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笛的头像

冷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12/22
分享
《留下一页 不朽千古》连载

第四章 学而不厌的女少年

母亲李舜华在厂里做工,还要捎带帮人做些浆洗缝补的零活,贴补家用。她累倒了。

回到家里,浑身打寒战,乏力,发烧,出现了一连串的症状。郎中诊过后说,伤寒,劳累,身子骨已经垮了,不能再干活了,应该休息调养。

本就处于拮据中的小家,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辞去了袜厂工作,又赶上房东来收房租了。

江竹筠把衣服送进当铺,还清房租,跑去一公里外的药房为母亲抓药。

坐诊的朱先生知道江竹筠的家里很贫穷,包上一味中草药,递给她说 :“买药会花不少钱,给你母亲吃个不用花钱的偏方吧。”

“这……”江竹筠望着郎中爷爷,不知自己该不该接受。

朱先生说 :“这是败酱草。败酱草不是花钱进的药,是我自家后院里长的,不收你钱。”

“谢谢先生!”江竹筠感动得连忙给老人家鞠了个躬。

朱先生久久望着江竹筠瘦弱的背影,喃喃自语 :“孩子,我也是朱家沟来的,同是乡亲,还谢什么呢?”

天气越来越冷,母亲的身体也好得差不多了,正合计往下的日子该怎么过,这时江竹筠的三舅李义铭来了。

三舅很有钱,说话拿腔作调的,字字句句表现出他是一个有排面的人。三舅不但发家了,身体也发福了,戴着金丝眼镜,穿着笔挺的西服,领带垂在胸前。他家如今搬迁到了观音岩新居。

三舅拉了一会儿家常,绕来绕去,母亲明白了 :三舅的小儿子还小,需要有人照管,妹妹李舜华粗识文字,做事认真,又是至亲,完全符合条件,便想请她当不拿钱的用人。

母亲答应了三舅的要求。因为这样可以解决一家人的生活。

“啊,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不过这里没有浣花溪,这里是重庆。不是 8 月,已经是 10 月。李舜华一家在寒风中出发了,江竹筠快乐地给母亲朗诵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借此展示自己自学的知识,让母亲开心。

到了观音岩,进了三舅的新居。看那座式布局很够排场,从里到外,到处散发着有钱人的气息。

母亲除了照管小侄儿,教他识字,同时还要洗衣做饭操持家务。由于她勤快,手脚利落,事事有条不紊,样样干得出色,三舅称赞不已。夸她来后,大变样了,不像三舅妈搓麻打牌,忙得顾不上搞家务,弄得家里一团糟。

尖酸的三舅妈本来就对这小姑子一家三口的到来心存芥蒂,听了丈夫的话非常不高兴,气哼哼地扭身给麻友打电话去了。

傍晚,三舅下班带回一个好消息 :可以送江竹筠姐弟到孤儿院小学读书。

能够做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院免费读书生,挎上书包,坐进学堂,听先生讲课,举手回答提问……江竹筠不敢多想,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江竹筠 10 岁那年和 8 岁的弟弟在道门口的那所教会小学读过几天书,后来因为家里穷,读不下去了。能再次走进学堂,一直是她不能释怀的梦想。见到路上有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过,她会羡慕地潸然泪下。学堂,老师,同学……一度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如今骤然夙愿得偿,她兴奋得几乎一夜没有睡好觉。

江竹筠入学后,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凭着坚强的毅力,徜徉在书海中。她告诫自己,多学一些,多懂一些,才能不辜负三舅送给她的这份求学机遇。

她拼命地学习,引起了另一个小姑娘的注意。

小姑娘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悄悄走到江竹筠身边。

“你书不离手,诵不离口。是不是可以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姑娘一副可爱的笑容,自我介绍:“我是新来的,我叫何理立,我们做朋友好吗?”

江竹筠蹲在操场边角的大树下,正在默诵一篇课文,还沉浸在课文内容里,没有顾得上回答何理立。

何理立接着说 :“我父亲长期经商,无暇顾及,便请人教过我几天子曰诗云什么的。父亲说,女孩子一定要读书,才能明事理。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不会受人欺负,于是送我来到这所有名的孤儿院小学读书,让我读完了小学,再去读中学,我还会读大学……”

很快,江竹筠喜欢上了这个说话直爽,叫何理立的女同学。

校园很大,每天晨操半个小时,她们沿着江堤散步是最有趣味和快乐的时光。她们交流学习体会,交谈课本以外的故事和见闻。江竹筠与何理立聊起了后羿射日、林则徐禁烟、林祥谦被杀、施洋捐躯的故事。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流传至今的那些故事,有无数为国为民的英雄豪杰,成了她们心中崇拜的偶像。英雄豪杰的壮举感染了她们纯真稚嫩的心灵。共同的志趣爱好,使她们很快成了至交。何理立说 :“我来校报到后,想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你江竹筠。你喜欢看书,学习刻苦认真。我爸爸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喜欢结交你这样的朋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寒冬,几度寒暑,几度春秋,江竹筠在学海的滋润中成长起来。周末,她独自一人趴在图书室的阅览台上,边查阅《康熙字典》,边饶有兴趣地“啃”屈原的《天问》“……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江竹筠终于搞懂了古人诗作晦涩难懂的字意,兴奋地站起来,面对墙壁朗朗上口道:“……东流的水总不满溢,谁知是什么原因?东西南北四方,哪边更长?南北顺量,长出几何?神话中的悬圃,尾部又在哪里?山中还有增城九重,它的高度又有多少?……”

何理立从外面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来到她面前 :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猜是什么?”

“你从家里带来了一本好看的书?”江竹筠和她的朋友具有同样的爱好,便脱口而出。

“非也非也。”看到江竹筠手里捧着一本古书,何理立调皮地拽起来,“猜哉猜哉!”

俩人说笑够了,才告诉她,学校贴出了考试成绩,公布了同学们升级的名单。

“这次跳级的同学,有你我的名字呐!祝贺你江竹筠!”

“也祝贺你何理立!”

因为孤儿院小学一直以来实行灵活的升降级制度,经过考试后,优绩者升级,特优者跳级,而劣绩者则要降级。江竹筠成绩特优,已经连升三级,排列名次依然名列前茅。

江竹筠不但在本班成绩优秀,就是在全校亦属于出类拔萃的学生,她获得过银质奖牌。

尤其是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使江竹筠受益匪浅,给各科的学习,尤其是国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使她和一同越级的好友何理立相得益彰,成为校园两朵花。

她们互相鼓励,共同许下诺言 :快马加鞭,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中学冲刺。

窗外的雀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也在为她们鼓劲儿……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