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作品在线 >> 在线阅读 >> 《中国西部儿童文学作家论》 >> 正文
“一支笔一堆书/一方桌一张床/一间小小少年孤独的小小书房”,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自然而合理地被囚禁着。整个城市本来就是一个大牢笼,“高楼”是城市的主人,“人”是它的奴隶。大人在或忙碌或消遣或兴奋或担忧中……走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哪里有心情有余力去想到为孩子经营心中的乐园呢?于是,孩子的“那支笔发愣了/在一种灯光一种色彩下/怎能种植心中的森林/怎能展现世界的宽广/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只能在青春梦里空空地幻想”(《小小书房》)。“妈妈 让我好好过童年吧/世界都变得大大的了/还把我关在小屋里干什么/你可知道 外面的事情/已经成了我陌生的传说”(《渴望飞翔》)。童年的本义是发育、变化、发展,大人并不了然这个简单的道理,轻率地赋予它的意义是阻碍、封闭、停滞。我们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孩子是生命体而不是一个物体,生命体具有有机统一性,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生长,它需要吮吸自然食量如阳光、空气、水、食物,它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满足,如感情、思想、意志力的投射等,它还需要机体的自如伸展与活动。在由童年期走向少年期的过程中,生命体的这些正常需求究竟能被满足几分呢?只有伸入到这个世界的内部,才会发现与明了。钟代华的童诗所以屡获由小读者自己评选出来的奖项,就是因为他真切地探知到了这一现状的底部,以极富感染力的映象呈现它,希冀以此还原孩子生长中的正当权利。
长大了就该是一棵大树/树叶根皮/都很青春很旺盛很新鲜很活力/透出灵气才气透出骨气傲气//珍惜有阳光的日子/也不怕刮风下雨/不管什么事情/都决不含糊决不带水拖泥/活得冒汗活得阳刚活得麻辣酸甜/每个脚印都开成别致的花朵/长大成人多不容易/一生都不失少年意气/也许更不容易//如果真的长大了/就会越来越高/离天空就越来越近了
——《如果长大了》
这是钟代华在第一本童诗集《纸船》(1994)中所放的最后一首诗。这是他基于对固有成长形态的感悟而在童年视界中对“长大”与“长大了”的理想境域的描摹。孩子自体是力量的源泉,无论是对当下还是未来的生活形态,实际上他们自己所创造出的生活价值远在我们观察与思考之外的。“长大了”对成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个艰难的生活命题,而在孩子澄澈的视景内,却是离天空越来越近的过程。文学艺术所以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非现实性。阅读了诗人这样的诗,在我们心中,宁肯希望拥有的是孩提的精神宇宙世界。
(二)给我成长的天空,关注花开的过程。
在第二本童诗集《让我们远行》(1999)中,钟代华的笔力全集中在成长期中孩子的生活事件与心灵轨迹展开。延续以上论题的价值诉求,诗人以诗为孩子开辟出一个倾诉的场域,让他们在其中自语,而对面存在着假定性的大人听众。诗作中一个“我”的少年形象被反复形构,藉由他孩子得以明确自我身份,认识成长。诗人将“伸张”权利的过程交给了孩子,希冀以此增强他们自我思考与判断的敏感性和能力,因此而将被限制了的童年状态获得透彻畅通的表达。
天上有只月亮船/装了许多星星/满满的一船月光/淌出蓝蓝的夜空/淋湿了一户户窗口/街市上还有人影晃动//我也想做只月亮船/像童年那样/挂在树枝上荡荡秋千/朵朵笑声/送走久久不愿离去的黄昏/而现在 没有港湾/没有小河叮咚/只想我的月亮船/在茫茫的题海中/载来夏夜里的丝丝凉风/获得短短的一刻轻松/以及作业本上/怎么做也做不出的/那个少年美梦
——《月亮船》
《月亮船》是本诗集中的第一首诗,它的精美意象是夜晚“屋内”的孩子凝视天空与对接自我而创境的结果。它是浓重的现实性与空灵的想象性和谐的统一。“月亮船”是孩子释放心结的情感对应物,它具有明确的象征功能。“窗外”的风景是孩子透视世界固定的途径,那一个角度的灵感与自由常常又是平乏而苍白的。“稀疏的花朵/寂寞地占领了窗外的一角/碧蓝从天空流走/剩下的云/显得无精打采/溅不起一丝生动的闪亮”(《这样的时光》),“月亮船”的光华不过仅为偶尔的慰藉,孩子感叹的只是“我不是骆驼/别让我现在就感觉到一片沙漠”,“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时光/老师撕一段/父母撕一段/千万别再把最后的我/撕得空空荡荡”(《这样的时光》)。
大人对孩子,往往不是没有爱,而是爱得太深太切,不是没有关注,而是关注得错位而没有章法。大人最为关注的是成长的结果,最易忽视的是成长的过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有成功的事业,体面的生活,美满的人生。为了这遥远而闪光的目标,父母与孩子都得从现在作好长远的准备,去打这一场场没有硝烟的严酷战争。殊不知的是被抛弃遗漏了的这一过程,恰恰是影响未来最关键的因素。孩子从小在局促与压抑中长大,他们的性格与心灵都是“变态”的,犹如一棵从小受了挫折的幼苗,何来未来挺直而健壮的人生?所以诗人与孩子一起,在诗作中反复言说,我们要关注“花开的过程”。“我不会立刻就成为太阳/甚至没有一点儿星光的闪亮/我还只是一涓小溪/我的过程需要不断流淌/不要着急/不要过早地把目光 投向/我还没有到达的地方”(《张望》),“花开的过程/无人注意/只有开成了某种色彩/开成了某种姿势/才被人如诗如画如颂歌”(《花开的过程》)。孩子在深切地呼唤,花开的过程才是最需要营养与关爱的时刻,孩子希望的是父母给予他们信任与充满活力的能量,而不是监管与质问长大的可能性,“在长者眼里/我们始终是一棵棵嫩草/甚至什么也不是/我们 究竟该像什么/少年 该怎样把自己打量”(《周末,我们聚会》)。钟代华深谙成长中的孩子“身份缺失”的悲哀,他在用心帮助孩子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形象与自由空间,肯定渲染孩子生活中那一个个微不足道的重大事件,所以他一笔一划地在写,“中学生自行车奏鸣曲”、“周末聚会”、“第一次约女孩子上学”、“岔路口的守约”、“郊外野游”、“戏水少年”等等,这些完全“自我性”的“非主流”事件,恰恰是平衡孩子精神健康最重要的情感质料。诗人细心地将它们为孩子捡拾了回来,认真地还给孩子,并告诉大人,这是孩子生活中可以值得尊重的东西,只有自然、自由、自信,孩子才可快乐,成长才有理由与动力。而“大人如何帮助孩子成长”,着实是人类发展中一项艰难的重任啊!儿童文学在其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钟代华用童诗打开了自己的“一扇窗口”,站在窗前,他在瞭望,在思考。
(三)为青春注入远行的能量与活力。
现实主义的揭示与忧虑固然是一名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理应肩负起的使命,但浪漫主义的构设与畅想同样应该是一名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所秉具的情怀。“青春”本来即是未定型,是力量,是勇气,是前行,是开拓,是抒情,是……一切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可能性。钟代华呈现了忧愁苦闷的青春,更可贵的是他张扬了活力四射的青春。他将青春本来的面目具象描摹给了孩子,让他们在其中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感觉到一种美妙的震惊,敞开了的精神自由被窥见的澄明的愉悦,因此而获得激情远行的能量与活力。诗人写了“登山少年”、“大风中的少年”、“旅途少年”、“少年时装表演”、“中国小球迷”、“青春少年”、“祝福少年”等等,让孩子自如历练在探索与实践的风雨中,青春少年的表现力原来是如此的美丽动人,他们是鲜艳的太阳,是幻想的太阳,是纯真的太阳,是欢乐的太阳,是潇洒的太阳,是浪漫的太阳,是人生的太阳,这些个绚烂的“太阳”是诗人在《青春少年》一诗中反复歌吟的。
讴歌与赞颂青春虽是文学母题,但青春的涵义却需要不同文化与时代背景下的作家不断地去诠释,在青春被功利主义教育观遮蔽的当代语境下,钟代华用自己的艺术精神烛照了这一片领地,其对中国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影响是深远的。
三、不可重复的校园人生
《迎面而来》(2005)是诗人的第三本诗集。正如诗集题名的意指,“迎面而来”的是一阵清新的风,是一群鲜活而亮丽的生命,他们“动情”地活跃在校园中,勾勒了一段难忘而不可重复的校园人生。
(一)陌生是幸福的启端。
“中学校园”是个体时空境遇中至为特殊的一个时期,这与此一时期个体身心的发育处于一个关键期密切相关。告别了童年期的简单与天真,孩子开始进入了人生中的第一风雨期。与父母“断乳”,与同伴“亲合”,复杂而秘密的心情开始一点点聚集。中学校园是少年心情的发生地,也是它的安放地。一群同龄人每天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忧愁一起欢乐,一起进入相约相伴的群体社会化时期,这是人生进程中的唯一,这一切都从诗人笔下新鲜而兴奋的陌生开始:
陌生的校门 阶梯/陌生的窗口 教室/陌生的伙伴 老师/呵 新学期/就这样陌生地开始//告别了童年的奶气/告别了不愿丢弃的玩具/你望望我
我望望你/我们陌生地奏响了/中学时代的序曲//陌生的世界好新鲜/像刚刚闻到的那丝花香/像刚刚飞出的那片鸟语/有了今天的陌生/准会有明天的熟悉/在陌生中/准会有我们渴望的友谊/现在 我们暂时陌生一会儿/每张面孔都露出几分神秘/陌生的眼神里/谁在鲜红/谁在翠绿//从陌生出发/我们一起走向不寻常的/那些阳光那些雨
——《陌生的开始》
陌生是幸福的启端,拥有陌生是成长期生命特殊的权利,新鲜的陌生种植下了无限的希望与憧憬。一切的一切,都从陌生开始,这是怎样美好的一种人生!生命的意义原也就在行走的过程中,在不经意间,时光的利刃将这一切的发生都悄悄削走了。总是在阳光的恩泽与雨露的滋润后,我们才知道“价值”原来就曾握定在自己的手中。当以成人的心态再体验与回望这一切时,才发现,曾经急欲逃脱的中学校园竟然是最美丽的人生一期,那些陌生的情感瞬间原来只是一次性的生命权利!成熟与经历来临后,陌生就永远地死亡了。“课堂上/我回头望了你一眼”,就这样,“我们开始走进了/一个陌生而新鲜的花季”(《课堂上 我回头望了你一眼》)。“悄悄的 我们交头接耳”,“静静的枯燥中/有自己给自己的生机”(《悄悄的,我们交头接耳》)。“面对黑板上升起的疑云/面对讲台上老师的眼神”,“在点点静立的人头中/我 举起一只手/举起一份自信”(《举手》)。“云朵是太阳的翅膀/收发室小小的窗口/不知有多少只彩鸽飞来飞去”(《收发室前》)。每一种事件与细节都能有陌生奇异的感觉,在懵懂新鲜的洞见中,身边的日子每一时都饱饱满满。
(二)驻足花季雨季的心房。
正是因为花季雨季的来临,中学校园才可成为不可重复的一种人生。情感的初潮,也就是人生意义的初潮,曾怎样“汹涌澎湃”地翻滚在少年少女的心海!但最不可思议的是它的表出形式,却又是那样的平静与波澜微动!花季雨季的心房结构着最奇妙的情感现象,它的曲折幽深,它的生机勃发,它的灿烂一刻……每一类每一种都是那么需要反复言说。在人们不愿不敢将其公开叙述的世俗观念中,学习与前途是少年们生活的主旋律,偶尔的“青春问题”不过是一点点点缀,是离中心很远的边缘存在。但实际情况又怎样呢?成人只需反顾自己的青春经历,即可明了,花季雨季的思绪是真正的生活主色,它与少年形影相随,最日常最熟悉不过,它自如行走在少年的内宇宙,是他们能自足享受的精神盛宴,也是永远摆不脱的精神负荷。钟代华深谙这其中的机理,与它的诗意审美力量,他曾长久地驻足在这片不可被侵犯的情感天空下,细语着它幽兰的诗情与它炫人的美丽。
“有时少年的心空/会升起许多灿烂/有时淡淡的星光下/那份宁静/又像窗台上初开的春兰”(《五彩星》),这份无所适从的心情只能被放置在“绣出的星座”、“小小精品屋”、“折叠的千纸鹤”、“忧伤的小花”中,或少年人放学后“青春的偷袭”中,这林林总总的微波被诗人精致的诗语一一记录了下来。
“迎面而来”的意外与欣喜,难道不是永远解释不清的最难言的幸福?“嫩绿的心事纷纷绽开/迎面的过程/恰如朵朵清波/或如飘来飘去的云彩/一道行走的风景/一阵鸣奏的琴弦”(《迎面而来》),微妙的间性交往引动创造自人心人情中最深处的角落,经典的一刻同样会刻痕在记忆最隐秘的地方。“迎面而来”是诗人对少年人生情感的碰撞最恰当的描摹。
“花季就该有花色花香/就像那个花季女孩/驻足树旁/不小心碰落那滴晨露”(《蝶舞》),“相约花季/有时候会心动得/遥想对方脸上淡淡的红霞/小小IC卡/情感的天空/谁能领略到男孩的风云变幻/谁能触摸到阳光下/女孩那格外的海角天涯”(《IC卡》)。少男少女广阔的心是浩渺的宇宙,只有深入进去了才知它的奥妙。钟代华以一颗年青而浪漫的心触摸到了这片实在的森林,他写出了它的郁郁葱葱。
(三)抖落叶片上纷飞的童话。
诗人将《迎面而来》诗集的最后一辑题为“叶片上的童话”,这样一个总结可谓意味深长。它既是对诗人梦想田园起点的一个回归,又是对诗人少年青春心结的一次飞扬。“叶片上的童话”是一个很有审美概括力与想象力的意象。“叶片”是新鲜的,微小的,飘动的,它上面自然承载了一个绿色的世界,跳动的满是童话的旋律与乐章,它同构于孩童的生命运动与存在形式,写出之上的“童话精神世界”便是诗人毕生的审美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