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这次的参评作品,首先在数量上比上一届多出将近1/4,也就是110部;第二,获奖作者的地域分布比较宽泛,有13个省市的作家获奖; 第三,获奖名额的宽泛度增加了,20个名额里有16个作家是第一次获奖,以前获过奖的只有4个人;第四,这次获奖作者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从91岁的任溶溶 到“80后”的左昡、陈诗哥等。还有汤汤、孙卫卫、张洁,他们的年龄都不大。
李敬泽:这次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评奖延续了中国作协近些年来“茅奖”、“鲁奖”、“骏马奖”等历次评奖中的改革精神和基本原则。改革的根本宗旨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尽可能全面和准确地反映评奖期内儿童文学创作的成果和面貌,提高评奖的公信力。
此次青创会上,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成为不少作家热议的话题。北京代表团的几位青年作家结合创作实际,畅谈了各自的看法。崔曼莉曾创作《浮沉》《琉璃时代》等长篇小说,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她的文学理念中,读者是超越时代的、超越不同文化或文明的。
对于青年作家们来说,青创会是一个欢聚的盛会,同时也是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年轻的作家同行们相聚在一起,彼此就关心的问题交流探讨,求教于同行,听听大家的看法,或许能给自己的创作带来灵感,对于自己的写作不无裨益。大会的会议议程中专门设置有分组讨论的内容,作家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经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评选,胡继风的《鸟背上的故乡》、张之路的《千雯之舞》、邓湘子的《像风一样奔跑》、李秋沅的《木棉·流年》、常新港的《五头蒜》、曹文轩的《丁丁当当·盲羊》、牧铃的《影子行动》七部小说作品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经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评选,汤汤的《汤汤缤纷成长童话集》、左昡的《住在房梁上的必必》、萧袤的《住在先生小姐城》、刘海栖的《无尾小鼠历险记﹒没尾巴的烦恼》四部童话作品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经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评选,任溶溶的《我成了个隐身人》、安武林的《月光下的蝈蝈》两部诗歌作品,孙卫卫的《小小孩的春天》、韩开春的《虫虫》两部散文作品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经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评选,张洁的《穿着绿披风的吉莉》、单瑛琪的《小嘎豆有十万个鬼点子·好好吃饭》两部幼儿文学作品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经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评选,胡冬林的《巨虫公园》、刘慈欣的《三体Ⅲ:死神永生》两部科幻文学作品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诗哥的童话作品《风居住的街道》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也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眼睛与心一直在默默地关注和深爱着我的那群背井离乡的叫做农民工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特别是他们的孩子,那些数以千万计的像农具一样被丢在了乡下、或者像尾巴一样带在了身边的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面临着与他们的肉体和心灵完全不成比例的生存压力和情感困境。而在这些压力和困境面前,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退缩、畏惧,而是愈发的忍耐、坚强;勤劳、善良;勇敢,不逃避;乐观,能担当……
于是,就有了《鸟背上的故乡》这本书。
我是个喜欢联想的人,我经常出现“万物有灵”的感觉!把字当成“人”来写,是这部作品创作的起点。三年多的时间里,我脑子里始终在想着这件事,不断地翻书,不断地记笔记,不断地思索,不断的修改,是幻想小说“千雯之舞”的创作过程。 我希望它不是一本介绍汉字知识的书,而是一本让人们亲近汉字的书,让读者发现汉字魅力的书,能让我们感受到汉字的血肉和气息的书。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血脉,是与我们精神世界生死与共的生灵。我也是怀着这样的感情和敬畏写作的。一个有根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文字、母语与文化。然而当下,当我们疾步前行的时候,我们丢掉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在“便捷”地想得到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也“便捷”地被荒芜了、冷漠了!
我的儿童小说不够时尚,我希望它们像米饭和青菜一样,朴素,自然,清新,有自己的味道和品质。儿童文学作家要写出优秀作品,都是从各自喜欢的题材、人物和故事之中,发现了童年的力量与光芒,或者是赋予了童年以力量与光芒。我是根据自己的“喜欢”与“发现”来写小说的。《像风一样奔跑》写了自己经历的一段童年生活。创作之初,带着一点雄心,就是要写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童年。回过头去看,那段岁月遍布贫困、饥饿、闭塞、恐怖甚至愚昧,却洋溢亲情、友爱,并不缺少快乐和惊喜。我发现并且相信,它有着特别的力量和光芒。我写作《像风一样奔跑》时,从没想到会获奖。我只是希望它能得到出版。书稿经过好几家出版社,编辑表达了他们的感动和肯定,并多次被纳入出版选题,但营销人员考虑到农村题材是否有小读者愿意阅读,而提出质疑。书稿传到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终于出版成书。
感谢评委会各位老师对《木棉﹒流年》,对我的厚爱。 我曾不时地陷入思索中,真有这么一个名为“木棉”的小岛么?她是我所挚爱的故乡鼓浪屿岛么。真实与虚幻,若即若离。昔日的鼓浪屿,在时光中渐行渐远。她的背影,苍凉而冷寂,在那些泛黄的照片中、在散发着潮气与尘土气息的书页中、在老人悠远而深沉的目光中踯躅。岁月参差为古榕,枝繁叶茂,阳光投隙而过,她的真貌,碎成了一地的斑斑影影。谁能,看清她?我宁愿相信,她曾是那样的一个小岛:岛上木棉繁盛,木棉花(英雄花)盛开时,朵朵鲜红若血,傲立枝头;我确信,岛上的人们,并非是那么一群习惯于在咖啡暖香、靡靡曲乐声中回首暮色,欣赏残败的人,,他们正气凛然、铁骨铮铮;他们视荣誉为生命、理智开明、知行并进;他们在危难关头,舍身取义、誓死捍卫正义与民族尊严;他们是永远挺立着的民族脊梁。谨以《木棉﹒流年》,献给时光深处的故乡。献给,他们。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勇气与力量的母亲;感谢一路走来,给予我无私帮助……
我喜欢儿童小说的写作。从心里希望自己创作的小说被成长中的孩子喜欢。我们这些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走进孩子的内心不容易,但是,孩子们却天天在接近大人的世界。他们不简单。我一直在告诫自己,把真诚的故事讲给他们,把真实的世界展现给他们。我曾在一部书的后记里写道:“一个矮矮的孩子走到一面高高的墙的面前,抬头仰望它。他在想,怎么翻越它。这面墙,就是人生的墙。一个老人站在墙的面前,他用了自己的一生!”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们讲人生。
不喜欢也不习惯即兴创作,也许不具有这方面的才能。我所写的几乎全部作品,无论长篇还是短幅,都经过了漫长的酝酿过程。如果记忆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记得在我的身上,就从未发生过在一天早晨看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马上转身就坐到桌边写作的事情。从萌芽,到开花结果,往往有数不清的日日夜夜。那颗种子,通常是在不经意之间获得的,那一刻,内心深处闪过一种喜悦,也许,就在那一刻,这种子悄然埋进了土中。后来的日子里,并没有特意照料,似乎忘了,只偶尔想起——想起时,那种子可能又有了变化——是生活的风风雨雨在无声地养育着它。浮现不久,又会在意识中不着痕迹地淡去。时来,时去,终于有一天,它已成形,你不得不让它显现在笔下了。我很少写在时间上离“此刻”很近的故事,更不会去写“此刻”。
从十五岁离开城市至今,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我都是在林区、牧场和山村度过。因此,在三十年的文学创作中,我一直陷于大自然和乡村题材不能自拔;后来从事少儿小说写作,我关注的焦点,也理所当然地落到了乡村少年身上。《影子行动》是我“成长系列小说”中的一部,它取材于我在乡镇中学任教的一段生活。我想尽可能真切地反应少年朋友的心路历程,写出他们对成长的思考,对真情的追求,以及在劳动和学习中感受到的快乐与艰辛,温馨和浪漫。对我这个“五零”后来说,把握今天少年的心灵世界确实有一定困难,但我仍然愿意作这样的尝试,因为主人公面对困难的坚毅,自信,乐观,幽默,深深打动了我……
我是一个九十岁的老人,真没想到还会得到这个奖。我衷心感谢颁发这个奖的领导和同志,感谢评奖的同志。我感谢你们还不仅是因为给了我奖,我感谢你们还因为你们关心和重视儿童文学。同时,我感谢一向关心我工作的朋友,更要感谢编辑,正是编辑让我的作品与小读者见面。其实我的专业也是编辑,整整当了五十多年编辑,可是大家介绍我时,只提我是作家、翻译家,就漏掉了介绍我是编辑,而我的创作与翻译都是业余的。我在这里特别要向所有的编辑致敬。我一直说,我这辈子很幸运,生下来就有儿童文学,而且成了一名儿童文学工作者。做这个工作给了我莫大的快乐。
诗歌是我心灵最柔软的部分,也是无比真实的部分。即便我可以虚饰一切,但在诗歌面前我必须坦诚。这粒梦想的种子,高贵的种子,被我小心翼翼埋藏与呵护了十多年,是我觉得没有能力超越自己,只是不停地复制自己,所以,我怀着痛楚和尴尬的心里沉寂了十多年。汶川大地震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灾难,但它却唤醒了我淹没的诗歌激情,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重新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诗歌。我喜欢明亮而温暖的色调,喜欢优美而又细腻的表达,这些文字是我二十多年的心灵史。我总是希望能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真善美的东西,这是我唯一的希望和追求。
《喜地的牙》、《青草国的鹅》和《一只蛤蟆叫太阳》这三个中篇,是我从高龄段童话写作转向中低龄段的一次尝试。高龄段童话容易表达对世界对生命以及人性的看法,也容易引起成人读者的共鸣,容易受到关注;而低龄段童话,它需要举重若轻的智慧和艺术,简单的故事,不仅要写得好看,看完了还要给人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在人的心里留下回响,这并不简单。这次尝试,让我向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伸出了童话触角,平常里总有意外,总有惊喜,就像喜地换牙如此平常,却书写着成长的疼痛和爱的力量。
《住在房梁上的必必》是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它是为我母亲写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汐中,我始终相信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比如母亲对孩子的守护——无论有何种遭遇,何种变化,这种守护从未离开,也从不改变。《住在房梁上的必必》也是为我停留的这座城市而写的。乡村田园也许是人类的故乡,但在我心中,城市才是人类真正的庇护所。我始终相信,城市的内心是柔软的,水泥森林也是有灵魂的。在我们不在意的高楼顶上,有无数个住在房梁上的必必在很努力地守护着我们。我写了一个我自己真心相信的故事,我希望这种相信能让我在这个滚滚向前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加坚定,也更加宽容。
我希望尝试用一些更“童话”的数字、符号、词语……等作主人公,写作一部更具想象力的童话作品。我设想这些奇奇怪怪的童话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叫作“先生小姐城”的幻想世界里,他们都有不同的遭遇: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令人潸然泪下,有的令人倍感温暖。我希望我的童话既有内在的逻辑,又有生活的折射;既有想象力,又有幽默感;既有童趣,又有哲思;我希望小读者读过我的童话后,产生“亏作家想得出”的感叹和由衷的喜爱。 我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写成童话,只要你有一颗童话的心。比如《1先生》就是用数字“1”作主人公,写了一个很有个性的1先生的故事……
感谢各位评委的厚爱,使我和我那群心爱的小老鼠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的儿童文学写作是出于对某种职业无法割舍的痴迷和热爱,准确地说,它是来源于我的童书情结。我曾经做过33年童书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如果有谁这么长时间专注地从事一项工作,不被诱惑,不畏挫折,坚持长远,那只能用痴迷和热爱来解释。可以说,童书这个神圣的字眼已经融入我的血液里了,它支撑我一路前行。,从青年到逐渐衰老,执着地从事这项自认为,也是许多朋友都认为的全世界最幸福的职业!但由于工作原因,我最终离开了那个职业。
对儿童和儿童文学,我似乎有一种天性的喜欢。童年和少年的往事,现在仍历历在目,好像回头就能看到。我庆幸有一颗少年心。《小小孩的春天》是我对童年和少年的回望,写作时,我好像又变回到小小少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想回到小时候,我会认真过好每一天、每一个小时,不着急长大。我从儿童文学中得到了爱,我希望用我的文字,把这种爱传递给更多的孩子。我喜欢看他们的笑脸,我渴望每一个孩子都具备良好的品格:善良正直,快乐开朗,执着勤奋,宽厚忍让,善待自己,看重他人……
四十年前的一个春天,我父亲在我老家锅屋的屋山头随手插下了一根柳枝,如今,它早已长成了一棵合抱的大树,浓荫遮蔽着脚下一大片土地。老实说,我写这些虫儿纯属意外,就如我父亲当年随手插下的那根柳枝。虽然我从小就与虫为伍,但若不是因为机缘巧合,我不会把它们一一写下来,让它们爬到纸上。2005年的一天,当我和刚上高中的女儿闲聊的时候,偶尔说起了一种叫做推磨虫的甲壳虫……
十多年前,我发现像我女儿那么大的小学五、六级的学生没有适合他们的书看,便生出给女儿以及他们那代人写本书的念头——给他们一个最好的礼物。
于是用多年研究昆虫的积累,用先进的环保理念,用奇特的科幻形式,用想像丰富的冒险故事,结合人生价值教育,写成这本地球公园之书。这个大公园约有3000多万个生物物种,它们的诞生和进化,为人类的诞生和演变,准备了一个最完美的生态系统。
一个称职的作家,尤其是写生态的作家,一定要为孩子写本书,把自己对地球生态的忧思传递给他们。
《三体》三部曲是一部想象中的未来史诗,描述了人类与宇宙间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之间的关系,也描写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小说试图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很高兴《三体》获得儿童文学奖,科幻小说与孩子的精神世界有着天然的联系,正是孩子对宇宙的好奇和对新世界的向往,构成了科幻文学的精神核心。
吉莉是个永远的小青豆人。她是我永远的伙伴,也属于我小时候的伙伴们。我希望她能够给你带去快乐,在你需要的时候,陪伴你。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心底的一个小声音,是心的轻微和明朗、舞蹈和歌唱,是它的飞扬和肃静,是它带我在大地上游荡,飘浮过云海,停靠于树叶和水面……跟小草低语,与七星瓢虫一同漫游,踩着女巫的长发去夜空拜访星星,在荒原邂逅小王子,跟着他看见圣埃克絮佩里的飞机……
凡是能打动我心灵的东西,我习惯用文字把他们记下来。于是就有了关于女儿和她周围的小人们的日记。我称他们为天使,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他们来到人间,开始学人说话,学人做事,磕磕绊绊地向我们的世界走来,有时虽也耽搁,但是很努力。这就是他们的幼儿时代,一尘不染、至善至美,也是我们人类的幼年。幼年的柔软和干净,打动了我。我不忍修饰加工,原生态的记录了这些。我尽量用他们的语言,像他们那样思想,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我蹲在他们的世界里,虽然很忘情,但我也担心自己一时忘了站起来。
我喜爱风。我经常坐在窗前,眯着眼,听风沙沙地在树上嬉戏,荡秋千,或就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争论,然后来到我的窗前,一次又一次地拂动窗帘,如此神秘,似乎在提醒我:人只有透过梦想,才能接近世界。但是,如何把这似乎无色无味无声无形的风翻译成汉语,让读者读到这些语句,便如同闻到风的呼吸?首先,我诉诸生活。我常坐在窗前读书,风就会穿过美丽的树木,与我一起轻轻翻动书页。这便是第二节“读书的风”的由来。而我的书柜,我也把它进行想象变形,成为第六节风柜客栈的原型。我还想象:风的性情是怎样的呢?它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其次,我诉诸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