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冯雪松(回族)丨获奖作品:《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创作感言
来源:文艺报 | 冯雪松  2016年09月20日17:50

感谢评委会授予我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个奖是对一个纪录人16年来寻找方大曾的肯定,更是对“卢沟桥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方大曾先生的致敬!

方大曾,笔名小方,是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杰出的摄影家,过早地失踪于抗日前线,使他的名字沉入了历史的忘川。由于方大曾失踪的时候只有25岁,尽管他在当时已经闻名长城内外,与范长江等人同负盛名,但是他彗星一般的耀亮和迅失,使他在《中国摄影史》中,不仅没有独立的篇章,而且也没有完整的生平,关于他的描述加起来不足100字。

我拍纪录片《寻找方大曾》,写这本寻找旅程的书,努力去还原一个真实的、热爱和平与自由的生命。通过十几年的寻找旅程,方大曾的生命轨迹也从历史碎片的捡拾和拼接中逐渐清晰。这个年轻人用生命做胶片,真实记录了当年国难当头的中国大地。在当时,他的报道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士气和斗志;在当下,他为后人留下了了解当时民族危亡的珍贵图本。

写作这本书的过程,是我心灵不断接受洗礼的过程。有段时间,我在宿舍的墙上挂满了小方的摄影作品,无论题材是民生、战争抑或风物,他从来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小方从未在其中表现过丝毫唯美和猎奇之倾向。他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民众命运的关注者、国家兴亡的承担者,他的双脚始终踩在大地上,心跳从未离开过中华民族的脉动。

写作《方大曾:消失与重现》的过程,是我作为一名新闻人,职业理想不断升华的过程。我始终相信,不用内心去感知,镜头是虚浮的,不用双脚去丈量,解说词是没有温度的,真正的纪录者应该追求严谨和真实,而不是炫技和讨好。

寻找方大曾本身,也是对自己职业精神的反省,对自己心灵世界的净化,由此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新闻人,如果脱离了民众和家国,脱离了生活和现实,再炫丽的画面也是空的,再华美的辞藻也是假的,要用实心,动实情,写实迹,见实效。

如今,方大曾纪念室已于不久前落户保定,他的灵魂在失踪地终于有了安息之所,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正在进行,他的精神让许多学子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寻找方大曾依然在路上,衷心希望,更多的朋友们从这本书开始熟知方大曾。