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柳的头像

红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1/20
分享
《皇龙渡》连载

第二十章 分地

分地动员大会在皇龙渡村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事太大了。

土地事关各家各户的切身利益,村民们自然异常关注。热烈的讨论,就像春天里刚刚融化了坚冰的河水,激发起这个古老村庄又一次蓬勃生机。几天后,第二次全体村民大会再次召开。苏正河、路成顺还特意邀请了乡农技站的许大匡一起来参加。

很顺利,路成顺提出的分地方案被绝大多数村民赞同通过。具体事宜,乡里的工作组、村委成员、各生产队的队长,还有由村民选出的五名村民代表互相监督,一起执行。

关于发展副业的计划,加挖村西水塘、划定副业区域,也没有反对意见。毕竟那个水塘早该挖深加宽了,紧靠黄河边,淤积得厉害,再不收拾,如果遇到夏天下大雨,水塘里的水就有可能倒灌进村里了。

水塘周边的地,是出了名的盐碱地,种啥庄稼也不长,用来开发副业再合适不过了。尽管很多村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弄明白乡长、村长口里说的副业到底是干啥。毕竟闲着也是闲着,能利用起来多少也不心疼了。

老路设想的重新整理农田间村路的事儿,却没有得到支持。

苏正河表示乡里没有钱,而老路明白村里也没有余钱,加上村民们也不积极,只好先作罢。

但是,执拗的老炮兵,坚持把现有的田间小路预留加宽,路边种植树木,以后有机会再修整的建议,还是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并被确定下来。多年以后,村民们想起老村长的这个超前建议,无不赞叹老炮兵的眼光独到,为皇龙渡村以后的发展早早打下了基础。

华北大地的村庄,多数是由几个比较大的姓氏家族组成。人多的家族,自然力量大,话语权相对就大。在皇龙渡村,路姓是个大姓。而路成顺又是复员军人回家,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原则性强,威望高。

加之老村长路成顺在皇龙渡村公私分明,不贪占村里的便宜,信奉以德服人。他为人公正,不偏不袒,不因为自己家族路姓人多,而欺负其他小姓人家。耿直的老炮兵,靠着自己多年的言行,为村里人树立起一座道德标杆,甚为村民们敬重。

路志鹏参军走后,本来按规定,路成顺家可以按军属家庭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但是老炮兵毅然拒绝了。他只想和普通人家一样,甚至自觉地把自家排在普通人家之后。

当年入党时的誓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仅被他牢牢记在心里,还流进了他的血脉深处,刚直不阿就是他对自己的坚守。

这次村里划分土地,老村长的表率依然出色。在划分到村北老坟地周边地块时,由于村民们多数心存封建思想,都不愿意要坟地周边的土地。老辈人常说,靠近坟地不吉利。

村民们平日里路过都尽量远离那儿,更何况现在划分土地,真要分给自己家,天天耕种,那不就更会沾染晦气、更加不吉利了吗?

村里的王懒鬼还在一旁添油加醋,“老坟地那块,真不能要!俺有时晚上捉兔子,时不时看到老坟地有鬼火,忽明忽暗,吓死个人!想要老坟地那块,非头硬的不行,你头硬不,你呢?”

老村长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俺家的地可以划到坟地周围。有啥啊,咱本村的坟地,埋得除了老祖宗,就是不幸过早夭折的娃,都是咱们的家人啊。有啥可怕的,俺先表个态,俺家的地就从坟地那划!”

老路不怕鬼神,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鬼神,有什么可怕的呢?

志鹏的娘也埋在那儿,平日里自己忙得难得有机会去看看,以后自家的地就在周围,干活的间空,倒是可以常去看看了。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老村长用自己的言行,给村民们做了标杆。原本让乡长苏正河发愁的分地难题,在皇龙渡村,大张旗鼓,公正公平,很快完成。

苏正河从心底更加佩服路成顺了,老炮兵真是好样的!

南河乡其他村庄,借鉴了皇龙渡村的经验,很快进行了这场具有革命性质的土地划分运动。黄河尾闾两岸的村庄,在这个希望的春天,喧闹着进入了新时期。

路志霞很快收到了弟弟路志鹏的来信。志霞比志鹏大两岁,二十出头的大姑娘,细高个,俊俏的圆脸儿,一条粗黑的大辫子。路志霞上完初中就回家帮着务农了。娘生病去世得早,多亏同一个胡同住着的小云娘帮衬着,教志霞学些针线活,帮着家里缝缝补补。这两年农闲的时候,志霞跟着小云娘学会了用织布机织粗布,时不时车起织机,织几匹。

古老的纺织技术做为中华“四大发明”之一,在华夏大地悠久流传。高大笨重的织布机,用梭子穿线,脚蹬轮轴,手脚并用,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北方农村的妇女,大多都要学会使用织布机织布。

女孩子到了十几岁,家里都要教她们学习织布技术,除了能方便家用之外,还被当做出嫁时的一项重要考量。会不会织布,织的布款式和质量咋样,缝制技术的好坏,甚至还有绣工,直接关系到待嫁姑娘的名声。手艺儿好的姑娘们,还特意把精心织就的粗布当做出嫁时的嫁妆呢。

皇龙渡村织布都是用临县出产的纯棉线,这样织出的布厚实紧密,耐磨持久,吸汗不贴身。当地人把这种古老手工技术织出来的粗布叫做“老粗布”。老粗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耐脏,不用经常换洗,很适宜于做床单。皇龙渡村这一带,家家户户都是铺着这样的老粗布床单。

路志霞看到弟弟来信中说在部队一切安好,心里很为弟弟高兴。弟弟信中还要二姐多照顾父亲,更让志霞感觉弟弟半年不见,成熟稳重了很多。

志鹏要二姐帮着给他邮寄地雷花的种子,志霞心里估摸着,弟弟该是想家了吧。志鹏参军临走,许可送那盆花时,志霞就看出弟弟十分喜欢。原来一直以为粗心大叶的弟弟,竟然也有喜爱花花草草这样细密的心思,当二姐的以前可是没有注意到这些呢。

志鹏信中还提到,希望二姐给他寄十几床老粗布做成的床单,还附带了床单的尺寸。据志鹏信中说,是部队野外施工时宜于随身携带,且不用经常换洗。

虽然弟弟说的是粗布床单,志霞透过字里行间,还是隐约觉出弟弟经常去野外施工,应该很艰苦吧,好强的弟弟却从不说苦。唉,还是个十九的大孩子啊,离开家,也不知道会不会照顾自己。不觉间,志霞又有点替弟弟担心了。

路志霞早已经积攒下好些织好的老粗布,原本是趁着自己还未出嫁,给父亲和弟弟提前多些准备。既然志鹏部队需要,就先给志鹏吧。

她很麻利地按照尺寸裁剪缝好,足足凑够了二十床。老粗布床单连同弟弟早前积攒在抽屉里的地雷花种子,被志霞打包包好,到乡邮局,给弟弟寄去了。

志鹏用右手提着水桶,从临近花圃的水池里打满水,帮着护士安心一起浇向日葵。安心活泼地在向日葵苗圃中间飞来飞去,活像一个精灵的蝴蝶仙子。

叽叽喳喳,安心不停地和近处的李燕护士炫耀着,自己的向日葵又长高了好多,炫耀又得意。

班长罗洪涛又来看志鹏了。对于志鹏挺身而出救自己而负重伤,小个子罗班长很是过意不去。关键时刻,应该是自己当班长的救战士啊,反而被路志鹏救了自己,自责的心情久久挥之不去,三天两头,他就抽空来团部医院看望志鹏。

今天罗班长除了带着几个罐头、几包奶粉等营养品外,还给志鹏带来了一大摞资料。

他告诉志鹏一个好消息,团里特训班又要选拨考核了。由班里推荐优秀的战士参加,考核通过,就会到团里参加统一的特训。特训成绩优秀的,就直接提拔或是推荐上军校了。

这次班里集体讨论,一致同意推荐路志鹏等三人去参加考核。罗班长鼓励志鹏,正好可以趁养病的空闲多看看书,自己精心准备的资料也给志鹏带来了。

“谢谢班长,俺觉得自己来班里时间短,还是把这次机会让给别人吧。”

“你虽然来咱们班时间短,但是你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别谦让了,推荐你去是经过咱们全班讨论,投票评选出来的。你就好好准备吧。”

“可是,班长,这么多资料,俺啥时能看完啊?”

“不用急,你先看着,考核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呢。资料里面不明白的地方,你就记下来,有时间我就来帮你,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考核就考这些资料吗?”

“考核分两部分,理论和实践两项。实践就是实际操作,就是咱们修桥时的工具运用,模型的分装组合等等。”

“可是,班长,俺的左臂还不能动呢,实践考试怎么参加啊?”

“一个月时间,你应该能养好伤了。对不对,安医生?”

安心一边拿着喷壶浇水,一边听着罗班长和志鹏的谈话。

听见罗班长问她话,扭过头来,故作思考的模样。

“这个养伤的快与慢,要看一只手同志配合不配合医生喽。只要他好好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一个月也差不多吧。可是如果他不听医生的话,两个月,半年也好不了。”

说着,调皮的安心故意向罗班长挤了挤眼。罗班长明白,这是安心护士故意刺激路志鹏呢,会心地哈哈笑起来。

志鹏除了左手臂打着石膏不太方便外,已经能自由活动了。头上的伤经过休养,已经好多了,头痛的感觉慢慢没有了。

志鹏想马上回连队去,他耐不住医院里的寂寞。在连队和大伙儿在一起,热火朝天的生活,让他十分想念。

“俺想马上就出院,回连队去,这样可以一边养伤一边学习啊。”

安心听到志鹏说想出院,马上严肃地制止:“一只手同志,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养伤。毛主席教导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把伤养好了,再回连队,才可以继续更好地革命啊。’

志鹏看着安心假装严肃的样子,无可奈何。罗班长也是连连点头,“你还是先静心养伤吧,有时间多看看理论资料。安医生说得对,养好伤再回连队。”

“好吧,班长。”

送班长出医院大门,志鹏悄悄地告诉班长,家里可能会给他寄一个包裹。如果寄到了连里,就麻烦班长给他捎到医院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