没办法。

“老路,俺正要去找你呢,刚才财务说,重建皇龙渡村小学的钱到账了,小学校重建可以马上开工了。”

“哎呀,太好了!你看,这是啥?”老路把志鹏寄来的建造图递给苏正河。

看着详细的构建图纸,苏正河还以为是路成顺自己绘制的呢。

“老路,你行啊,还有这一手呢,这图绘制得够水平!”

“不是俺绘制的,是俺家小子,从部队给寄回来的。”

“你家志鹏?”苏正河有点不相信,吃惊地看着路成顺。

“嗯,你再帮着看看,有啥地方需要修改不?”

苏正河叫来乡里主管基建的贾主任,一起研究了半天。

贾主任小个头,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

“真详细,俺看完全可行,基本都不用改动,比专业设计师还专业呢。”

“俺看也不错,那就这么定了,就按这个图纸施工吧,老贾,你再去核核预算,看看上边拨的款够不够?”苏正河趁热打铁。

“行,俺马上去。”

看着老贾拿着构造图,急匆匆走远的背影,苏正河若有所思。

“老路啊,你家小子不简单啊。”

“啥啊,他能有啥。”

“他和我家明波一起参军走的,还在一个部队。这才半年时间,你家志鹏已经能绘制出这样精细的图纸,我那个不争气的……唉!”

苏正河狠狠地叹了口气。

“咋了,明波咋了?”

老路不知道明波去炊事班的事,听苏正河的口气,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

“哎,不说了,不说了,说出来都丢人。”苏正河垂头丧气。

“老苏,到底咋了?你这人,说半截话。”

“他来信,说是去了……去了炊事班!唉,气死人了,你看这……”

“啥?咋去炊事班了?”

“一准是这小子表现不好,被打发到炊事班去了,唉,快让他给气死了……”

“别着急,炊事班也不错嘛,都一样锻炼人。”

老路只有这样安慰苏正河了。

老路心里明白,这个好强的乡长,是恨铁不成钢啊。

许大匡帮着老路在乡农机站培育的西瓜苗,在那次大雨中损失了不少。幸亏乡农技站大院地势高,许大匡育苗时多育了些,才避免了西瓜苗的全军覆没。

经过许大匡的精心伺候,西瓜苗已经长到一巴掌高了。幸存下来的苗秧,绿莹莹的枝蔓趴到了地上,第一片小叶开始羞答答地露头了。

是时候,该移栽到地里去了。

老路推着独轮车,车上一左一右摆好两只长条扁筐,扁筐里又铺上一层草,从村道中走来。路志霞跟在后面,挑着扁担,担着两只圆筐,一起来运西瓜苗。

许大匡小心翼翼地把一颗颗西瓜苗带土挖出来,放到筐里,帮着运到老路开荒平整出来的那三亩荒地里。

许大匡教老路父女按半米一颗的株距,细心地栽下。栽完,紧跟着浇水。

三亩地分成了几大块,因为不熟悉本地的土壤究竟适宜什么西瓜品种,所以许大匡在省城准备了几个不同的西瓜品种,每个品种的瓜苗各育了一块地,许大匡仔细做了记录。这样,等收成的时候,就能比较出哪个品种更适宜本地种植了。

李广仁夫妇、广义两口子,都来帮忙了。

在村西水塘边,老路家的西瓜田和李广义的鱼塘,成了亲密邻居。而这两家,无形中也成了更亲密的乡邻。不用说什么,谁家有活,大家一准抢着帮忙。

尽管不知道前途咋样,皇龙渡村这两个率先从事副业生产的家庭,已经融合成了一股力量。在他们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股不能输的信念,对新生活寄寓了最美好的希望,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再苦再累也不算啥了。

种了三天,三亩地全部栽满了。浇过透地水的瓜苗,支棱起细细的藤蔓,顽强地在新环境中随风歌舞。

许大匡在农技站的大院里,也专门开辟出一块地,特意留下来二十多颗西瓜苗,这样自己就能随时观察,及时跟踪西瓜的长势了。

原来撂荒的田地,经过了这一番整治,一下子换了面貌。成排的小绿苗,精神抖擞地排列开来,几只燕子剪着尾巴飞来飞去,打量着庄稼地里新来的朋友。

看着栽满西瓜苗的土地,大家尽管劳累,但是心中却无比欣慰,欣喜地出了一口气。开荒以来的劳累,瞬间一扫而光。满目春光,满眼绿意,希望,已经开始破土发芽。

刚种完瓜苗,乡里主管基础建设的贾主任,就跑来皇龙渡村,找村长路成顺,一起商量村小学重建的事。

这次,县里批了八百块钱,还有建房用的砖,专门用于村小学的重建。根据路志鹏设计的规划图,高大宽敞的五间教室和一小间办公室,另外还有厕所和围墙,都需要好好预算。

老贾经过测算,八百元钱,除去购买打地基用的石头,房瓦,窗户,就所剩无几了。另外,建房用的砖,需要皇龙渡村自己想办法去河东县砖厂,自己拉回来。关于村小学的桌椅板凳,房梁和人工,只好由村里自己解决了。

老路心里已经很感激了。

老路很清楚,乡里能批下来这些钱和物资,已经很不容易了。上次大雨,全县几乎都受了灾,房倒屋塌,农作物更是淹得惨不忍睹,用钱救灾的地方多着呢。

有了这些钱款和物资,不够的部分,村里再凑点。关于人工,只有发动全村的壮劳力了,相信大家为了重建村小学,一定能积极出力。

连夜,老路召集村委会开了个小会,顺利达成一致:大家把村道上那几棵最高最粗的杨树砍倒,当村小学的屋梁,再砍一些柳树为孩子们做新桌椅;集中村里的牛车、马车,去县砖厂拉砖;盖学校,全村男女老壮一起出工……

二队队长李广仁,主动要求带着牛车、马车去县里拉砖。村妇女主任志飞娘,主动承担了建房子时的烧水做饭问题,由村里的婆娘们从自家带锅碗瓢盆,去垒锅做饭。

老路亲自带人去砍树,做屋梁,做课桌凳子。

就在皇龙渡村的人们为了重建村小学,摩拳擦掌,奔走忙碌的时候,老村长路成顺的侄子,“二溜子”路志强,和村里的小寡妇兰翠花被人堵在屋里,捉奸在炕了……

路志强是路成顺大哥路成福的小儿子。路成福先后有了五个姑娘,最后好不容易才生了个儿子,一家人对他十分娇惯。

这个路志强学习不行,劳动也不行,整日里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被四里八乡送了个外号“二流子”,意思就是不上道,不学好。

村里的小寡妇兰翠花,是从邻乡马家庄嫁过来的,娇滴滴的小人儿,喜欢涂脂抹粉,整日里花枝招展。兰翠花的丈夫李树结婚后第二年,就得了一场急病,死了。兰翠花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老话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个兰翠花,平日里招惹了不少村里的年轻后生,是出了名的“花蝴蝶”。“二流子”路志强一来二去,偷着和兰翠花对上了眼,暗地里干些龌龊事。

这天下午,天还没擦黑,路志强就跑到兰翠花家,连房门也没来得及上锁,两人就心急忙火地上了炕……

偏赶上兰翠花的婆婆,带着村妇女主任志飞娘等几个人,为了准备建学校的伙食,来翠花的房里找碗筷,一推门,正好堵上“二流子”和“花蝴蝶”在炕上……

当老村长路成顺赶到村委大院时,看热闹的村民们已经挤满了整个院子。

在民风淳朴的南河乡,极少出现这类花边新闻。这次,不同寻常的是,事件的主角牵涉到了皇龙渡村的两大家族,路姓和李姓,更是引来村民们极大的关注。乡邻们三五一堆,叽叽喳喳,看热闹不嫌事小。

不少李姓村民已经愤怒了,水性杨花的兰翠花,给他们老李家丢了人,本家几个愣头青小伙子,扬言要给“二溜子”路志强好看。要不是村妇女主任志飞娘拦着,估计路志强早被愤怒的李家人打个半死了。

老村长来了,大家暂时安静下来,倒要看看,作为村长,还作为肇事人路志强的亲叔叔,老村长究竟咋样处理这件事?

路志强和兰翠花被关在了村委办公室里。路志强低头蜷缩在角落里,生性泼辣的兰翠花两手捂着脸,不知是委屈还是害怕,抽搐着身子哭起来。

路成顺黑陈着脸,分开围观的村民,走进屋,一步跨到路志强面前,抬脚狠狠地踹向亲侄子……

只听见路志强惊恐的声音,立刻,从屋里传了出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