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柳的头像

红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1/14
分享
《皇龙渡》连载

第一十九章 家书

说到写信,志鹏想起来好久没给家里写信了。上次只是给小云和许可他们写了信。家里二姐给自己回过一封信,说家里一切都好,让自己不要挂念。因为感觉没啥可说的,就拖着一直没给二姐回信。

小云给志鹏来过几封信,被志鹏宝贝一般收藏好。每次有空闲时,志鹏就悄悄地拿出来,读了一遍又一遍,到现在,自己都能背诵下来了。

临近高考,小云的功课应该更紧张了。在小云的来信中,多数内容都是说学校里的事儿,偶尔还夹杂着村里的信息。

对志鹏来说,小云信中的慰问,“志鹏哥,你身体还好吗?”“注意保重身体呀”,如此之类,简简单单的只言片语,对于自己,却感觉有说不清的贴切,有说不清的慰藉。每次读小云的来信,总会有暖洋洋的激动,久久充盈志鹏的身心。

虽然远隔千里,志鹏心中最惦念、最牵挂的,还是小云的身影。好多次,午夜梦回,总会出现小云的倩影。

志鹏深知,那是自己最珍惜、最甜蜜的心底秘密。

只是,小云似乎不明白自己对她的感情。在一封来信中,小云还开玩笑地说起一件事:志鹏参军走后,有好几个女同学拐弯抹角地找小云问志鹏的联系地址呢。信中小云的原话:“想来是志鹏哥的人缘太好了,让女同学们都念念不忘呢。”

志鹏每次看到这里,都是一笑了之,这个笨小云啊。在她心里,自己只是个哥哥呢,哎!她啥时候能明白自己对她……呢?

是啊,又想给小云写信了。可是,自己受伤住院这件事,决不能对她说。不能扰乱她的心思复习考试啊。再说,这事儿也不能让家里人知道,那样他们会担心的。

年轻的志鹏不知不觉间成熟了。从少不更事的稚嫩中快速成长,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了。自己负担自己的伤痛,报喜不报忧的背后,正是他年轻的肩膀,悄悄担起了成长的重量。

上午打完针,安心给志鹏换新床单。看着安心熟练地换床单的动作,志鹏有些纳闷儿。

“安医生,床单才换了两天,咋又要换啊?”

“天热了,容易出汗。再说医院这床单,布料薄,一出汗就贴身,必须要常洗常换。每次换一大堆,我都要洗一下午呢。”

“辛苦你了,安医生。”志鹏不好意思了。

“哈哈哈,不辛苦,为人民服务嘛。首长,这是我们该做的。”调皮的安心一只手抱着换下来的床单,一只手给志鹏打了一个敬礼,貌似志鹏就是首长一样。

扑哧一声,志鹏被她逗笑了。

看着安心抱着换下的床单推门出去,志鹏想起老家用的一种老粗布床单。二姐跟小云妈学会了用老式织布机编织老粗布,再做成床单。那种老粗布,厚实,透气还不粘身体。如果能给医院换成这样的床单,不用经常换洗,就会给医生护士们省下很多劳动量的。

对,写信给二姐说一声,让她给寄些来。

中午吃过饭,安心就给志鹏拿来信纸、信封,还把自己的钢笔借给志鹏,让他写家信。志鹏打趣安心,

“你想要地雷花种子,这么心急啊?”

安心呵呵一笑。其实,做为医生,安心知道,在这种时候,写家信对于受伤后的路志鹏意味着什么。写信与家人交流,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欣喜,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释放。

只有心情放松了,路志鹏的身体才会更快得到恢复。

志鹏还不习惯直接给父亲路成顺写信。父亲在自己心中,严肃多于亲和。父亲就像一座大山,巍峨高耸,是自己前进路上难以超越的灯塔和坐标。在家时,志鹏就和父亲交流很少。父亲总是行多于说,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标明做人的道理。直接给父亲写信,志鹏还真有些话说不出来。

二姐就不同了,志鹏啥都能和二姐说。虽然二姐只比自己大两岁,姐弟俩却有很多话,很是说得来。

志鹏先给二姐写信。信中问起家中是否诸事安好,问起父亲身体咋样,春耕忙不忙?说起自己的近况,一切安好。当然,志鹏在信中还没忘让二姐给他寄些地雷花的种子,还有粗布床单一事。

细心的志鹏悄悄量好了医院病床的尺寸,不过信中,志鹏没和二姐说是给医院用的,那样二姐会担心的。志鹏只说野外施工时用,这样二姐就不会疑心啥了。

给二姐写完信,志鹏又给小云写信。给小云写信,对于志鹏是一件相当庄重的大事。每次志鹏都是先打草稿,反复斟酌,反复修改。

志鹏还不敢明确表达自己对小云的喜欢,要能让小云明白自己的心思,又不至于太外露,语言的把握就需要一个很好的火候。而这,总让他费心煎熬。

沉思中,志鹏看到飘落在窗台上的柳叶,恰好有一枝上连着两片嫩叶。他仔细地捡起来,心想,把这个夹在信纸里寄给小云吧。

按照路志鹏的心意,两片叶子相连,是暗喻自己和小云永不分离,但是在信中,他却写下:“部队所在的南方,春天来得早,家乡的柳树应该还未发芽,愿这春天最早的问候,带给你绿色的希望。”

有时候,言不由衷,也是情不得已啊。

直到改了好几遍,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志鹏才重新认真地誊抄一遍。最后,仔细把信纸折叠好,连同小柳叶,一起装入信封。路志鹏觉得,这个单薄的信封,仿佛把自己的心儿一起装了进去,真想自己随着这封信,一起飞回家乡啊!

当然,志鹏不忘给许可和李志飞两人合写一封信,这样就不会显出单独给小云写信的唐突了。

窗外,太阳的脚步匆匆,夕阳已经斜斜照着病床了。

安心推门进来送药,看到志鹏还在写信,马上埋怨起他来:“哎,大个子,你咋不知道休息啊?用脑过多,你的头又会痛的!”

志鹏微微一笑:“没事,俺快写完了。”

“你呀,快过来,先吃药。”安心把药递给志鹏。

“等一会儿,俺写完再吃。”

“不行,”安心故作严肃,“吃药必须按时,病人同志!”

“好,好,先吃药,医生同志。”

志鹏看到安心小脸儿一下严肃起来,忙放下手中的钢笔,还在病床上,装模作样地给安心打了一个敬礼。打着石膏的左臂努力配合着,却没地儿可藏,显得十分滑稽。

“啊,哈哈哈……”安心看着志鹏滑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还是你笑的时候,样子好看。”

志鹏心情好的时候,也不忘给这个年轻的小护士打趣。

“病人同志,你好好听话,我就会笑,你不听话,我当然要先讲原则喽。”

“好,好,向日葵同志,俺向毛主席保证,一定好好听医生的话。”

“向日葵同志?你叫我‘向日葵同志’?嗯,这个称呼,挺不错的,我笑纳了。”

安心歪着脑袋想了想,

“那我就叫你‘一只手’同志吧。”

“一只手同志?”

“对呀,你现在只有一只手能动,简称你为‘一只手’同志吧。”

说着,两个人都忍不住,相对着,大笑起来。

“一只手同志,要注意劳逸结合,写信也不能耽误休息啊。”

安心一本正经地教训路志鹏。

“马上写完了。好久没写家信了,忍不住就多写了几封。对了,俺写完,你能帮俺去邮寄吗?”

“这个可以考虑。不过,你别忘了帮我要些地雷花的种子啊。”

“已经写上了,向日葵同志,保证完成你交代的任务。”

“头一次见你心情这么好,哈哈哈,一只手同志。”

两人都笑了起来。风吹柳叶,不知从哪儿飞进来两只蝴蝶,在病房里追逐着,嬉戏着……

河东县发现了大油田,第一口油井顺利开采出石油来了。

早在建国后,根据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理论,就预测华北大平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经过了前后几十年的勘测,特别是文革后,国家石油部把这个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了勘测开发的力度。

从甘肃玉门油田、黑龙江大庆油田抽调了大批的技术人员,参加大会战。终于在南河乡东北三十公里处,钻探出第一口油井,成功地把埋藏地下千百年的黑色原油开采出来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

随之而来的,在河东县成立了油田指挥部。大规模的勘探开始了。

有一天,勘探队的车开到了黄河边上的皇龙渡村。牛海军有个远房的表舅正好参加了油田的勘探队,经过皇龙渡村,赶上中午点儿,附近没有饭店,就到牛海军家混个午饭。

海军爸爸妈妈热情欢迎海军的表舅,还有勘探队的队员们。他们麻利地拿出腌制好的黄河梭鱼,还杀了一只鸡,费心招待勘探队的全体队员。牛海军也跑前跑后,跟着帮忙。

停在村外的勘探车,引发了牛海军浓厚的兴趣。牛海军从小喜欢摆弄家里的牛车,现在已经是村里出名驾牛车的能手了,只是以前还没见过这么大的汽车呢。

车上还拉着叫不上名字的机器,听表舅说,车顶上那些长长的铁杆,连起来,能钻到地下几百米呢。

牛海军好奇地围着车转来转去,这儿瞧瞧,那儿摸摸。

牛海军的表舅看到海军围着勘探车转来转去,知道这孩子好奇呢。说话间,知道牛海军从小喜欢摆弄家里的牛车,看到牛海军满脸的机灵劲,表舅刚好想起,油田运输队正在招人帮忙呢。

海军的父母就托他帮着问问,孩子大了,能学个开车啥的,也是一门好技术啊。表舅一口答应,说他和运输队的史队长很熟悉,回去就帮着问问。

表舅回去不久,牛海军就被介绍到油田运输队帮忙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